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吴敬学 研究员
农业产业化 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吴敬学 研究员 2011年9月
2
汇报概要 第一部分 农业产业化 第二部分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
第一部分 农业产业化 一、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第一部分 农业产业化 一、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二、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五、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4
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然后迅速传入西欧、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农业产业化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5
一、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1 2 合同制模式 农业公司模式
合同制是指私人公司通过与农场主签订合同,在明确双方经济责任的基础上,以直接的业务往来向农场主提供服务的一种经营方式。农场主与农业合作社之间、与私人公司之间、与各种行业管理委员会之间都可以采取合同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产品的销路或收购。按合同制组成的联合企业,是美国普遍采用的形式,一般由工商公司与农场主签订协作合同,将产供销(或产加销)联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主要分布在养禽、牛奶、果蔬、甜菜加工等生产部门。 2 农业公司模式 这是国际资本向农业倾斜而形成的综合或专业的农业公司。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许多工商业和金融业的资金直接投资农业,建立大规模国家经济联合公司,并迅速发展形成产供销垂直一体化组织。欧盟各国与美国一样,纷纷建立起了与农业有关的工商企业,如化肥生产、农机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企业。
6
一、国外农业产业化模式 3 4 合作社模式 专业协会模式
合作社模式主要有农牧业生产合作、生产资料供应合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经营管理和技术信息咨询合作以及信贷保险合作等。这种模式在欧洲较普遍,大多是中、小农户自愿联合集体加工或销售,社务由全体社员协商,一人一票,民主议决,其收入一般是在扣留必要的公共积累后,按社员投入多少进行分配。在合作社巩固和发展的基础上,各地合作社又自愿按产业联合,逐步组成从地方到中央的联社。 4 专业协会模式 这是一种由社会团体牵头,把分散的农场或农户通过市场开拓和技术、信息服务等环节联结起来,形成利益结合,互相依赖的社会化生产和销售服务体系,如日本的农协就属于此类。
7
二、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1 2 公司+农户模式 中介组织+农户
这种模式是以当地骨干公司为龙头,围绕一种重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在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合同与广大农户结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实体。 2 中介组织+农户 这种模式以中介组织为依托,创办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运销企业,组织农民进入市场。
8
二、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3 4 专业批发市场+农户 “4+2”模式
专业批发市场+农户 这种模式以兴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通过农产品市场,农户可以快捷地接受市场信息,灵敏地作出反应决策,从而达到一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带动一个区域发展支柱产业的目的。 4 “4+2”模式 4即“公司+农户+基地+市场”,2即“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在这个模式中,市场是导向,农户是关键,基地是基础,公司是桥梁,培训是手段,研发是核心。
9
公司+农户模式案例:广东温氏集团 温氏集团简介
前身是广东省新兴县的一个农民股份合作养鸡场。从1988年起,鸡场开始与农户挂靠,减少自养数量,办起了种鸡场、孵化场、饲料加工厂,饲养种鸡,孵化鸡苗,生产饲料。 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养鸡、养猪、养牛为主导、兼营水产养殖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目前温氏集团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建成了27家分公司 ,总资产达30亿多元,是国内最大的肉鸡、肉猪生产、供应基地 ,也是亚洲最大的养鸡企业。
10
公司+农户模式案例:广东温氏集团 温氏集团与农户一体化经营的内容
产前,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市场信息和资金的帮助,而农户则承诺按公司要求进行生产和交售产品。 产中,挂靠农户从鸡场领取鸡苗进行饲养,鸡场向农户提供技术、饲料、防病治病、管理等指导和服务。 产后,公司以保护价(保证农户每只鸡可获得1.5—2元的利润)收购农户的成鸡,并进行加工和销售。
11
公司+农户模式案例:广东温氏集团 总结: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变革
提高了农民收入(不是提高农产品价格,而是提高科技含量,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增值) 降低了交易费用(克服了农户分散交易的风险,开拓市场的任务由企业去承担) 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
12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1 2 产业化布局不断优化,整体发展水平提高 产业化经营领域拓宽,龙头企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近十万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组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领域延伸、区域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中西部涌现出一批像九三油脂、双汇、伊利、蒙牛、大成、新希望等行业排头兵,显示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 产业化经营领域拓宽,龙头企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近几年,产业化经营组织日益反映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顺应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趋势。目前,种植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占46.8%;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占24.1%;水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占8.2%;林特产品产业化经营组织占10.4%;其它占10.5%。种植业比重略有下降,畜牧业比重持续上升,水产业比重基本持平,农业产业化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13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3 4 产业化发展动力继续得到加强,探索出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方式
企业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动力。目前,在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联结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它方式占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这三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达到77.8% 4 初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带动力明显增强 在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位处市场竞争的最前沿,他们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采取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租赁承包等各种方式进行改制,不断增强自身活力,迎接严峻的市场挑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已达到7265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30.5%,平均每户从中增收1000元。
14
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 2 产业化经营中农产品增值率低 龙头企业规模小
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还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我国仅有40%—50%。 2 龙头企业规模小 在全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就占43%,而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7%,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更屈指可数。
15
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3 4 市场竞争力不强 联结机制急需进一步完善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的动力,而开发新产品能力,直接表现为市场竞争力。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不到发达国家的50%。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80%处于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联结机制急需进一步完善 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各地发展产业化经营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环节。
16
五、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 2 推进制度创新 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一是提高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使市场主体真正独立;实施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战略,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的制度差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二是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载体制度创新。三要抓好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表达机制。其中利益表达机制是核心,通过公司与农户协商,建立企业与农户合作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利益共同体的紧密程度。 2 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需合理配置资源,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根据本地区域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如江苏泰州市根据农业资源及农产品市场需求特点,因地制宜打造农业块状经济,形成了以兴化“一棵葱”、泰兴“一棵树”、姜堰“一袋米”、靖江“一只羊”等为主导的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产业发展格局。
17
五、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3 4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重点是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科技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一是科研合作。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共同体。二是完善体系。要大力推广农科教三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农科推广体系的网络建设。三是体制改革。要大力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4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各地要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农产品特点,进一步加强生产和流通部门的仓储、冷库运输、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网上交易,适度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
18
第二部分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一、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二、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特点 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成效
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五、新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势与需求 六、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19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中试、熟化,引导或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是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抓手,为推进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0
一、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一)美国农业教育—科研—转化推广体系
从纵向看,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合作推广局等联邦农业服务机构,二是由各州大学农学院及其附属机构农业实验站和合作推广站组成的农业院综合体;从横向上看,农业教育—科研—转化推广体系则包括了3个相互贯通却又相对独立的3个部分:各州农学院组成的公共农业教育体系、各州农业实验站和联邦农业推广机构组成的合作农业转化推广体系。
21
一、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二)法国的企业科技转化推广和服务体系
三层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法国成果推广署(在法国科技部、工业部支持下,为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法国农业发展署(农业科普宣传、培训人才、促进企业农业行会与大学、科研员所合作等)→专业技术协会(维护农业劳动者的利益,进行技术服务和推广工作) 三层次农业技术人才教育体系:法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法国高等农业教育→法国成人农业教育,农业专业人才的系统性培养和农民素质的提高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法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效率的提高,对加速法国农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一、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三)日本农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日本农协自下而上分为3个层次:市町层次、都道府层次和全国层次。各级农协都设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新品种、新农技、新农艺的普及转化推广,并以此构成农协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农协的技术推广包含在指导业务中,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对各地区农业自然条件的分析、研究,为农业经济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提供参考意见,使各地农业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在微观层面上,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农业生产经营计划,并予以指导。 日本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市场、企业、农户三者关系比较特殊,基本只有一种关系,即“市场—农协—农户”,企业作用不明显。农协为农户服务,并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日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农民生活的各种服务基本上是由各级农协承担。
23
一、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四)以色列以政府为主,兼专业科技转化推广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以色列农业科技转化推广体系组织机构主要由政府所属的国立大学、研究机构、农业企业和一个专门的科技转化推广服务中心AHAHAN组成。政府在农业科技转化推广体系中充当主要角色,政府制定了农业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重视农业科技的基础教育。转化推广工作人员多是综合性人才,他们不仅从事新技术的研究,转化推广先进的研究成果,还积极向农户介绍一些生产经验及先进的种植思想。
24
一、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五)欧盟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行动计划 更好地应用欧洲的研究成果。 技术转让的新措施。
研究和实践。定期出版《欧洲创新通报》,组织资金支持、技术转让等实践的经验交流。 中小企业(农场)参加研究。 鼓励创新。建立专业技术创新网,促进技术转让,鼓励跨国合作,建立技术交易市场,支持科技成果的开发和技术转让,设立电子信息服务和其他技术推广方式,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创立和发展的机制。
25
二、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特点 (一)美国的三位一体合作农业转化推广组织
1914年5月8日,威尔逊总统签署了《史密斯—利弗法》(Smith Lever Act)即合作推广法。该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经费,同时州、县拨款,资助各州、县建立合作推广服务体系。推广服务工作由农业部和农学院合作领导以农学院为主。这一法案的执行,奠定了延续至今的美国赠地学院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合作推广体系的基础。
26
二、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特点 (二)日本公务员与农协并行的农业转化推广组织
日本政府于60年代中期把农业技术推广员分为“区域农业改良员”和“专门改良普及员”两种,实行“功能分担方式”。从1980年起改为“区域分担方式”,由各类改良普及员共同组成指导队,就振兴地区农业实施指导。在人员方面,自1968年开始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定额管理。 还有一套民间农业推广组织,这就是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是依据1947年公布的《农协法》而成立的自主性的农民组织,负责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进行一般性的技术指导。在《农协法》第十条中特别指出,农协要办理营农指导事业,即与农业技术、农村文化、农民生活和改善经营有关的教育活动。
27
二、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特点 (三)英国发展咨询式的农业转化推广组织
英国政府于1946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建立了全国农业咨询局(National Agricultural Advisory Service) ,直属英国农渔食品部领导,下设农业土地、兽医调查和奶业三个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和农场主提供有关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农业教育方面的免费咨询。并在全国主要农业地区建立了13个畜牧实验站和9个园艺实验场。同时在地区和郡设立了农业咨询推广机构,并派驻高级农业咨询官,配备土壤化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畜牧学、农业机械和农场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28
二、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特点 (四)法国农业发展式的农业转化推广组织
在法国,农业转化推广活动被称之为农业发展工作,“发展”其意不仅包括了某一技术、某一经验,而且还包括某一地区、某一农场、某一系统产品、技术的开发传播,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发展。法国在1959~1962年先后颁布了农业指导和农业指导补充法,1966年颁布了“关于农业发规划经费和实施的第66~744号法令”,加强农业行业组织对展的作用。二战后通过这些立法活动大大推进了国农业发展组织的建立,促进了法国农业的迅猛展,为奠定法国的农业大国地位打下基础。
29
二、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特点 (五)德国综合咨询式的农业转化推广组织
德国农业推广咨询组织由德国的农业行政领导机构领导和管理。分四级管理:一是联邦政府的农业营养部;二是州政府的农业营养部;三是地区农业局,与之平行的机构是农村发展研究所、畜牧教学科研实验站;四是县农业局、各个层次的任务大体相同,主要是农业行政管理、成人训练、职业教育和农业推广咨询。官方咨询机构主要设置在州政府,由州政府农业营养部执行咨询任务。
30
二、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特点 (六)丹麦咨询服务式的农业转化推广组织
丹麦是一个农业十分发达的国家,丹麦的农业推广活动被称之为农业咨询服务。丹麦的农业咨询服务工作,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开始时,绝大部分的咨询专家是专业性的,由国家雇用。但不久,国家就采取了只是给予一部分财政资助的办法,而把雇用的咨询专家和管理咨询服务机构的工作交给了“农场主联合会”和“家庭农场主协会”两个农民组织。现在,大部分的咨询专家由这两个农民组织雇用,国家只为咨询专家及助理员支付70%的工资和差旅费。咨询专家根据官方制订的规章制度,开展农业咨询服务工作。
31
二、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组织特点 (七)印度的培训与访问体系
组织模式基本上为:农业部—大区级—地区级—县级—乡镇级—村级—农户级。整个系统形成由中央,到行政区级有关专家、分区级有关专家及农业官员、开发区官员,以至村级农业工作者构成的农业推广体系。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这个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各邦相继成立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种子公司,其宗旨是“要把新技术的好处传播到农户和各地区”。科学技术服务中心及时地提出引进传播农业新技术的建议,组织农民进行田间试验,然后逐步向农民进行传播。
32
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农业科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率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农转资金专项致力于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二次开发,重点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景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为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技术。2001~2010年,农转资金共支持开发、中试、熟化农业新品种8070个,新设备24959套,新材料3763种,新技术1542项,新工艺3329项,建立中试线2708条,建立生产线6555条,建立实验示范区60517个,推广面积128551万亩,获专利授权数10179个,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545个。科技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上世纪的不足40%提高到接近目前的50%左右,农转资金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成效 (二)促进了涉农科技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的组织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
为增强企业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许多涉农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参与实施农转资金项目,明显提高了技术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的能力。农转资金专项的支持,有效促进了涉农科技企业的成长,增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多数农转资金项目瞄准重点目标,通过整合资源、集成要素、组合服务,以及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带动了农业的组织创新,促进了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密集区的发展,成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先行者和开拓者。
34
案例:由江苏徐州汉戌堂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淘汰家禽和低值肉肉糜(浓缩蛋白)加工技术中试与示范”项目,形成了一套优化的淘汰蛋鸡、鸭肉和低值兔肉肉糜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建成了一条班产10吨肉糜的中试生产线,鸡胸肉和鸡腿肉肉糜出品率分别达到81.36%和89.4%。通过项目的实施,已累计生产肉糜2010吨,实现产值3256.2万元,净利润242.4万元,税金313.2万元;带动养殖基地12个,养殖农户3160个,养殖户实现经济效益416万元,产品下脚料骨头被其他企业开发出骨粉饲料等,进一步达到增值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35
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成效 (三)明显加强了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战略领域,推动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农转资金重点支持了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重大农林植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循环农业开发与绿色社区,农林生态保育、恢复、治理与现代林业,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农业生物技术及产品等八大领域,惠及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集中体现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突出加强了对农业发展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持有效带动了农业功能拓展、特色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保护农村资源环境,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6
案例:宁夏农科院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枸杞新品种“宁杞3号”,具有果实颗粒大,特优果率高,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2009年农转资金支持的“枸杞新品种‘宁杞3号’中试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将“宁杞3号”和与之相关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示范,对土、肥、水管理和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进行转化,可建设“宁杞3号”良种采条圃50亩、良种繁育基地70亩、示范基地550亩,繁育苗木210万株,完成“宁杞3号”配套栽培技术等相关研究。该项目的实施,正在对枸杞等宁夏特色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37
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成效 (四)强力带动了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创新创业,促进了农村环境和民生状况的改善
近年来,农转资金专项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和进行转化成果的试验示范,通过鼓励依靠科技在农业创新创业,显著加强了新型农民培训,促进了涉农企业家、农村科技能人甚至乡土人才的成长,增强了农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通过加强对健康养殖、农业节能减排、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林生态保育和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等支持,显著改善了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促进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8
案例: 2009年由广东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承担的“重大人畜共患病——猪链球菌病系列疫苗的产业化”项目、由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承担的“禽流感(H5、H9亚型)二价灭活疫苗中试”项目、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承担的“基于氮磷循环的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等,对于防治农村人畜共患疾病或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发展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均可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9
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成效 (五)大幅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
截止2008年,项目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17.5亿元,技术服务收入11.6亿元,净利润272.55亿元,出口创汇9.51亿美元。成果转化专项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了一批循环农业、节能减排等技术领域的后续熟化和配套项目,有效防止了土地退化,提高了农林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为保护农村环境资源、提高生态效益发挥了重要的引导示范作用。许多具体的农转资金专项,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更为显著
40
案例: 2006年实施的“农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关键技术中试示范”项目,利用"CBS垃圾生化菌种堆肥成套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翻转式堆肥反应专利装置,开发出适合农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特点的"源头分拣-分类收集-生物强化堆肥-有机肥返田"工艺系统和关键设备,实现农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源头减量、再生资源回收、有机废物堆肥资源化、渗滤液循环利用。项目实施以农村垃圾资源化处理、改善农村环境为目标,将示范区垃圾、农业废弃物收集并转化为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体健康水平;产品优质生物有机肥作为营养物质回到土壤,能够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项目集中体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内涵。
41
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衔接不够紧 单一的管理模式使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着重成果轻应用的思想。搞出成果、获奖看成是科研人员的唯一任务,至于成果能否转化推广应用,能否转化为产品或取得经济效益则很少考虑。这导致一部分科研成果不完善、不成熟、不配套、不实用,甚至经济上不可行,转化价值不高。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对象——农村和农民构成了成果转化的又一障碍因素 现阶段我国农户总体素质偏低,也制约着科技成果的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市场在农村, 农民素质的低下,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外,目前我国广大农村,采取土地承包分散经营的方式,且土地经营权又常常处于频繁变动之中,使得农业科技投入缺乏条件。 主要问题
42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还需要优化
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还需要优化 一是从事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在政府资金支持、利益回报等方面与科技成果持有者有一定差距,成果研制者本身对成果的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不少成果被束之高阁;二是在项目周期设置方面,转化项目支持周期仅有2年,难以满足农业成果转化的实际需要,考核难度也大;三是科技型企业仅仅热衷于能够带来显著经济回报的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对公益性项目的积极性不高。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够灵活 一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信息传播机制不健全;二是成果的交易评价机制不完善,部分成果不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和交易;三是成果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协作双赢的格局尚未形成;四是成果的转化转化推广机制不健全;五是转化风险化解机制缺乏,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尚未形成成果转化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主要问题
43
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五)农业转化推广机构的内在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转化推广机构一般是围绕单项的技术服务,开展大型综合性服务困难较多,转化推广部门视野窄,办法少,经营服务搞的不活,经济效益不显著,造成农业科技转化推广的整体服务功能低下,难以适应农业的需要。 同时转化推广机构及其人员在科技转化推广过程中,主要以自身利益为准则,很少考虑到某项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后给其他部门带来的外部效果。 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推广人员重视不够,科技推广工作者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差。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但与自身的效益不挂钩,以致许多科技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或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困难加大。
44
五、新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势与需求 (一)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迫切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在资源约束越来越紧、水旱灾害影响加大、种粮比较效益不高等诸多压力下,粮食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农业动植物新品种、优质高效种养技术的成果转化应用,大幅度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单产,不断改善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迫切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具有很强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大力促进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幅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45
五、新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势与需求 (三)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迫切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加强农业节本增效、农产品加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现实生产力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大力提高科技对农民增收和生活质量提升的支撑能力。 (四)发展低碳农业,缓解能源环境问题,迫切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农业多功能产业开发力度,培育新型高效产业,努力拓展农业产业领域既是增强农业综合效益的有效手段,更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加快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及工业化成果向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领域推广和应用,创制一批新产品、新设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新兴产业发展,拓展现代农业新领域,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对我国农业科技转化提出新的要求。
46
五、新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势与需求 (五)应对农业全球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迫切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依靠科技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有效抵御国际市场的冲击,保障产业安全,不断强化农业国际竞争力。 (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要求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科技成果研发能力极不匹配,是整个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最薄弱的环节,已成为农业科技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瓶颈”。随着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的大幅度增加,每年产生大量科技成果急待转化。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成果转化速度和规模,显著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满足我国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需求。
47
六、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改革现有的科技体制,促进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农业科研的立项和选题应该遵循农业科学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必须逐步改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制度。农业科研人员要想获得市场需要而且转化率非常高的农业科研成果,选题是非常重要的。选题过程中,注意把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对国内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和预测基础上,摸清实际需要和现存问题。在实际研究过程还应根据生产发展的特点,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不断完善、修改课题。在农业科研立项时,要征求产业部门和农村基层单位的意见,把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作为重要指标来考核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工作业绩,要通过创新管理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48
六、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二)继续加大农转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成果投入机制
我国在实施“绿箱科技”支持农业创新与应用方面仍有较大空间,政府应把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作为增加农业投入的优先和重点领域。继续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要优先支持外部性强、农户和企业获益难,但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影响显著的关键领域和瓶颈环节。 与此同时,要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项目带动,整合产学研科技力量,建立多层次、多部门协同机制,引导涉农企业、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等,多领域、多形式地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议金融支持机构,能够投资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期低息优惠贷款。
49
六、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三)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保障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
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风险投资是科学技术向生产转化的主要推动力。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的风险投资业。因此,要使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以增强其抗风险能力。由政府出面组织资金成立农业科技保障机制;建立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建立以农民自身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保障机制:充分依靠国家、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和农民建立效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科技成果保险基金。
50
六、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在进一步改革完善现有的农业科技转化推广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农业新型科技转化推广服务主体的培育,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传递和使用观测机制。二是对公益性成果要建立由政府主导,成果研发机构主持,科技推广部门、科技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共同协作的成果转化机制。三是建立采用农业新技术的激励机制。各级政府要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全社会发布奖励农业新技术应用活动;设立专项资金或通过社会中介、广泛组织农业科技争先创优活动,提高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自学性和主动性。
51
六、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五)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培育农业科技成果市场
营造和谐有序、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创造一个既有利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农业科技自身发展的宽松环境。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市场的准入制度。 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在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培植、支持发展一批起点较高、各具特色、较强较大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增收。 当前,还必须重点培养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平台。作为中间平台直接作为科研结构和生产企业服务,农业科技成果平台需要遴选有市场竞争力和科研开发潜力的科研成果进行,开展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缩短科研成果和产业化之间的距离,为企业开展定向或个性化服务。
52
六、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六)完善农业经营方式,加强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
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不能构成农业科技成果应用的基本载体,限制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进入。因此,我们要从法律上界定好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归属问题,培育土地要素市场,鼓励土地的有偿使用和流转,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 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其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被农户接受与应用的程度,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基础教育为依托,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主体,以科技普及和推广为重点的农村教育体系,造就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
53
六、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七)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
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地改革推广运行机制,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一是要大力加强国家农业推广机构的改革和建设;二是稳定农业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三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民间的农业推广组织。四是建立农业科技科技成果转化的舆论环境。通过各级媒体加大对现有技术的宣传和示范,加快项目成果推广应用速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54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