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计算机文化基础 参考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 (李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任课教师: 程世杰 所在单位: 计算中心(哈理工大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计算机文化基础 参考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 (李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任课教师: 程世杰 所在单位: 计算中心(哈理工大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计算机文化基础 参考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 (李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任课教师: 程世杰 所在单位: 计算中心(哈理工大学) 联系方式: QQ :

2 课程介绍 计算机文化基础(基本常识、基本概念、基本操作) 1. 计算机基础知识(发展史、特点、应用、分类等)
2. 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组成、工作原理、数字系统) 3. 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文件管理、程序管理、汉字输入法) 4. 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知识、服务、电子邮件、网络安全) 5. Word字处理软件(基本操作、编辑、排板、表格、图形) 6. Excel电子表格软件(基本概念、操作、编辑、图表等) 7. 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 8.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基本概念、常用软件介绍)

3 第一章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学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

4 第一章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1.1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1.2

5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一、计算机发展简介 二、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三、计算机文化与信息 目 录 退 出

6 一. 计算机发展简介 1.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在美国陆军部的主持下,美国宾悉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Eckert)和莫奇里(Mauchly)成功地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简称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它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50kW,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运算速度为5000次/秒。 目 录 退 出

7 采用线路联接的方法来编排程序 价值40万美元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906年Le De Forest发明了电子管

17 主要贡献者—— 美国物理学家莫奇里(左)

18 冯·诺依曼(1946年)的贡献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二进制; 指令和数据存储; 让机器自动计算。 计算机之父

19 计算机的发展 图灵(1936年)的贡献 岁的图灵发表了著 名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密码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了“理想计算机”的构想,后人称之为“图灵机”。从数学模型上证明了,通用计算机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20 计算机的发展 申农(1938年)的贡献 发表论文《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开关电路的理论基础。

21 计算机的发展 维纳(1940年)的贡献 维纳在1940年写给布什的一封信中,对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曾提出了五条原则:(1)不是模拟式,而是数字式;(2)由电子元件构成,尽量减少机械部件;(3)采用二进制,而不是十进制;(4)内部存放计算表;(5)在计算机内部存贮数据。这些原则是十分正确的。

22 2.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到50年代末。 特征:采用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 第二代: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 特征: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开始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 第三代: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特征: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采用多道程序及并行处理等技术。 第四代计算机:从1972年到今天。 特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处理技术、多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计算网络等;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 目 录 退 出

23 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① 智能化 ② 网络化 ③ 多媒体 目 录 退 出

24 4、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1952年,开始重视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工作,成立了第一个有关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小组。 1956年,正式将计算机的发展规划列入《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1958年,试制成功第一台国产电子计算机JS—1机。 1964年,自制第一批晶体管计算机。 1971年,研制了一批集成电路计算机。 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Ⅰ”巨型机。 1992年,研制成功“银河Ⅱ”巨型机。 目 录 退 出

25 二.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1. 计算机的特点 ① 运算速度快 ② 精确度高 ③ 有记忆能力 ④ 有逻辑判断能力
二.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1. 计算机的特点 ① 运算速度快 ② 精确度高 ③ 有记忆能力 ④ 有逻辑判断能力 ⑤ 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进行工作 目 录 退 出

26 2. 计算机的分类 按功能分: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从规模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 1、巨型机 4、小型机 2、小巨型机 5、工作站 3、大型计算机 6、微型机 实现小巨型机的主要途径有两条: ① 利用高性能微处理器组成并行多处理系统,使巨型机小型化; ②把部分巨型机技术引入超级小型机,使小型机巨型化。 目 录 退 出

27 3. 计算机的应用 ⑴ 科学计算 ⑵ 数据处理 ⑶ 实时控制 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 ⑸ 智能模拟 ⑹ 通信和文字处理 ⑺ 多媒体技术 ⑻ 网络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 ⑼ 教育 ⑽ 军事 ⑾ 电子商务 目 录 退 出

28 三. 计算机文化与信息 1. 计算机文化一词的由来 计算机文化一词起源于1981年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World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 Education ,3rd ,1981,简称WCCE’81)。当时,微型机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 ,一批与会学者高瞻远瞩,预见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呼吁人民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在这次会议上,人们首次使用了“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一词。 WCCE’81所提的计算机文化,就是“计算机应用知识与应用能力”。 目 录 退 出

29 2. 计算机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 计算机文化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智力的开发,通过人脑和电脑的融合,将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 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加快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网络的运用: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多媒体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目 录 退 出

30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它能保留信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3. 人类经历的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人类交流和传播信息最早的工具。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它能保留信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信息革命:印刷技术的发明--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人类文明。 第四次信息革命:计算机文化--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 目 录 退 出

31 1.2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及相互转换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信息编码 目 录 退 出

32 一、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及相互转换 1、进位计数制 (1)十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 有十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1、2、3、4、5、6、7、8、9,故其基数为10; ② 按“逢十进一”的规则进行计数。 例: = 6×102+7×101+8×100+3×10-1+4×10-2 目 录 退 出

33 (2)二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 仅有两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和1,其基数为2; ② 按“逢二进一”的规则计数。 例:( ) 2 = 1×25+0×24+1×23+1×22+0×21+1×20+1×2-1+1×2-2 = = (45.75)10 目 录 退 出

34 (3)八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 有八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1、2、3、4、5、6、7,其基数为8; ② 按“逢八进一”的规则计数。 例:(642)8 = 6×82 + 4×81 + 2×80 = (418)10 (10, 100 , , 110, 1)2 = ( )8 ( )8 = ( )2 目 录 退 出

35 (4)十六进制数制 主要特点: ① 有16个不同的计数符号:0、1、2、3、4、5、6、7、8、9、A(10)、B(11)、C(12)、D(13)、E(14)、F(15),其基数为16位; ② 按“逢十六进一”的规则计数。 例: (9B4.4)16 = 9× × × ×16-1 = ( )10 目 录 退 出

36 二──十六进制对照表 二进制 十六进制 0000 0001 1 0010 2 0011 3 0100 4 0101 5 0110 6 0111 7 1000 8 1001 9 1010 A 1011 B 1100 C 1101 D 1110 1111 E F 二──八进制对照表 二进制 八进制 000 001 1 010 2 011 3 100 4 101 5 110 6 111 7 目 录 退 出

37 小 结 无论是什么进制的数,都有两个共同点,即按基数来进、借位;用位权值来计数,均可以写成相应的展开式。 设有一个A进制的数,则若该数为BnBn-1…B2B1B0.B-1B-2…B-m,则该数可以写成其对应的展开式如下: Bn×An + Bn-1×An-1 +…+ B2×A2 + B1×A1 + B0×A0 + B-1×A-1 + B-2×A-2 +… + B-m×A-m 目 录 退 出

38 2、 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除2取余” (2)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乘2取整” (3)带整数和小数的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由方法一和方法二综合组成。 目 录 退 出

39 例1:(13)10 = ( )2 余数 二进制数低位 2 1 3 1 6 2 2 3 1 1 2 1 二进制数高位 目 录 退 出

40 例1:(13)10 = ( )2 1101 余数 二进制数低位 2 1 6 2 2 3 1 1 2 1 二进制数高位 目 录 退 出

41 例2: (0.6875)10 = ( )2 整数 × 2 二进制数高位 1. 1 × 2 0. × 2 1. 5 0 1 × 2 二进制数低位 1. 1 目 录 退 出

42 例2: (0.6875)10 = ( )2 0.1011 整数 × 2 二进制数高位 1. 1 × 2 0. × 2 1. 5 0 1 二进制数低位 × 2 1. 1 目 录 退 出

43 例3:( )10 =(13)10+(0.6875)10 =(1101)2+(0.1011)2=( )2 例4:( )2 =1×22 + 0×21 +1×20 = = (5.625)10 + 1× ×2-2 +1×2-3 目 录 退 出

44 3、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 数的优点 (1)便于用电子器件模拟表示 (2)节约设备 (3)运算简单 (4)可靠性高 目 录 退 出

45 4、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1) 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以小数点为分界点,左右三位一节,不足三位以零补足三位。 例: ( ) 2=(101, )=(55.2)8 (2)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将每位八进制数码以三位二进制数表示。 例: (76.42) 8=( )2=( )2 目 录 退 出

46 (3)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以小数点为分界点,左右每四位一节,不足四位以零补足四位。
( )2 = (11,1101, ,0101,1000)2 = (3DB.958)16 (4)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将每位十六进制数码以四位二进制数表示。 例: (A3B.C) 16 = ( )2 = ( )2 目 录 退 出

47 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计算机中的数据: ①数值型数据:128,(32.56)8;
②非数值型数据:“学生”、“ ”。 1. 计算机中数的有关概念 ① 数的长度 在计算机中,数的长度按比特(bit)来计算。但因存储容量常以“字节”为计量单位,所以数据长度也常以字节为单位计算。 1字节(byte)=8比特(bit) 目 录 退 出

48 ② 数的符号 一般用数的最高位(左边第一位)来表示数的正负号,并约定以“0”表示正,以“1”表示负。 目 录 退 出

49 2. 原码、反码、补码 (1)原码 原码就是用最高位表示数的正、负号,0表示正,1表示负,而数值部分用最高位以后的若干位来表示。 例:二进制数 的原码表示为: 二进制数 - 的原码表示为: (2)反码 原码变反码的规则为: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将它的原码除符号位外逐位取反。 目 录 退 出

50 例:二进制数 的反码表示为: 二进制数 - 的反码表示为: (3)补码 补码的取码原则是:正数的补码和其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它的原码除符号位外逐位取反(即0变1,1变0),最后在末位加1。 例:二进制数 的补码表示为: 二进制数 - 的补码表示为: 目 录 退 出

51 采用补码来表示正、负整数时,+0 和- 0 的取码是完全相同的,而原码对+0和- 0 的取码是不相同的。
原码、补码的几个例子 十进制 原 码 补 码 87 -87 127 -127 -0 采用补码来表示正、负整数时,+0 和- 0 的取码是完全相同的,而原码对+0和- 0 的取码是不相同的。 目 录 退 出

52 补码的加减法可用下列公式进行: [ X + Y ]补 = [ X ]补 + [ Y ]补 [ X -Y ]补 = [ X ]补 + [- Y ]补 [[ X ]补] 补= [ X ]原 目 录 退 出

53 例: 设 X= Y=59 求X +Y = ? X-Y = ? [ X ]补 = [ Y ]补= [ -Y ]补= [ -Y ]原= [ X + Y ]补 = [ X ]补 + [ Y ]补= X + Y = = ( + 103)10 [ X -Y ]补 = [ X ]补 + [- Y ]补= [ X -Y ]原 = [[ X-Y ]补]求补= X-Y = = (- 15)10 目 录 退 出

54 三、信息编码 十进制数与8421BCD编码表 1. 数值型数据的编码 目 录 退 出 1011 0001 0000 0001 0010
1. 数值型数据的编码 十进制数与8421BCD编码表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1 2 3 4 5 6 7 1000 1001 十进制数 8421BCD码 8 9 10 11 12 13 14 15 目 录 退 出

55 2. 字符数据的编码 (1)西文字符的ASCII编码 (2)汉字字符的编码 ① 汉字交换码 目 录 退 出 GB2312编码总体布局
2. 字符数据的编码 (1)西文字符的ASCII编码 (2)汉字字符的编码 ① 汉字交换码 GB2312编码总体布局 GB2312编码局部表 目 录 退 出

56 ② 汉字机内码 ③ 汉字输入码 ④ 汉字字形码 ⑤ 国标GB18030-2000 输入码、机内码、字形码之间的关系 用户 键盘 转换程序
存储器 汉字库及程序 显示器/打印机 输入汉字 输入编码 机内码 输出 字形编码 目 录 退 出


Download ppt "计算机文化基础 参考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 (李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任课教师: 程世杰 所在单位: 计算中心(哈理工大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