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走向高考 · 政治 新课标版 ·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
知识整合专题 模块一 经济生活
3
模块一 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备 考 导 航 1 核 心 归 纳 3 专题限时训练 4 体 系 概 览 2
5
备 考 导 航
6
考查内容 热点链接 (1)基本线索:两个市场(国内国际)、一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高频考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宏观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3)其他关注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经济全球化。 (1)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如对物价、食品安全的宏观调控)考查宏观调控的原因、手段、目标。 (2)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理解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统筹城乡和区域、节能减排等政策。 (3)结合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及影响、世贸组织规则、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合作等。
7
体 系 概 览
9
名师点拨 一条主线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两对关系 市场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三个重点 资源配置方式、持续健康和“走出去”发展战略
10
[答案] 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以人为本 ③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统筹兼顾 ⑤创新驱动发展 ⑥经济结构战略性 ⑦城乡发展 ⑧可持续发展 ⑨自发性、盲目性 ⑩经济政策和计划 ⑪公有制 ⑫共同富裕 ⑬世贸组织规则 ⑭“走出去” ⑮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1
核 心 归 纳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014·课标文综Ⅱ,13)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13
[解析] 本题考查税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属于税收的作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明确降低进口关税的作用。材料中我国进口关税的降低有利于扩大相关商品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结构,①正确符合题意;相关商品进口关税降低意味着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③正确符合题意;进口商品关税降低不属于海外投资,②不合题意;进口关税降低并不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④不合题意。
14
2.(2014·课标文综Ⅰ,38(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15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答案] 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16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设问的题型是说明类非选择题,限定的知识是经济生活知识、市场机制的知识,角度是如何让消费者受益,材料的主要信息是“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降低准入门槛”、“注册资本认证登记制”,由于市场机制的三要素是价格、供求、竞争,本题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降低准入门槛和成本,带来的效果是供给扩大和竞争加剧,因此可从供给扩大和竞争加剧两方面分析这一举措给消费者带来的益处。
17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宏观调控手段的区别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市场配置资源和国家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解和运用。2015年备考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8
(1)构建知识体系:抓住市场和宏观调控两个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构建体系。
(2)重点明确资源配置方式:立足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市场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3)区分两组易混知识 ①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区别。 ②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区别。
19
1.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比较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区 别 调节 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实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地位 决定性资源配置手段 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 优势 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 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20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区 别 局 限 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②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联系 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有形手(宏观调控),无形手(市场调节),手拉手,往前走
21
2.宏观调控的三种重要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区 别 含义 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依据 不同 依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来实施 依据经济法规来调节 依据国家政权的力量,采取强制措施来实施
22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区 别 手段 不同 经济政策和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特点 间接性 强制、统一、权威 直接、迅速 作用 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管理,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联系 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3
3.运用经济杠杆,促进经济良性运行 (1)价格杠杆 价格杠杆是国家通过一定的政策和措施促使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来引导和控制国民经济运行的手段。价格杠杆是调节利益关系最直接、最灵敏的手段。 ①价格对生产的调节。商品价高利大,能够刺激生产,增加供应;价低利小,则会抑制生产,减少供应。在市场经济中,正是通过价格的上下波动,实现资源的配置和流动,使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自动相适应。
24
②价格对消费的调节。价格是引导消费、改变生产和消费结构的重要经济杠杆。价格偏高会抑制消费,价格偏低会刺激消费。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升高,会引起消费者将购买力投向其他商品;反之,某种商品价格降低,消费者会将购买力投到该商品上来。
25
(2)税收杠杆 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国家可以通过不同税种的建立、税目的增减和税率的调整,调节不同部门、企业的利润水平,从经济利益方面鼓励国民经济需要的行业和产品发展,抑制乃至淘汰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业和产品。
26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财政、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 (4)市场规则仅仅规范经营者。( ) (5)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特征。( )
27
[答案] (1)× 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 是基本标志,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
28
(4)× 市场规则不仅规范经营者,同时也规范消费者,甚至规范政府这样的特殊参加者,也就是说,市场规则应该规范每一个市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5)×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有力。
29
2015这样考 预计2015年高考将结合当前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具体的情景以选择题或者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市场配置资源优缺点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结合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以及国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等以选择题或者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关系的认识。
30
预测1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国家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于宏观调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通过强制性措施对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C.比市场调节优越,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D.要形成科学调控体系,发挥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答案] D
31
[解析] 宏观调控是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A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错误;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C错误,D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32
预测2 目前信用缺失仍是我国发展中突出的“软肋”。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逃债骗贷、学术不端等屡见不鲜,广大企业和公众深受其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这说明( ) 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②要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 ③要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经营水平 ④法律手段和道德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 C
33
[解析]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①②说法正确;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与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经营水平无关,③说法错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④说法错误。
34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2014·课标全国文综Ⅱ,15)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 ①钢铁产业 ②信息产业 ③保险业 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35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动协同发展。材料中汽车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钢铁产业,通过汽车消费向下可带动保险业协同发展,故①④③符合题意;信息产业与钢铁产业、汽车产业、保险业等不能构成直接的产业关联,②不合题意。
36
2.(2014·课标全国文综Ⅱ,38(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 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37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38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答案] 特点: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快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39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消费的特点及作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设问的类型是描述类主观题。解答的关键在明确信息消费包括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等消费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材料信息,作出准确描述。“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反映了我国信息消费市场发展迅速,网民数量多;
40
“我国信息消费总额同比增长28%,全国智能手机同比增长99%,智能电视机同比增长31%”反映我国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增长,但部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反映出我国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QQ、微博、微信的用户数和业务大幅增长”反映出信息服务中的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41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既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又经常结合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政策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备考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42
(1)构建知识体系 整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立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重大文件,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措施角度,明确具体做法。 (2)关注社会热点 既要系统、全面地理解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又要注意与其他考点的联系。既要注意国家有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政策,又要关注典型地区、企业经济发展的事例。
43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44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5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46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重大举措 重要性 具体措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主攻方向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47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大举措 重要性 具体措施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48
(1)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平衡的发展过程。( )
(2)GDP是衡量经济增长与成绩的唯一指标。( )
49
[答案] (1)×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所差别。
(2)×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50
2015这样考 预计2015年高考将结合党和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发展新提法、新观点考查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结合党和政府在节能减排、创新驱动战略、统筹城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1
预测3 某校学生在以“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选定了以下四个研究方向,你认为符合主题的有( )
①某地农村小龙虾出口市场多元化调整 ②城镇基础设施的不足及对策 ③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及消费倾向比较 ④某村留守儿童调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52
[解析] 某地农村小龙虾出口市场多元化调整不是扩大内需的体现,故题肢①排除;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及消费倾向比较、城镇基础设施的不足及对策符合研究性学习主题,故题肢②③正确;题肢④与该主题无关,故排除。
53
预测4 近年来,随着务工收入的提高,散户粮食种植效益与务工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外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不少传统农区出现了粮田撂荒的局面。在此背景下,S市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走出土地“细碎化”经营的老路,各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信用合作等多种新型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后,农民每年每亩可得900元~1200元的出让费。农民在解脱了土地的束缚后,可通过进城务工等方式再取得一份收入。但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转后出现了“非农非粮化”经营的现象,一些本来种粮食的土地被流转为养殖业、花卉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甚至直接变为建设用地等,这对粮食安全很不利。
54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S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并为确保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意义:有利于调整生产关系,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家庭农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55
建议: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整治工作,确保农地农用;提高粮价,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支持多方位主体投资农业,从事粮食生产;对从事养殖业、特色农业的加以引导,适度发展,对占用基本农田发展非农建设的应加以限制和取缔。
56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2014·安徽文综,1)读图。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甲乙两国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推断
57
①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②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③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④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58
[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甲乙两国生产不同产品的相对优势。从材料数据来看,乙国比甲国具有绝对优势,但甲国生产粮食比肉类具有相对优势,乙国生产肉类比粮食具有相对优势,因此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乙国出口肉类比粮食优势大,故应选B项。②和③表述不符合题意,均不能入选。
59
2.(2014·重庆文综,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60
(1)根据材料,概括中俄贸易的特点。 (2)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促进中俄贸易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 (1)与美、日、欧盟相比,中俄贸易总量偏(较)小,比重偏(较)低;但(贸易)总量在不断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最)快。 (2)①可以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 ②有利于中国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61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第(1)问应从中国与日、美、欧、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较中,既要说明中俄贸易总量较小,比重较低,又要说明中俄贸易发展速度之快,总量不断增长。解答第(2)问应结合设问要求,从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两方面知识,分析的是“积极作用”。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实际是经济全球化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从对外开放角度,涉及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知识。从以上两方面入手组织答案即可。
62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跨国公司、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对外开放中贸易摩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经常结合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观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015年备考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63
(1)构建知识体系,要将国际经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作为重点复习内容。 突出两个措施:一是通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认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二是立足国家角度,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认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 (2)关注时政热点,理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立足贸易摩擦、壁垒等国际贸易争端,认识中国企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
64
1.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 含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载体 跨国公司 实质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因此,它往往又使得世界经济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65
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 ①使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②使世界经济更加不稳定,尤其是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如何应对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66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为什么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7
(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68
④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⑤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⑦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69
(1)经济全球化只会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
(2)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出路在于“引进来”。( )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
70
[答案] (1)×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当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因而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但同时它又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引进来”要结合企业实际,注重质量,把吸收、消化和创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增强企业自力更生的能力;还要坚持“走出去”战略。 (3)×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71
2015这样考 预计2015年高考将结合具体的经济情景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载体、影响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结合当前的贸易摩擦、我国“走出去”的成功案例等具体经济情景考查学生对应对国际竞争、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等知识的综合分析。
72
预测5 下表所列4种策略选择和结果中,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的是( )
A国决策 低关税 高关税 B国决策 ①A国获益250 B国获益250 ②A国获益300 B国获益100 ③A国获益100 B国获益300 ④A国获益200 B国获益200
73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让成员国都得到好处,不是让一方得利多,另一方得利少,同时应该让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从表中可以看出①符合题意。
74
预测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中国以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一。 材料一 我国2009~2013年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注:2013年我国低端出口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0%,而美国和德国各占1%;我国自主品牌出口只占11%。
75
材料二 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我国出口贸易形势仍不容乐观:在出口商品质量、效益和核心技术、单位出口能耗物耗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等诸多方面,与其他贸易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有增无减。这意味着中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强国。 材料三 为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愿参与兼并重组,坚持市场化运作,避免违背企业意愿的“拉郎配”。
76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外贸企业如何为我国成为贸易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答案] (1)2009至2013年以来,我国进口总额不断增长,低端出口产品占出口总额比重远远高于美国和德国,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77
(2)①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③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降低出口商品能耗物耗。⑤利用世界贸易规则,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78
一、有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措施“的命题
设问模式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促进该省(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谈谈你的建议。
79
答题要素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提示: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调结构+统城乡+可持续)+对外开放+三个主体(消费者+企业+国家)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80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81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3)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2
(4)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①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②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③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83
训练1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有序实现市民化为首要任务,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河北省某市在学习了会议精神后,改变过去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决定将“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实施名镇名村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规律、具有河北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建设“美丽河北”。 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请你为该市发展特色“城镇化之路” 建设“美丽河北”提出建议。
84
[答案] 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科学编制城镇发展规划,制定好相关配套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85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⑥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绿色消费、适度消费,保护环境。
86
二、有关“新时期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命题
设问模式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运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知识,谈谈作为民营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3)结合某企业在对外开放战略上的成功案例,说明我国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87
答题要素 如何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提示:基本格局+基本战略+基本原则+国家、企业+国内、国际 (1)基本格局: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3)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88
(4)注意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思考: ①国家角度: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②企业角度:企业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 (5)从科学发展观方面: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89
训练2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原来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和信息交流、资金融通以及劳务合作等领域,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冲击。为此,我们要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90
[答案] ①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应积极抓住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所带来的发展机遇;②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③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增强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