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2 主要内容 1.1 计算机年发展概况 1.2 计算机信息的表示形式 1.3 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 1.1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史 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的应用

4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 1. 计算机的问世 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943年~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
ENIAC共有18000多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40KW,每秒钟能计算5000次加法。 主要缺点:存储容量小,只能存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用线路连接的方法来编排程序。

5 1. 计算机的问世 EDVAC方案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计算机的发展史 EDVAC方案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一样可以送到运算器进行计算,即由指令组成的程序是可以修改的。 数据以二进制码表示。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6 1. 计算机的问世 计算机的发展史 EDVAC方案 指令在存储器中按顺序存放,由指令计数器(即程序计数器PC)指明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单元所在的单元地址,一般按顺序递增,但也可以按运算结果或外界条件而改变。 。 机器以计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都要通过运算器。

7 2.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的发展史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8 2.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946~20世纪50年代后期。元器件主要是电子管组成。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较低,主要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史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946~20世纪50年代后期。元器件主要是电子管组成。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较低,主要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

9 2.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的发展史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20世纪59年代中期~60年代后期 。采用了晶体管器件,存储器改用速度更快的磁芯存储器,出现了高级编程语言和系统软件。

10 2.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前期 。采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制造成本下降,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功耗也随之下降。
计算机的发展史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前期 。采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制造成本下降,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功耗也随之下降。

11 2.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 。半导体存储器的出现迅速取代了磁芯存储器,计算机的存储器向大容量、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史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 。半导体存储器的出现迅速取代了磁芯存储器,计算机的存储器向大容量、高速度的方向发展。

12 表2-1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代次 起止年份 所用电子元器件 数据处理方式 运算速度 应用领域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
汇编语言、代码程序 几千~几万次/秒 国防及高科技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几万~几十万次/秒 工程设计、数据处理 第三代 1965~1970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结构化、模块化程序设计、实时处理 几十万~几百万次/秒 工业控制、数据处理 第四代 1970~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分时、实时数据处理、计算机网络 几百万~上亿条指令/秒 工业、生活等各方面

13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代次 起止年份 CPU 数据位数 主频(MHZ) 第一代 1971~1973 Intel4004、8008 4位、8位 1
第二代 1973~1975 Intel8080、M6800 8位 2 第三代 1975~1978 Intel8085、M6802 2 ~ 5 第四代 1978~1981 、M68000 16位 >5 第五代 1981~1993 Intel80386、80486 32位 >25 第六代 1993~今 Pentium系列 64位 60~2G

14 计算机的发展史 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正朝着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15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1952年我国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中科院数学所内成立。
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2年我国的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在中科院数学所内成立。 1960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问世。 1964年,我国研制了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19机,用于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工作的计算任务。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生产的计算机进入了集成电路计算机时期。 年,我国设计的DJS-130机通过了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巨型机。1982年,我国独立研制成功了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亿次,1997年6月研制成功的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30亿次。这些机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6 二、 计算机的特点 1. 运算速度快 2. 计算精确度高 3. 存储容量大 4. 逻辑判断能力强
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执行多少条指令。常用单位为MIPS。即每秒钟100万条指令。一般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每秒可达几百万到几亿次。 2. 计算精确度高 3. 存储容量大 4. 逻辑判断能力强 计算机能够进行各种基本的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决定下一步执行的指令。

17 三、 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一直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例如在天文学、量子化学、空气动力学、核物理学、人造卫星轨迹的计算、气象预报、土木工程、数学、军事应用等领域。应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速度快、精度高,可以大大缩短计算时间,节省人力物力。   科学计算的特点是计算量大和数值变化范围大。

18 2. 数据处理   当前大部分计算机都用于数据处理。比如银行计算机用来处理储户存款、取款以及其他诸如信用卡系统等业务。在企业的数据处理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也发挥着重要角色,比如在财务会计统计和经营管理中,编制生产计划、统计报表、成本核算、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利润估计、采购订货、库存管理、工资管理等都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任务。

19 3. 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加工、通信及轻工业各部门的生产过程控制。如计算机数控车床、实时控制高炉炼铁过程,计算机控制汽车生产线等。一般用于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计算都是实时控制,它们对计算机的速度要求不高,但可靠性要求很高,否则将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甚至造成重大设备事故或人身事故。另外,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现代化国防和空间技术中也有应用,如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都是采用计算机控制的。

20 4. 辅助工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一门技术,它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方式使得教学过程形象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5.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将人脑在进行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规则和所采用的策略、技巧等编成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和人一样具有识别文字、图像、语言和推理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研制出的智能计算机可以替代人类某些方面的脑力劳动,但离建立真正的智能系统还相差甚远。

22 6. 计算机网络通信   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使不同地区的计算机之间实现软硬件资源共享,大大促进和发展地区间、国际间的通信和各种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比如银行系统、交通订票服务、电子商务(EC)、公用信息通信网、大型企业管理系统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因特网(Internet)相互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各种网页。

23 7. 信息技术   将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处理、传递速度,也扩大了信息的传播空间,使得信息的利用和共享得到惊人的增强和普及。因此,计算机作为信息存储、处理、交流的工具,在信息化社会中充当着核心角色。

24 1.3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计算机的 硬件系统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25 一、计算机的系统构成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硬件系统指的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比如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设备、通道等。   软件系统指的是计算机运行时所需要的各种程序、数据和相关资料。

26 微机系统构成 运算器 中央处理器 控制器 主机 只读存储器 内存储器 硬件 随机存取存储器 微型机系统 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 外部设备
软件 微型机系统 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络通信管理软件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包 用户程序

27 二、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基本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28 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运算器是对数据或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
控制器主要用来实现计算机本身运行过程的自动化,即实现程序的自动执行。 存储器是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是计算机各种信息的存储和交流中心。 输入设备用来输入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 输出设备用来输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

29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运算器不断地从存储器中得到要加工的数据,对其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最后的结果送回存储器中,整个过程在控制器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运算器除了进行信息加工外,还有一些寄存器可以暂时存放运算的中间结果,节省了从存储器中传递数据的时间,加快了运算速度。

30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枢,主要作用是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执行命令。控制器从存储器中将程序取出并进行翻译,再根据程序的要求向各部件发出命令;另外,控制器还从各部件中接受有关指令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并依此向各部件发出下一步执行命令。 微机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微处理器,又称为CPU,是计算机的核心,习惯上常用微处理器的型号来区别微机的档次,例如:80486、PentiumⅢ、PentiumⅣ等都是CPU的型号。

31   在微型机中,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通常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统称为外部设备或外围设备。

3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程序数据 输入设备 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 输出设备 运算器 控制器 处理结果 数据流 控制流

33 2、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又称为内存或主存。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待处理的数据以及运算结果。它直接和CPU进行数据交换,存取速度快。   外存储器又称为外存或辅存。通常用来存放主存的副本和当前没有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它不能直接和CPU进行数据交换。

34 存储器分类 按构成存储器的器件和存储介质主要可分为: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电存储器、磁膜、磁泡、其他磁表面存储器以及光盘存储器等。
  按构成存储器的器件和存储介质主要可分为: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光电存储器、磁膜、磁泡、其他磁表面存储器以及光盘存储器等。   按对存储器的存取方式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串行访问存储器。   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内存储器(主存)、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缓冲存储器等。

35 内存储器 衡量内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主存容量、存储器存取周期时间。 常用的计量存储器空间的单位由K、M、G。
  主存容量、存储器存取周期时间。   常用的计量存储器空间的单位由K、M、G。   存储器存取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存储周期是指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

36 内存储器 存储单元及其地址 : 内存一般按字节分成许多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CPU通过地址可以找到所需的存储单元。

37 内存储器 RAM/ROM :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的信息可以随机的读出和写入,主要用来存放用户的程序和数据。但在计算机断电后,RAM中的信息就会丢失。   只读存储器ROM在生产时由厂家一次性写入并永久保存。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ROM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新的内容;在计算机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因此ROM常用来存放一些固定的程序,如系统监控程序、检测程序等。

38 外存储器 微机常用的外存储器有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
  微机常用的外存储器有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   磁盘存储器有软磁盘(软盘)和硬磁盘(硬盘),它们均是在介质上涂上一层磁性材料作为磁记录媒体。

39 软盘存储器 软盘存储器由软盘、软盘驱动器和软盘控制卡三部分组成。
  软盘存储器由软盘、软盘驱动器和软盘控制卡三部分组成。   软盘的规格按尺寸分为5.25英寸(5寸盘)和3.5英寸(3寸盘),按使用盘面和记录密度有单面单密度、单面双密度、双面单密度、双面双密度、双面高密度五种。目前最常用的是3.5英寸双面高密度软盘(容量为1.44MB)。   在3寸盘上由一个滑动块使软盘露出一个小口(保护口),则这个软盘已经被写保护,即只能读出信息而不能写入。

40 图 磁盘的磁道及扇区

41 硬盘存储器   硬盘存储器由多个金属盘片组成,并由磁头同时读写。硬盘把磁头、盘片以及执行机构密封在一个容器中与外部隔绝。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空气尘埃的沾染,而且磁头与盘面的距离也减少到最小,加大了数据存储密度,从而增加了存储容量。   现在微机常用的硬盘容量育10GB,20GB,40GB。从尺寸上分有5.25英寸,3.5英寸,2.5英寸,1.8英寸等。

42 CD光盘存储器   CD光盘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大,寿命长,价格低。一般一个光盘的容量为650MB。光盘的读是通过光驱来实现的。光驱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是“倍速”,常见的光驱有32倍速、40倍速、46倍速、50倍速、56倍速等。这个倍速是以基准数据传输率150Kbps(即平均每秒传输150千位)来计算的。   CD光盘有以下三种类型:只读型光盘(CD-ROM)、一次写入型光盘(WORM)、可擦除型光盘(MO)。

43 数字通用光盘(DVD)   DVD是新发展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其容量因盘片的结构制造各异而不同。一般来说,采用单面单层结构时,容量为4.7GB;采用单面双层结构时,容量为8.5GB;采用双面双层结构时,容量为17GB。   DVD光盘有以下四种类型:DVD-ROM(只读)、DVD-R(一次性写入)、DVD-RAM(可擦写型)、DVD-RW(多次重写型)。人们常说的DVD盘就是DVD-ROM。

44 闪存盘(U 盘 )   闪存盘是一种带有USB接口的新型数据存储设备,也称为U盘、移动存储器,具有容量大、数据传输快、携带方便等特点,

45 3、基本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是实现计算机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输入输出设备通过接口实现外界与主机之间交换信息,这些接口叫做输入/输出接口。当接口收到CPU命令后,向相应的设备发出执行该命令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输入/输出设备的控制。   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

46 键盘和指法   一般键盘分为四个功能区:功能键区、打字键区 、光标键区、数字/编辑键区

47 一、键盘 功能区:在键盘的顶行,有12个键(F1到F12),它们在不同的软件中有不同的定义,即在不同软件中的功能也不同。

48 打字键区:在键盘的左方,占键盘的大部分区域,有一般键和控制键两类。一般键有数字0到9、字母A到Z以及一些特殊的符号如!、@、%、*等。

49 Enter:回车键。该键表示输入一行字符或一个命令的结束。
Shift:上下档转换键。对于所有双档键,Shift与双档键结合使用可以得到上方键符。

50 Backspace:退格键,每按一次,光标退回一格并同时清除退回时经过的字符。
Caps Lock:大小写字母切换键。按下该键后输入的字母皆为大写。

51 Alt:互换字符键,要与其他键配合使用执行某一功能。
Tab:跳格键,跳到下一格。 Delete:删除键,在编辑状态下按一下删除光标处的字符。

52 Ctrl:控制键,与其他键配合使用起控制功能,
Ins:插入键,使得在编辑状态下处于插入状态,可在光标前插入字符,重按一次回到改写状态。

53 光标键区:在打字区的右边;四个箭头键进行上下左右的移动,PageUp和PageDown使屏幕画面向上或向下翻滚一页,Home和End使光标回到屏幕的左上角和右下角或一行的最左边和最右边。

54 数字/编辑键区:在键盘的左边,标有0到9等17个键。其中有些标有两个符号的,如4、6、8等数字键,它们也称为双功能键。

55 二、打字与指法 1、正确的打字姿势   打字时身体要保持端正,面对键盘打字区正中,座椅的高度要适中,一般以屏幕中心低于水平视线10到15度左右,人体与键盘的距离为20cm,两手刚好放在基本键上为准。   肩部要放松,上臂自然下垂,上身稍微向前倾,两肘轻靠身体,不外张,手腕悬空平直。   击键时果断迅速,节奏均匀,而且力度要适中。

56 二、打字与指法 2、指法

57 显示器   计算机的显示系统由显示器和显示适配器两部分组成。显示适配器也称为显示卡,控制显示器显示画面。而显示器则是将计算机内的数据转换为直接可以看到的字符、图形和图像。   显示器的种类很多,按显示分类目前常用的有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LCD)。若按显示色彩分,则显示器可分为单色显示器和彩色显示器。

58 主要技术指标 点距   它指的是屏幕上同颜色之间的距离,单位是毫米。常用点距有0.31mm、0.28mm、0.25mm等。点距越小单位显示区域内就可以显示更多的像点,显示的图像就更清晰。

59 主要技术指标 象素和分辨率   显示器工作时,屏幕上的每个画面称为一帧,每帧水平方向有若干条扫描线,每条扫描线上又分为若干个点,形成一个点阵,其中每个点阵称为一个像素。每帧图像点阵中的点数称为显示器的分辨率。例如分辨率800×600表示水平方向有640条扫描线,每条线上有800个扫描点。分辨率越高,则显示的图像就越清晰。

60 主要技术指标 扫描频率   显像管的电子束通过垂直扫描和水平扫描完成屏幕的重画,每完成一次垂直扫描就完成一个完整屏幕刷新。刷新过程中,每秒电子束在屏幕水平扫描过的次数叫水平扫描频率,也称行频,类似的,有垂直扫描频率,也称刷新频率。垂直扫描频率越高,图像越稳定,闪烁感越小。

61 主要技术指标 尺寸   以英寸为单位(1英寸=2.54cm),用显示器对角线距离来衡量显示器的大小常见的有15英寸、17英寸、20英寸。尺寸越大,屏幕可视区就越大,显示器可设置的分辨率也越高。

6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软件是微机的灵魂。没有安装软件的微机称为“裸机”,无法完成任何工作。计算机软件根据其功能和面向的对象分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63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一般是指用户能够使用计算机而提供的基本软件,用于计算机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和语言翻译处理等,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操作。系统软件又分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语言及其汇编、解释或编译程序等。 常用的系统软件有Dos、Windows等。

64 用汇编语言和各种高级语言编写出来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将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经编译后产生的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高级语言 源程序 执行 结果 解释并执行 机器语言 目标程序 编译 运行 编译程序 (事先装入计算机) 翻译程序 编译过程示意图 解释过程示意图

65 2.应用程序 应用软件是用高级语言编写出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开发的程序。用户不再编写程序就可以直接使用。例如:Word、WPS、网络蚂蚁、金山解霸等。应用软件是面向用户的最高层程序。

66 1.2 计算机信息的表示形式 数及其表示 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字符与汉字的表示 数据的存储与组织

67 一、计算机数制概述 计算机中采用的数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计算机数制的基本特点: 进位和借位:逢N进一,借一当N。
  计算机中采用的数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计算机数制的基本特点:   进位和借位:逢N进一,借一当N。   基数:数制使用的数码个数N。   权:以基数为底,以数码所在的位置的序号为指数的整数次幂。

68 十进制(D) 进位原则:逢十进一 数码:0, 1, 2, 3, 4, 5, 6, 7, 8, 9 二进制(B) 进位原则:逢二进一 数码:0,1 八进制(O) 进位原则:逢八进一 数码:0,1,2,3,4,5,6,7 十六进制(H) 进位原则:逢十六进一 数码: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69 二、二进制数的计算 1、算术运算 加法规则 减法规则 乘法规则 除法规则 0+0=0 0-0=0 0×0=0 0+1=1 0-1=1
0×1=0 0÷1=0 1+0=1 1-0=1 1×0=0 1+1=0 1-1=0 1×1=1

70 2、逻辑运算 1 非运算 ( ) 与运算 (A∧B) 异或运算 ( ) 或运算 (A∨B) B A

71 三、计算机数制的转换 1、十进制数转换成非十进制数
  进行转换时,可将十进制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先分别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进行转换,最后将结果合并为目的数。

72 整数部分的转换   方法一:采用除基取余法。把十进制的整数部分不断去除以欲转换为的数据的基数。其过程为:第一次除取得的余数为目的数的最低位,把得到的商再除以基数,所得余数为目的数的次低位,依次类推,直至商为0,所得余数为目的数的最高位。

73 例:将十进制数75转换成二进制数 2 37 1 75 2 18 1 2 9 2 4 1 2 2 1 1 2 75D= B

74 整数部分的转换   方法二:将要进行转换的十进制整数写成欲转换的数制的基数的整数幂的多项式形式,然后根据欲转换的进制数的表达式写出目的数。 75D=64+8+2+1= = B

75 小数部分的转换   采用乘基取整法。用欲转换的数据的基数不断去乘以要进行转换的十进制小数,具体过程为:第一次乘的结果的整数部分为目的数的小数部分的最高位,其小数部分再乘以基数,所得结果的整数部分为目的数的次高位。依次类推,直到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为止。

76 0.3125D= 0. 0101B 例:将十进制数0.3125转换成二进制数 0.3125 高 × 2 0.6250 × 2 1.250
× 0.6250 × 1.250 × 0.50 0.3125D= B × 1.0

77 2、非十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按权展开求和:把一个非十进制数按全展开为一个多项式,展开的每项是该位的数码乘以相应的权的积,然后按十进制的运算规则把多项式求和,所得结果则是欲转换的十进制目的数。

78 例:将下列各种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01101.101B =1*25+1*23+1*22+1*20+1*2-1+1*2-3
= =45.625 1D4H =1*162+13*161+4*160 = =468

79 3、二进制数和八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三位合一法。即把待转换的二进制数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每三位为一组(最后不足三位数的用0补足),然后对每三位二进制数用相应的八进制数码表示。

80 例:将二进制数 转换成八进制数 B=253.54Q

81 4、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四位合一法。即把待转换的二进制数从小数点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每四位为一组(最后不足四位数的用0补足),然后对每四位二进制数用相应的十六进制数码表示。

82 例:将二进制数110101011.10111转换成十六进制 110101011.10111B=1CB.B8H 110101011.10111
C B . B B=1CB.B8H

83 5、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转换   先把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再把转换得到的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84 6、ASCII码 ASCII码是通用的字符编码 例如:字母A的ASCII码为1000001(十进制为65)

85 7、汉字的编码 1. 区位码和国标码 2. 汉字内码(机内码)
  例如,汉字“啊”的区位码为1601,转换成16进制数为1001H,则国标码3021H。 2. 汉字内码(机内码)   例如,汉字“啊”的区位码为1601,转换成16进制数为1001H,则机内码B0A1H 每个汉字内码采用两个字节表示,最高二进制位均为1 3. 汉字外码(汉字输入码)

86 8、 汉字字形码 每个汉字是由特定点阵构成的图形 汉字处理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1)汉字信息输入(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或字形输入) (2)汉字信息的加工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处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汉字代码的转换过程) (3)汉字信息的输出 (显示输出、打印输出和语音输出等)

87 汉字编码之间的关系 其他系统的汉字编码 交换码 (国标码) 机内 码 字形 码 外码 (输入码) 显示 打印 汉字 信息 汉字 信息 输入
两个字节 最高二进制位均为1 交换码 (国标码) 机内 字形 外码 (输入码) 显示 打印 汉字 信息 汉字 信息 输入 汉字库

88 9、计算机中常用的名词 (1)位 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来表示的,一个二进制代码称为一位,记为bit。位是计算机中最小的信息单位。
(2)字节 在对二进制数据进行存储时,以八位二进制代码为一个单元存放在一起,称为一个字节,记为Byte。字节是计算机中次小的存储单位。

89 (3)字 一条指令或一个数据信息,称为一个字。字是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处理、存储的基本单元。 (4)字长 字长是CPU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它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长越长处理能力就越强。目前,常见的微机字长为32位和64位。字长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90 (5)指令 指挥计算机执行某种基本操作的命令称为指令。一条指令规定一种操作,由一系列有序指令组成的集合称为程序。 (6)容量 容量是衡量计算机存储能力常用的一个名词,主要指存储器所能存储信息的字节数。常用的容量单位有B、KB、MB、GB,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91 (7)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MIPS为单位。它是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8)主频。 主频是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单位用MHz表示。它是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9)软件配置。 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数据库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软件、汉字支持软件及其他各种应用软件。

92 知 识 点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计算机的数制及转换 难 点 二进制与其他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

93 要 求 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二进制与其他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了解以下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94 附:数据单位 计算:1.2MB的软盘的容量为 B 位:计算机内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每8个二进制位为1个字节(B)
字:计算机内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基本单位 字长:计算机的字所包含的位数。 单位:B、KB、MB、GB 1GB = 1024MB 1MB = 1024KB 1KB = 1024B 计算:1.2MB的软盘的容量为 B

95 谢 谢 _¤╭⌒╮╭⌒╮ ╱◥██◣ ╭╭⌒ |田︱田田| ╰ ╬╬╬╬╬╬╬╬╬╬╬╬╬╬╬╬╬╬


Download ppt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