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 6411 单位:亿斤 6000 4800 4000 3900 3278 3400 3400 2870 2200 1949年 1952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2年 1970年 1978年 1980年
3
第19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曲折发展
4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5
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材料: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 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
材料分析: 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新中国该怎么办? 材料:1949年,中、美、苏三国在钢、原煤、 原油方面产量对比。中国钢产量占美国的0.2%, 苏联的0.7%;原煤产量占美国的7.3%,苏联的 13.6%原油产量占美国的0.02%,苏联的0.36%。 ①1949年,中国的经济已经走向总崩溃。 ②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巨大。 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6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①建国初,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 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7
思考:同1949年比,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9.3% 1.639亿吨 49% 棉 53% 130.4万吨 193% 钢 135万吨 754% 46.2% 原油 44万吨 272% 思考:同1949年比,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1952年,国民经济形式基本好转
8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2、方针: ①建国初,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 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②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化提 上日程。 2、方针:
9
材料分析: 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如何实施? 材料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 在5年内(1953~1957),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 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156项大中型 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比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等。 基本方针:“一化三改造”。 实施:“一五”计划。
10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2、方针: 3、实施: 4、成就: ①建国初,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 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②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化提 上日程。 2、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3、实施: “一五计划”(1953年) 4、成就:
11
克拉玛依油田 长春一汽 鞍钢 兰州黄河大桥 武汉国棉一厂
12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2、方针: 3、实施: 4、成就: ①建国初,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新中国的当 务之急。
②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化提上日程。 2、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3、实施: “一五计划”(1953年) 4、成就: 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 ③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13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项目 改造方式 目的 意义 农业 手工业 合作化途径,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②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合作化途径,参加手工业合作社。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实行公私合营。
14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成功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八大”(1956年)
15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阅读分析: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主要矛盾 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直接原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解决矛盾的关键 发展生产力,把我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16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7
看看总路线下的人民生活 大炼钢铁——15年赶英超美
18
看看总路线下的人民生活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19
看看总路线下的人民生活
20
红线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
21
看看总路线下的人民生活 说说就真的能“跃进”吗?
22
现实还是神话?
23
“肥猪赛大象”
24
真实的生活——荒芜的土地
25
1959~1961年真实的中国
26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字方针 3、调整阶段: 好转(1962年) 4、十年“文革”损失惨重:损失5000亿元
27
1、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
28
D 2、造成1959到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三大改造的完成
29
D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 C、在中国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0
4、“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A
31
5、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①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②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32
A 6、1958年,总路线和大跃进的失误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上 A、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客观规律 B、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C、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 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A
33
P94自我测评答案 1、建立过程:①建国初,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②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③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展开④1953—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2、经验教训: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偏离这个轨道②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扩大人的主观能动性。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