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3讲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与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武法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3讲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与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武法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3讲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与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武法提

2 一、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

3 (一)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性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学科性质:一门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属性
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时所蕴含的教育、教学规律。

4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史 比较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门类 一级学科 0401 教育学 (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基础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04 教育学 0402 心理学 (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体育教育训练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0403 体育学 (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5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知识体系包含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 实践——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6 教育研究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层次: 教育哲学的研究在于对教育本身进行反思,探讨教育的本质、价值、目的,提出、设计和描述人的发展理想。
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教育的技术学层次在于探索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获取改善教学的方法,并且强调能够在相同教学情境中重复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了技术的本质----可重复性。 教育技术学 教育科学 教育哲学

7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在于为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8 思 考 教育技术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吗? 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科领域中的现代科学技术吗?

9 小结: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学的二级分支学科(?) 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10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

11 (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 教育技术学是以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唯一学科。
AECT的1994年定义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范畴涉及五个方面: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1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理论 与 实践 开发 设计 利用 管理 评价 印刷技术 视听技术 基于计算机技术 整合技术 教学系统设计
讯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 利用 媒体利用 革新推广 实施和制度化 政策和法规 管理 项目管理 资源管理 传送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 评价 问题分析 标准参照测量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13 (一) 设计 生活中哪些领域有设计?设计什么?根据什么设计?设计结果是?
教育技术学中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生成策略和产品。 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研究

14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比如:课堂教学系统、远程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15 课堂教学系统

16

17 远程教学系统

18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19 信息设计是运用有关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传递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呈现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等;

20 传递信息的设计

21 传递信息的设计

22 反馈信息的设计

23 反馈信息的设计

24 反馈信息的设计

25 教学策略是对选择并安排某一课的事件和活动的详细阐述;
了解哪些教学策略? 讲授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26 传递式教学策略

27 抛锚式教学策略

28 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构造仿真世界的环境,运用与学习相关的情景;

29 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构造仿真世界的环境,运用与学习相关的情景;

30 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31 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32 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33 一个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例子 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34 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等。

35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颜色的偏好不同

36

37

38 (二) 开发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化产品的过程。 开发范畴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技术: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

39 印刷技术是主要通过机械或照相印刷过程制作或发送材料的方法,包括文本、图形和照片等形式的呈示和复制。
印刷技术在教学材料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40 视听技术是通过使用机械或电子设备来制作或发送材料以呈现听觉和视觉讯息的方法。
视听技术有哪些?

41 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来制作和发送材料的方法,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我们应该掌握哪些技术?

42 整合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几种媒体形式的材料的制作和发送的方法,主要特征是
学习者在各种信息资源中的高度交互活动。

43 (三) 利用 利用是使用程序和资源以促进学习的活动。 可以划分为四个子范畴: 媒体利用是对学习资源的系统使用,是依据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 革新推广是为了使革新能被采纳而通过有计划的策略进行传播的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引起变革。 实施是在实际的环境中使用教学材料或策略,其目的是要确保组织中的个人对革新成果的合理使用;制度化是在一个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对教学革新成果的持续常规的使用,其目的是将革新整合到组织的结构和生活中。 政策和法规是影响教育技术的推广和使用的组织的规则和行为。

44 (四) 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 管理指的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育技术。
包括四个子范畴: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 项目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设计和开发项目。 项目管理工具有哪些?

45 资源管理是指计划、监督和控制资源支持系统和服务。

46 传送系统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教学材料分发的方法,是用于向学习者呈现教学信息的媒体和使用方法的组合。
信息管理包括计划、监督和控制信息的存储、转换或处理,其目的是为学习提供资源。

47 (五) 评价 评价是确定教学和学习是否合格的过程。 包括四个子范畴: 问题分析是指使用信息搜集和决策策略来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范围。
标准参照测量是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技术,它使学生知道相对于标准来说,他们做的怎么样。 形成性评价包括了解过程进展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总结性评价包括搜集总的目标达成方面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来做出价值性判断。

48

49

50

51

52 理论 与 实践 开发 设计 利用 管理 评价 印刷技术 视听技术 基于计算机技术 整合技术 教学系统设计 讯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
媒体利用 革新推广 实施和制度化 政策和法规 管理 项目管理 资源管理 传送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 评价 问题分析 标准参照测量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53 我国学者提出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围: 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 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
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 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4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55 (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 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56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 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57 1992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58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5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5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59 (二)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于1998年进行了一项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的专题调查,得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体系的六个因素:

60 教学系统设计能力 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 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 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能力 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

61 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各类从事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或教育信息化的部门和机构工作,也可以到相关部门从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资源设计、制作、评价、管理等工作。 要求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受过良好的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并熟悉教学过程。

62 2003年,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研究决定,在全国师范类和非师范类院校开展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同方向培养方案的研究工作,以确立具有各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及其培养模式。

63 初步确定了本专业的五个发展方向: 教育技术学方向: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艺术基础和传播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字传媒技术应用及制作的全面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在教育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策划、制作、应用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64 信息技术教育方向:主要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与技术支持人员,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培养与应用人员。
教育软件工程方向:主要培养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等。

65 现代远程教育方向:培养远程教育或培训系统的技术方案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相关技术支持人员;远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制作人员;各类远程教育或培训机构的基层管理人员;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人员;有关远程教育的新闻传媒工作人员。

66 学会从教育技术的视角表达教育问题, 用教育技术的思维方式分析教育问题, 用教育技术的手段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是做好教育技术研究的三项基本功。

67 (三)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1、专业课程结构(五个模块) 公共课 核心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基础课 专业实践课

68 两课(14) 大学外语(10) 体育与健康(4) 美育(2) 军事理论(2) 综合交叉(8) 信息技术(3)? 跨院系任选(8-12)?
任选课 方向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课程 学校平台课程(40)

69 S1 教育技术学导论(2) S2 教学设计(3) S3 远程教育基础(3) S4 学与教的理论(2) S5 媒体理论与实践(2)
学校平台课程(40) 专业核心课程 (20) 方向主干课程 基础课程 任选课

70 任选课 方向主干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课程 (20) (40) 学校平台课程(40) B1 公共基础(30) B2 计算机基础(10)
大学数学A(18) 概率统计(3) 基础物理A(8) 基础物理实验(2) 离散数学(3) 程序设计(4) 数据结构(4) 电路分析(3) 数字电子技术(3) 模拟电子技术(3) 电子工艺实验(1) B1 公共基础(30) 学校平台课程(40) 专业核心课程 (20) 方向主干课程 基础课程 (40) 任选课 B2 计算机基础(10) B3 电子基础(10)

71 任选课(30)? 方向主干课程(10)? 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课程(40) (20) 学校平台课程(40) 教育技术 教育软件工程
多媒体技术,课程论与教学论、c语言? 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艺术基础? 数据结构、程序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法? 网络技术及教育应用、远程教育学? 广播电视系统、电视原理、教育节目制作? 教育技术 教育软件工程 信息技术教育 远程教育 数字媒体技术 学校平台课程(40) 专业核心课程 (20) 方向主干课程(10)? 基础课程(40) B1 数理(30) B2/3 方向(10) 任选课(30)? 毕业论 文(8) 跨院系 (12) B2 B3 B2? or B3?

72 2、专业能力结构要求(六大方面) 教学系统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系统需求分析、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发、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分析、教学评价等能力。 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网站、平台及教学软件等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能力,企事业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发能力。

73 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包括媒体的选择与使用能力、教学软件的评价能力、教学媒体使用效果的评价能力。
教学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能力包括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设计、组织建设、维护、管理和应用的能力。

74 项目管理与评价能力包括项目论证、项目监理、项目评价的能力。
教育技术研究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5 3、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五个方面) 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学习理论知识、教学与课程论知识、传播学知识、系统科学理论知识、信息科学理论知识等。
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视听媒体技术、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76 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媒体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知识管理、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线路、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等。

77 专业基本技能: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网站等资源的开发、制作;教学平台的开发、制作;教育电视节目摄、录、编;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维护、管理;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维护;学习材料的编制、课程开发等应用方面的知识。

78 4、核心课程介绍(八门主干课程,2003年) 教育技术学导论。本课程是关于本专业的入门介绍,使学生能对该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了解该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该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和从业领域。 教学系统设计。本课程起着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作用,力求使学生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完成对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教学产品的设计,尤其是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设计。

79 媒体理论与实践。本课程力求使学生熟悉教学媒体领域的全貌;对教学媒体的理论有较深刻认识;对教学媒体的技术原理和特点有较深刻的认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教学媒体的规律、方法、原则。
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本课程主要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概念、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强化学生理性思维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80 远程教育基础。本课程介绍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远程教育的基本原理分析远程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的能力;掌握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技术,了解世界各国和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领会并认同远程教育的价值和潜力,领会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本课程要培养学生进行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技能,掌握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教育技术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81 教育技术项目实践。本课程旨在应用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制作能力、开发能力、管理能力和评价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课程全面介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理论、方法及模式,使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并能够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理念、具体实施方法和实践操作模式。

82 作 业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向,讨论该方向的的培养目标,可能的就业机会,以及课程体系。撰写一份该培养方向的选课计划。


Download ppt "第3讲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体系与专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武法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