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讲 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讲 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讲 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2 主要内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3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时代主题的内涵 党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轨迹

4 (一)时代主题的内涵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 (二)党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认识 的发展轨迹 毛泽东对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新论述 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新论述

6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要全世界共产党能够继续团结一切可能的和平民主力量, 并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 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
1、毛泽东对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1950 年6 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 毛泽东指出: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要全世界共产党能够继续团结一切可能的和平民主力量, 并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 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1 册,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7 三个世界理论 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 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
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 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 界, 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外交文选》,第 页。 1974年2月, 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 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8 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环境,我国政府在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侵略活动的同时,提出备荒备战,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农民们都在积极挖洞 中国不少地方都建起粮仓积粮

9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新论断的提出历程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新论断的提出历程 邓小平197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战争可能延缓爆发”。 ——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77页。 邓小平1983年3月2日在视察江苏等地回京后的谈话:“大战打不起来,不要怕,不存在什么冒险问题。以前总是担心大战,每年总要说一次。现在看,担心的过分了。我看至少十年打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邓小平1984年5月17日在会见厄瓜多尔总统马耳塔多时提出:“世界上最根本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个是南北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94页。

10

11 邓小平1992年春南方视察讲话中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
邓小平1990年3月3日与几位中央领导人的谈话中指出:“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3页。 邓小平1992年春南方视察讲话中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

12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基本点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密切相连。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13 (3)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 的新论述
第一,和平与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 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江泽民:“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 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 发展、社会要进步, 是时代的潮流。”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23页。

14 第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 平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江泽民在1997年指出:“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 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 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 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国关系 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 地位上升,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轻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世界多极化格 局的形成尽管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种趋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 史潮流,对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3页。

15 第三,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第四,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至今仍举步维艰,南北发展差距 和贫富悬殊愈来愈大。一边是北方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 一边是南方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使世界各国都普遍 收益,世界发展中的不平衡更趋严重”。 ——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N] . 新华每日电讯,

16 (4)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 的新论述
2005年9月15日, 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

17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生产力显著提高,全球经济保持总体增长,各类全球性和区域性合作生机勃勃,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步。”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8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几点政策主张: 第一,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安全。 第二,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第三,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只有坚持包容精神,才能共建和谐世界。

19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20 什么是世界多极化? (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 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
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 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21 (1)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①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表现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多极化趋势 初露端倪,且渐明朗。 第二阶段:90年代初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跃然而 出,不可逆转。

22 改革 多 极 化 发 展 趋 势 苏 美 日本 崛 起 美苏争霸 兴起 西欧 解体 削弱 雅尔塔体系 亚 欧 民解 运动 剧变 发展 西欧
霸权政策 美苏争霸 50 高速发展 滞胀 民解 运动 改革 第三世界 兴起 西欧 日本 剧变 解体 削弱 崛 起 发展 多 极 化 发 展 趋 势

23 经济 政治 军事 成 立 经 互 会 划 马 歇 尔 计 针锋相对 冷战遏制 意识形态 反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 成 立 华 约 约 成 立 北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 经济 政治 针锋相对 冷战遏制 意识形态 反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 军事

24 东欧剧变 世界进入新旧格局 转换的时期 终止经互会 解散华约 苏联解体

25 美国 2000年4月 欧盟 日本 1997年 1998年 1998年 2000年8月 俄罗斯 1996年 中国 印度

26 [1]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 经济基础。
②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客观基础 [1]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是政治格局多极化的 经济基础。 [2]世界发展的多样性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的社会基础。 只有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才能 和谐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各个民族 和各个文明应在彼此尊重、平等对待、求同存异的基础 上实现共同与进步。 ——江泽民:《中非携手合作,共迎新的世纪》,2000年10月10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44—545页。

27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的需要。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需要。
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积极影响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 新秩序的需要。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需要。 推动世界多极化,不是要重演历史上大国争霸和瓜分势力范围的旧剧,而是要推动世界各国各地区平等竞争、互利合作、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江泽民:《加强亚洲团结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2002年5月10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26页。

28 重失衡,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 位,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将会 经历一个较长期的发展过程。
(2)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两种趋向的相互对抗。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世界力量对比严 重失衡,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 位,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将会 经历一个较长期的发展过程。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29 伊拉克占领科威特

30 海湾战争 1991年1月16日--2月28日 多国部队集结70万兵力3700辆战车 140多艘战舰、2000多架战斗机, 伊拉克损失3700辆坦克、1800辆装 甲车、1000门大炮。

31 1999年3月24日傍晚,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空中打击,这是一场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严重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入侵行动。
2002年2月15日,在海牙联合国前南战犯法庭接受审讯的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

32 左图:2001年10月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袭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目标图片。
右图:驻阿富汗美军的升旗仪式

33 左图:2003年4月9日下午,美军进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
右图:萨达姆雕像被拉倒

34 伊朗核设施问题    伊朗政府发言人伊尔哈姆25日宣布,为了回应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新决议,伊朗政府决定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关系。 伊朗总统内贾德重申不会停止核计划

35 新的国际社会应当是这样一种体系,即以所有国家之间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为基础。以一个或几个国家的霸权为基础的所谓单极世界是俄罗斯不能接受的,也是其它国家不能接受的,它的灭亡是历史注定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

3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 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的进 程可能会有曲折,但世界走向
多极化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趋势。任何旨在建立 单极世界的图谋,都不符合历 史进步的潮流。 ——1999年10月,江泽民访问法国在接受《费加罗报》记者采访时讲话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盛大庆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这是江泽民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游行队伍挥手致意。

37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
展,促使国际分工不断扩大和深化,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 济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 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突出表现 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 影响加深,联动性增强,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

38 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

39 2、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根源 与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特定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空前突出 促进出口 社会生产力总量的极度膨胀
对外投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加强、私人垄断组织不断发展并日益国际化。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 科学技术革命 生产力不断发生着局部质变 引起生产关系上的调整或革命 国际分工的深化 交换增加、对外投资增多、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增强 交通和通讯领域的革命 生产要素跨国流动成本减少,流动快捷,信息流动不仅数量多还且快。

40 “产业空心化” 就业机会减少 贫富差距拉大 劳资矛盾加剧 发达国家矛盾加剧 (3)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虽然 是经济全球化的主 要受益者,但也面 临着其带来的一系 列新的社会经济问 题的挑战。

41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具有两重性。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继续主导经济全球
化进程。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说,在经济全球化进 程中处于弱势,如果没有正确的对策就会落入更加 不利的地位。 ——江泽民

42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 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 发展中国家却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发展资金匮乏、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弱势状态,不占主导地位,并且 这种弱势地位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 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 发展中国家却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发展资金匮乏、 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 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 地位。 ——江泽民:《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发言》,载《人民日报》,2000年9 月8日。

43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挑战,他们是跨国的挑战,包括环境的恶化、一些传染疫病以及贫困的问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企业或者每一个单独的人,都不能单独地应对这种全球性的挑战。
——施瓦布于2003年11月6日在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人民网2003年11月6日。

44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命题的提出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命题的界定 中国走和平与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45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命题的提出 1、“和平崛起”理论提出阶段 背景:美日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
第一次“中国威胁论”泛滥于1992—1993年间。美国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芒果1992年秋发表了《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其逻辑是:“中国经济强大——政治崛起——军事扩张”。 第二波“中国威协论”发端于1995—1996年间,始于美国国内对华政策大辩论。“中国对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香港的回归意味着自由民主世界将受到专制制度的威胁”等言论,不绝于耳。 第三波“中国威胁论”发生在1998—1999年间。《考克斯报告》、“李文和案件”、“政治献金案”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鼠年》和《红龙跃起》两本书矛头指向“中国对美国国家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这一敏感问题,使“中国威胁论”登峰造极。 第四波“中国威胁论”掀起于2005年6、7月间,同时也是最具“实质性”的一次。以美国国防部和国会两个涉及报告集《旗帜周刊》、《纽约时报》等媒体登载的系列反华文章为标志。目前,“中国威胁论”相继出现了经济威胁论、军事威胁论、资源威胁论等主要不同论调。               ——晏白:《时事报告》2005.10

46 专家提概念 2003年11月3日,中国改 革开放论坛理事长、中共中 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郑必坚 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
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 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 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 的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很 大反响。

47 总理谈要义 2003年12月10日,温 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哈 佛大学发表的题为《共 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 的演讲,以及2004年“两
会”闭幕后在会见中外记 者的招待会上,也明确阐 述了中国和平崛起道路 的五点要义。

48 高层定战略 在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月7日,李肇星外长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和平崛起”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也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重申了中国和平崛起的要义。

49 2、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提法的转变
2004年4月24日, 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指出: “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同亚洲各国共创亚洲振兴的新局面, 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50  同年4月26日, 曾庆红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0届会议开幕式上以“走和平发展道路, 谋亚太共同繁荣”为题致辞, 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2004年6月2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  2005年3月5日, 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 :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  2004年8月在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05年9月15日,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 胡锦涛重申,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1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全文)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05年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对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进行了系统阐述,指明:“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全文)  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结束语

52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命题的界定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 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走和平发
  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 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走和平发 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 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 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 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 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05年12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53 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   第一,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第二,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第三,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54 (三)中国走和平与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英国前外相 杰弗里·豪: 要乐于和其它国家分享其决策, 通过说服而不是强迫来执行。 播放《大国崛起》视频
  要乐于和其它国家分享其决策, 通过说服而不是强迫来执行。 播放《大国崛起》视频 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   一个具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智慧的文明大国的崛起,对我们全球是有好处的。

55 (1)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走和平发展道路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和中国公布的数据计算:   2004年中国经济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6.6%,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3.6%、日本的4.0%,在世界208个国 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29位。中国农村2004年末还有2610万人生 活在贫困线以下,城镇居民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100万 人,每年需要解决城乡就业的人口近2400万人,并有1亿多农村 劳动力转移就业。

56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路线图

57 图为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

58 能否顺应时代潮流,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一个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快发展的关键。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国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给各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 机遇大于挑战,世界各国应当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能否顺应时代潮流,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一个国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快发展的关键。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讲话

59 谢谢!


Download ppt "第二讲 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