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以“试点”评估促进电大 网络远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中央电大 任为民 2004年11月19日
2
一、电大发展与试点评估 二、网络学习特点与要求 三、网络资源开发与实践 四、网络教学改革的建议
发言提纲 一、电大发展与试点评估 二、网络学习特点与要求 三、网络资源开发与实践 四、网络教学改革的建议
3
一、电大发展与试点评估
4
1、电大25年的发展 万人 在校生、媒体手段的变化 200 150 网络 100 课件 广播 50 电视 年 85 90 95 00 04
双向交互 150 VBI/IP 网络 100 课件 广播 50 电视 年 85 90 95 00 04 79
5
的需求,坚持“四个面向”和远程开放办学,电大则迅速发展
电大在曲折中发展 万人 大体分四个阶段: 200 电大教育适应了社会需要和学生 的需求,坚持“四个面向”和远程开放办学,电大则迅速发展 1995年1998年:探索开放办 学,现代化起步阶段,“一个 目标、两大命题”,注册视听生 1999年至今: 试点项目实施, 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 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1986年1994年:企业改革深 入发展,探索多种形式办学, 普专班、成人班、大学基础班 1979-1985年:“四化”需要 人才,大批青年急需求学, 学历补偿 双向交互 150 VBI/IP 网络 1999年进行开放教育的试点 100 办学初期的自学视听生政策 1985年允许招收应届生政策 • 1995年招收注册视听生政策 课件 • 广播 50 • • • 电视 1992年举办大学基础班政策 年 85 90 95 00 04 79
6
试点为电大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专业规模扩大 据2003年秋统计: 设施条件改善 共开设36个专业, 网络环境建立 生 注册生128.23万人
教学资源丰富 试点队伍壮大 据2003年秋统计: 共开设36个专业, 注册生128.23万人 生 机 转变思想观念 改革教学模式 完善支持服务 加强过程管理 注重能力质量 固定资产 00-02年增 83% 设备仪器 00-02年增106% (亿元) (年) 全国电大固定资产 (万人) (年) 2003年为 4.48万人 2004年为 5.78万人 增长29% 全国电大专职教师 活 力
7
2、评估的性质和目的 总结性评估是对电大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价,客观地鉴定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原则 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教学模式、完善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使其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
8
3、评估指标的组成与特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Ⅰ-1指导思想 Ⅰ-2 教学点建设与运行 Ⅰ-3 队伍建设 Ⅰ-4 教学设施的完善与使用
★Ⅱ-1试点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 ★Ⅱ-2深化试点的改革思路 Ⅰ-2 教学点建设与运行 ★Ⅱ-3教学点的设置 Ⅱ-4教学点的运行 Ⅰ-3 队伍建设 Ⅱ-5人员配置与结构 ★Ⅱ-6队伍建设规划与实施 Ⅰ-4 教学设施的完善与使用 Ⅱ-7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功能完善 Ⅱ-8教学设施的使用和效果
9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Ⅰ-5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建设 Ⅰ-6 教学改革 Ⅰ-7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Ⅰ-8 教育教学效果
Ⅱ-9多种媒体资源的配置与建设 ★Ⅱ-10教学资源的应用 Ⅰ-6 教学改革 ★Ⅱ-11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及成果 Ⅱ-12实践教学 Ⅱ-13素质教育 Ⅰ-7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Ⅱ-14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及成果 ★Ⅱ-15教学过程质量保证 Ⅱ-16教学支持服务 Ⅰ-8 教育教学效果 ★Ⅱ-17教学质量 Ⅱ-18毕业生与社会的评价
10
评估指标内容的特点 促进电大发展:要求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总结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电大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方向发展 突出试点核心:要求形成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及其相应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
11
强调总结成果:通过试点最终在课题研究、资源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哪些理论与实践成果
检测效果和质量: 检查电大试点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试点的改革是否受到毕业生欢迎和社会用人部门的认可
12
4、指标体系观测点的深化 设定 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其中有8个核心指标);39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有不同的权重,给出相应的评估标准 总结性评估的观测点比中期评估有深化,主要表现在:
13
从对试点的认识到试点对电大 定位和总体发展方向的促进
从对试点的认识到试点对电大 定位和总体发展方向的促进 从试点教学条件的创建到条件的功能完善和应用 从试点规章制度建立到实施情况检测和经验推广 从教学、管理的形式变化到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确立 从重视质量保证措施到试点教育最终质量和效果的核查
14
5、评估准备工作的要求 总结性评估重点检查学校的发展、网络教学条件完善与应用、制度实施与经验推广、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成果、教学质量与效果等
不能简单地以评估标准为目标去工作,更不要为应评只组织几个人做文章 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推动改革与建设,促进电大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提倡结合本地情况深化改革、有所创新
15
二、网络学习特点与要求
16
1、网络学习的崛起 以计算机多媒体和数字传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信息处理、传输、储存和呈现技术很快用于教育。所以出现了 (E-Learning )的概念,通常称为“数字化学习” 或“网络化学习” 网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数字化媒体资源以及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与教学管理,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
17
上世纪90年代,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迅 速兴起,各国普通高等学校积极利用 网络开展远程教育。近年来又出现了 一些主要依托网络开展远程教育的学 校和机构,如美国凤凰城大学、英国 产业大学、法国远教中心等,掀起了 网络学习的热潮 我国除电大外从1998年起教育部先后批准67所高校开展网络教育试点,今春统计高校已建校外教学点2000多个,开设了10个大科类、140个专业,开设8557门课程,累计注册学生70余万人
18
2、网络学习带来的变化 技术方面: 弥补远程教与学时空分离的不足,使信息和教学信息、资源的传输、获取更加便捷
多媒体、流媒体应用,教学资源内容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完善 教学平台为人们共享资源、多元交互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网络技术更好地支持了远程教学过程服务、管理和监控
19
从教学方面 促进了各种教育思想交织、融和、创新与发展 改变着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发挥导学、助学和促学作用
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使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推动了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20
3、网络学习的特点 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 学生在网上学习一般是与教师在时空上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学生主要依靠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这种资源不只是一位教师提供的讲稿、课件,还要有教学目标、难点解析、案例分析、自测练习、参考资料、数字化图书馆等,所以它是一种分布式的资源 网络资源内容需按知识结构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按一定流程整合,对各种知识、信息和训练等模块按非线性连接存入数据库,并设置导航、查询、检索系统
21
网络学习必须有对学习过程的支持 不能认为网络上有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即可达到教学目的,还需要有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学生在网上学习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必须给予及时的支助服务。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尤其建立师生间、学生间、人机间的交互环境比课件开发更重要 理论和实践证明,师生和学生间的互动,对学生的提问及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比课程资源质量还重要。所以研究解决网上实时和非实时信息交流是网络教学的重要课题
22
网络学习需要加强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网络学习的发展方向是远程开放教育,即实现教育对象、教育资源和教学过程的开放。但是,开放教育必须建立闭环可控系统,才能保障教学质量 网上学习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习者学习状况,做好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与评价,以便于对学生学习指导和改进教师教学 在网上,学生是个别化、自主学习,平时作业、小组活动、实践教学和形成性考核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必要的督导与评定,以促进学生学习
23
要设计功能完备的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学习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它能展示教学信息和资源,还要形成专题学习网站、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信息交互和协同学习的环境 能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与监控,跟踪、记录学习者网上学习经历和过程,实施学习过程的检查与评价 能支持教学人员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及时提供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 能对学习者、课程、各种教学资源实施有效和便捷的管理
24
4、网络学习的新发展 ——移动学习 (M-Learning)
随着手机、手持电脑(PDA)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将移动通信网、计算机网、移动教学服务器和移动通信设备结合,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远程学习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无疑更有利于实现远程学习理念,所以已成为教育技术和网络远程教育领域目前研究与探索的新热点
25
移动学习的研究与探索 国外研究机构正在致力于该项研究与探索。欧洲委员会领导并资助了移动职业学习的情景教学法和青少年社会教育两大课题研究;斯坦福大学开发了几种移动学习初型,将移动电话用于语言教学 北京大学承担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他们开发的短信教育平台已投入教学实验,正在研究移动计算、移动数据库、移动网站等
26
实现移动学习需做的工作 需要无线通信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使产品间有复用性,能互操作
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实现数字化学习,要开发随时随地可以访问的资源,解决课程模块设计、测试和评价等问题 要建设远程接待系统,提供短信服务,开发基于WAP的教育站点和移动学习平台,适应未来学习者终身学习需要
27
5、网络学习的作用和要求 网络教学不只是教学形式上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标
要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与求知能力作为网络教学的任务,并要贯彻到各个学科网络教学和教学环节之中 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尤其要让学生逐步熟悉网络学习特点、教会学习方法、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技能
28
要注重培养21世纪人才素质: 基本学习技能 ( 读、写、算的能力) 信息素养 (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 创新思维 (发散、批判、联想、想象、抽象、逻辑) 实践能力 (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29
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 网络学习能实现某些教学目标和功能,要发挥其优势,改革教与学的模式;同时也应认识网络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教学形式,不能取代学校教育 近来在一些会议上经常引用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的概念,提倡视听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数字化学习与传统学习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结合
30
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结合 教学方式的结合:要把网络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网上远程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必要的面授辅导相结合; 学习模式的结合:把网上获取资源、交互活动和其他媒体资源的学习、小组学习结合起来,提倡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 学习内容的结合:要把基本知识与个体需要的知识结合;系统知识和扩展能力的知识结合;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的实践训练结合
31
三、网络资源开发与实践
32
1、设计开发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国内外研究认为,网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网络环境、课程开发、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学习支持、评价检查和对教师的支持等方面,资源建设占有突出的位置 目前网上资源品种与数量不少,适应学生需要的不多。内容展示性的资源较多,指导性、针对性和交互性较差,启发性、探究性的资源则更少 提升网络资源质量,吸引学生上网学习,已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3
目前网上教学资源的一般形式 动态的资源 较稳定的资源 教学信息和重、难点文本辅导 各种素材、案例、试题、自测练习、虚拟实验及文献资料等
实时和非实时交互讨论、答疑 网上直播导学课 IP流媒体讲课 多媒体课件网络版 网络课程 动态的资源 较稳定的资源
34
2、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和要求 多媒体课件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开发的能产生一定教学效果的计算机软件
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学习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阶段 要求能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知识信息与媒体表现按一定流程合理整合,方便学习者自主学习和人机交互;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技术和手段便于学习者使用、选择和控制
35
多媒体课件评价重点 (1)教学目标及实现程度:清晰表述课程定位、学习目标,并能完全实现
(2)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学内容整合符合教学要求、适于学生学习需要 (3)教学策略:能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习动机 (4)信息呈现:各种媒体表现与学科专业内容有机结合,界面设计合理 (5)人机交互性:能提供数量多、形式多样的练习,评价与反馈好 (6)便用性:导航清晰,链接准确,程序响应及时
36
3、网络课程的要求与设计 网络课程是利用多媒体和流媒体技术为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学资源,也是为学生学习创设的网络学习环境。不能认为只是页面设计和所学知识的堆积 它与课件一样需要对课程内容、媒体和表现形式进行设计,但它还必须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形成教学环境。所以它更有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灵活性;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和交互性
37
网络课程的设计 网络教学系统一般是由主页、资源库和教学平台组成。网络课程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教学设计。需要对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学习者情况有深入了解,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的教师主持设计 课程结构要适应自主学习的需要,设置有主页目录和各部分的学习目标、内容概述、重点讲解、案例分析、方法指导、作业练习、自检自测和参考资料等
38
网络课程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为模块,应按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构成知识系统,用多媒体和流媒体表现形式通过非线性链接,存入数据库 注意运用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专家讲座、热字解释、焦点问题、参考资料、相关链接等,采用讨论区等交互手段,方便与教师、与同学间信息交流 设置有明确的导航和查询系统,使学生能够在网上方便地调用所需学习内容
39
网络课程的设计 提供必要的作业提交、自测评价、交互手段、相关链接、笔记、书签和软件工具等功能
媒体选择与使用适合课程内容特点,有利于提高内容表现力和感染力;内容结构清晰、布局合理、风格统一;画面主题突出,朴实、美观 字体、符号、标识等要规范;尽可能使用成熟、通用的技术和工具,并符合国家标准;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40
4、注意网上资源与其他媒体的配合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需要,做好多种媒体资源的一体化设计,选用媒体手段要恰当,注意网上资源与其他媒体资源的配合,不要简单重复 加强对学生使用各种媒体资源的指导,以利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自主选用 发挥网上动态资源的导学作用,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及时更新,提倡制作简单、实用和有效的动态资源,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41
5、要重视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 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使用各种媒体资源的方法指导,介绍各种媒体资源的特点和在所学课程中的作用,发挥所用媒体特长,提高学习效果 利用网络的优势,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制作简单、实用和有效的动态资源,进行辅导、答疑,开展讨论活动等,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42
四、网络教学改革的建议
43
1、提高信息素养和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提高网络教学能力,不只要注意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应提高信息素养,即了解信息知识、培养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能。注重信息文化的学习;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信息获取、分析、使用和评价的能力 搞好网络教学,既要掌握新技术的应用,更要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要树立开放教育观念、学生主体观念、终身教育观念,教学要适应社会和学习者需要的观念
44
2、重视理论学习,善于团结协作 结合教学实际,正确学习和运用各种教育思想想和学习理论。要学习建构主义;也要吸纳行为主义有益的思想;更要贯彻人本主义:贯彻以人为本,强调教育关怀。教育不是培养机器,不只传授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更要培养全面发展人,有健全的人格和个性,提升人的价值 网络教学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教学、管理、技术和研究人员协同工作。所以,团结协作是搞好信息化建设的保证
45
3、注重“学”的研究,用好信息技术 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研究,尤其是要研究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远程学习效果 特别要强调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要利用网络建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要使信息技术有利于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习求知欲望;通过多媒体创设学和用结合的情景,利用网络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46
4、要搞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和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建构一种适于远程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
这种环境中能支持教学的情境创设;实现资源共享;能便捷地获取信息;提供多样的交互方式,开展协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47
5、要利用网络优势开展教学活动 研究网络的特点,发挥其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的优势,积极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要及时提供适用的教学资源,弥补其他媒体资源的不足;要提供知识应用和扩展知识面的材料和途径;要通过网上教学活动,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给予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做好学习过程的检测和评价,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48
6、积极探索和总结网络教学模式 远程教育中,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和多种媒体资源自主学习和学习的支持服务来完成学业。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媒体资源和支持服务的环境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应当是:在远程教学中,学生、教师、媒体资源和支持服务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一种媒体形式,而是带有规律性的、有效果、可推广的远程教与学的方式
49
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要重点总结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念指导下,创设利用信息技术和学习支持服务构建的学习环境,学生基于网络和多种媒体资源自主学习为主、面授和远程辅导为辅,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交互活动,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由于各地情况、专业和课程特点不同,所以教学模式可以是各具特色的专业的(中观的)、或一类课程的(微观的)实践模型,并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支撑教学模式
50
网络教学模式的主要关注点 学习环境的构建: 学生主体角色的发挥: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评价监控体系的保证: 必要的约束、作业评判、考试考核
设施资源、支助服务、交互环境 学生主体角色的发挥: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主动探究 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设计资源、教学策略、指导帮助 评价监控体系的保证: 必要的约束、作业评判、考试考核
51
网上学习涉及硬件设施、平台功能、资源质量、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学习过程支持服务等各方面,必须有关人员共同努力。希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更丰富的经验,为我国网络教学作出贡献!
谢谢各位!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