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清华大学键盘队 秋季学期 古典音乐系列讲座之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清华大学键盘队 秋季学期 古典音乐系列讲座之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清华大学键盘队 2007-2008秋季学期 古典音乐系列讲座之五
吉他协奏曲的赏析 清华大学键盘队 秋季学期 古典音乐系列讲座之五 韦萌 16/11/2007

2 我认为吉他是人类 所创造的最美的乐器 Adrés Segovia 我认为Segovia说得太对了 韦萌

3 吉他的渊源 鲁特琴(Lute) 比维拉 (Vihuela) 曼陀铃(Mandolin)

4 吉他的缺陷 1.音量小 2.声音延续性差,长音只能通过轮指模拟解决 3.音奏出后不能改变音量(所有拨弦乐器的通病) 4.不能演奏声部“过于”繁多的曲目(虽然是交响化乐器,但比起钢琴还是有欠缺!) 19世纪中叶以后,浪漫主义音乐思潮席卷欧洲,人们偏爱宏大华丽的音响,缺乏音量的吉他不得不退避三舍。十九世纪后半叶,吉他只作为具有沙龙性格的乐器而苟延残喘。

5 西班牙 巴西 巴拉圭 古巴 意大利 墨西哥

6 巴洛克时期的吉他作品 J.S.Bach为 鲁特琴 创作了4个组曲(BWV995, 996, 997, 1006a),一个Fugue (BWV1000),两个Prelude (BWV998,999)。另外他的小无、大无、键盘作品很多被改编为吉他曲。 Antonio Vivaldi 为鲁特琴和曼陀铃创作过少量的协奏曲。后人一般用吉他演奏。 D大调协奏曲,全曲三乐章,全为D大调。 第一乐章4/4拍,快板 第二乐章4/4拍,行板,在弦乐队持续的和弦音响陪衬下,吉他唱出优美舒展的主题,并在安详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快板,带有鲜明的双拍子舞曲体裁特征。吉他与弦乐队次起彼落,轻歌曼舞,最后在欢快典雅的气氛中结束。

7 古典时期的吉他作曲家 索尔(Fernando sor, 1778-1839)
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纳。后世尊称他为“吉他史上的贝多芬”。他的作品至今仍经常在音乐会上被演奏。晚年生活在不幸和贫困之中,最后死于巴黎。索尔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古典风格。代表作是《莫扎特“魔笛”主题变奏曲》、《伟大的独奏》、《月光》等。 阿瓜多(Dionisio Aguado,  ) 生于西班牙的马德里,是古典派吉地黄金时代的演奏家表作曲家之一。他在1824年出版的《吉他教本》吉他史上极珍贵的资料。代表作是《35首练习曲》、《3首华丽的回旋曲》。 朱利亚尼(Mauro Giulini,  ) 生于意大利的巴列塔。与索尔、阿瓜多并列为古典派吉他黄金时代的三大作曲家之一,贝多芬、舒柏特等交往甚深,曾参加贝多芬第七交响乐的首次演出。代表作是《A大调吉他协奏曲》、《华丽的奏鸣曲》等。 卡鲁里(Ferdinando Carulli,  ) 生于意大利的拿波里,幼年学过大提琴与吉他。后专修吉他,他把当时为流行歌曲伴奏的吉他提升到具有艺术价值的独奏乐器地位。代表作是《卡鲁里吉他教本》。

8 浪漫主义时期的吉他作曲家 泰勒加(Francisco Tarrega,  ) 生于西班牙的维拉鲁尔。他8岁开始学习吉他,后进入马德里音乐学院。以作曲、演奏、教学而在吉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将舒伯特、肖邦、阿尔贝尼斯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改编为吉他曲,使吉他充分发挥了本身的特点和性能。他确立了现代吉他的演奏体系,被尊称为“近代吉他之父”,可以说“现代的所有吉他演奏家无人不受他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派的光辉风采。代表作有《阿拉伯风格绮想曲》、《泪》、《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等。 正如肖邦对于钢琴的贡献,泰勒加的作品是真正的吉他音乐。他的音乐犹如深入到乐器的心脏,成为一种极为高雅的音乐。

9 Mario Castelnuovo-Tedesco(1895-1968,意)
D大调协奏曲,Op.99 作于1939,题献给Segovia。1940年由Segovia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首演。 第一乐章,小快板,2/4拍,D大调,奏鸣曲式。由第一小提琴呈示主部主题后,由吉他再次演奏主部主题。整个乐章富有戏剧性。在华彩段落后,用12小节简短的结尾告一段落。 第二乐章浪漫曲风格,小行板速度,4/4拍与3/2拍的混合,D大调,三部曲式构成。主要主题由吉他呈示。在优美的主要主题后,出现用琶音演奏的抒情性新主题。 第三乐章优雅而富于节奏性,3/8拍,d小调起奏,在D大调上结束。用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构成,先由小提琴和圆号呈示的主题节奏突出,具有舞曲特点。中间部以吉他在行板速度上呈示主题,随后返回原来的速度,再现舞曲主题,形成高潮后结束全曲。

10 Concierto de Aranjuez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作曲家Joaquin Rodrigo ( ), 西班牙民族乐派作曲家,从三岁起双目失明!1933年与土耳其钢琴家Victoria Kamhi结婚(Liszt的嫡传弟子)。 Rodrigo根本就不会弹吉他!在他创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之时任教于马德里皇家音乐院的吉他主任教授Regino Sainz de la Maza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乐曲完成后, Rodrigo顺理成章将其题赠给这位F. Tarrega的嫡传弟子。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是音乐史上不朽的杰作之一,也是吉他音乐最具公信力的代表作。此曲于1939年由Rodrigo在马德里完成,而于翌年的12月11日由Regino Sainz de la Maza担任吉他独奏,J. M. Arambarri指挥马德里室内管弦乐团做历史性的首演,一举而震惊世界乐坛。

11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影响 吉他的音量始终不及其它乐器,故极难在管弦乐团中与乐团合作,也因此作曲家们虽然理解吉他是一件表现力相当丰富、音色优美的乐器,却始终不敢轻易尝试为吉他写作协奏曲。 Rodrigo极为成功地解决了吉他与管弦乐团间相互衬托协调的难题。除了精巧的平衡关系之外,管弦乐团的编制缩小不但丝毫不减乐团的表现力,而吉他也能轻裕自如地驰骋在整个乐团之中。于是,《阿兰》问世之后,不但为二十世纪的吉他音乐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契机,在Rodrigo之后,在《阿兰》的激励与影响之下,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也都纷纷尝试为吉他作协奏曲,且每一年都有无数新的佳作问世,至此吉他音乐的历史也因而正式迈入一个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

12 Aranjuez 阿兰胡埃斯 距马德里南方约五十公里处,一个前往格拉那达(Granada)途中闻名的小城。这里原来是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但由于该地接受了来自地中海温润的阳光与海风,故蕴育出一片繁茂的森林土地。西班牙王室卡洛斯一世与菲利普二世曾在这里兴建离宫,其建筑甚为壮丽,故又有“小凡尔赛“之称。十八世纪之前,这里一直都是王室重要的度假胜地,雄伟秀丽的离宫别院根本不是庶民百姓可以接近的。但到了十八世纪末叶以迄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百姓已经可以在此举行各种民俗庆典,其中又以西班牙民俗舞蹈的表演最为热闹非凡,这种王室与庶民共处的景象,使阿兰胡埃斯成为贵族文化与庶民生活汇集的城市,而Rodrigo希望在乐曲中描写的,其实正是这种贵族与平民之间调和欢乐的景象,因为此曲写作之时正逢西班牙内战,罗德利果所寓意的也许正是希望战争赶快结束,而国家可以回复到平静详和之中。这样的创作灵感与动机在乐曲中处处清晰可见,令人不禁为Rodrigo爱乡爱国的胸怀感动。

13 有生气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 D大调,6/8拍,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 有生气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 D大调,6/8拍,奏鸣曲式 乐曲开始由吉他在低音提琴持续弱音伴奏下,以轻快活泼的轮扫弹奏出Bulerias节奏的D大调和弦。而在这段导奏部份还有另外一个音型(25”),这两个音型所组合而成的导奏基本上一直在第一乐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后,管弦乐登场重复了一次导奏(36”),再由第一小提琴和双簧管唱出明朗的第一主题(1’01”)。主题之后,管弦乐立刻以#F大调奏出更强烈的动机音型(1’14”)。继而吉他再呈示出优美的第二主题(1’24”),并以微妙的转调前进,令人联想起热情的Flamenco舞蹈。此时basson管奏出谐趣的音型(1’56”),并由管弦乐再度奏出的音型,而吉他快速的音阶与三连音则巧妙地将乐曲带入属调(A大调)(2’42”)。在此大提琴重返第一主题,并顺势将乐曲带入发展部,此时吉他混合着轮扫与极为快速的音阶与管弦乐相互竞奏(2’59”),其间繁复的转调呈现出华丽而独特的色彩。在此,提示部所使用的音型也一再出现(3’51”)。 乐曲最后先返回D大调(4’15”)经由第二主题的重现,再由管弦乐依第一主题奏出华丽的终止部后,吉他再度以导奏部份的音型(5’33”)静静地结束第一乐章。

14 第二乐章:慢板(Adagio) 这一乐章即是全曲最撼人的心弦的著名乐章,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从未予人沉重呆滞的感觉,其中又以该乐章中悦耳动听的主题,最能表达出幽怨凄美的情感,令人难以抗拒。 这个乐章在结构上虽为A-B-A‘-C’-A“-Coda所组成,但其中B、C的气氛却与A大同小异,因此整个乐章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变奏曲。 A段(B小调)首先由吉他奏出悠扬而抒情的琶音,接着由英国管吹出如梦似幻的主题(9”),相同的主题在吉他与英国管的相互呼应下,乐曲进入E小调(1‘21“)的B段,再回到B小调三连音符的A’段(3’47”)。继之双簧管以A小调弱奏(4‘01”)导出C段,不久吉他独奏以E小调奏出与第一主题相同的旋律(4’06“),吉他独奏之后,双簧管(5‘45“)呼应吉他,继之长笛、短笛及双簧管以轻快的三连音将管弦乐导入另一新的音型(6’50“)。于此,吉他继续其即兴式的演奏,而在进入Piu mosso后则交由管弦乐渐渐导引出全曲技巧最难、表情最浓的装饰奏。此时吉他再度回到最初的动机,并奏出华丽且充满的想象的音型,在此演奏者若不具高超的技巧与音乐性,极有可能会将乐曲的情境意趣破坏殆尽。接着乐曲在三次强而有力的吉他轮扫(8‘46“)后进入高潮,管弦乐除了以强音复示最初的主题(8‘53“),并乘势以升F小调带出A"。乐曲最后在B大调的上行分散和弦中,由吉他以织柔的拨弦及泛音幽静的结束。

15 第三乐章:雅致的快板(Allegro gentile)
这是一首写作技巧相当高超的轮旋曲。 乐曲一开始吉他独奏以二声部对位带出序奏(),继而接着由管弦乐引回D大调(18”)并陆续展开吉他和乐团间的精彩对话。在这个乐章中,除了序奏中呈现的主题外,根据这个主题而导引出来的衍生句及插句(1‘00“),不断的在转调与竞奏中推移前进。其中吉他独奏的技巧至为艰深,管弦乐的配器与音型也不断变化,例如其中有一段G大调的旋律,即是由弦乐拨奏(Pizzicato)与吉他的分散和弦交织而成(2’08“)。而在接下来的D大调部份,吉他与管乐间更是不同的音型的组合(3‘18”),呈现出一种交错而不紊乱的美感。在终止部(Coda)之前出现的旋律(3’38“)经过两次转调前推,吉他和管弦乐再次的交替出现,并步步将乐曲带入华丽欢愉的气氛中。最后,管弦乐以活泼的D大调主和弦次序渐弱,就在吉他下降的分散和弦中宁静的结束全曲。 在此一乐章中,Rodrigo运用了包括赋格(Fugue)、卡农(Canon)、变奏曲(Variation)等多种样式的创作手法,其间匠心独运的管弦乐配器,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16 左手钢琴作品:讲述华丽的左手作品,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音乐家的培养: 介绍中外音乐教育体系 汤一诺
键盘队本学期后续活动预告 11月23日晚(第10周五) 左手钢琴作品:讲述华丽的左手作品,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王安琪 11月30日晚(第11周五) 音乐家的培养: 介绍中外音乐教育体系 汤一诺 12月7日晚(第12周五) 键盘队本学期专场音乐会作品介绍 汪毅然 12月14日(第13周五) 键盘队专场音乐会 Piano Duet

17 谢谢 请继续关注键盘队的后续活动


Download ppt "清华大学键盘队 秋季学期 古典音乐系列讲座之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