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哲学引论》课程 —中西哲学基础问题举要 主编 曾志 辅导教师 王崇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哲学引论》课程 —中西哲学基础问题举要 主编 曾志 辅导教师 王崇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哲学引论》课程 —中西哲学基础问题举要 主编 曾志 辅导教师 王崇燕

2 辅导教师信息及电大网址 辅导教师: 章丘电大 王崇燕 联系电话: QQ: 电子邮箱:

3 一、课程基本说明 (一)1、哲学引论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专科起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限选课程。本课程54学时,3学分。 2哲学引论属于“通识课程”,是本科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一般哲学的涵义、领域和功用,中西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理解哲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哲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发展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丰富、提高自身的道德精神境界,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思维基础和人文基础。 注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

4 哲学引论:介绍哲学这门学科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中西哲学基本问题举要:是指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中那些具有一般原理意义的最重要的理论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其他西方哲学理论也包含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人类文化的精华。还有被认为是直觉型或经验型的东方哲学系统,主要是中国哲学系统。 本书所介绍的主要是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和原理。

5 (二)考核手段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1)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平时作业: 4次作业成绩总计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没有完成平时作业者不能取得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资格或本课程的学分)。 (2)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分标准,成绩占80%。 (3).考试时间和形式:本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形式采取开卷。 ok

6 二、对于考试的说明及历年考试信息的分析 (一). 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二)、 试题类型及分数比例  (1)本课程试卷采用题型分为四种:选择题(十道小题)、辨析题(三道小题)、简答题(四道小题)、分析题(一道题目)。   (2)各类题型的分数大体比例为:选择题占10%,辨析题占30%,简答题占20 %,分析题占40%。

7 三.自主学习方法 1、通过自学文字教材,了解和领会本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课程的内容框架和学习方法。
2、通过IP课件有重点的系统学习,梳理各章的内容结构与知识体系。 3、通过收看录像教材 4、接受面授辅导和答疑,参加学习小组,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综述结束

8 5、通过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和当地教学点的“电大在线”网站,参与各种实时的或非实时的网上答疑活动,也可以通过电话、QQ或E-mail等通信手段和教师进行对话和联系,获得学习上的帮助。
6 、参照历年试题,把握出题特点,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复习。 中央电大网址: 章丘电大网址: 宁波电大图书馆: 本课程历年试题 宁波电大图书馆\在线试题库\开放教育本科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试卷数据库:

9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10 《哲学引论》 第一章哲学总论 第二章中西哲学史略 第三章形而上学 第四章认识论 第五章伦理学 第六章 美学 第七章 当代哲学
第六章 美学 第七章 当代哲学 结语:中西哲学的会通与发展

11 第一章 哲学总论 第一节 哲学的概念 哲学:古希腊谓哲学为智慧之学,哲学一词之原意, 应为爱智, 或曰智慧之学。科学之科学;法哲学;宗教哲学、伦理哲学;美学; …… 现在概念: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界、社会、思维一般性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2 一、哲学的产生 哲学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奴隶社会就已经产生了。伴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形成了众多的哲学思潮、哲学派别,造就了无数思想家、哲学家。哲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瑰宝、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钥匙和武器。 在人类哲学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13 1.哲学的双重特性。从一个方面看,哲学起始于人类好奇的本性;从另一个方面看,哲学又表现为人类爱智的活动。
哲学起源于人类对宇宙或人生方面的那些根本性问题的好奇及其沉思。哲学既起始于好奇又表现为爱智。 2.哲学的历史起源。哲学的产生乃是宗教和艺术直接作用的结果。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是催生哲学的母体和温床. 3.哲学的最终形成。由于哲学是一种较之宗教和艺术更为理性化和系统化的追寻和探讨存在问题的思想形式和文化形式, 这也就意味着, 一旦哲学在它的母体中孕育成熟,它之作为一种独立的人类精神文化形式的诞生,就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 哲学与科学关系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14 二、哲学与科学 1.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从哲学分割权利;哲学与科学分享权利。    这是指,一方面,哲学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不得不把对自然界和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权利让渡给科学;另一方面, 哲学虽然必须与科学分享权利,但它对这种权利的让渡远不是自觉自愿的。   2.哲学的两难处境:既有人坚持哲学高于科学,也有人坚持哲学从属于科学。

15 三、哲学的演变 古希腊哲学的特征:自然哲学。最初,当古希腊哲学从原始的宗教和艺术中间分化出来, 对自然和宇宙本质探索的兴趣支配着绝大多数古代哲学家的研究热情的时候,被赋予纯理论的、形而上学的特征。早期哲学的特征希腊哲学是自然哲学。 古希腊后期及欧洲中世纪早期:道德的、实践的生活要求成为哲学研究的主流。哲学在这一时期被赋予伦理学或道德学说的特征。 在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哲学的特征是以直率的方式来论证神学教义合理性的宗教哲学或经院哲学。

16 近代哲学的特征:认识论。由神学向人的复归,寻求从科学的结论中解释世界,是通过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实现的。
现代哲学的特征:支配哲学家理论兴趣和研究热情的重要因素是为这个科学与哲学寻求某种共同的和根本的基础的意愿。以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为代表。重新实践并解决传统哲学所遭遇的那些不变的、与人的生存境遇密切相关的存在问题和知识问题。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成为哲学发展的主流。

17 第二节 哲学的问题 哲学既可以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将之划分为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等不同学科;也可以按照研究性质的不同,将之划分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两大部分。同时,还可以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待哲学研究活动的特点。 哲学家兴趣所在、兴奋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 除此之外还包括美学、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文化哲学方面的问题。 按此可把哲学区分为: 理论哲学 :包括形而上学和认识论 实践哲学:除伦理学还包括美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等。

18 一、认识论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问题的理论。它探讨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人生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理论问题。 1.认识论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家关于人类认识性质的探讨。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在他的著名的理念论中提出并讨论了有关知识的来源和本质的问题。德谟克里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对意见范畴的探讨与研究,也对后来的哲学,特别是认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和深远的影响。

19   2. 认识论的奠立:洛克被称为“认识论之父”;康德则使认识论成为全部哲学的基础。
  作为哲学的一个基础部门的,并且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形式的认识论的奠立,严格说来,则是近代的事。   在近代哲学家中,洛克以其著名的“人类理解论”, 为哲学认识论的最初形成奠定了经验主义的基础。   使认识论成为全部哲学的基础并在哲学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哲学家, 则非康德莫属。康德在他的著名的“三大批判”之一的“纯粹理性批判”中,通过对现象与物自体的划分, 透彻地揭示了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关于现实世界的认识方式的不可能性,从而为认识论登堂入室成为哲学研究的重镇和主流开辟了道路。

20   3. 当代认识论:一门关于知识和思想分析的专门学问。
  对于把哲学的性质和功能界定为逻辑和语言分析的语言哲学家和分析哲学家来说,哲学直接就是认识论;即便对那些不赞成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的思想基础和哲学立场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家来说,当着他们坚持认为形而上学仍然是一切科学之所以可能的思想基础和研究前提的时候,也小心谨慎地避免重蹈传统哲学脱离认识论来对世界作本体论论证的覆辙,努力使自己的研究带有认识论和思想分析的特点。

21  二、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一词出自《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学的原意应是在物理学之上、之先的意思。 1.形而上学的含义。在实际使用中,形而上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用法:表示关于存在者的最一般规定的学问, 即讨论关于宇宙和事物存在的终极本质和永恒原理的学问; 狭义的用法:只有与非感性的、超验的对象有关的那些陈述才属于形而上学。 最一般意义上: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的本质、础及其结构问题的哲学探索。

22   2.形而上学的特性:终极性和体验性。   所谓终极性是指:形而上学总是在追寻人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即为什么我会在这里?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在所有这一切的后面存在着的究竟是什么?   所谓体验性是指:形而上学关注的问题,如偶然性问题、有限性问题、完美性问题、痛苦问题,以及超越性问题等, 都是体验性的,是与人的存在相伴相随,并且反过来深刻制约和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存在问题。

23   3.形而上学的领域:宇宙论与伦理学。    所谓宇宙论,是研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宇宙的起源、本质和结构问题的哲学理论。    所谓伦理学,则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和相互关系中的价值决定问题的哲学理论。

24 4. 形而上学问题与非形而上学问题的区别。   (1)它不关心具体的、特殊的存在,而只关心整体的、总体的存在。   (2)它不关心多样性、可分性的整体或总体存在(可数),而只关心统一的、不可分的整体或总体存在(不可数)。   (3)它不关心显现了的存在,而只关心终极的存在 。   (4)它不寻求存在的当下意义,而只寻求存在的原始直观。

25 三、伦理学 伦理学:研究道德问题的学问。主要探讨与人的行为方式有关的那些价值问题,即一定道德活动、道德行为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决定问题。  1.伦理学的历史。    苏格拉底:其哲学涉及了真理、正义、善和美的构成问题。    柏拉图:他在自己的著作“理想国”中,进一步探讨了有关人的行为、活动的价值判定问题, 并把所谓“至善”作为最高的理念,也即人类的最高的知识。柏拉图的学生色诺勒斯(Xenocrats)曾把柏拉图有关人的行为活动之意志决定的论述直接称为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严谨细密、堪称典范的伦理学体系。

26  在近代哲学家中, 洛克、休谟、边沁、穆勒等人沿着经验主义的方向建构了立足于实际效果判定行为善恶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而康德则沿着直觉主义的方向,从理性主义的前提演绎出一套用以评判行为善恶和道德合理性的标准的义务论伦理学。

27 思考:如何理解哲学作为一门思想性探索活动的特 点?P29—30 哲学的思想性活动的特征:
首先表现为它所涉及的对象,往往是那些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原则或假定。这些原则或假定,既有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又有科学意义上的。 其次,表现为哲学本身的发展是历史的、连续的,但哲学所研究的问题,却是相对不变和基本固定的。 第一章结束

28 第二章 中西哲学史略 本章概述: 本章是对中西哲学发展历程的叙述和探讨。
第二章 中西哲学史略 本章概述: 本章是对中西哲学发展历程的叙述和探讨。 第一节叙述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介绍先秦哲学、汉唐哲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实学。 第二节叙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主要介绍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 第三节介绍中西哲学的碰撞和交流。

29 第二章一节 中国哲学 一、先秦哲学 1、《周易》及其思想:主要哲学思想是“太极生成论” 2、孔子与儒家:儒家哲学的核心是“仁学”
第二章一节 中国哲学 一、先秦哲学 1、《周易》及其思想:主要哲学思想是“太极生成论” 2、孔子与儒家:儒家哲学的核心是“仁学” 3、老庄和道家: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 4、墨翟与墨家:墨家哲学的核心是“兼爱非攻” 5、韩非与法家:认识论的“参验论” 思考:儒家哲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P48 儒家哲学是以“仁学”为核心的伦理哲学体系,其内涵包括五个方面: 以“孝”释“仁” 以“礼”释“仁” “仁”者爱人 “推己及人” “君子人格”

30 第二章一节 中国哲学 二、汉唐哲学 1、两汉经学: 核心问题是“天人关系” 2、魏晋玄学: 核心问题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 3、道教的兴起
第二章一节 中国哲学 二、汉唐哲学 1、两汉经学: 核心问题是“天人关系” 2、魏晋玄学: 核心问题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 3、道教的兴起 4、隋唐佛学 思考:隋唐时期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隋唐时期对中国哲学有比较深远的影 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主要有: 法相宗:创始人玄奘,代表作《成唯识论》 华严宗:创始人法藏,代表作《华严经探玄记》等 中国禅宗:创始人慧能,代表作《坛经》

31 第二章一节 中国哲学 三、宋明理学 主要形态:道学、心学、气学三大流派 思考: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 P57 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
第二章一节 中国哲学 三、宋明理学 主要形态:道学、心学、气学三大流派 思考: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 P57 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 四、清代实学 主要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羲之、颜元等 主要观点: 在自然观方面,以“气”为存在之根基,进而确 立了较明确的主客体理念,强调实践力行。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反对君主“私天下”,以“复 古”为形式,主张开新以实行民主民本政治。 在人性论中,以“血气心知”规定人性,推崇先秦儒学倡导的大同、平等、自由、仁爱的伦理道德 精神。

32 第二章二节 西方哲学史略 一、古希腊哲学 自然哲学: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即一和多、 变与不变。 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二章二节 西方哲学史略 一、古希腊哲学 自然哲学: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即一和多、 变与不变。 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助产术” 柏拉图:“理念论” 亚里士多德:“是者” 思考:柏拉图“理念论”的主要内容: P64—65 1、“理念论”。认为在可感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之外,还有一个理智可感知的更加真实的领域,这就是所谓的“理念”或者“型相”的世界。这两个世界,一个属于现象世界,一个属于理念世界,前者是可以感觉的,后者却只能思想到。 2、“灵魂回忆说”。认为人的灵魂和肉体是相互隔离的,即灵魂属于理念世界,肉体属于现象世界。人类的知识乃为灵魂生前早已熟悉而后来却被忘记的那些理念的回忆。

33 第二章二节 西方哲学史略 二、中世纪哲学 经院哲学的特征:P67 讨论的问题:唯名论和实在论之争 P67
第二章二节 西方哲学史略 二、中世纪哲学 经院哲学的特征:P67 讨论的问题:唯名论和实在论之争 P67 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而存在。 实在论 :认为普遍的东西有实在性,普遍先于个别而存在。 争论的核心: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思考:托马斯哲学思想的内容:P68—69 托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最大的体系。其哲学思想主要有: 哲学和神学; 上帝存在的证明; 实体学说; 感觉认识论; 共相理论。

34 第二章二节 西方哲学史略 三、近代哲学 第一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自然哲学 第二期:经验论 唯理论 第三期德国古典哲学:康德的认识论体系
第二章二节 西方哲学史略 三、近代哲学 第一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自然哲学 第二期:经验论 唯理论 第三期德国古典哲学:康德的认识论体系 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 思考: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区别 P71 经验论认为哲学的研究方法只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归纳法,知识只是限于感官经验中的东西。经验论者轻视或否认超经验的玄学问题,重视感觉中个别的东西,重视统一性,思想源于中世纪的唯名论。 唯理论则依据数学演绎法,认为思维独立于感觉经验,思维可以把握超经验的东西。唯理论者重视玄学问题的研究,重视思想中普遍的概念,重视统一性,其思想源于中世纪的实在论。

35 第二章二节 西方哲学史略 四、现代哲学 科学主义思潮:向于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研究。
第二章二节 西方哲学史略 四、现代哲学 科学主义思潮:向于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研究。 人本主义思潮:把人以及人的发展、完善、尊严、自由、创造等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放在哲学乃至整个文明的中心地位。 思考;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是什么?两者的 区别是什么?P74—75 1、特点:科学主义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造哲 学。从总的方面看,批判、改造传统理性,树立发扬现代理性,是科学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的特征。 人本主义通过对科学或理性的反思,来探讨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性、人道主义及其异化等问题,把对人的理解作为哲学的最高任务,是其重要特征。 2、区别:科学主义思潮倾向于把哲学归结为认识论 (知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进而把哲学归结为对语言的研究。人本主义思潮则认为,哲学研究必须要超出认识论(知识论)的范围,超出主客观或主客体的范围,即超出理性的范围。 第三节 中西哲学的交流与碰撞(略)

36 第三章 形而上学 本章概述: 本章形而上学,研究关于存在的基础、本质和结构,是传统哲学的核心。
第三章 形而上学 本章概述: 本章形而上学,研究关于存在的基础、本质和结构,是传统哲学的核心。 第一节 宇宙论 讨论对自然界本质做最一般思考的宇宙论或叫做自然哲学的基础性理论。 第二节 本体论 以实在论为研究对象,探讨存在的真实性质的本体论哲学。 第三节 自我论 讨论人学本体论的内容,揭示所涉及的不同理论方面,如决定论与自由的关系、身与心的关系、人的同一性等问题。

37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一、古希腊宇宙观(自然哲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惟一的、永恒的、不变的,但又 控制着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一、古希腊宇宙观(自然哲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惟一的、永恒的、不变的,但又 控制着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古希腊宇宙论的各学派及观点: 1、伊奥尼亚学派(最早的物理学家)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是一 阿那克西曼得:无定是万物的本原的一 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2、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的数学家) 数是万物的本原 数是众多的、不变的 3、爱利亚学派 色诺芬尼:神是世界的主宰,没有形体,惟一的,不变的。 巴门尼德:“是者”是世界的本原,有固定 形体,不生不灭。 4、元素学派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火土气水) 阿那克萨格拉:种子说(细小微粒) 德谟克里特:原子说(原子和虚空) 二、自然哲学的共性和特点:从自然界中探寻世界的本原 自然哲学的三点贡献:P96

38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一、“是”与“是论” 1、“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 P104页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一、“是”与“是论” 1、“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 P104页 系词“是”是具有形式意义的逻辑连接,它在日常语言中的作用,是使思想遵循纯形式的规定,在语言中保持其同一性。语言和思想之所以能够有逻辑,正是因为我们在用“是”来表达和思想。换句话说,“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 2、“是”与“是者” “是者”提出: 巴门尼德对“是者”的分析: 亚里士多德对“是” 的分析: (1)判断的连接词 S是P (2)指称主词自身S是P (3)表示被定义的概念与定义的等同 3、“是论”及其影响 首先,“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也是本体论之为本体论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 其次,逻辑必然性是“是论”所演绎的哲学原理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以“求是”为终极目的的概念论哲学,代表了西方哲学上的一个悠久的传统。 最后,所谓“求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求是”。

39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二、“在”与“在者” 1、 “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是”与“在”的区别) “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在认识范围内,是认识的对象,可以通过外在的经验和逻辑推理去掌握。是一种逻辑经验认识的对象。 “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在认识范围之外,是理解的对象,可以通过内心体验和现象直观去领会。是一种非逻辑理解的对象。 2、“是者”和“在者”两个世界的不同 “是者”的世界,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谛。它的目标是存在的必然性。借着工具理性,导向了科学。 “在者”的世界,以循环论证或艺术的形式探求存在的真谛。它的目标是存在的自由自在性。借着价值真理和艺术实践,它导向了道德和审美。 3、“在论”及其意义 (1)从“在”的角度来理解存在,就是主张返回事物自身。 (2)“在者之在”是经验性知识的范导作用和内在推动力。 (3)“在者之在”更大的意义在于其精神性或价值性的作用。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就是回归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

40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思考: 1、比较“是” 、“在”、“ 无” 三个概念的异同 (参见《哲学引论》 问题解答集锦三)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思考: 1、比较“是” 、“在”、“ 无” 三个概念的异同 (参见《哲学引论》 问题解答集锦三) 2、分析“ 是论”、“在论”、“ 道论 ” 的区别,以及这三种本体论对科学、宗教和艺术的不同作用。 (参见《哲学引论》 问题解答集锦三)

41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二、自我的特征: 我的不变性 肉体的持续性 经验的实在性 “我”的私人性 一、自我的本质: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一、自我的本质: 1、自我是自己与其他的人或物区别的基础 2、经验主体和意识所有者是作为经验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被包含在经验中的。 3、我们能够意识到一个持续存在的实体性的自我。 4、经验和经验的主体、意识和意识的所有者是连成一体的。 二、自我的特征: 我的不变性 肉体的持续性 经验的实在性 “我”的私人性

42 第四章 认识论 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讨论关于认识的起源、本质、界 限、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认识论的 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
第四章 认识论 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讨论关于认识的起源、本质、界 限、认识经验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认识论的 最主要、最基本的问题。 第一节讨论传统认识论的基本认识方法和认识路线。 第二节讨论现代认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揭示现代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不同特点和方法。 第三节主要讨论中国传统认识论。

43 第四章一节 传统认识论 一、传统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145页 传统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认识路线问题
第四章一节 传统认识论 一、传统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145页 传统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认识路线问题 二、理性的含义及其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理性的含义 147页 理性认识的两种方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理性的地位和作用: 理性在人的认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只有通过抽象或推理的认识活动,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理性是建立普遍的必然和确定的知识体系的必要途径。 三、经验的含义及其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验的含义 149页 经验的形式:感知、内省、直觉 经验的地位和作用: 人所知道的东西,至少就其作为常识的部分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感觉经验的。经验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44 第四章一节 传统认识论 四、经验论 基本观点 152页 经验的基础性 经验论的三点理论依据: 经验的可靠性 经验的相对性
第四章一节 传统认识论 四、经验论 基本观点 152页 经验的基础性 经验论的三点理论依据: 经验的可靠性 经验的相对性 经验论的三点贡献和三点局限性 154页 五、唯理论 基本观点 155页 理性的基础性 理论依据三点: 理性的可靠性 理性的先天性 唯理论的两点贡献和三点局限性 158页

45 第四章二节 现代认识论 一、观念论 定义 162页 基本观点 163页 思考:观念和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62页
第四章二节 现代认识论 一、观念论 定义 162页 基本观点 163页 思考:观念和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62页 观念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概念,被心灵所知觉和思想的一切感觉、印象、概念乃至情感等都可以被看作是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在认识的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成为概念。 观念的外延大于概念,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概念。 二、实在论 定义 167页 基本观点 167页 实在论的理论形态:经验实在论、理性实在论 思考:实在的基本含义:167页

46 第四章二节 现代认识论 三、分析哲学 什么是分析哲学? 173页 元哲学:把哲学变成一种基础性的研究
第四章二节 现代认识论 三、分析哲学 什么是分析哲学? 173页 元哲学:把哲学变成一种基础性的研究 元哲学的研究分为:理想语言学派日常语言学派 思考:理想语言学派与日常语言学派的异 同? 1、相同点: 二者都主张采用逻辑分析和概念分析的方法,对传统哲学认识论进行语言批判,建立分析哲学。 2、不同点:理想语言学派对传统哲学采取“拒斥”的立场,试图通过改造语言来实现其“语言批判”的任务。日常语言学派对传统哲学采取“治疗性哲学”的立场,希望通过“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我们的日常语言”来达到“语言批判”的根本目的。

47 第四章三节 中国认识论 一、儒家认识论 认识的对象:性命之理 认识的方法与途径(187页): 自诚明:诚(道德)——明(知识)
第四章三节 中国认识论 一、儒家认识论 认识的对象:性命之理 认识的方法与途径(187页): 自诚明:诚(道德)——明(知识) 自明诚:明(知识)——诚(道德) 思考:自诚明与自明诚的区别在哪里?P187 二、道家认识论 两种不同的认知途径: “为道”与“为学” 思考:“为道”与“为学”的区别:189—190页 三、佛教认识论 认识的对象:根、境、识 认识的途径和方法:冥想直观 思考:分析佛教的冥想直观 192——193页

48 第五章 伦理学 本章概述: 第一节道德总论,主要讨论道德的必要性。 弄清三个关系:道德与行为、道德与价值、 道德主观性与道德客观性的关系。
第五章 伦理学 本章概述: 第一节道德总论,主要讨论道德的必要性。 弄清三个关系:道德与行为、道德与价值、 道德主观性与道德客观性的关系。 第二节道德哲学,主要讨论结果论(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非结果论(圣谕论和义务论) 第三节应用伦理学,对诸如安乐死、自杀、 流产、自卫、同性连恋等一些社会现象进行道德分析和评价。

49 第五章一节 道德总论 二、道德与价值 对事实进行道德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持久性 幸福性 卓越性 建设性 自主性 一、道德与行为
第五章一节 道德总论 一、道德与行为 思考:“是”与“应当”的关系 P198 “是”是指实际做什么;“应当”是指应当做什么。人们实际做什么和他们应当做什么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一种接的或必然的联系。所以,在有关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问题的判定上,重要的就不是看人们实际做了什么,而是看人们究竟做了什么。 二、道德与价值 对事实进行道德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持久性 幸福性 卓越性 建设性 自主性 三、重点:道德评价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P205—207 主观性:道德总是与价值评价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价值评价具有主观性,因此,有关道德的认识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某种相对主义的性质。 客观性:尽管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在有关怎样的行为才是符合道德的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但在对那些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道德原则的认识和遵守上,他们表现出来的立场和态度却是没有差别的。

50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一、结果论。P210 结果论是指这样一种道德理论,即在考察一种行为之是否道德时,应以这一行为的最终结果或效果为其基本的判定标准。 结果论的两种理论形式: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 二、非结果论 P217 非结果论是指,一种行为的道德与否取决于事实,而不是结果。 非结果论两种代表性的理论形态:宗教的“圣谕论” 康德的“义务论”

51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思考:如何区分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P211、213 利己主义分为伦理利己主义和心理利己主义两种理论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思考:如何区分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P211、213 利己主义分为伦理利己主义和心理利己主义两种理论 形态。伦理利己主义主张一个人应当做任何符合他自己 利益的事情。心理利己主义认为,只要是出自个人的动 机、倾向和意向而采取的行动,都应当是符合道德的。 利己主义强调的是利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信条,把行为 的利己趋向看作天经地义。 功利主义则坚持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只 有当,或仅仅当这种行为能够为所有那些受这种行为影 响的人带来最好的结果时,才是可能的。功利主义强调 的是给所有受到行为影响的人带来好处,不仅仅是利 己,还要利他。

52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思考:功利主义自身存在那些理论弱点?P214、215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思考:功利主义自身存在那些理论弱点?P214、215 行为功利主义把道德行为与具体的时间、地点、处境、条件联系起来,固然考虑到了道德行为的具体性和道德决定中的个性和自由,但却增加了作出道德决定的难度,容易姑息那些由于没有及时行动而引发的不道德行为。 规则功利主义的最大问题则是,它有可能带来道德决定方面的僵化和脱离实际。

53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思考:“圣谕论”及其两种形式 P217 “圣谕论”强调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思考:“圣谕论”及其两种形式 P217 “圣谕论”强调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 只能做那些符合上帝旨意的事情。“圣谕论”分为经典派的 “圣谕论”和人性派 “圣谕论”。 经典派“圣谕论”认为,上帝的神圣命令仅存在于各种 宗派的圣典中,只能从这些圣典来体现上帝的旨意。 人性派“圣谕论”则坚持,上帝的神圣命令就存在于人 的自然本性中,不能离开人性来谈所谓遵守上帝的神圣 命令。

54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思考:“义务论”和“圣谕论”的异同点在哪里?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思考:“义务论”和“圣谕论”的异同点在哪里? 相同点:都把道德看作是一种先天的、绝对的东西,即一种不受任何经验性结果影响的与人的欲望或成功无关的、预先规定着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则。 P217 不同点:“圣谕论”把道德的根据外移于人以外的精神存在(上帝),把道德看作是由某种超自然的至善之物决定的东西。 “义务论”则把道德内置于人的理性观念,把道德看作是由理性决定的,出于人的自觉的一种善的行为。 P221

55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思考: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看待道德的区别主要体现 在哪里?
第五章二节 道德哲学 思考: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看待道德的区别主要体现 在哪里? 功利主义是看行为的结果。某种行为能够为所有那些受这种行为影响的人带来好的结果,就是善的行为,就是称得上道德的行为。 义务论是看行为的动机,不看结果。某种由理性的一直决定的,出于人的自觉自愿的,不记功利、不讲结果的,纯粹由一种义务感或者说是动机决定的行为,就是善的行为,就是合乎道德的行为。

56 第六章 美学 本章概论 本章讲述美学方面的问题,共三节。 第一节研究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属于美学的导论。
第六章 美学 本章概论 本章讲述美学方面的问题,共三节。 第一节研究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属于美学的导论。 第二节讨论艺术哲学的方法和原理,主要从艺术与审美、艺术表现、艺术表达三个方面讨论最基本的理论和观点。 第三节是对具体艺术理论的探讨,主要讨论艺 术定义、艺术作品、艺术形式三个核心问题。

57 第六章一节 美学总论 一、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 1、审美体验 P242
第六章一节 美学总论 一、审美体验和审美判断 1、审美体验 P242 2、两个定义的不同:内容倾向型 定义,看不到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影响倾向型定义,更能体现人即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P242——243 二、主观论和客观论 思考:什么是客观论和主观论?说明美与主观的关系 1、客观论与主观论的含义 P246、247 2、美是主观的。美的主观性论证三点 P248——250

58 第六章二节 艺术哲学 一、艺术与美学 思考;“动机论”与“非动机论” 、“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区别? 1、何谓诠释?P261
第六章二节 艺术哲学 一、艺术与美学 思考;“动机论”与“非动机论” 、“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区别? 1、何谓诠释?P261 2、 “动机论”与“非动机论”的区别:P262 3、“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区别:P262、263 二、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的特征 P264 艺术表现的 三个核心概念 P264——267 三、艺术表达 艺术表达的特征 P269 艺术表达的 三个核心概念 P269——272

59 第六章三节 艺术理论 一、艺术定义 思考:比较“家族相似论”、“惯例论”、“意义形式论”三种不同的艺术定义 274——P277 二、艺术作品
第六章三节 艺术理论 一、艺术定义 思考:比较“家族相似论”、“惯例论”、“意义形式论”三种不同的艺术定义 274——P277 二、艺术作品 思考:如何把艺术作品从其他人工制品中区别出来? P297——283 1、从定义中明确身份 2、分析作品的叙事性 3、诠释作品本身的意义 三、艺术形式 思考:艺术形式功能性解释与描述性解释的不同特点 P287、288 思考;艺术表现与艺术表达的基本区别 P264、269、290

60 byebye byebye byebye byebye
祝大家考试顺利 byebye byebye byebye byebye

61

62


Download ppt "《哲学引论》课程 —中西哲学基础问题举要 主编 曾志 辅导教师 王崇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