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章 地圖類型與判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章 地圖類型與判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地圖類型與判讀

2 2-1 地圖的種類 2-2 地圖判讀 歷屆考題

3 課本p37 2-1地圖的種類 1.普通地圖 目的: —表現一地各種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和相關位置 —沒有特定主題與應用 應用:如臺灣常用的經建版地形圖,內容包括地形、水系、聚落、土地利用、行政界線等。

4 課本p37 2-1地圖的種類 2.主題地圖 目的:表示特定地理現象的分布或數量,如年平均降水量、土壤、人口、國民所得等。 特性:著重於呈現某項單一主題內容,地理資料類別較少,且簡化程度較高。

5 2-1地圖的種類 3.古地圖 地圖是人類描繪對環境認知的記錄。
課本p37 2-1地圖的種類 3.古地圖 地圖是人類描繪對環境認知的記錄。 史前時代的壁畫、馬紹爾群島居民利用貝殼及椰子葉編織的立體海圖,都是古代人類用來記錄地理環境的一種地圖。

6 課本p37 2-1地圖的種類 早期馬紹爾群島地區島民所使用的竹籤海圖(貝殼代表島嶼與暗礁) 史前時代的壁畫

7 課本p38 西方地圖的演進

8 臺灣的古地圖 臺灣的古地圖有些出於大航海時代的歐洲人之手,有些完成於清領和日治時期。
課本p39 臺灣的古地圖 臺灣的古地圖有些出於大航海時代的歐洲人之手,有些完成於清領和日治時期。 清領時期實施海禁,限制移民,漢人與原住民對立,繪製的地圖範圍多局限於西部 清康熙年間繪製的臺灣輿圖,採山水畫法,以寫景式的符號呈現地景、地物。 方位以繪圖者的主觀意識與當時社會宗教結構來決定。

9 課本p39 康熙臺灣輿圖

10 荷蘭人繪製的臺灣地圖,隨著地理知識的累積,形狀愈趨正確
課本p39 1625年諾得洛斯繪製的臺灣島圖,是第一張把臺灣繪成一個島的荷蘭地圖。 1621年荷蘭地圖學家Blaeu父子繪製的東亞地圖,臺灣被畫成三個島。 1632年芬伯翁的臺灣島圖,詳細描繪內陸,島形與現在的臺灣島已相當接近。

11 臺灣堡圖與現代地圖 日治時期繪製的臺灣堡圖,則採用了現代製圖技術,詳實記錄臺灣早期的自然與人文地貌。
課本p40 臺灣堡圖與現代地圖 日治時期繪製的臺灣堡圖,則採用了現代製圖技術,詳實記錄臺灣早期的自然與人文地貌。 比較不同年代的地圖,可以探索環境的變遷。

12 課本p40 比較不同年代的地圖,可以探索環境的變遷 1904年臺灣堡圖(樹杞林) 2007年土地利用圖(新竹科學園區)

13 2. 竹科附近有哪些老聚落?請查出這些聚落地名的由來。 3. 竹科有哪兩條主要道路是承襲自1904年的舊道路?
課本p40   一位法國地圖學家曾說:「你給我一張地圖,我就能給你一段歷史。」請利用新竹科學園區(竹科)不同年代的地圖,探索該地百年來的環境變遷。 1. 竹科昔日的土地利用型態為何? 2. 竹科附近有哪些老聚落?請查出這些聚落地名的由來。 3. 竹科有哪兩條主要道路是承襲自1904年的舊道路? 4. 請描述冷水坑溪從上游到下游土地利用的變遷。 參考答案

14 1.茶園。 2.(1)埔頂──冷水坑溪的西側,有一片海拔高度 在60公尺左右的 台地面,性質上屬竹東丘陵北緣的低位河階,因其位居頭前溪 氾濫原的上方,故被稱為「埔仔頂」。 (2)九甲埔──九甲埔有二義,一指形成於清末的九甲埔聚落, 相傳其地名由來,係因聚落附近,有可墾埔地九甲之多,故名。 另一個含義,是指日治時代設置的九甲埔大字。 (3)金山面──在新竹市東緣和竹東鎮柯湖里交界的地方,有一 座山丘,稱五步吼山。此山向西迆邐成水仙崙、坪埔頂、風吹 輦崎、十八尖山和枕頭山;向北北西延伸為柴梳山和黃金洞山; 在這兩條成「人」字狀的小山陵之間,則鋪蓋著一片向西北傾 斜,但坡度平緩的地面。自竹塹城眺望,其狀「形開金面」, 故名金山面。

15 3. 光復路、寶山路。 4. 土地利用變遷如下: 階地 (上游) 1 2 3 4 5 6 1904年 農業景觀 農業區 低密度農業區 散村
主要幹道少 describe individual land use 2007年 商業、住宅、工業用地 工業區(竹科) lighly-urbanized area urban area 交通網路形成 平原 (下游) 1 2 3 4 1904年 農業景觀 農業區∕水田、旱地、林地、草地 無主要幹道 自然野溪 2007年 鐵路、高速公路、主幹道、快速道路 充斥人工水泥護岸的人造河道

16 課本p41 2-1地圖的種類 4.數值地圖 定義: —將傳統紙張地圖上的資訊轉換成電腦可以儲存及處理的格式 —電子地圖即為數值地圖的一種 特性:相較於傳統地圖,數值地圖記錄的資料較多,更新與存取更快速,並能結合電腦進行相關分析功能。

17 課本p41 2-1地圖的種類 5.遙測影像 (1)航空照片圖:以飛機為載具,拍攝地面所製成→繪製像片基本圖。 (2)衛星影像圖:衛星影像圖是指以人造衛星攜載感應器,從太空掃瞄拍攝地面,經校正後所轉繪成的影像。

18 課本p41 新竹市東區相片基本圖

19 花蓮市的紅外光影像圖 在紅外光影像的色調中,依照慣例: 植物:紅色 聚落:灰綠色 清徹的海域:深藍色 混濁的水體:灰藍色 裸露的地或雲:白色

20 課本p42 921地震前後的地形變化 從圖中裸露地所呈現的顏色(白色)變化,可以得知921地震後所產生的崩塌地分布。

21 課本p43 2-2地圖判讀 1.方位判讀 表示方位的方法,有羅盤方位法、方位角法和象限角法三種。 羅盤方位 象限角 方位角

22 2-2地圖判讀 2.距離測量 在地圖上度量距離,以大比例尺地圖最可靠,因為比例尺愈大,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誤差愈小。 公式: 曲線的量測方法
課本p44 2-2地圖判讀 2.距離測量 在地圖上度量距離,以大比例尺地圖最可靠,因為比例尺愈大,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誤差愈小。 公式: 曲線的量測方法

23 2-2地圖判讀 3.面積測量 在地圖上求取某地物面積時,可以使用求積儀直接度量,也可以使用三角法或方格法來估測。
課本p44 2-2地圖判讀 3.面積測量 在地圖上求取某地物面積時,可以使用求積儀直接度量,也可以使用三角法或方格法來估測。 三角形或小方格切割得愈細緻,估算出來的面積愈準確。

24 2-2地圖判讀 4.地形判讀 等高線地形圖最適於呈現地貌。
課本p44 2-2地圖判讀 4.地形判讀 等高線地形圖最適於呈現地貌。 可由等高線直接讀取地面高度,由等高線分布的疏密,可判斷坡面陡緩,將等高線轉換為剖面圖,進一步量測其坡度和視域等資訊,以利工程、軍事各方面設施之用。

25 (1)高度 等高線是指地表上高度相同各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
課本p45 (1)高度 等高線是指地表上高度相同各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 等高線從零公尺開始,每逢第五條線即用較粗的線繪出,稱為計曲線,其他較細的線稱為首曲線。 等高線的值表示其高度,直接讀取等高線的值即可知該地點的高度;若該地點落於兩條等高線之間,則該地點的高度是介於兩條等高線的值之間。

26 課本p45 地形剖面圖

27 (2)坡度、坡形與坡向 坡度:等高線分布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緩 —分布愈密集,表示地形愈陡; —反之則愈平緩。
課本p45 (2)坡度、坡形與坡向 坡度:等高線分布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緩 —分布愈密集,表示地形愈陡; —反之則愈平緩。 均勻坡:等高線均勻排列、表示坡面自上而下坡度均一 凹坡:等高線高處密集而低處稀疏,表示坡面上陡下緩 凸坡:等高線高處稀疏而低處密集,表示坡面上緩下陡

28 課本p46 等高線排列與坡行

29 (2)坡度、坡形與坡向 坡向:邊坡的傾斜方向,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垂直等高線由高處指向低處的方向,為該邊坡的坡向。
課本p46 (2)坡度、坡形與坡向 坡向:邊坡的傾斜方向,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垂直等高線由高處指向低處的方向,為該邊坡的坡向。 坡度:邊坡的傾斜角度,兩地間的坡度計算公式如下:

30 課本p46 (3)視域分析 等高線圖轉繪的地形剖面圖,除了可表現地形起伏外,還可以用來判斷兩地之間是否可以互視。 地形剖面圖繪製步驟

31 (3)視域分析 彙整各方向的剖面圖上的可視範圍,即可獲得該點的視域圖,亦即站在某一地點上,其視線可及的範圍圖。
課本p46 (3)視域分析 彙整各方向的剖面圖上的可視範圍,即可獲得該點的視域圖,亦即站在某一地點上,其視線可及的範圍圖。 視域圖可以應用在環境管理及規畫工作,如風景區瞭望臺的設置或通訊業手機基地臺的區位選址。

32 課本p47 凹坡和凸坡的互視情形 由於光是直行,凹坡未受地形、地物阻擋,視線可以直視無礙;反之,凹坡B範圍,受地形阻擋,故無法互視。

33 1.根據右圖,繪製X-Y的地形剖面圖,水平比例如圖上所載,垂直比例以1/8公尺代表100公尺。
課本p47 1.根據右圖,繪製X-Y的地形剖面圖,水平比例如圖上所載,垂直比例以1/8公尺代表100公尺。 2.判斷下列地點是否能互視? (1)由甲處下望A河。 (2)由甲處下望B河。 (3)由乙處下望B河。 參考答案 1.請引導學生繪製地形剖面圖後判斷。 2.(1)可見、(2)可見、(3)不可見。

34 (4)地形類型辨識 透過等高線的分布、排列及形態,地表的山峰、窪地、鞍部、山脊、河谷等地形都可以表現出來。
課本p48 (4)地形類型辨識 透過等高線的分布、排列及形態,地表的山峰、窪地、鞍部、山脊、河谷等地形都可以表現出來。 山脊:等高線V字型轉折的尖端朝向等高線數值低的部分 河谷:等高線V字型轉折的尖端朝向等高線數值高的部分

35 課本p48 山脊與河谷的等高線示意圖

36 (4)地形類型辨識 山峰或山頂:等高線局部數值最大處所形成的小封閉圓形或橢圓。 窪地:封閉圓形或橢圓,等高線內側繪製短線。
課本p48 (4)地形類型辨識 山峰或山頂:等高線局部數值最大處所形成的小封閉圓形或橢圓。 窪地:封閉圓形或橢圓,等高線內側繪製短線。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區域。

37 課本p48 各類地形舉例

38 課本p49 橫跨大安溪的縱貫鐵路,有新、舊山線之分,舊山線從苗栗縣三義火車站到臺中縣后里火車站,全長15.9公里,目前已停駛。舊山線沿線有最美麗的山林景致,包括9座隧道,全國縱貫鐵路海拔最高點的三義勝興火車站及龍騰斷橋遺址。近年來,已成為國內最熱門的鐵道旅遊景點。請根據課本附件三大安溪下游的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39 1. 找出下列網格坐標的地理事物:  (1) (224120, )  (2) (225600, )  (3) (226350, ) 2. 寫出火炎山、七塊山、后里圳水力發電廠的網格坐標。 3. 后里圳的水流方向如何?(請用十六方位回答)?可能的灌溉區域為何? 4. 龍騰橋到泰安(七塊厝)的坡度約為多少?

40 6. 大安溪南北兩岸的土地利用型態有何不同?為什麼?
課本p49 5. 估算鯉魚潭環湖一圈約為多少公里? 6. 大安溪南北兩岸的土地利用型態有何不同?為什麼? 7. 繪製枕頭山的地形剖面圖(從泰安到枕頭山,高度標記每50公尺為一單位,長度標記每 2 公里做一間隔)。 8. 縱貫鐵路的新、舊山線,其在路線的選擇上有何差異?哪些因素影響了當初舊山線路徑的選擇? 參考答案

41 1.(1)泰安(七塊厝)、(2)枕頭山、(3)龍騰橋。
2.火炎山(221200, )、七塊山(224100,220100)、后里圳水力發電廠(221500, ) 3.西北北;后里、公館、中社等地(考慮水性就下,灌溉區應分布在水圳至大安溪之間的農地)。 4.本圖的等高線間距值為20公尺。龍騰橋高度:320公尺、泰安(七塊厝)的高度:約60公尺,兩地距離約為2,000公尺,坡度約為(320-60)/2,000×100%=13%。 5.約4公里。

42 6.大安溪南岸為沖積平原,加以有灌溉,土地利用以水田為主,北岸多逼近山地,平原狹小,土地利用以旱田,如甘蔗、果樹種植為主。
7.

43 8.舊山線選擇經過泰安、勝興方向迂迴,而不選擇今日三義通谷的路線(即今日中山高經過處),可能和坡度、科技能力以及經濟利益等因素的考量有關。地形的坡度會影響限制交通的類型與路線選擇。一般而言,鐵路適合建在坡度平緩的平地,山區的鐵路建設多為開發山區資源而特地興建,但坡度不能大於13%,在較陡的山區,為了減小坡度,路線多呈「之」字轉折。舊山線鐵路除了洞多、橋多、路線彎之外,另一特點即是坡度陡,三義至泰安之間的舊線坡度為250/00,最陡的一號隧道為260/00,臺鐵為了改善舊山線坡度陡、彎道大、隧道橋梁老舊、運輸效率低等缺點,以及避開屯子角地震斷層,民國89年完成新山線,包含從竹南至豐原間的雙軌工程與三義至豐原北端的「截彎取直工程」的路線,以取代舊山線。

44 昔日舊山線為了避免地形落差過大,以及考慮資源運輸的便利性,加以日治時期工程技術未如今日優良,機具爬坡能力的限制,因此選線上需藉助泰安舊站附近的牛頭山腳的地勢高度,以減緩泰安車站南北的坡降;此外,早期泰安附近為極重要的木材、石材產地,多仰賴七分車運輸,因此造就舊山線在泰安附近「依山而建」的特殊現象。今日,由於建築技術的改進,新山線透過高架和開鑿寬隧道的方式通過,大幅減低地形造成的阻力。因此,造成泰安新站旅客須爬四層樓高才可進入候車月臺的獨特風景,站在月臺上除可眺望火炎山景致,居高臨下也可一覽大安溪溪谷風光。

45 (  ) 1. 右圖為臺灣某段海岸二萬五千分之一等高線地形圖縮圖,圖中一方格邊長,代表實際距離一公里。請問:若沿著11號公路以時速15公里騎腳踏車,從圖中樟原橋「乙」直接騎到大俱來的活動中心「丙」約需花多少分鐘? (A) 6  (B) 10  (C) 16  (D) 20 【96.指考】 解析 答:B 若取樟原橋到活動中心的直線距離為2.14公里,所需時間則為8.56分,實際路線略大於2.14公里,所以最接近的答案應為10分鐘。

46 (  ) 2. 右圖是某地的等高線地形圖。圖中最粗線內的範圍在圖面上的面積約為6平方公分,而其實際地表面積約為15,000平方公尺。請問:這幅圖的比例尺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 1:1,000   (B) 1:5,000 (C) 1:25,000  (D) 1:50,000 【97.指考】 解析 答:B 1. 15,000平方公尺=150,000,000平方公分。 2. 6:150,000,000=1:25,000,000,取根號得1:5,000。


Download ppt "第二章 地圖類型與判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