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八 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八 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八 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2 主讲内容 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 性变化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 性变化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政策,以及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本科教材中已经涉及,材料主要取自于《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3 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时代的涵义: 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最高战略概括。
划分时代的标准: 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时代的划分标准 如青铜时代、信息时代、航天时代等 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如无产阶级时代等 以社会发展状态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 如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4 2、20世纪的时代特征——战争与革命 ——资料来源:[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上),9页。
短促的20世纪仿佛一张三联画,或者说,像一个历史的三明治。从1914年起到二次大战结束,是大灾难的年代(Age of Catastrophe)。紧接着,是一段经济成长异常繁荣、社会进行重大变迁的25至30年期;这短短数十年光阴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改变,恐怕远胜任何长度相当的历史时期。如今回溯起来,它确可以视为某种黄金年代(GoldenAge);事实上,当这段时期于70年代初期结束之后,便立即被人这般看待。而本世纪的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个解体分散、彷徨不定、危机重重的年代。其实对世界的极大部分来说,如非洲、原苏联,以及欧洲原社会主义地区,根本就是又一灾难时期。 ——资料来源:[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上),9页。

5 一战 持续时间:4年3个月 卷入战争人口:15亿以上 军民伤亡:3000多万人 战争直接损失:1863亿美元 二战 持续时间:6年 卷入战争人口:20亿以上 军民伤亡:7000多万人 战争直接损失:13520亿美元

6 历史的沉思 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间,全世界共发生14513次战争,期间只有329年处于和平时期,大约有36.4亿人死于战火,损失财富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足可绕地球8周的黄金带。

7 邓小平从战略高度对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格局作出科学判断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邓小平从战略高度对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格局作出科学判断

8 党对和平发展问题的认识过程 1987年中共十三大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代世界主题”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9 4、认清当今时代的主题的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考虑时代的不同基本特征,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策略。” ——列宁

10 有必要说明的是: 第一,时代问题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至今对此并没有很好地把握; 第二,当今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到底是不是时代的主题,有许多人提出了怀疑。

11 (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最为复杂的变化。 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重要判断。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12 国际局势呈现出新特点 (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第一,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规模空前扩大,多边贸易谈判取得进展,越多国家支持经济全球化,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各经济体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

13 第二,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图谋与世界范围主张多极化的力量继续激烈碰撞。

14 “三圈”、“三环”战略格局论 三圈 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 美国 三环战 略格局 以德法为中心的欧洲政治、军事、经济圈
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政治、军事、经济圈 以东盟、日本、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政治、军事、经济圈 美国 三环战 略格局 欧洲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及独联体各国和亚洲少数国家 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 国际战略格局

15 美中俄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 中 美 俄 发展中美关系 美日联盟 中 俄 联 盟 防 中 中 潜 在 对 手 一 俄 招
把俄美关系放在重要位置 中 俄 联 盟 潜 在 对 手 北约东扩

16 美中欧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 中 美 欧 一 致 对 付 中 国 开展工作 外经 军售问题 交济 攻利 心诱 美反对并设置障碍 美欧利益互动
内部矛盾 人民币升值 纺织品设限 知识产权保护等

17 美俄欧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 俄 美 欧 05年05月举行俄欧首脑会议:签署涵盖经济、内部安全、外部安全、人文等四大合作空间的协议。
采取打、压、拉的政策 美俄欧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 05年05月举行俄欧首脑会议:签署涵盖经济、内部安全、外部安全、人文等四大合作空间的协议。 扩大战略空间 联合遏制俄发展 发动颜色革命,扩大欧盟范围。

18 美中俄印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 中 巴 美 印 俄 中巴关系友好
印度采取左右逢源的平衡政策。既接受美国的援助,又加强与俄的关系,还与中国改善关系,05年06月在俄举行了中俄印外长首次非正式会议,对合作等互相关心的重大问题交换看法。 矛盾 美巴关系提升 拉拢印度,制约中俄,分 化中、俄、印的战略关系 俄印牢固关系

19 美中俄日之间新的战略互动与互制 美国不可能主导四国关系,四国关系是一种战略互动、互制的新型多边关系。四国经济融合扩大深化,相互依存显著上升,但是政治、军事重大分歧也在深化扩大,美日联盟的加强与深化,必然破坏、制约中美、俄美关系的改善深化,中俄战略安全环境也受到损坏。 中俄战略伙伴 互制不断深化 美日联盟

20 当前,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中形成了新的科学前沿。
第三,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 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而且也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当前,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中形成了新的科学前沿。

21 第四,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 召开世界儒学大会,增强思想文化交流。

22 第五,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攸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协调行动。 气候问题 恐怖主义问题 金融危机问题

23 结论 总之,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新变化,必将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引发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难以垄断国际事务,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越来越离不开新兴大国的参与,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4 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 历史性变化
(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1、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截至2011年7月,中国已同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署10个自由贸易区协定,同129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同129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已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积极实践者。

25 2、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的重要一员,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近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10%以上。

26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27 2.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国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战争争端,坚持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 中国在解决朝核危机、伊朗核危机、中东问题、北非问题、叙利亚问题等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全面、深入参与多边军控和裁军事务。

28 3.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采取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措施,不仅对中国的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金融危机中中国积极参与救市

29 4.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是最早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节能减排力度最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30 美国《时代》周刊 年9月28日的《时代》周刊(2009年9月19日提前出版)以鲜红的五角星作封面,“中国时刻”一词跃然纸上,封面报道《繁荣之路》纵论新中国建国6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文章作者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他曾于1979年首次来华,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感受甚深。他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抱有信心,认为那些曾经怀疑中国、预言中国崩溃的观察家都低估了中国。中国在过去的60年里克服了无数困难,将来也会如此。

31 英国《独立报》8月2日刊登该报记者玛格丽塔·帕加诺的一篇文章,题为《奥巴马首肯新的全球超级大国》,副题为《随着中国开始挑战西方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请善待我们’是美国总统的潜台词》
日本《产经新闻》8月4日刊登日本和平安保研究所理事长西原正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的崛起正在催生“媚华世界”》 从记者转型的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新作,《当中国主宰世界的时候:中央帝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终结》一书

32 马丁•雅克描述了一个中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上海将取代纽约和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欧洲国家将像雅典和罗马那样,成为辉煌过去的历史遗留;普通话将会和英语一样广泛使用,或许比英语更流行;孔子的儒家学说将和柏拉图的思想一样为人熟知,如此等等。

33 中国目前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基本的身份属性,这一属性是由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具备了一个大国所应具备的基本禀赋和要素,任何时候都是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更大。

34 结 论 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明显的矛盾、复杂性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具有快速多变的特性,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

35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 (一)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的形成发展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国际战略构想,并阐发了实施这一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

36 (二)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民主平等的世界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互利共赢的世界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进步多元的世界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互信和平的世界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37 (三)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
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

38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
第一,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多次向世界宣示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第二, 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要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2003年11月3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作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提出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中国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即中国的发展不会给世界增添麻烦,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

39 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这条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23日下午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0 2004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五大要义: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41 2004年3月31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在泰国国防研究院发表演讲,说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
2004年4月24日,在博鳌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胡锦涛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的演讲,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亚洲各国共创亚洲振兴的新局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再提和平崛起,而讲和平发展

42 2004年4月26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0届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走和平发展道路,谋亚太共同繁荣》: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对这条道路最简明的解读就是,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决心走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之路。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43 Rising Peacefully或者Rise for Peace。Rise有造反、起义、反叛之意。
崛起违反了邓小平确定的“韬光养晦”谋略相矛盾,在国际上过于张扬。中国还没有真正崛起,就宣扬崛起,容易引发国内民族主义发展,也易引起国际对中国的警惕。 崛起不仅是个过程,也是结果。中国达到什么程度或者状态,才称之为“崛起”。因此,涉及到“崛起”的标准讨论。 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不仅仅取决于中国,还取决于国际社会。单方面把中国的强大限定在“和平”这一种形式,是自我束缚手脚。

44 和平崛起论束缚了我们自己的手脚 Sohu.com论坛
中国崛起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也是中国最高的国家利益。至于中国是和平崛起或通过武力崛起,不是中国单方面可以决定,它取决于中国的外部环境。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当然希望中国能和平崛起。但当外部环境阻挠、危害中国和平崛起时,中国就要有用武力来崛起决心。我们不能被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等虚名捆住手脚。

45 联合早报网论坛: 《七大航母来了,和平崛起难了》
中央党校的郑必坚副校长给中央提出和平崛起的设想,经温总理正式对外宣布,已经成了中国的国策。表明了中国不再象美、英、日、德、俄那样为了本国的崛起,不惜发动侵略战争,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国想走一条和平崛起、互利双赢中间道路,善良的中国人,多么美好的愿望。美国人鼓掌了。

46 然而时隔不久,在其伊拉克战争仍焦头烂额的情况下,美国宣布派出七大航母齐聚夏威夷,开展联合大演习,指名道姓地提出是为了台湾海峡的应急战事做准备的。
接着美版《中国军力报告书》出台了,美国直接给台湾支招,攻击三峡大坝是最好的遏制中国大陆的办法,台湾马上表示有能力攻击三峡大坝。接着美国表示要介入马六甲海峡的保安,控制中国的海上生命线之心昭然若揭。

47 美国表明态度了:只要有我在,你要想和平崛起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这又让人不得不想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来:中国从1840年起就不断向西方学习,想做个好学生,然而先生却不让你学,不停地打你。善良的中国人民、中国的知识分子你们还指望“不经过严重的长期斗争,这些帝国主分子也会和人民的中国平等,讲互利。”

48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特征 1. 内涵: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9 2.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最鲜明的特征: 科学发展(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法则规律) 自主发展(坚持独立自主,将发展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
开放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和平发展 (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为世界和平发展做贡献) 合作发展(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建立与发展与他国的合作关系) 共同发展(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50 视频:焦点访谈《和平发展的宣示》

51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发展道路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巨大成功,使世界把目光转向中国,使“中国经验”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8年中国的汶川抗震救灾和奥运会,2009年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积极措施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其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一些国外人士十分重视中国经验,在不同场合对中国发展模式给予了积极肯定。国际社会展开了关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大讨论。

52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外国学者和政要对中国的发展道路的肯定与质疑
肯定:一是高度肯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国外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增长史无前例,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改变了世界。” 二是越来越认同中华文化,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和谐世界理念,在世界公众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共鸣和影响力。 三是肯定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 四是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我国发展前景,普遍看好中国在世界经济复苏中的作用。

53 质 疑 在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发展道路的同时,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质疑也相应增多。具体表现在:
一是过高估计中国未来发展遇到的挑战,散布“中国崩溃论”、“中国失败论”; 二是误读中国发展道路,认为中国最典型的特征是“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加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他们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也不承认中国是民主国家,甚至不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三是过高估计中国的发展水平,要求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声音也在升高,有的还有意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

54 为何在现在特别强调中国的和平发展? 第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以后,世界感到困惑,不知道中国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第二,中国依靠什么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会不会走传统大国的道路? 第三,中国的外交理念到底是什么?中国如何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大国形象?

55 (三)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和平发展道路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其世界意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二,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 第三,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进一步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56 第四,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第五,中国通过自身的发展已经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将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这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并对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57 思考题 1.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将极为深远。你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化?

58 2.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核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预测?

59 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Download ppt "第 八 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