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歌乐声声闹节庆》 说课稿 长桥中学 王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歌乐声声闹节庆》 说课稿 长桥中学 王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歌乐声声闹节庆》 说课稿 长桥中学 王丹

2 姓名:王丹 单位:长桥中学 课题:歌乐声声闹节庆
姓名:王丹 单位:长桥中学 课题:歌乐声声闹节庆

3 一、说教材

4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上海初中《音乐》(少儿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一课第三课时,侧重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教育,选择第一课学生应当并不陌生,能从刚刚过去的春节当中,切实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六年级时学过不同地区的音乐,它们之间风格、特征的异同,本课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检验,并继续深入,用多种方式去体会各地的民俗风情,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两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合家欢乐的浓浓亲情,从而产生热爱生命,喜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5 2、教学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欢乐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当中,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这些节庆习俗与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紧密联系,切身体会到一种民族自豪感,一种节日合家团圆所享受的浓浓亲情,激发对生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6 2、教学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欣赏《闹元宵》、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过年啰》、跳秧歌舞蹈、拍锣鼓节奏等多种形式感受充满中华民族神韵的节庆音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即兴歌舞等形式)培养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7 2、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演唱歌曲《过年啰》,并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器乐合奏的形式吹打音乐的特点,能熟记秧歌旋律,会跳秧歌舞步,能用打击乐器反映喜庆场面。

8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①结合音乐的基本元素,感知乐曲的不同情绪特征。
②体会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感悟节庆音乐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①感受打击乐器对反映喜庆场面的作用。 ②熟悉秧歌旋律以及秧歌舞蹈并能通过多种形式去表现中华民族的节庆。

9 4、教材的处理: ①整节课的设计分三部分,即欣赏、唱歌、活动拓展。
②思想: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学过程充分注意精心设计学习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体现教学民主,课堂氛围较和谐;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冲突,组织讨论等学习活动,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10 4、教材的处理: ③方法: 结合相关的音乐表现要素,用对比欣赏的方法来感受音乐作品的欢庆场景;用唱歌来抒发心中的情感,展现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最后经过小组讨论练习用唱、奏、舞、演等综合艺术实践,把对音乐的体验及所获得的知识、信息、技能,以新的组合方式呈现出来。

11 二、说学生 教学对象为七年六班学生,这个班级的学生上课纪律好,比较闷,胆子小,气氛不活跃,但是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师鼓励,指引,多设计一些活动调起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这个班级的学生有会民族乐器的,这样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在分组表演时活跃气氛,开拓其他学生的视野,营造一种较好地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于表现,针对其它班级不会乐器的学生,教师可以同他们一起合作完成表演。

12 三、说教法与学法 以听觉为先导,动觉、视觉积极介入的审美感知方式引领下,加强音乐课程与其它相关艺术课程的结合,比如秧歌舞步的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介绍,以及中国北方过大年的习俗等。用听、动、演、赏、创使音乐感知隐隐成线,音乐能力环环相扣,落实了音乐课程的感知、表现、鉴赏、创造四个主题,具体做法如下: 感知鉴赏 表现创造

13 四、说教学程序

14 【导入】 1、播放一段有关元宵节的视频。 2、问:画面上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 3、小结。
说明:学生对这个内容能够产生共鸣,刚刚从新年里过来,并且这一课正好在元宵节这段时间上,学生愿意互动,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上课的开始对本课产生了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的热爱,视频上扭秧歌的场景也是为后面的环节做了铺垫。

15 【欣赏《闹元宵》】 1、播放山西民歌《闹元宵》与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闹元宵》主题片段。
2、问:第一首是什么地区的民歌?两首曲子有什么异同? 3、播放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闹元宵》。请学生对比欣赏并思考问题:分几段?每段的情绪特点? 4、分段播放并出示表格,问:你能听出来每段有哪些乐器或者哪类乐器演奏的吗?这些乐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5、根据学生对吹打音乐的特点引出山西秧歌的特点并小结本曲。

16 【欣赏《闹元宵》】 音乐 要素 段落 情绪 主奏乐器 音色 音乐形象 力度 速度

17 【欣赏《闹元宵》】 说明:对比欣赏的目的一是对六年级时学过的民歌风格的复习,二是引出西洋乐器改编演奏的《闹元宵》,让学生知道本曲是将中国民歌旋律与西洋管弦乐相结合的管弦乐曲,也为下一章的音乐常识西洋管弦乐队做铺垫,让知识融会贯通。结合课标的要求,用对比欣赏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构成要素,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感受锣鼓音乐对表达喜庆情绪的烘托作用,通过鉴赏音乐作品,了解山西秧歌的地方特色及文化背景,让学生明确地感受秧歌的节奏特色,逐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达到课标的要求,也为后面的环节做了铺垫。

18 【歌唱《过年啰》】 1、伴随着歌曲的旋律问:这是一首描写什么内容的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本歌曲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2、请学生跟唱《过年啰》。 3、练习念白节奏并与钢琴伴奏合。 4、教师钢琴伴奏请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唱。

19 【歌唱《过年啰》】 说明:唱歌之前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跟唱曲子复习,是为了达到《课标》基础型课程部分的“表现”要求,进一步用听唱、视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主题的内容及音乐特征,能根据歌曲的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要求,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唱,对唱的环节反应了《课标》的教学建议,即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活跃音乐思维,促进情感交流。

20 【歌唱《过年啰》】 5、教师演奏念白的旋律,问:这个旋律以前听过吗?是否熟悉?并引出秧歌调。
6、请学生分组改编创作简单统一的节奏型加入念白旋律中并展示。 7、教师示范简单的秧歌调肢体动作。

21 【歌唱《过年啰》】 说明:《课标》对“表现”要求拓展内容为能够以多声部节奏练习、体态律动、舞蹈组合及综合艺术等手法表现音乐。这个环节是为最后闹节庆提供表演素材,做铺垫,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表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表演欲望。

22 【闹节庆】 1、在秧歌调的背景音乐下教师导入。 2、请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喜欢的表演形式。教师到学生中分别给予指导。
3、师生共同交流表演。 4、总结。

23 【闹节庆】 说明:《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讲到“音乐活动自始至终都蕴涵学生的二度或三度创作,体现了对音乐不同的诠释与演绎。”上个环节已小试牛刀,让学生尝试创编节奏,教会秧歌舞步,这个环节加入打击乐器节奏创编以及其它的表演形式,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表演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神韵的节庆音乐。

24 【归纳总结】 春节、元宵节等节庆习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老百姓合家团聚所享受的融融亲情,也是炎黄子孙普天同庆的民族情怀。欢快,热闹,奋发向上,是节庆文化的主要特征。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希望同学们用学会的音乐形式在这举家团圆的节日里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来表现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把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作自己的历史责任和爱国行动。

25 【归纳总结】 说明:最后由民族精神的教育上升到德育的教育,渗透“两纲”教育,也符合《课标》中的“音乐课程是普及音乐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基础课程。”

26 谢谢!


Download ppt "《歌乐声声闹节庆》 说课稿 长桥中学 王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