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作者:黎广宁.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作者:黎广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作者:黎广宁

2 ●课标导航 1.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使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案例,使学生理解森林的重要性,雨林破坏的现状、原因及雨林保护的措施。 3.通过停止开发“北大荒”的案例,了解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4.使学生学会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 ●内容概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从而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章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本章主要面对当今世界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两个案例,引导人们思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4 本章共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是荒漠化的防治。因为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又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所以,本节选择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为典型案例。教材首先从干旱的地理环境入手,探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特别点明自然因素只是荒漠化发展的潜在因素,而人为因素则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加剧加速因素。至此教材以人为因素为重点,探讨当前和历史上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针对着荒漠化的成因,最后教材指明了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5 森林对人类来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而当今又面临着热带原始森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破坏的严峻问题,对森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的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到人们的面前。第二节是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就是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回答了这个问题。教材首先分析了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又说明了雨林生态的脆弱性,仅从这两方面就能够让我们认识到雨林保护的必要性。教材至此笔锋一转,客观地说明了导致雨林被毁的原因,让人扼腕痛惜,最后在“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中表明态度,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6 土地荒漠化和雨林的保护与破坏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它们都是学习的重点。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原因比较复杂,是学习的难点。

7 ●学法点拨 1.学习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2.采用因果联系法,学会举一反三。 3.学习本章不应拘泥于教材案例,而应以案例为分析问题的基础,总结出一般规律,利用一般规律去分析其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8

9 一、荒漠化 1.概念:发生在______________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等自然因素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_、石质荒漠化和______________。 4.分布:我国全球荒漠化________、面积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以________地区最为突出。

10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位置范围:________以西,昆仑山—________—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________、宁夏、________北部和________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________,西部________和________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以________为主。 4.内部分异:以________为界,以东属________的草原地带,以西属干旱和________区。

11 5.生态环境 (1)地表水贫乏,______________,流水作用微弱,________和________显著,形成大片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________干旱的季节。

12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________、过度开垦等。

13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________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________,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 3.原则

14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________。 (2)利用生物措施和________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______________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_________问题。 (5)控制__________。

15 参考答案 一、1.干旱、半干旱 土地退化 2.气候变异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3.土地沙漠化 次生盐碱化 4.分布广 西北

16 二、 1.大兴安岭 阿尔金山 新疆 甘肃 内蒙古 2.高原 山脉 盆地 3.草原、荒漠 4.贺兰山 半干旱 极端干旱 5.(1)河流欠发育 物理风化 风力作用 戈壁 沙漠 (2)植被稀少 土壤 (3)冬春

17 三、 1.人口激增 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过度放牧 四、 1.自然生产力 持续发展 2.潜在的荒漠化 正在发展中 荒漠化土地 3.维护生态平衡 治水 治沙 4.(1)水资源 (2)工程措施  (3)农、林、牧 (4)能源 (5)人口增长

18 1.荒漠化的含义 对荒漠化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表所示:

19 成因 出现地点 形成过程 结果 荒漠化含义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 素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一些半湿润地区 土地退化  ↓ 荒漠化景 观形成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 活动 

20 2.荒漠化的类型 荒漠化按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和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1)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土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2)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

21 (3)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22 3.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23 4.荒漠化的征兆 (1)沙丘活化     (2)主要植被物种丧失 (3)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 (4)植被覆盖度下降 (5)土壤紧实度增加 (6)生物生产力下降 (7)土壤盐碱度升高 (8)土壤有机质减少 (9)地表反射率增加 (10)沙尘暴频率增加 (11)主要动物物种丧失 (12)牲畜数量或品质下降 (13)土壤肥力丧失 (14)土壤水分逐渐丧失

24 5.全球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热带荒漠区: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之间。典型地区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北美西南部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等。

25 温带荒漠区:主要分布在35°N~50°N的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但在南美洲却出现在大陆东岸,即阿根廷大西洋沿岸的巴塔哥尼亚荒漠。典型地区有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境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等。

26 [迁移应用] 1.新华网2008年6月16日电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不当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荒漠面积逐渐扩大。目前,有110多个国家、共10亿多人正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全球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中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l/4,约4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7 (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是荒漠在原来基础上不断扩大的过程 B.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对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C.荒漠化就是荒漠 D.荒漠化的标志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 (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 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28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荒漠化不单单是荒漠面积扩大的过程,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现象,人为因素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决定因素。而荒漠只是一种景观。第(2)题,江南丘陵地区典型土壤为红壤,植被破坏后形成寸草不生的类似荒漠化的景观,被称为“红色沙漠”;喀斯特地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黄淮海地区如果灌溉不当,易形成次生盐渍化。

29 1.自然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不但是我国气候干旱地区,也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强烈的地带。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

30 2.形成原因 干旱特征的形成是本区位置和地形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1 3.对农牧业的影响

32 4.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区域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表现为自东向西,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的不同,降水随之减少,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33 5.气候异常是影响荒漠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34 [迁移应用]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5 (1)填出图中地形区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2)地形⑥中有中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荒漠(类型),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阿尔泰山 ②天山 ③昆仑山 ④柴达木盆地 ⑤准噶尔盆地 ⑥塔里木盆地 (2)塔克拉玛干沙漠 原生性 深居大陆深处,四周有高山阻挡,东南和西南湿润的气流很难到达,终年降水稀少,而且风力作用强盛,形成大片沙漠。

36 【解析】  解答本题要熟悉中国西部地形,典型的“三山夹两盆”,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周均有高山阻挡,又深居内陆,海洋水汽输送难以到达,常年干旱多风,故形成成片的沙漠,而其沙漠属于地质时期自然形成的荒漠,即原生性荒漠。

37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作用。二者的表现可综合分析为:

38

39 2.形成荒漠化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在人为因素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三个主要的因素。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 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农垦 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40 其影响过程如下图所示: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41 注意:①人口增长过快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及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②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荒漠化程度及其在空间上的扩展受干旱程度和人畜对土地压力强度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只是产生荒漠化的必要因素。

42 [迁移应用] 3.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43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44 【答案】 (1)上面两空:左a,右b; 下面两空:左d,右c。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45 【解析】  在进行联系图的判断时,一定要从我们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方面入手。据图可看出,在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引起土地退化的外力作用是不同的,很显然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而湿润地区的外力作用则以流水为主。就降水而言,两地之间也有区别,湿润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明显,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表现为降水丰沛且多暴雨;而西北的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且存在较大的变率。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46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防治的原则: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因地制宜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综合整治。

47 2.图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48

49 思考:沙坡头为什么不造林种草固沙,而是采用草方格固沙?
点拨: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气候干旱,水分缺乏,多流沙活动,植被的恢复相当困难。为了保证从其中经过的包兰铁路的畅通无碍,必须要固定流动沙丘,当地就是运用了扎制格状沙障的方法控制流沙。这种沙障是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制而成的,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是因地制宜综合整治沙漠的重要的一环。

50 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2)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3)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努力,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

51 [迁移应用] 4.(2009·潍坊高二质检)读我国某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52 (1)指出图1中山脉为哪些方面的地理分界线。
(2)图中最大的铁路枢纽是__________(名称)。 (3)读图2,本区河流发源于山区,一般以山谷出口为界分为径流形成区(山区)和径流散失区(流经荒漠地段)。与径流散失区相比,简述山区段河流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民勤地处石羊河下游的绿洲上,这里年降水量110mm,年蒸发量2600mm,目前沙漠每年以3~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 (4)分析石羊河下游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53 【答案】 (1)甘、青两省分界,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
(2)兰州 (3)河流密度大,流速快 河流自源头到山口水量逐渐增大(水量较大)。 (4)中上游绿洲超量利用河水;(下游)过度开发地下水;过度樵采 合理分配上中下游各河段用水量。 【解析】 上游涵养水源,保护祁连山冰川;中游加强管理调度,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封沙育草(草方格沙障),植树造林,建防护林;生态移民,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农村用能和节能措施相结合。

54 [例1] 新华网2008年6月16日电 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不当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荒漠面积逐渐扩大。结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5 (1)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陡坡开垦 b.过度放牧 c.生态环境脆弱 d.大风季节开垦

56

57 (2)①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②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我国正在这些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________。

58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关键点: 第(1)题,通过读图把握住西北地区土地退化的过程,理解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明确因果关系。 第(2)题,①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而风力强劲。 第(3)题,②地区位于河西走廊,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了荒漠化的发展。 【答案】 (1)自上而下依次是c b a d (2)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3)过度放牧、不合理垦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三北”防护林工程

59 [例2] 下面是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60 (1)和田地区河流补给水源来自________,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2)三道防线中,林带的作用是________;由于林带的保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________,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__。 (3)绿洲的发展有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两种可能,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字母代号填入①~⑫数码后的横线上。(每字母限填一次)

61

62 ①乱铲草皮、砍伐胡杨林________  ②季节河下游径流量减少________  ③提供粪肥________  ④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________  ⑤土地盐渍化________  ⑥农业生态系统恶化________  ⑦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________  ⑧森林涵养水源________  ⑨地下径流________  ⑩提高耕地质量________  ⑪喂养牛羊________  ⑫增加粮食产量________

63 【解析】  本题以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沙漠区(内流区)河流水的补给来源,防护林对环境的影响,绿洲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等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考查了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64 和田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属内流区,河流水的主要来源是冰雪融水,并且水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环境效益,此处三道防线中的防护林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建设的。防护林降低了风速,也会导致大自然的蒸发能力减弱。绿洲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只要能正常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就不难得到正确答案。

65 【答案】 (1)昆仑山冰雪融水 随气温升高而增大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小 少  (3)①T ②H ③G ④S ⑤M ⑥N  ⑦A ⑧E ⑨F ⑩C ⑪D ⑫B

66

67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据此回答1~2题。

68 1.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②大风频繁 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 ④过度放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69 2.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生产力丧失 D.砍伐树木

70 【答案】 1.A 2.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及荒漠化造成的危害。第1题,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频繁。第2题,荒漠化造成的最直接的危害是土地退化。全球变暖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及毁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造成的;臭氧空洞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氟氯烃化合物造成的。

71 读下图,回答3~6题。

72 3.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  )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4.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73 5.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6.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74 【答案】 3.D 4.B 5.B 6.C 【解析】 从景观图上可以看到蒙古包、牛羊等典型草原特征,应该属于内蒙古高原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缺乏,小水电站、薪炭林、核电站建设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当地风力较大,适合风力发电。当地主要生产活动是放牧,过度放牧能造成草场荒漠化。荒漠化的最有效治理措施是恢复其地表自然植被。

75 读下面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地带分布图,完成下题。

76 7.图中原过渡地带与可能变动带的关系可以说明(  )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答案】 C

77 【解析】  从图中看,原农牧过渡带在东侧,则此带的东部原来发展耕作业,西侧发展畜牧业;而在图中能看出西侧现在变化为可能变动带,则意味着西侧原来的畜牧业地区,现在有一部分开始发展耕作业,即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78 最近几年,新疆的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草木茂盛、野生动物增多、河湖涨水等生态环境转好的景象,全区荒漠化趋势有所减缓,绿洲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大范围的沙尘暴次数减少,影响范围缩小,危害减弱。据此回答下题。
8.近几年新疆生态环境转好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近几年新疆降水量增多 B.全球升温,冰雪融化加大 C.胡杨等荒漠植物大面积生长 D.农田大面积推广喷灌、滴灌节水技术

79 【答案】 A 【解析】 本题所述新疆生态环境转好的主要自然原因应以新疆的气候因素作为切入点,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大陆性气候强,干旱、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水分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转好的制约因素。因此近几年新疆降水量增多便成为新疆生态环境转好的主要自然原因。

80 9.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 C 【解析】 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表现在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

81 10.造成非洲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是 (  )
A.人口和贫困 B.过垦过牧 C.土地生产力下降 D.商业性定居牧业 【答案】 A 【解析】 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82 11.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是 (  )
A.增加土壤肥力 B.改善农田小气候 C.减少风的侵蚀力量和增加土壤水分 D.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 【答案】 C 【解析】 前苏联垦荒区,气候干旱,风大,垦区风沙危害最为严重。其治理措施的主要方向是防风,同时保留冬季降的雪以增加土壤水分。

83 12.下列关于荒漠化及其防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是荒漠扩张的过程 B.土壤有机质减少是荒漠化迹象之一 C.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植被 D.荒漠化的防治战略和对策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答案】 A 【解析】 荒漠化不是简单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结在一起的过程。土壤有机质减少,说明植被减少,是荒漠化的迹象之一。

84 13.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  )
A.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B.降水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C.热量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D.热量由东向西逐渐递增 【答案】 B 【解析】 本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是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其形成原因是降水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85 14.(2009·四川简阳)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从下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

86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87 二、综合题 15.读下面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和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

88 (1)根据亚洲部分地区图,几千万年前,该地区距离海洋较近,气候温暖湿润,现在却气候干燥,试简述其原因。
(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燃烧矿物燃料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89

90 (3)结合上述成因联系图,分析人类为防治沙尘暴可采取哪些措施?
(4)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 (5)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 (6)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7)治理沙尘暴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为减轻京津地区风沙的危害起到了屏障作用。

91 (8)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________(锋面)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暖气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又容易形成________天气。
(9)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92 【答案】 (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潮湿气流北上,致使该地区气候变干。
(2)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是ADGCEFB。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退耕还林还牧,合理放牧;植树造林,采取工程措施。 (4)干旱 半干旱 (5)频率加快,间隔变短,范围扩大 (6)因为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

93 (7)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 “三北”防护林体系
(8)冷锋 雨雪 (9)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 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94 16.(2009·三明高二检测)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 05~0
16.(2009·三明高二检测)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5 (1)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  )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96 (2)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7 (3)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图中A地属于________,B地属于________,C地属于________。

98 【答案】 (1)B  (2)D (3)干旱的亚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4)温带草原 过度放牧 滥伐森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及表现。湿润系数指地面水分的收入量与支出量比值即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由图中数值可知A为干旱的亚湿润地区,B为半干旱地区,C为干旱地区。A为草原区,滥垦土地、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造成荒漠化的出现。

99 我国古代的四次西部大开发 西 汉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西部地区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西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

100 (1)屯垦戍边。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这是汉代经营西域的一项基本政策。据史料记载,在西汉开发西域地区100多年的时间里,屯田农民共开荒50余万亩,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驻扎军队,修建国防及交通设施。为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府在西域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隧亭障,并部署军队戍守,兼管西域的交通。 西汉王朝对西域地区的开发治理,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1 唐 朝 唐朝,西部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范围上看,以往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而唐代在西域共建立了11个大的屯垦区,几乎遍布西部的各个地区。从时间上看,唐朝在西部的开发延续了161年,为以往任何朝代所不及。从人数上看,西汉时期新疆地区屯田军队约2万人,而唐代新疆的屯田官兵达到5万余人,此后历朝都只有数千人。

102 元 朝 元朝统治者对西域的开发治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西域实施了全方位的经济开发。农业方面,实行军屯、民屯,开垦荒地达150万亩;手工业方面,建立了行业管理机构,促进了冶炼业、织染业的发展;交通方面,先后设立驿站60多处,保证中央号令的畅通无阻和西域军情的快速传递;金融方面,统一了西域货币,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方面,实行轻税薄赋政策,限制官吏的盘剥,减轻人民的负担。 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曾到河套平原,发动军民疏通唐徕、汉延、秦渠等几条大渠和70余条灌溉支渠,使大片土地得到灌溉,农业收成大增。

103 清 朝 清朝统治者,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几代皇帝,均将维系和开发西部提到攸关社稷安危的高度予以重视,从而迎来了历史上西部开发的又一高潮。 在国防建设方面,清朝在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域设立城堡,沿边关隘、山口设置卡伦(哨所),在交通要道建立驿站、军台,使西部形成较完善的防御和通讯系统。 在经济方面,清政府将开发的重点放在新疆地区,以军屯、民屯、犯屯等形成大规模开发荒地,发展农业经济。

104 据统计,从1716年至1911年,清朝官方在新疆建立的垦区达24个,投入劳动力12. 67万人,开垦荒地301
据统计,从1716年至1911年,清朝官方在新疆建立的垦区达24个,投入劳动力12.67万人,开垦荒地301.9万亩,无论从时间还是规模、效益来讲,均为历朝之最。清朝还十分重视在新疆地区发展官方商业,以低关税政策吸引外商到新疆从事贸易,并撤除传统关卡,鼓励新疆商人到内地经商。 思考:我国古代的四次西部大开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Download ppt "作者:黎广宁."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