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2

3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江雪 柳宗元

4

5 寒江獨釣~弔柳子厚 自昔才名天所扼 唯君文章耀南荒 雄深雅健子長意 出入文史悲未央 文窮後工十載黜 八記勝景百世揚 寂寂江山搖落處 憐君何事空自傷
(駱英 2001 暮春)

6 煙波釣叟柳宗元 圖片來源 http://www.shiandci.net/ssh/ssh3-3a.jpg
圖片來源 書法來源

7 作者第一段 排行第八,又稱:柳八。 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唐河東解(ㄒㄧㄝˋ)縣(今山西省解虞縣。解,音ㄒㄧㄝˋ)人。世稱柳河東。生於代宗大曆八年(西元七七三年),卒於憲宗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年四十七。 柳宗元七世祖柳慶,北魏時為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柳奭曾任唐高宗朝宰相,後因諫立武后,被武后所殺;父親柳鎮,通經學,能文章,以剛正廉潔稱譽當世,官至侍御史。所以柳宗元可說出生於官宦世家,書香門第。

8 作者第二段 相當於今日的教育部副司長,但地位較高,能參與朝廷決策。 柳宗元聰敏勤學,德宗貞元九年(西元七九三年)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順宗永貞元年(西元八○五年),受王叔文拔擢任禮部員外郎,參與政治改革。改革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馬;後改任柳州(今廣西省柳州市)刺史,政績卓著,卒於任上。世稱柳柳州。 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人。順宗即位後受到重用,推動政治革新失敗後,先遭貶,後被誅。 本為州刺史的屬官,唐時常用以安置貶謫之人,已淪為閒職。 史家稱之為「永貞革新」。

9 好友王叔文為太子(即順宗)侍讀,頗受器重。 順宗繼位,王叔文進行改 革,拔擢柳宗元為禮部員外郎,為改革集團重要成員。
少年得志,參與改革 好友王叔文為太子(即順宗)侍讀,頗受器重。 順宗繼位,王叔文進行改 革,拔擢柳宗元為禮部員外郎,為改革集團重要成員。 為了削弱宦官及藩鎮勢力而積極推動各項革新運動:取消「宮市」、撤除「五坊小兒」、取消額外賦稅、釋放宮女九百多人…… 。 「宮」指帝王之住所,此泛指朝廷,主政者;「市」指進行買賣﹑交易之地。古曾於皇宮內設市肆,例有東漢靈帝、南朝齊東昏侯、唐德宗、前蜀後主皆曾令行。「宮市」之為義應為朝廷派遣赴市場,採買民間物品之官員。 宮市:由太監擔任宮廷用品採購者,卻從中向百姓巧取豪奪 五坊小兒:藉名替皇帝飼養鷹犬等動物,而在地方上橫行不法、敲詐勒索的差役

10 五坊小兒 五坊是專門替皇帝養雕、養鶻(音ㄏㄨˊ)、養鷂、 養鷹、養狗的地方。有一批太監在五坊裡當差,叫做五坊小兒。這批人吃飽了飯不做 正經 事,到處向百姓敲搾勒索。他們要敲哪家的竹槓,就把鳥網張在人家的門口或者井架上。誰 要是在家門口進出,或者到井裡去打水的時候,碰到了鳥網,就說誰嚇走了供奉皇帝的鳥 雀,圍住他痛打,直到這家人出錢賠禮,他們才揚長而去。

11 順宗病重,憲宗即位,盡除新政,嚴懲王叔文黨→八司馬事件。 邵州(今湖南省寶慶縣)刺史 →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
永貞政變,一黜不起 順宗病重,憲宗即位,盡除新政,嚴懲王叔文黨→八司馬事件。 邵州(今湖南省寶慶縣)刺史 →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司馬。 憲宗:「八司馬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柳宗元時年三十三歲。 唐朝時貶逐遠方的臣子,遇赦改近地安置,稱為「量移」。後泛指職位遷換。

12 謫永十年,寄情詩文 親知故舊斷絕來往,恣意詆毀攻擊。 帶罪之身,寄住龍興寺,後至高山寺。 元和四年後,定居冉溪(愚溪)。

13 〈永州八記〉:「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謫永十年,寄情詩文 〈永州八記〉:「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居閒,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泛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於山水間。」 方舟p.34

14 謫永十年,寄情詩文 柳宗元在永州對於文學復古運動的倡導一樣不遺餘力,與當時在朝中任官的韓愈,一南一北,成為唐朝古文運動的重要領導人物。 →雖然官場失意,又豈非文壇之福?

15 〈汨羅遇風〉:「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柳州任上,戮力為治 永州十年,召回再貶。 〈汨羅遇風〉:「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方舟p.33 告訴 屈原 郢都城門,借指長安 政治清明時代 莫興風作浪辜負太平時光

16 柳宗元貶柳州(在今廣西柳城、馬平一帶)刺史; 劉禹錫貶播州(今貴州省遵義縣)刺史→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剌史。
朋友的情義 以柳易播: 柳宗元貶柳州(在今廣西柳城、馬平一帶)刺史; 劉禹錫貶播州(今貴州省遵義縣)刺史→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剌史。 身為刺史,握有行政實權,與永州任職司馬之時大不相同。 方舟p.34

17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 貶柳州 反而變成 長安 漢朝伏波將軍遺址猶在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墳前人像 有文名反受牽累 個性耿直 不善與人逢迎 招來批評 與友好話別 心中淒苦不堪言

18 五嶺之一,山多桂樹,故名。柳州在桂嶺南。
別舍弟宗一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抛棄于荒野。此喻被貶谪 零落殘魂倍黯然, 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 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 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 長在荊門郢樹煙。 (柳州)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 五嶺之一,山多桂樹,故名。柳州在桂嶺南。 此傷別並自傷之作。

19 柳州任上,戮力為治 廢除奴俗,解放奴婢。 宣揚教化,破除陋俗。 挖井開荒,發展生產。 興辦學堂,發展文化教育。
柳州四年,積勞成疾,享年四十七歲。 百姓感念 →衣冠墓、柳侯祠(即羅池廟)。 延伸閱讀

20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評價柳宗元之一生,最為真切:
使子厚在臺省時,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馬、刺史時,亦自不斥;斥時,有人力能舉之,且必復用不窮。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於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傳於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得所願,為將相於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21 作者第三段 柳宗元寓言作品以三戒、羆(ㄆㄧˊ)說、蝜蝂(ㄈㄨˋㄅㄢˇ)傳最為出色。 柳宗元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世稱「韓、柳」。所作論說文結構嚴密,思想深刻;山水遊記文筆清麗,情景交融;寓言作品短小警策,含意深遠;人物傳記刻劃精細,形象鮮明。後人輯有柳河東集。 令人警惕策勉的語言文字。 柳宗元的短篇傳記非常優秀,多是描寫一些市井小民。捕蛇者說、種樹郭橐(ㄊㄨㄛˊ)駝傳、宋清傳、童區(ㄡ)寄傳是其代表作。

22 黔驢技窮w00

23 黔驢技窮w01

24 黔驢技窮w02

25 黔驢技窮w03

26 黔驢技窮w04

27 黔驢技窮w05

28 黔驢技窮w06

29 黔驢技窮w07

30 黔驢技窮w08

31 〈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尤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噉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噫!形之尨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ㄣˋ謹慎恭敬的樣子 ㄆㄤˊ巨大。

32 翻譯:黔地沒有驢子,有一個好事的人,用船運了一頭驢子進去。到了那裡卻沒有甚麼用處,就把牠放在山腳下。老虎見到牠,是個多麼鉅大的東西啊!把牠當作神道。躲在樹林裏偷看,又慢慢出來接近牠;謹慎小心地觀察,不知道牠究竟是甚麼東西。有一天,驢子叫了一聲,老虎非常害怕,遠遠地逃走了,以為驢子要來咬自己。可是來回觀察驢子,感到牠沒有甚麼特殊的本領,同時也越來越習慣了驢子的叫聲。又靠近一些,在牠的前後走來走去,始終不敢上前擊撲。老虎又靠近一些,更加隨便,開始碰闖、靠近、衝撞、冒犯。驢子非常憤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於是高興起來,心裡盤算這件事說:「本領只有這點罷了。」於是跳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子的喉嚨,吃光驢子的肉,才走開。唉!形狀龐大看上去有德性,聲音宏亮像是有才能,老虎雖然兇猛,疑慮畏懼,到底不敢隨便動手。現在落得這般模樣,可悲啊!

33 〈黔之驢〉說明虛有其表、沒有真本領的人,切忌自暴其短,惹怒強敵。

34 ㄊ|ㄢˊ狩獵。 江西清江地方有個人,打獵得到一隻幼鹿,就把牠抱 來帶進家門。群狗一見,口水直流,遙著尾巴都來了。這個人發怒,大聲喝退了這些饞狗。從此以來,這個人每天抱著幼鹿去接近群狗,使牠們熟悉起來,並示意群狗不得亂動,只稍稍讓群狗跟幼鹿玩一會兒。日子一長,群狗都能根據主人的意向行動。 臨江之人,畋得麋霓,攜歸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撻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

35 幼鹿慢慢地長大起來,忘記自己是隻鹿,認為這些狗確實是自己的朋友,用頭碰碰撞撞,一會兒翻身仰天,一會兒俯身伏地,越來越親近、隨便。這些狗怕主人,跟著幼鹿仰身、伏倒,相處得非常好,不過經常舐嘴弄舌,露出饞相。三年以後,一次幼鹿獨自出門,看見路上有許多不相識的狗,就跑上去想跟牠們玩耍。這些路上的狗看見幼鹿,又喜歡又惱火,一起把幼鹿弄死了吃掉,血肉骨頭散亂,弄得一路上都是。幼鹿臨死還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36 這則寓言諷刺的是那些虎假虎威、恃寵而驕的人物,依仗著勢力而得意忘形,將會惹來禍殃。

37 湖南零陵地方有某人,這個人對於日辰禁忌異乎尋常地畏懼拘泥。認為自己出生那年恰逢地支屬子,而鼠,就是子的生肖神。為了愛護老鼠,家裏不養貓狗,不許僕人捕殺老鼠,成為禁例。連得他家的糧倉、廚房,也都任憑老鼠橫行,從不過問。因此老鼠們互相通報紛紛到某人家裏來,每頓吃得飽飽的,可以不出亂子。某人家裏沒有一件器具是完整的,衣架上的衣服也沒有一件是完好的,平時吃喝的大都是老鼠吃剩的東西。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某氏室無完器,椸無完衣,飲食大率鼠之餘也。

38 白天滿地的老鼠成群結隊跟人們並行,一到夜晚,偷東西、啃咬、打匠鬥、作惡,弄出各種各樣的響聲,使人不能安睡。某人始終不感到討厭。幾年以後,某人搬遷到別的地方去了。原來的房屋換了別人來居住,老鼠照舊胡作非為,那人說:「這是暗中出沒的壞東西,破壞作惡特別厲害,不過怎麼到了這個地主步呢!」 晝累累與人兼行,夜則竊齧鬥暴,其聲萬狀,不可以寢,終不厭。數歲,某氏徒居他州。後人來居,鼠為態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盜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

39 假五六貓,闔門撤灌穴,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 數月乃已。鳴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
於是他弄來五六隻貓,把門關上,撤去瓦片,用滾 水灌澆老鼠洞,找來一些童僕四面兜捕老鼠,殺死的老鼠堆積成小山,把它丟棄在隱暗角落裏,臭氣幾個月才散掉。唉,這些老鼠還以為吃得飽飽的,可以一輩子不出亂子呢!

40 <<永某氏之鼠>>說明壞人恃寵,固可以得意於一時,但終於難免大禍臨頭。

41 〈羆說〉 (又題:楚南獵者) 《羆說》一文借鹿、貙、虎、羆一物制一物來比喻那些「不善內而恃外者」只知假借外力而不思自強的愚蠢行爲。文旨是說一個沒有真正本領的獵人,企圖以「吹竹為百獸之音」的小技捕獲獵物,獵人虛借外勢,不斷玩弄權術的結果,卻是一次比一次陷入更窘迫的境地,最後自食惡果,葬身羆腹。

42 鹿畏懼山貓,山貓畏懼虎,虎畏懼羆(一種大熊)。羆的樣子,頭上披著毛像人一樣站立著,力氣非常大而且經常對人們造成很大的傷害。
楚國的南方有個獵人,能吹竹子(做成的管樂器)模擬各種野獸所發出的聲音,有時悄悄的拿了弓箭和火藥,帶到山中。模仿鹿的鳴叫聲來吸引同類(指鹿),等鹿上鉤後,就使用火藥攻擊牠,山貓聽見鹿的聲音,飛快的奔跑來(急忙跑來想要吃鹿)。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羆。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百獸之音。寂寂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為鹿鳴以惑其類,伺其至,發火而射之。貙聞其鹿也,趨而至。

43 其人恐,因為虎而駭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羆聞而求其類,至,則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 獵人很害怕,就吹起虎的聲音來嚇退山貓,這個聲音把山貓嚇跑走了,卻又引來了老虎。獵人更加害怕,就又吹出羆的聲音,結果老虎也嚇得逃跑了。只是羆聽到了同類的聲音也過來尋找它的同類,到了這兒只看到人,不見它的同類,就撲向獵人(將他)揪住摔倒撕裂開來然後吃了。 如今(那些)不(知道)管理好內部而想倚賴國外力量的人們(沒有著真才實學而專靠外表騙人),沒有不(失去援助而)成為羆的食物被吃掉(借指淘汰,被外患滅亡)的。

44 提醒人們:忽視內涵,只重外表,所招致的禍患往往出乎當事人的想像。
〈羆說〉 提醒人們:忽視內涵,只重外表,所招致的禍患往往出乎當事人的想像。

45   蝜蝂是一種喜愛背東西的小蟲子。(它)爬行時不論遇到東西,總是抓取過來,抬起頭背著這些東西。背的東西越來越多從而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勞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東西堆上去不會散落,終於被壓倒爬不起來。有的人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是一旦蝜蝂能爬行,又把東西象原先一樣抓取過來背上。這種小蟲又喜歡往高處爬,用盡了它的力氣也不肯停下來,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印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46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于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現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見到錢財就撈一把,用來豐富他們的家產,卻不知道財貨已成為自己的負擔,還只怕財富積聚得不夠。等到因為疏忽大意而垮下來的時候,有的被罷官,有的被貶往邊遠地區,也算吃了苦頭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們又不思悔改,天天想著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祿,而且變本加厲地貪取錢財,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於極力求官貪財而自取滅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訓。雖然他們的外形看起來很大,他們的名字是人,可是見識卻和蝜蝂一樣,真是太可悲了!

47 <蝜蝂傳>批評貪鄙者積財貨、求高位,亦將自食惡果。

48 文學創作 論辯(哲學、政論文、議論雜文) 結構嚴密,思想深刻,筆力強勁,論理不落俗套,具有極佳的說服力。 韓愈評柳文:「 」
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49 將旅遊經歷、山水景物、以及個人體悟融合為一,豐富了遊記文學的內涵。其作品情味深摯,筆調清新,堪稱是山水文學的上乘之作。
遊 記 將旅遊經歷、山水景物、以及個人體悟融合為一,豐富了遊記文學的內涵。其作品情味深摯,筆調清新,堪稱是山水文學的上乘之作。 明‧張岱: 〈永州八記〉彷彿一幅優美有情的卷軸山水畫。 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 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

50 寓 言 短小精巧,含意深刻。 語言犀利、形象生動,諷刺技巧高明且不失幽默,在中國寓言作品中,獨樹一幟。 代表作:〈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

51 多取材自鄉野農民,刻劃精細,形象鮮明。藉社會中的小人物,抒發了廣大民眾的心聲。
傳 記 多取材自鄉野農民,刻劃精細,形象鮮明。藉社會中的小人物,抒發了廣大民眾的心聲。 代表作:〈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 延伸閱讀

52 現存詩歌一百六十餘首,大多為永州及柳州時期所作,評價極高,大致可歸類為敘事詩、寓言詩及抒情詩三種。
詩 歌 現存詩歌一百六十餘首,大多為永州及柳州時期所作,評價極高,大致可歸類為敘事詩、寓言詩及抒情詩三種。 以簡淡的筆墨出之,而情深味切,蘇軾譽為 代表作〈江雪〉一詩,則藉江雪中的釣翁表現詩人性格孤傲不屈,顯得沉鬱而淒切。 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 延伸閱讀方舟p.33

53 永州柳子廟 永州人爲了紀念柳宗元,早在唐朝元和九年十二月(西元814年),柳子將要離開永州時,就開始籌建柳子祠。現在的柳子廟是清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重修的。柳子廟座落在瀟水西岸柳子街中心,面對愚溪,背負西山。幽靜古雅,風和宜人。

54 永州柳子廟

55 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學會

56

57 柳州 柳侯公園 說明:位於柳江北岸市中心的柳侯公園,是為紀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公園,也是廣西最著名的名勝古跡。它始建於清代宣統元年(1909年),主要景點有:羅池、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等古跡和山水來歸盆園、動物園、兒童樂園等等。( 圖片柳州

58 柳州 柳侯公園 圖片柳州

59 柳州 柳侯公園 圖片柳州

60 柳侯公園 柳宗元塑像 圖片柳州

61 柳侯公園 羅池 說明:遊人進入柳侯公園,沿著林蔭道前行,就見一泓碧水,澄澈明凈,水旁有碑,刻了“羅池”二字。每當月亮升到東臺山上空,倒影羅池水面,便構成柳州八景之一的"羅池夜月"的絕美景致。羅池原來只是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因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常在此散步,死後又托夢給生前部屬歐陽翼說要把自己的廟建在羅池旁而名聲大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來遊柳州時,還專程訪問過羅池呢! ( 柳州市博物館

62 柳侯公園 柑香亭 相傳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手植黃柑二百株」。後人建柑香亭寓「柳候種柑,餘香猶存」之意。
柳侯公園 柑香亭 相傳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手植黃柑二百株」。後人建柑香亭寓「柳候種柑,餘香猶存」之意。 說明:柳侯祠左面隔著羅池,有一座六角長亭,這就是“柑香亭”。當年柳宗元曾在這裡栽種黃柑,並寫有《種柑詩》廣為流傳,有後人因此修建此亭。它碧瓦紅柱,脊吻飛翹,牖格精細,花飾俊美,掩映於桂花叢中,頗具特色。( 柳州市博物館

63 柳侯公園 柳宗元衣冠墓 說明:柳宗元衣冠墓在祠後東側,這裡松柏擁翠,肅穆雅靜。柳宗元逝世後,遺骸運回長安,柳州人於是便在柳宗元靈樞停放處,葬下他的衣冠作墓來懷念他。 ( 柳州市博物館

64 柳侯公園 柳侯祠 柳州舊有柳侯祠 有德於民民祀之
柳侯公園 柳侯祠 柳州舊有柳侯祠 有德於民民祀之 說明:該祠始建於宋代,重建於清朝,大門上的祠匾是郭沫若的手筆,門聯是清代楊翰書寫的唐代韓愈的詩句:“山水歸來黃蕉丹荔,春秋報事福我壽民。”祠為紅柱丹梁的三進古屋。 ( 唐宋八大家

65 柳侯祠內 柳宗元塑像 tp://members3.clubphoto.com/mai245527/268514/guest.phtml

66 柳侯祠內 柳宗元石刻像(元)

67 集韓愈︿享神詩﹀詞語而成,清人楊翰書:「
山水歸來黃蕉丹荔, 春秋報事福我壽民。」 本聯刻於永州柳子廟大門,後移植柳州柳侯祠。 柳侯祠對聯

68 一、柳宗元字( 子厚 ),( 中唐 )時人。十七歲以舉人獻太常博士權德輿,文名震動京師,唐德宗貞元年間,他才二十一歲,便登進士第。
方舟p.27 *英雄出少年 一、柳宗元字( 子厚 ),( 中唐 )時人。十七歲以舉人獻太常博士權德輿,文名震動京師,唐德宗貞元年間,他才二十一歲,便登進士第。 二、順宗時,曾與( 王叔文 )及韋執誼共謀政治革新,如-- 1取消( 宮市 )----由太監擔任宮廷用品採購者,卻從中向百姓巧取豪奪,從中牟利。

69 2撤除( 五坊小兒 )-----替皇帝飼養鷹犬等動物,而在地方上橫行不法,敲詐勒索的差役。
3放還( 宮女 )及教坊女樂九百多人。 4嚴懲貪官( 李實 ),追還直臣( 陸贄 )。 5取消巧立名目的額外賦稅。但此政治改革僅八個月便( 失敗 )結束。 三、憲宗時與韋執誼、劉禹錫等人俱被貶為司馬,時人稱為( 八司馬 )。

70 *十年困頓永州 一、司馬閒官無印綬,等同流放之罪犯,但他刻苦記覽詞章,致力倡導古文,並寄情山水,化解心靈苦悶,完成膾炙人口的( 永州八記 )。 二、永州八記-----( 始得西山宴遊記 )、( 鈷鉧潭記 )、鈷鉧潭西小邱記、至小邱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八記各自成篇,但又互相連貫,好像一卷長軸,展現永州一景又一景的精美山水畫。 三、整整待( 十 )年。

71 二、官任( 柳州刺史 )兩年,終因起復無望、水土不服及身染毒瘡、霍亂而客死嶺外。
*謫死荒僻柳州 一、做了四件興利除弊的大事: 1廢除奴俗,解放奴婢 2宣揚教化,破除陋習 3挖井開荒,發展生產 4、興辦學堂,發展教育文化。 二、官任( 柳州刺史 )兩年,終因起復無望、水土不服及身染毒瘡、霍亂而客死嶺外。 答對12格 A+ A A- B+ 其餘 B

72 韓、柳兩人同為唐代古文運動領袖及唐宋八大家,值得我們比較一番。
*韓、柳比較 韓、柳兩人同為唐代古文運動領袖及唐宋八大家,值得我們比較一番。 人名 韓愈 柳宗元 ( 退之 ) ( 子厚 ) 自稱( 昌黎韓愈 )、世稱韓昌黎 ( 柳柳州 )、柳河東 籍貫 河南河陽 河東解縣

73 思想 尊崇儒道(儒家之道) 排斥( 佛、老 ) 博涉諸子,出入( 儒、釋、道 )三家 傳道 抗顏為師 不為人師 文風 1文出於( 經 ),長於議論。議論奔放,氣魄雄渾。文筆雄奇崛強。 2反對華豔駢儷之文風,主張樸實復古。 1文出於( 史 ),故長於敘事,於山水諸記尤工。文筆整鍊雋潔。 稱譽 ( 蘇軾 )稱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 韓愈 )稱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74 韓柳比較 文學主張 思 想 作品風格 韓 文以載道 道學家 排 佛 韓文如海 韓詩險怪 柳 文以明道 文學家 信 佛 柳文如泉 柳詩高遠
思 想 作品風格 文以載道 道學家 排 佛 韓文如海 韓詩險怪 文以明道 文學家 信 佛 柳文如泉 柳詩高遠 韓、柳的相同之處 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文者以明道。」關於道和文的關係,柳宗元與韓愈的觀點是一致的,都認為道是目的,文是手段;道是內容,文是形式,因而他們都注重作家的人格修養。 韓、柳的差別 關於道的內涵,韓愈和柳宗元的看法卻有所不同。首先,韓愈強調儒家的道統,旗幟鮮明地崇儒抑佛,絕不妥協;柳宗元信奉佛教長達30多年,因此,他企圖把儒家思想與佛教思想調和起來。其次,韓愈的道偏重於儒家的倫理道德,全力發揮仁義學說;柳宗元的道則強調經世致用,主張「意欲施之事實,以輔時及物為道」(《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即認為「道」應該注重實際,切實可行,對國家與人民有利。總之,柳宗元的道比韓愈更廣泛,也更複雜。 柳宗元的散文多能言明事理,引出道的內容,尤其是他的諷刺寓言和人物傳記,更是富於哲理。

75 題解   本文選自柳河東集,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記敘與友朋攀登西山的過程和感受,是作者貶永州司馬時期的作品,時在唐憲宗元和四年(西元八○九年)。

76 柳宗元表明自己攀登西山之前,由於無法擺脫心中的憂懼,雖然也曾四處遊逛,但都只是縱情山水,聊以解憂的玩法而已;必得等到登上西山之後,才從西山的高聳特立,體會及崇高寧靜的自信,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舒坦,並取得忘懷得失的瀟灑。所以在山上流連忘返,天雖昏晦而猶不欲歸去。

77 由於登山前後心境波動太大,所以柳宗元既詳寫登山前後的經驗、歷程用作對照,還特地在題目標出「始得」兩字,以記錄自己的感動。而本文也因文字的精潔,境界的沖遠,以及情景交融的深刻呈現,被視為柳宗元山水遊記的代表作。 指第一段的「未始(遊)」與第二、三段的「始(遊)」之間的對照(對比)。 淡泊高遠

78 〈始得西山宴遊記〉 美麗的西山 西山位於永州古城西邊,現名糧子嶺。山嶺樹木蔥蘢,秀色可嘉。頭向南與袁家渴、石渠、石澗景點相接,尾朝北與鈷鉧潭、小石潭、西小丘、小石城山等景點相連,像一條蒼翠欲飛的巨龍,與瀟水結伴並行,成爲〈永州八記〉景觀的中心。

79 藐視群小、卓立不群、超塵拔俗的人格力量,被棄置、遺世獨立的幽憤。
主旨與寄託 始得西山遊覽之勝。 藐視群小、卓立不群、超塵拔俗的人格力量,被棄置、遺世獨立的幽憤。 永州政府網

80 高聳特立的西山,儼然是柳宗元崇高理想與偉人的具體形象。從西山「不與培塿為類」的體認中,鼓舞自己應特立於群臣,不與奸小為類。
「得西山」之意 高聳特立的西山,儼然是柳宗元崇高理想與偉人的具體形象。從西山「不與培塿為類」的體認中,鼓舞自己應特立於群臣,不與奸小為類。 他相信自己也可以和西山一樣,與天地共生,與自然並存,所以對自己因「特立」而招致的困厄,便感到釋然了。 文字說明:三民課本

81 第一段 從「題前」著筆。敘述西山「未始得」之前,遊覽州境各山的情境。最後一句是過渡句,承上啟下。 心事誰人知?

82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 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有罪該殺的人。此泛指罪人。僇,通「戮」。音ㄌㄨˋ。殺戮。 對偶
意謂來到謫居地後,始終心懷憂懼。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 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音ㄓㄨㄟˋㄌㄧˋ。憂心恐懼。 從容舒緩的樣子。施,音ㄕ。 同「隙」。音ㄒㄧˋ。閒暇的時候。 無拘無束的樣子。 為了紓解鬱悶、放鬆心情而到處漫遊。

83 即「自己的同伴」。「其」在這裡是第一人稱。 排比 同伴;友人。 深入曲折的溪流。窮,極盡。迴,曲折。谿,音ㄒㄧ。山間水流。 句中對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谿」同「溪」。 把壺中酒茶倒出來。意即「暢飲」。 意謂隨興遊玩,玩得盡興,但興盡便回,並不留戀。一連串的短句、頂針,藉以反映每次出遊動作的快速、單調,且不斷重複;可見其心境之苦悶實非出遊所能排遣。 頂真 撥開 相互為枕而躺臥。更相,相互。枕,音ㄓㄣˋ。用為動詞。以頭枕物。

84 想到什麼就夢到什麼。極,至。趣,趨。 ㄐㄩㄝˊ睡醒 獨特的景觀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頂真 未曾 指我曾遊過的

85 第二段 入題寫「題中意」。敘述「始得」西山時所見的奇景。 好山好水 心情也變好

86 Q:柳宗元遊覽到哪裡時才發現了西山的奇特?
意即「披荊斬棘」,表示開路。 在今零陵縣東山上 Q:柳宗元遊覽到哪裡時才發現了西山的奇特? 對偶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 ,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法華(寺)西亭 沿著染溪。染溪,又名冉溪,柳宗元稱之為愚溪。 砍掉雜樹野草。斫,音ㄓㄨㄛˊ。砍伐。榛,音ㄓㄣ。叢生的雜樹。莽,叢生的野草。 指著西山驚異起來。異之,即「以之為異」,感到奇特。 命令僕人。這裡是帶著僕人以便旅途驅使的意思。 在這裡作名詞,指茂密的草。 焚燒茂密的野草。茷,音ㄈㄚˊ。草葉茂密的樣子。

87 意謂登上西山後,才知原來西山在永州一帶高居第一。情境近於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可理解作「這才發現……」,表示以前不知道,現在才知道。這是「則」的特殊用法。 坐席。袵,音ㄖㄣˋ。臥席。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兩腿平伸,形如簸箕似地席地而坐,同時遊目四望。箕踞,平伸兩腿而坐。這種坐姿在這裡是輕鬆自在的表現。遨,遊。這裡指遊目四望。 意謂西山下的各個山頭、山谷全都變小了。

88 合敘(並提分承) =錯綜之交錯語次 山頭隆起的樣子。岈,音ㄒㄧㄚ。 誇飾、 映襯 山谷窪下的樣子。洼,音ㄨㄚ。低凹。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 音ㄉㄧㄝˊ。蟻穴外的小土堆。 千里之內的景物,如在眼前尺寸之地。 意同於「咫尺萬里」。 意謂山下景物縮小聚在一起,讓人一覽無遺。 緊密聚集、積累成堆。攢,音ㄘㄨㄢˊ。聚集。蹙,音ㄘㄨˋ。收縮。 隱匿。遯,同「遁」。音ㄉㄨㄣˋ。隱匿。

89 對偶 借代 轉品 謂青山和白雲一層又一層地相環繞,最遠的一層直達天邊。 青山白雲相繚繞。縈,音ㄧㄥˊ。纏繞。青,指青山。繚,纏繞。白,指白雲。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 四望如一。 在遠方跟天相接合。際,接合。 向四面望去,所有景物都達到天邊,都在我的視野內。形容視野的開闊。

90 西山歷時久遠,和天地同時生成,而不知其始於何時。悠悠,久遠的樣子。灝氣,即「浩氣」。指天地。灝,音ㄏㄠˋ。涯,邊際。
暗示自己立身處世也應出類拔萃、特立獨行,不與凡夫、群小為伍。 音ㄆㄡˇ ㄌㄡˇ。小土堆。 空間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時間 西山廣闊無際,和大自然同在,而看不到盡頭。洋洋,廣闊無際的樣子。造物者,指大自然。 意謂西山與天地同在,與永恆並存;而此刻的我亦有一種無窮無盡、無拘無束的自在與舒暢。(既寫山也寫自己)

91 第三段 點明題旨,照應第段。敘述「始得」西山後心境的轉折及感受的深刻。

92 歪歪倒倒的樣子。 形容開懷暢飲。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達到;到了 謂天色由黃昏到黑暗。 直到 頂針

93 「嚮」、「向」作以前講時,都可以視為「曏」的通假字。說文:「曏,不久也。」
意近於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對偶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 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 頂針 從此。「乎」是調整音節用的助詞,無義。 意在強調西山之遊的獨特與可貴。表示始得西山宴遊記作為永州八記第一記,其來有自。

94 柳宗元和西山冥合的原因 從美學這個角度看,山與人冥合的出現有兩方面的原因。一者西山是作者奇異獨絕的人格的外化,是審美主體的對象化。黑格爾在美學中說:「人有一種衝動,要在直接呈現於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實現他自己。人通過改變外在事物來達到這個目的,在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內心生活的烙印,而且發現他自己的性格在這些外在事物中複現了。」

95 西山就是這樣一種外在事物,雖然它不可改變,但它卻打上了人的烙印,著上了人的色彩,是審美主體的對象化,也只有這樣的外在事物才能與特定的人發生審美關係,成為人的審美對象,人的性格等才能在它的上面呈現出來。西山既然已成為作者的審美對象,那麼它的孑然孤立,「不與培塿為類」不正是作者人格的寫照嗎?作者欣賞西山其實是自我欣賞。

96 二是西山是作者情感之宣洩對象。作者被貶永州後,憂懼攻心,悲憤難抑,發現西山,作者非常驚喜。喜從何來?登臨西山,作者感到胸襟開闊,心曠神怡,滿腔的憂懼與悲憤得以宣洩,重新找到了心理平衡,真正體會到了宴遊的樂趣。為了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作者把這篇遊記命名為始得西山宴遊記。清浦起龍在古文眉詮裡稱「始得有驚喜意,得而宴遊,且有快足意,此扼題法也。」(節錄自王麥巧山人冥合的怪特美──始得西山宴遊記賞讀西安教育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三期)

97 ★文中除了題目之外,共有幾次提到「始」字,出現在哪個段落?在文中各有什麼作用?
方舟p.29 ★文中除了題目之外,共有幾次提到「始」字,出現在哪個段落?在文中各有什麼作用? 答:五次。(或四次:然後知是山之特出,這個答案可以不列入)

98 段落 句子 功用 一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從反面點題,以引起下文。 二 始指異之 正面點題,以承上文。 三
然後知是山之特出 (然後知,即始知) 扣住題面,凸顯主題 。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扣住題面,凸顯主題。說明從前的遊歷並未激發出什麼體驗或感想。此次的遊歷,心胸有所拓展,心靈有所啟發,兩相對比,「始」字更加鮮明。「未始」之「始」字標示了時間的區別,也標示了心靈上的差異。「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一句,照應上文,於是始得之意,渾然貫於全篇。

99 但在面對挫折時,仍能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走出痛苦,勇敢面對生活?
★你學過的古文中,有哪些文人被貶官了, 但在面對挫折時,仍能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走出痛苦,勇敢面對生活? 朝代 作者 篇名 痛苦靈魂解脫的信念 范仲淹 岳陽樓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歐陽脩 醉翁亭記 與民同樂 蘇轍 快哉亭記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100 永州八記

101 永州舊事 永州,古稱零陵,位於湖南南部,瀟湘二水在此交會,是由湘入桂的要道。
永州為歷代王朝放逐貶官的蠻荒之地,柳宗元即因永貞革新失敗而被放逐至此。

102 永州八記 方舟p.29 唐憲宗元和四年 〈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唐憲宗元和七年 〈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永州八記〉是八篇獨立文章,又相互聯貫。猶如中國的「通景畫」,八幅屏條每幅自成章法,各為一幅畫;如將八幅並列掛起來,幅與幅之間的章法是相聯貫的,又合成為一幅畫。

103 柳宗元永州行蹤示意圖 永州旅遊網

104 〈鈷鉧潭記〉 鈷鉧潭 鈷鉧(ㄍㄨˇ ㄇㄨˇ),熨斗。位在柳子廟右側西北面。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頭,潭面形如古代熨斗,故名。 永州政府網

105 〈鈷鉧潭記〉 主旨與寄託 鈷鉧潭景色。 水遇險阻之後,不甘屈服,反而更加暴烈。寄託著作者不甘屈服、不受羈束的人格精神。

106 〈鈷鉧潭西小丘記〉 西 丘 在柳子街下側愚溪旁,沿溪一帶尚有竹叢,竹叢之下許多石頭如齒狀相互推擠,倒懸其中。 中華博物

107 〈鈷鉧潭西小丘記〉 主旨與寄託 奇石之美與悠遊之樂。
小丘被棄置在永州,農夫漁父過而陋之,價四百,連歲不能售。感嘆個人身世遭遇,被棄置在荒僻之地,不能為朝廷所用。

108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小石潭 因愚溪下游建水電站,舊址已淹沒。站在岸上,舉目四望,愚溪在半里外向西北急轉。曲折的溪岸擋住水面,柳文中的「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即是指此。

109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主旨與寄託 潭景。 象徵自己心底光明磊落,但處境寂寞,心情淒愴。 八記中最著名的一篇。 永州政府網

110 〈袁家渴記〉 袁家渴(ㄏㄜˊ) 渴(ㄏㄜˊ),水之反流者。
在芝山城區南面五公里。以關刀洲最大,洲旁有奇形怪狀的石島,水與石遇,欲順反逆,形成瀟水折流的洄灣。 永州政府網

111 奇偉高潔、清麗幽雅的風景無人了解,長久地被棄置、被埋沒,作者自己身懷理想,志在經國,卻被貶蠻荒。
主旨與寄託 渴中小山遇風之奇景。 奇偉高潔、清麗幽雅的風景無人了解,長久地被棄置、被埋沒,作者自己身懷理想,志在經國,卻被貶蠻荒。 永州政府網

112 〈石渠記〉 石 渠 位於袁家渴旁的岩石下。見小溪大石,即其舊址。但陽光照射,水光波影,遊魚潛行石下,鴨群溪中戲水,仍爲佳境。

113 惜其未始有傳,寄託作者身懷美才,卻棄置於荒僻之地,其幽憤自見。
主旨與寄託 泉水及泉上景物。 惜其未始有傳,寄託作者身懷美才,卻棄置於荒僻之地,其幽憤自見。 永州政府網

114 〈石澗記〉 石澗 沿瀟水下行0.5公里,見一小溪穿石拱橋入瀟水,即是。「流若織文,響若操琴」的狀況不減當年。古樸中增添著新的風姿,令人陶醉。
永州政府網

115 主旨與寄託 遊賞流澗之趣。 得意之日, 與石渠同, 寄託之意, 亦與〈石渠記〉同。 永州政府網

116 〈小石城山記〉 小石城山 位於愚溪之北,爲黃茅嶺西頭盡處的一座山巒,明代在山腰建芝山庵,故又稱爲芝山。登山環視,美好景色盡收眼底。
圖片來源:永州政府網

117 主旨與寄託 小石城山附近景觀。 寄託自己被壓抑、遭遺棄的鬱憤之情。 永州政府網

118 〈永州八記〉所流露的孤獨心境 幽景奇石象徵柳宗元峻潔孤高的人格。 棄地廢景象徵柳宗元遭貶不遇的處境。 遣詞用字透露出全面深沉的孤寂。
短暫歡樂後無可逃避的孤獨感。

119 總評:淒神寒骨 悄愴幽邃 永州山水懷幽負奇,卻多不偶,這是貫穿柳宗元〈永州八記〉的主旋律。永州山水終究是孤獨的,柳宗元在〈永州八記〉裡流露的心境也是孤獨的。 在此山水遊記中,不是純客觀地描繪自然,而是滲透著自己痛苦的感受和抑鬱的情懷,這是山水遊記的一大發展,對後代的遊記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翰林文苑天地》教材研究作者心境探索─從<永州八記>與<囚山賦>探討柳宗元的孤獨心境與無力感

120 補充資料 蔣賢哲〈永州八記書畫組畫〉 永州八景

121 蔣賢哲〈永州八記書畫組畫〉 說明:蔣賢哲,字愚蒼,1931年出生於湖南道縣。1956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學院美術系。現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教授.曾任湖南永州市文聯副主席.湖南省美協理事。受聘爲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原書畫研究院高級藝術顧問。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榮獲“新世紀中國書畫四百強”(中國山水畫一百強)稱號。 著名畫家蔣賢哲回到瀟湘之濱永州以後,研讀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寫遊記名篇《永州八記》,尋訪其遊蹤,速寫幽潭小溪,奇石異樹、野竹蒼藤之景,創作出《永州八記書畫集賞》、《永州八記書畫圖卷》、《愚溪行》等一批山水畫,蒼潤渾樸,幽深清峭,具有欣賞及收藏價值,國內外收藏家極爲珍視,競相購藏。 蔣賢哲展覽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語文知識--重要修辭 修 辭 定 義 本課例句 頂真 上句末尾的字詞,作為下句的開頭。能成為橋樑,使文意緊湊。
修 辭 定 義 本課例句 頂真 上句末尾的字詞,作為下句的開頭。能成為橋樑,使文意緊湊。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覺而「起」,「起」而歸。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131 轉品 一個字詞,改變其原來詞性出現的用法。 醉則更相「枕」以臥。(名詞轉動詞) 望西山,始「指」異之。(名詞轉動詞) 「窮」迴谿、「窮」山之高而止、而不知其所「窮」。(皆為形容詞轉動詞) 「箕」踞而遨。(名詞轉副詞) 縈「青」繚「白」。(形容詞轉名詞) 外與天「際」。(名詞轉動詞)

132 視覺摹寫 對事物的各種感受(如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加以形容描寫。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借代 行文中言及某事物,不直稱其本名,而另找其他名稱來代替。 縈「青」繚「白」。(「青」借指青山,「白」借指白雲)

133 文化苦旅-柳侯祠~問題提問(答案) 1作者進入柳侯祠中,第一眼看到什麼a?此物底下鐫有什麼b?是誰的手跡c?其背後不遠處是何池d?此池東側有e?西側有f?北方有g?(P39) 1答:a石塑一尊 b荔子碑、劍銘碑 c柳宗元 d羅池 e柑香亭 f柳侯祠 g衣冠墓

134 2作者如何形容柳卅這南荒之地?(P40) 答:整個被原始野林籠罩著,潮濕蒸鬱,暗無天日,人煙稀少,瘴疫猖獗。

135 3柳宗元第一次被貶至何地a?在這地方待了幾年b?這災難給他心靈帶來什麼c?寫出了何遊記d?(P41)
答:a湖南永州 b待了十年 c災難也給了他一份寧靜,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自然相晤,與自我對話。 d永州八記

136 4當柳宗元回長安經過汨羅江,何位文人的形貌與自己交疊起來?並隨口吟道?
4答:屈原,南來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137 5同是汨羅江畔,當年的屈原和今日柳宗元的心境有什麼不同?(P.42)
答:屈原:較悲悲戚戚/柳宗元:喜氣洋洋回長安。

138 6柳宗元回到長安,又被貶到何處a?和他同路南回的是哪位文豪b?被貶到何處c?兩人在何地分手d?當時柳宗元贈別這位文豪的詩句是什麼e?又以何詩句嘲諷自己f?此年他幾歲g?幾歲死於此地h?
答:a柳州 b劉禹錫 c廣東連州 d衡陽 e「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f「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g四十三歲    h四十七歲

139 7現今的柳侯祠就是原有的什麼? 答:羅池廟 8作者以西方何人來類比柳宗元a?柳宗元在柳州有何政績b?(P.44) 答:a魯賓遜  b挖井,辦學,種樹,修寺廟,放奴婢。

140 9清代光緒年間蔣兆奎於何亭旁立了一塊石碑a?說明自己從柳宗元身上看見了什麼的統一b?(P.44)
答:a柑香亭   b學識文章、自然游觀與政事的統一。 10最新的石碑立在 何物前a?為何人所題b?時間是c?(P.45) 答:a衣冠墓 b郭沫若 c一九七四年十二月


Download ppt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