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市场化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市场化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市场化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2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市场化改革历程 2001至今 市场化改革初步发展 市场化改革起步 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4 改革起步: 一、改革从农村突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5 1982年,党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此作出性质上的界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1983年底,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已占农户总数的90%以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是改革的突破口,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1978年至198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55.4%,粮食产量增长33.6% 1978年至1983年,农村人均消费额增加了108元,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6 二、企业改革的尝试 向国营工业企业“放权让利”
1978年至1983年,国营工业企业的改革开始了初步探索。向国营工业企业“放权让利”,使得国营工业企业获得了初步的自主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81年以后的进一步改革,重点是实行责任制 1983年开始的企业“利改税”,使企业有了一定的税后利润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7 三、城乡商品市场的恢复 农村集贸市场和城镇个体经济的发展
1979年以后,恢复并适当扩大自留地、恢复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农村副业和多种经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集贸市场开始繁荣

8 四、尝试市场新体制 经济特区的设立与初步发展 1978年至1983年,中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
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其目的主要是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并进行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改革试点

9 改革初步发展: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在取得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

10 一、农村改革的深化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1984年党中央“4号文件”中,将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明确了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意义。乡镇企业在8年时间里,总产值、利税总额都增长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11 二、企业改革的推进 承包制的普遍实行 实践证明,承包制改革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它只是一个历史性产物

12 三、流通领域改革 从“双轨制”到“价格闯关”
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30年来,我国通过稳步的“调放结合”的价格改革,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的统一定价向市场价格的转变,为此后进一步的经济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

13 四、对外开放的扩大 14个沿海城市开放及海南建省
1984年5月,国家正式确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扩大经济权限、给予外商优惠政策,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全面铺开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设立海南省。同时,海南岛被划定为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这意味着我国开始将整个省作为一个经济特区来试点

14 改革全面推进:1992-2001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描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蓝图和推进改革的基本举措,市场化改革开始全面推进

15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股份制的推行与“抓大放小”改革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股份制的要求,对国有企业普遍进行股份化公司制改造
改革的着眼点从过去的搞活单个国有企业转为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提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国有企业实行“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战略性重组改造

16 二、民营经济的发展 从“补充地位”到“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加以明确

17 三、全面对外开放 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1994年国务院提出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外贸机制” 在实践中,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8 改革进一步深化:2001年至今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于2001年12月11日生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 四、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劳动力就业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劳动力市场体系,推进就业、用工等方面的市场化,并提出要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与改革以前相比,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比重明显提高,城镇劳动者跨地区流动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20 五、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转变 宏观调控体系的初步建立 1993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一个“一揽子”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开始酝酿
1994年初,我国开始以建立宏观调控体系为主要目标的重大改革 从“分灶吃饭”到“分税制”,又转向构建公共财政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21 二、所有制结构的完善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非公36条”的出台 2003年成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初步理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005年2月,国务院制定《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明确提出了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7个方面36条的重要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方面取得了根本性突破。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22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年底,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纪元

23 四、政府与市场准确定位 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
这一时期,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体现在投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垄断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步伐加快、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有所加强、政府审批进一步规范、政府问责制得到强化、政府规模继续缩小、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等7个方面

24 三、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市场化 劳动力、资本、土地
在劳动力市场化方面,政府较早地退出劳动力资源配置领域,使得行政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不断缩小,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领域不断扩大 在资本市场化方面,2002年以来,QFII制度、股权分置改革以及QDII制度先后实施,标志着证券市场不断发展与完善 在土地市场化方面,2002年以后,国土资源部颁布一系列规定,使得土地使用权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初步确立,土地产权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土地权利体系开始构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得到加强和完善

25 五、共享市场化改革成果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6 六、科学发展观 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指南 有了科学发展观,就明确了改革的范围和力度,保证了改革开放目标正确、方向清晰、设计合理

27 谢谢大家!


Download ppt "市场化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