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北京有什麼著名的景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北京有什麼著名的景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北京有什麼著名的景點?

2 目錄 1.引言 P.1 2.北京市的地理 P.2 3.北京市的人口 P.3 4.北京市的氣候 P.4 5.北京市的著名景點 P.5-8

3 引言 在這次常識專題裏,我們選擇北京這個地方,是希望透過這次專題研習,學習一些關於北京的名勝古蹟、氣候、地理、人口和雨量等知識。此外,我們亦希望從中可以學習到與人相處的技巧和團體合作的精神。 P.1

4 北京市的地理 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邊緣,背靠太行山餘脈和燕山山脈,面對遼闊的華北平原。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北京平均海拔高度43.5米。著名的永定河從城西南過境。水資源主要取自北部的密雲水庫。 P.2

5 北京市的人口 截至2004年12月初,北京市總人口已達1254.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159.5萬人,全市非農業人口(城鎮人口)849.5萬人。 北京包含全國56個民族。當中漢族占95.7%,有1322.9萬人。回族、滿族及蒙古族的人口均過萬。 P.3

6 北京市的氣候 北京市的氣候屬於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冬季氣溫常在0攝氏度附近徘徊,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7攝氏度左右。近年來北京及華北的確春天多發沙塵暴,損害了北京的形象。為了給奧運會創造更好的環境,國家大力對內蒙古草原、黃土高原和河北相關地區進行環境治理,最近幾年北京的沙塵情況有所好轉。 但一些治理措施,比如禁止放牧,退耕還林還草,導致河北,內蒙等省份在北京以北的地區,人民生活日益貧困。 P.4

7 北京市的著名景點 這是紫禁城

8 紫禁城 北京城的中心,有一組金碧輝煌的建築群,殿宇重重、樓閣層層、千門萬戶、巍峨庄嚴,這就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宮殿──紫禁城,又名大內,現稱故宮。
故宮三大殿 故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俗稱三大殿,是北京中 軸線上的主要建築,也是紫禁城中最高大的建築。 太和殿就是人們俗稱的“金鑾殿”,面闊11間、進深5間,殿內共有72根楠木柱,重檐四阿廡殿頂,彩畫雙龍合璽大點金,是封建社會最尊貴的形式。大殿通高37.44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物。 太和殿內有6根蟠龍金漆柱,中設楠木金漆雕龍寶座。 P.5

9 這是萬里長城

10 萬里長城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 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驕傲。     根据歷史記載,從戰國以來,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最早是楚國,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敵國,開始營建長城,隨後,齊、燕、魏、趙、秦等國基於相同的目的也開始修築自己的長城。     燕長城北起黃樓院北山梁。向北連接明八達岭長城、向南經泥洼、殺子澗的鍋頂山、老峪溝村南螯魚岭折向馬刨泉的北祁岭.在南通門頭溝區的大村東山出昌平縣境。南北長約30千米。自然坍塌嚴重,大部殘高1.5米.寬2米左右。城台、敵樓、峰火台也坍為一堆瓦礫。     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著名大將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國長城連起來,西起臨姚,東至遼東,綿延萬余里,隨稱 萬里長城,這就是“萬里長城”名字的由來。但今天我們所見到的主要是明長城。     秦長城只有遺跡殘存。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長城的修建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護中原經濟文化發展的積極作用。 P.6       

11 這是十三陵

12 十三陵 在北京西北郊50公里群山和平原交界處,成弧形地排列著明朝13個帝王的陵墓,這就是十三陵。
十三陵             在北京西北郊50公里群山和平原交界處,成弧形地排列著明朝13個帝王的陵墓,這就是十三陵。        十三陵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北天壽山南麓。 北負軍都山,南指天壽山水,朝宗河索繞東流,龍虎山東西對峙,景色蒼秀,氣勢雄渾。自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營造陵寢起,至清順治元年(1644年)修建思陵、葬明末帝思宗朱由檢止,共有13座帝王陵墓及妃嬪、太子墓葬。陵區佔地約40平方公里,在陵區南北長達7公里的中軸線上,有一條體現封建王朝帝王尊嚴的神路。        13個陵墓的共同起點,是平原中心的神道。神道起自一個5門6柱11樓的石牌坊,這是中國最大的石坊建築。然後是石像生,共有24座石獸,12座翁仲。         明朝13個帝陵大同小異,不過規模不同而已,其中的長陵最為浩大。長陵位於天壽山中峰以下,是永樂帝和徐皇后的陵墓。營建了18年的長陵有一個和故宮太和殿相媲美的棱恩殿,殿闊66.75米,進深29.31米﹔最令人稱奇的是殿內的32根金絲楠木明柱,柱高14.3米,直徑1.7米,極其罕見!        棱恩殿後的建築是明樓,又稱寶頂,寶頂之下就是墓主的地下宮殿明十三陵中衹有定陵的地下宮殿被發掘出來,是唯一可以目睹的一個。定陵是明萬歷帝和兩位皇后的陵墓,他們的地宮面積達到了1195平方米,內無樑架,為石拱券,相當高大。         P.7

13 這是天壇

14 天壇              北京有天、地、日、月四壇,分別坐落於城南、城北、城東和城西。四壇為明清兩朝皇帝分別祭天、地、日和月的地方,當中以天壇最為可觀。 在故宮東南方向數公里處,有一座巨大的祭天神廟,這就是天壇。天壇總面積是270萬平方米,比故宮還要大4倍。中國的皇帝稱“天子”,也就是“天的兒子”,天子的居所自然不敢大過“老天”的了。         除“天”之外,中國皇帝還有許多神祗需要祭祀,包括地神、水神、農業神、軍事神、社會神、宗教神、市民神以及自己的祖宗牌位。因此,祭祀活動是皇帝的重要工作,一年四季不斷。         今日天安門東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是皇帝祭祖的地方,西側的中山公園是祭祀丰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在整個北京城里,北有地壇祭地,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的天壇最為光彩奪目氣宇非凡。         天壇的建築也在一條中軸線上。最南的圍牆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圍牆呈半圓型,象征天,這種設計來自遠古“天圓,地方”的思想。中軸線上的三大建築,構成了天壇的核心。南方一座叫圜丘壇,壇呈圓型,高5米,直徑23米。壇中心是一塊圓石,外轉共有9圈扇型石板,最中心一圈為9塊,然後按9的倍數增加,第9圈共有81塊。當年皇帝們就站在圓壇的中心虔誠地祭祀蒼天。 P.8        

15 總結 總結: 在這次常識專題裏,我們學習了一些關於北京的名勝古蹟、氣候、地理、人口和雨量等知識。此外,我們還學習到與人相處的技巧和團體合作的精神。 P.9

16 組員感想 感想 吳達富:我在這個常識專題裏學到了北京的、地理、氣候、雨量、人口等的東西,還學到團體精神。
田子樂:我在這個常識專題裏學到了很多北京的風俗的習惯,還獲益良多 。 廖政澄:我在這個常識專題裏學到了北京的名勝古蹟,還有很多的資料,很感謝老師給我們做這個專題很開心去做常識專題。 曾健聰:我在這個専題中學到很多知識。.我很開心可以和大家一起這個常識専題。 梁紫鋒:我在這個常識專題裏學到了很多關於北京的著名景點和與人相處的技巧。 梁嘉榮:我在這次專題中學懂了與人的相處態度,我覺得很高興,因為可以與他們一起完成這個專題。 P.10

17 參考網頁 參考網頁:http://www.bergoiata.orgfegrande-muraille10.htm
                                       P.11                   


Download ppt "北京有什麼著名的景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