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项目六 N.1 室内覆盖系统的作用 N.2 室内覆盖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N.3 简单设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项目六 N.1 室内覆盖系统的作用 N.2 室内覆盖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N.3 简单设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目六 N.1 室内覆盖系统的作用 N.2 室内覆盖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N.3 简单设计

2 由于建筑屏蔽、隔墙、楼层、信号多径衰落的影响,会导致如下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室内覆盖 ——室内信号存在问题 由于建筑屏蔽、隔墙、楼层、信号多径衰落的影响,会导致如下问题: 高层孤岛效应 区/盲区/导频污染区 电梯 中层乒乓效应 区/导频污染区/软切换区 电梯盲区 低层弱信号 区 地下室盲 区

3 为什么要进行室内覆盖 ——室内业务的增长

4 什么地方需要室内覆盖 室内盲区 大型建筑、停车场、办公楼、宾馆和公寓等。 话务量高的大型室内场所 车站、机场、商场、体育馆、购物中心等,增加微蜂窝建立分层结构。 发生频繁切换的室内场所 高层建筑的顶部,收到多个基站的功率近似的信号。

5 什么地方需要室内覆盖 不同室内场所需用不同的覆盖方案

6 室内覆盖系统在接入网中的位置 MSC BSC BTS HLR VLR EIR A B C D E F G AuC H 室分

7 项目六 N.1 室内覆盖系统的作用 N.2 室内覆盖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N.3 简单设计

8 什么是室内分布系统 蜂窝分布系统 无线同频直放站系统 光纤直放站系统 移频直放站系统 中继端机 基站设备 光纤 A区 覆盖端机A B区
C区 A区 B区 覆盖端机C 覆盖端机B 覆盖端机A 光纤 中继端机 基站设备 光纤直放站系统 移频直放站系统

9 信源部分:宏基站、微蜂窝、BBU+RRU、直放站 分布系统:无源、有源、光纤、泄漏电缆等 天馈部分:馈线、功分器、耦合器、天线等
室内分布系统基本组成 信源部分:宏基站、微蜂窝、BBU+RRU、直放站 分布系统:无源、有源、光纤、泄漏电缆等 天馈部分:馈线、功分器、耦合器、天线等 信源 信 号 分 布

10 3G室内覆盖信源设备

11 3G室内覆盖辅助设备和器件

12 按信源的类别来区分可分为: 宏蜂窝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微蜂窝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直放站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BBU+RRU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13   室内分布系统 分类 无源天馈分布系统 BTS 耦合器 室内天线 微蜂窝 直接接入 功分器

14 无源天馈分布系统 ★ 信源:微蜂窝、宏蜂窝或RRU(采用直接接入方式)
  室内分布系统 分类 无源天馈分布系统 ★ 信源:微蜂窝、宏蜂窝或RRU(采用直接接入方式) ★ 分布方式:无源天馈分布系统(由无源器件如耦合器、功分器、接头、电缆馈线和室内天线组成)。 ★ 应用场合:适用于一些话务量较高的场景。 ★ 作用:将微蜂窝、宏蜂窝或RRU信号最大限度的、最均匀的分布到室内各个区域,改善覆盖效果,提高通话质量。同时也可节约分布系统的投资。

15   室内分布系统 分类 有源天馈分布系统 壁挂天线 BTS 微蜂窝基站接入 耦合器 干线放大器 二功分器 吸顶天线

16   室内分布系统 分类 有源天馈分布系统 有源天馈分布系统用于较大型的建筑覆盖。在无源天馈分布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干线放大器或直放站等有源放大设备,以补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延伸覆盖面积。可解决孤岛效应、乒乓效应严重区域的信号质量问题。

17 光纤分布系统 GSM900 BTS GSM1800 BTS 主要利用光纤来进行信号分布。适合于大型和分散型室内环境的主路信号的传输。
  室内分布系统 分类 光纤分布系统 GSM900/1800室内覆盖 Comba Comba 远端单元2 远端单元1 GSM900 BTS Comba 远端单元3 主单元 GSM1800 BTS 接口单元A 光纤 接口单元B 接口单元C 接口单元D Comba 监控单元 电源 远端单元4 主机 主要利用光纤来进行信号分布。适合于大型和分散型室内环境的主路信号的传输。

18 泄露电缆分布系统 信号源通过泄漏电缆传输信号,并通过电缆外导体的一系列开口, 在外导体上产生表面电流,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
  室内分布系统 分类 泄露电缆分布系统 信号源通过泄漏电缆传输信号,并通过电缆外导体的一系列开口, 在外导体上产生表面电流,从而在电缆开口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 这些开口就相当于一系列的天线起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作用。 它适用于隧道、地铁、长廊等地形

19 几种信号分布方式的比较: 信号分布方式 优点 缺点 1. 无源天馈分布方式
  室内分布系统 分类 几种信号分布方式的比较: 信号分布方式 优点 缺点 1. 无源天馈分布方式 成本低、无源器件,故障率低、无需供电,安装方便、无噪声累积、宽频带 系统设计较为复杂、信号损耗较大时需加干放 2. 有源天馈分布方式 设计简单,布线灵活,场强均匀 频段窄,多系统兼容困难;需要供电,故障率高、有噪声积累,造价高 3. 光纤分布方式 传输距离远,布线方便,传输质量好。 造价高 4. 泄漏电缆分布方式 场强分布均匀,可控性高;频段宽,多系统兼容性好。

20 室内分布系统中常用的无源器件 常用无源器件 耦合器(Coupling):主要用于主干与支路之间功率不平衡分配。
合路器(Combiner):主要对多个载频或不同频段信号源进行合路。 功分器(Splitter):主要用于支路连接天线时进行功率分配。 馈 线 (Coaxial):主干一般用7/8电缆,支路一般采用1/2电缆。 天线(Antenna): 室内一般采用小的全向(帽状、鞭状)或定向天线(板状)。

21 功分器 微带二功分器: 左图中蓝色部分为经过三级阻抗变换的微带线;绿色部分为罗杰 斯介质板,具有特定的介电常数。
各端口输出能量是输入能量的1/2,即-3dB。

22 功分器 微带三功分器: 在不同宽度微带线的节点处需要焊接隔离电阻,图中没有标明 各端口输出能量是输入能量的1/3,即-4.8dB。

23 功分器 微带四功分器: 四功分在实现形式上相当于3个二功分 各端口输出能量是输入能量的1/4,即-6dB 。

24 功分器 腔体功分器: 腔体功分器使用铜制 镀银圆柱形同轴传输 线,具用承受功率大 的特点,但由于没有 隔离电阻,其端口隔 离度几乎为0dB.
左图中白色部分为三级阻抗变换 的同轴传输线,黄色部分为接头 的插针。每一节传输线长度为波 长的1/4

25 功分器 功分器技术指标: 参数 指标 备注 类型 二功分器 三功分器 四功分器 插入损耗 ≤0.2dB 不含分配损耗 分配损耗 3 dB
带内平坦度 ≤0.3 dB 工作频段 800MHz~2500MHz 特征阻抗 50Ω 驻波比 ≤1.3 功率容量 200W 接头形式 N-K(镀银) 工作温度 -30~+65℃

26 耦合器 输入信号 直通信号 主线 主通道 副线 50 输入端口 主线/直通端口 耦合端口 耦合信号 耦合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称为主线端口(也称直通端口)和耦合端口;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能量都由主线端口输出,耦合端输出较少。与功分器 类似,该配件在工程上亦用于对网络优化系统进行能量分配的场合。

27 耦合器 定向耦合器可将能量按任意比例分配,其规格根据耦合端输出信号电平的 大小划分。网络优化工程常用耦合器的规格及其基本性能如下:
耦合比例 耦合度 直通损耗 5dB耦合器 1/3 -5dB -1.65dB 6dB耦合器 1/4 -6dB -1.25dB 7dB耦合器 1/5 -7dB -0.97dB 10dB耦合器 1/10 -10dB -0.46dB 15dB耦合器 1/32 -15dB -0.14dB 20dB耦合器 1/100 -20dB -0.044dB 30dB耦合器 1/1000 -30dB dB

28 滤波器 滤波器的实现形式 集总参数滤波器 微带线、带状线滤波器 同轴腔体滤波器 波导滤波器 介质滤波器

29 滤波器 滤波器的结构 主要由谐振腔、谐振柱、调谐螺杆组成

30 合路器 CDMA / GSM 双频合路器 10M隔离带 CDMA GSM GSM对CDMA的杂散干扰 CDMA对GSM的杂散干扰

31 合路器 滤波器产品简介

32 室内覆盖天线 宽频八木天线 隐蔽吸顶天线 (烟感器) 超薄吸顶天线 宽频吸顶天线 宽频全向天线 宽频壁挂天线 宽频对数周期天线 定向吸顶天线

33   室内分布系统 分类 有源天馈分布系统 壁挂天线 BTS 微蜂窝基站接入 耦合器 干线放大器 二功分器 吸顶天线

34   室内分布系统 分类 有源天馈分布系统 有源天馈分布系统用于较大型的建筑覆盖。在无源天馈分布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干线放大器或直放站等有源放大设备,以补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延伸覆盖面积。可解决孤岛效应、乒乓效应严重区域的信号质量问题。

35 2G3G共享系统 各楼层多点合路 信号源处直接合路

36 3G新建系统

37 热点场馆覆盖场景

38 2G3G共享系统 BBU资源共享,RRU拉远覆盖

39 特定室内覆盖场景

40 项目六 N.1 室内覆盖系统的作用 N.2 室内覆盖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N.3 简单设计

41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 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总体原则和步骤 信源及分布系统方式选取 覆盖分区考虑 确定设备安装位置 天线布放 电梯覆盖考虑 走线问题
功率分配 系统切换设计 室外干扰及外泄控制

42 设计总体原则 “小功率、多天线” “先局部、后整体” 覆盖原则 “先平层、后主干” 主干线上主要用耦合器, 平层主要用功分器
主干线尽量采用 7/8馈线, 平层小于30米采用1/2馈线

43 设计步骤 当勘测完成后,可以进行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步骤如下 信源和分布系统选取 覆盖分区 确定设备安装位置 系统切换设计 天线布放(平层)
室内外干扰考虑 走线问题 电梯覆盖 无源器件分配损耗 馈线损耗 功率分配(主干)

44 信源及分布系统方式选取 类型和面积 信源 分布系统 微型封闭建筑物(5000m2以下) 直放站 射频同轴
RRU/小基站 中型建筑物(20000~60000m2) RRU/宏基站 大型建筑物(60000m2以上) 射频同轴/光纤分布 超大型建筑物( m2以上) 宏基站 狭长型建筑 地铁 RRU/宏基站/小基站 射频同轴(出入口) 泄漏电缆(隧道) 光纤RRU (站间) 铁路、公路隧道 RRU/直放站/小基站 泄漏电缆 光纤分布

45 覆盖分区 覆盖区容量预测 基站小区提供容量 覆盖区面积 单个小区覆盖面积 根据容量分区 根据覆盖分区 纵向分区 横向分区

46 设备安装位置 专用机房 电梯机房 物业协调结果 运营商要求 现场实际情况 选择 停车场 弱电井 楼梯间

47 如在领导办公室门口布放天线,保证重点区域的覆盖。
天线布放 1、重点区域布放天线 如在领导办公室门口布放天线,保证重点区域的覆盖。 总经理 办公室

48 天线布放 2、房间内布放天线 为了减少穿透墙体带来的损耗,对于大型会议室、办公区域等,如果物业允许的话,可以将天线布放到房间内。

49 天线布放 3、切换区域布放天线 停车场出入口布放天线,布放位置一般选择在拐角处 。 60m 65m 出口

50 天线布放 3、切换区域布放天线 电梯厅附近布放天线,在覆盖房间的同时,兼顾电梯厅的覆盖 。

51 天线布放 3、切换区域布放天线 在大堂的出入口,一般需要布放天线,保证进出大堂与室外小区正常切换,控制切换区域,同时防止信号泄漏到室外造成干扰 。

52 天线布放 4、走廊交叉位置布放天线 在走廊交叉位置布放天线,可以使该天线能够照顾多个方向的覆盖,在满足覆盖要求的情况下做到天线数量最少 。

53 天线布放 5、定向天线防止信号泄漏 对于一些容易发生信号泄漏的区域,如走廊尽头靠窗位置,可以布放定向天线进行覆盖,定向天线的主瓣方向朝里,利用定向天线后瓣的抑制特性,防止信号泄漏到室外造成干扰 。 438 / 338 439 339 427 327 401 301 ANT 3 - 4 F 电井

54 天线布放 6、干扰区域布放天线 如果在室内存在室外干扰信号的区域,而且客户要求在室内区域必须占用室内信号,那么从室内覆盖优化的角度(相对室外基站优化调整),则需要根据干扰信号强度和区域来决定室内天线的布放位置。确保天线布放后,在室内干扰区域,室内信号的导频功率比室外干扰信号导频功率高5dB以上 。

55 天线布放 7、交叉布放天线 根据室内各场景天线覆盖半径,对余下未放置天线的区域,进行交叉布放天线,以采用最少天线数量的情况下,可以满足室内覆盖的需求,同时使室内信号分布比较均匀 。

56 电梯覆盖 GSM:BCCH功率10dBm WCDMA:Ec功率5dBm 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井道 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厅

57 电梯覆盖设计 对数周期覆盖方式 普通覆盖方式 交错覆盖方式 ANT1-14F/10dBm ANT1-8F/12dBm

58 电梯覆盖设计 壁挂天线覆盖方式 壁挂天线安装在电梯井道内,主瓣方向垂直朝上或朝下,该覆盖模式应用在电梯厅信号良好的情况,天线只覆盖电梯井道。
ANT1-6F/14.2dBm ANT2-6F/14.3dBm ANT1-14F/12.2dBm ANT2-14F/12.2dBm T1-14F T2-14F 15F PS2-16F 楼梯间 14F 6F 1F -1F From:PS1-16F A梯 B梯 -61dBm -57dBm 13F -53dBm -65dBm -58dBm -67dBm -52dBm -69dBm -70dBm 12F 5F 电梯覆盖设计 壁挂天线覆盖方式 壁挂天线安装在电梯井道内,主瓣方向垂直朝上或朝下,该覆盖模式应用在电梯厅信号良好的情况,天线只覆盖电梯井道。 若壁挂天线安装在电梯井道内,主瓣方向指向电梯厅,该覆盖模式可应用在电梯厅信号不良的情况,既可以覆盖电梯厅又可以覆盖电梯箱。

59 电梯覆盖设计 主机 随行电缆覆盖方式

60 电梯覆盖设计 主机 电梯箱 泄漏电缆覆盖方式

61 功率分配 系统设计思路 主干耦合器 安装在弱电井 平层功分器安装在弱电井或天花板内 各器件在大楼内安装示意图 信源设备安装在机房或挂墙

62 功率分配 如果主干线全采用耦合器,可能引起天线口功率不平衡,因此,主干线可采用耦合器+功分器分配功率方式! 耦合器方式 耦合器+功分器方式
BBU RRU 15dB 10dB 2dBm 1dBm 5dBm 耦合器方式 BBU RRU 耦合器 功分器 耦合器+功分器方式

63 切换设计 一般建筑物大堂出入口切换区域建议在室外距离门口5~7米范围内。切换区域不宜离马路太近或进入室内过深。 大堂切换设计策略:
“小功率、多天线”方式 定向天线从门口往里覆盖 天线口功率可调

64 切换设计 电梯切换设计策略: 通常建议电梯内为同一小区 当楼层太高,不能同一小区时,需要引入相邻小区信号;
非全楼覆盖时,电梯井道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电梯厅; 电梯内外不同小区时,切换区域选择在电梯厅。 9 F 8 7 6 4 1 B 2 3 5 10 11 12 电梯机房 ANT - n A小区 B小区 9 F 8 7 6 4 1 B 2 3 5 10 11 12 电梯机房 ANT - n 电梯机房 ANT 1 - 11 F - n ANT 1 - 7 F - n ANT 1 - 3 F - n 电梯厅 电梯内一个小区 电梯井道内切换 电梯厅切换

65 室外干扰及外泄控制 “小功率、多天线”滴灌覆盖技术解决室外干扰和控制室内信号外泄; 在易外泄区域安装定向天线控制室内信号外泄;
) ) ) ) ) ) ) ) )))) Node B “小功率、多天线”滴灌覆盖技术解决室外干扰和控制室内信号外泄; 在易外泄区域安装定向天线控制室内信号外泄; 室外网络优化。


Download ppt "项目六 N.1 室内覆盖系统的作用 N.2 室内覆盖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N.3 简单设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