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是誰在台灣仁愛鄉推出紅茶?.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是誰在台灣仁愛鄉推出紅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是誰在台灣仁愛鄉推出紅茶?

2 台灣茶葉改良的功勞者 ── 山本亮

3 武士的一生, 像是日本的櫻花 燦爛一時,瞬間萎謝,是一場悲劇, 他,身負國家重責, 用十年的光陰,學習最毒物質的合成, 完成任務,受到肯定之時, 卻漂然身退, 到日月潭畔的魚池鄉, 為改良茶樹而努力, 使台灣的紅茶,揚名國際。

4 日月潭

5 日月潭

6 1915年,他自北海道大學農產製造學系畢業,由於擅長有機化學與製造,
山本亮( )是一個傳奇。 1915年,他自北海道大學農產製造學系畢業,由於擅長有機化學與製造, 大正年間被派往德國學習三氯硝基甲(CCl3 NO2)的製造。 當時德國與法國在馬其諾防線對打,為了驅趕躲在洞壕、地道的軍隊,雙方施放致命的毒氣,首開戰爭史的「神經毒氣戰」,三氯硝基甲是劇毒,在空氣中0.01ppm就有毒害。

7 山本亮學成歸國,1925年自製成功,民間公司大量生產。 但是同年,由於西方移民法的苛刻,日美交惡,日本由向西方學習,轉成惱怒西方,埋下日後第二次世界的導火線。

8 西方在工業革命經過一百多年才上列強, 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 1894年就打敗清朝,成為亞洲新興的帝國, 1905年打敗俄軍,1910年佔領朝鮮, 大和民族在戰爭煙屑中看到未來的榮耀; 在視死如歸的作戰中,重新拾獲武士精神; 在迅速進步中,以為日本重建就是衰弱亞洲的重建。

9 這期間,也有異議之聲,但是1826年,日本憲兵、警察四處管制,實施恐怖政治,排除異己。
山本亮在這時離開日本,前來台灣,擔任「台灣總督府農林學校」教授。 他帶三氯硝基甲的原料前來,製成殺蟲劑, 先幫鳳梨防治枯萎病,後來用除蟲菌(或稱菌精)為茶葉樹消毒,逐漸走向另一個全新域── 「茶葉改良」。 農林學校的校舍,1935

10 台灣在早期,就有野生茶樹, 明清時期大陸先民移入烏龍茶與包種茶。 1866年,台灣烏龍茶外銷美國, 1893年包種茶外銷印尼,但是台灣茶葉生產有四個瓶頸: 1.種植技術粗放,早期茶樹少剪枝、不施肥、蟲害多, 施藥未照季節。 2.茶葉製造都用手採,成本高,生產量少,衛生不佳。 3.茶葉缺乏品管控制,常有雜物夾雜或是劣等茶葉流入。 4.中間介入多層剝削,茶葉收益少。

11 二十世紀初期錫蘭紅茶大為行銷,烏龍茶與包種茶的市場大減,導致茶農四散,茶園荒廢, 1895年台灣茶園約剩一千公頃,大都在北部丘陵。
日據時期,安平鎮(今桃園平鎮)採茶情形

12 台北帝大成立後,理農學部分為「生物學」、「化學」、「農業學」、「農業化學」專教「有機化學」與「農業藥劑學」。 他大力改良台灣茶葉,用豆粕給茶樹施用,用煙草燻蟲,建造機械製茶,使台灣製茶開始走向機械化,提出茶葉分級與品質管控。 1930年,日本總督府在林口的菁埔設立「茶葉傳習」,他是主要的老師,將製茶技術教導茶農,每年教40個,持續教了十年,教出的400位茶農成為日後台灣茶業發展的核心。

13 此外,也引進位於喜馬拉雅山麓高品質的阿薩姆茶樹(Camellia sinensis)進台灣。 阿薩姆茶是紅茶,口味濃稠,水色清澈,又帶麥芽香,適合生長在台灣中南部,
這幅1850年的版畫,表現了阿薩姆紅茶的製作過程

14 依地形與氣候,他訂出四處最佳茶園區, 分別是位於台北木柵的文山(坪林), 苗栗頭屋的老田寮、南投鹿谷的凍頂山, 與南投名間、魚池, (後來又加上花蓮的舞鶴台地), 生產高品質茶。
南投魚池茶園

15 1933年,山本亮幾乎是台灣紅茶的代名詞, 他使烏龍茶、包種茶、紅茶為台灣三大名詞。 1936年,他又推廣茶園山坡地的水土保持,
並推銷台灣紅茶到滿洲。 1940年,日本總督府宣佈台灣要配合南進政策, 山本亮辭職,回到日本擔任住友化學株式會社(Sumitomo Chemical Co. Ltd)研究員, 他用除蟲菊粉製成迴紋型驅蚊香, 稱為「金鳥蚊香」。


Download ppt "是誰在台灣仁愛鄉推出紅茶?."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