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铸造工艺基础 材料成形基础-铸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铸造工艺基础 材料成形基础-铸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铸造工艺基础 材料成形基础-铸1

2 第二篇 铸 造 GB/T5611-1998规定: 铸造是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 用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毛坯或零件称为铸件. 铸造被广泛采用,具有如下优点: 1. 适应性广 材料成形基础-铸1

3 它适用于各种合金(如铸铁、铸钢和有色金属等),能制出外形和内腔很复杂的零件,铸件的尺寸、重量和生产批量都不受限制。
谓:材料能熔便可铸,尺寸形状复杂件 2. 成本低廉。 所用原材料来源广,设备投资少,节省工时,材料利用率高。铸件材质内在质量得到提高,一些现代铸造方法生产出来的铸件质量已接近锻件。 材料成形基础-铸1

4 谓:性能改善形状精,加工量少成本低。 但是,铸造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控制较困难,因而铸件质量不稳定,废品率较高;
铸造劳动强度大,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 铸造按生产方式不同,可分为: 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 砂型铸造的铸件占总产量的80%以上,其生产过程如图。 材料成形基础-铸1

5 材料成形基础-铸1

6 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 §1 充形能力 一、合金的流动性 与以下因素有关: 1.化学成分 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流动性好。 2.物理性质
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 §1 充形能力 一、合金的流动性 与以下因素有关: 1.化学成分 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流动性好。 2.物理性质 如导热性、粘滞性、侵润性等。 材料成形基础-铸1

7 1.铸型材料;如金属型导热好,散热快,流动性差。
二、浇注条件 1.温度高,流动性好;但吸气多,收缩大。 2.压力大,易流动,好充形,如直浇口高低。 三、铸型条件 1.铸型材料;如金属型导热好,散热快,流动性差。 2.铸型温度;型温高,液态保持久,利流动. 3.铸型中气体阻碍。 材料成形基础-铸1

8 §2 合金的凝固特性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1.逐层凝固 2.体积凝固 又称:糊状凝固 3.中间凝固 二、铸造合金的收缩
§2 合金的凝固特性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1.逐层凝固 2.体积凝固 又称:糊状凝固 3.中间凝固 二、铸造合金的收缩 合金的收缩经历三个阶段 1.液态收缩 凝固收缩 材料成形基础-铸1

9 此两项形成体收缩是造成缩孔(松)的主要原因。 3.固态收缩 造成线收缩,形成应力、变形的原因。 影响收缩的因素: 1.化学成分 见附表
1.化学成分 见附表 钢收缩大,灰铸铁收缩小(为什么?) 2.浇注温度 3.铸件结构与铸型条件 材料成形基础-铸1

10 三、 铸件中的缩孔与缩松 1.缩孔与缩松的形成 1)缩孔—集中的凝固收缩孔洞,产生于铸件厚大热节处。 2)缩松—细小而分散的缩孔,
具体又分: 宏观缩松—肉眼可见分散小孔; 显微缩松—显微镜下可见分散小孔。 2.缩孔与缩松的防止 材料成形基础-铸1

11 定向凝固的主要措施:安放“冒口”或“冷铁”。 冒口—在铸型内储存供补缩铸件用熔融金属的空腔。如图 冒口作用:补缩、出气、集渣、观察
1)“定向凝固”(顺序凝固) 定向凝固的主要措施:安放“冒口”或“冷铁”。 冒口—在铸型内储存供补缩铸件用熔融金属的空腔。如图 冒口作用:补缩、出气、集渣、观察 冷铁—在铸型中安放的金属物或其他激冷物。 冒口分明、暗冒口,用于铸件内部“厚大热节”处; 材料成形基础-铸1

12 §3 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按凝固次序还有:同时凝固,为求降低各部温差。 一、内应力的形成 按内应力产生原因,分为: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两种。
§3 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一、内应力的形成 按内应力产生原因,分为: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两种。 1.热应力 因铸件的壁厚不匀、冷却速度不一而造成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 材料成形基础-铸1

13 一般固态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钢和铸铁为620~650℃)时,处于塑性状态的变形应力可自行消除;
在此温度以下金属呈弹性状态,而弹性状态下的变形应力将会继续存在。 结论: 铸件厚壁或心部受拉伸; “+”为拉应力;”-”为压应力。 薄壁或表层受压缩。 材料成形基础-铸1

14 二、铸件变形与防止 指合金在固态收缩受铸型或芯子阻碍形成的内应力,多为暂时性的。 1.铸件变形规律: 厚大受拉易内凹; 薄外受压易外凸。
2.机械应力 指合金在固态收缩受铸型或芯子阻碍形成的内应力,多为暂时性的。 二、铸件变形与防止 1.铸件变形规律: 厚大受拉易内凹; 薄外受压易外凸。 2.变形的防止与消除 ①壁厚设计均匀、形状对称; 材料成形基础-铸1

15 三、铸件的裂纹与防止 ②铸造工艺上用“同时凝固原则”; ③细长易变形件运用“反变形法”;
裂纹分成热裂和冷裂两种。 热裂 纹短、缝宽、形状曲折、缝内有氧化色。 形成热裂的主要因素有: ⑴合金性质 结晶区间越宽、含硫量高易裂。 ⑵铸型阻力 注意型砂的退让性。 材料成形基础-铸1

16 §4 铸件的质量控制 2.冷裂 形状细小,直线状。 冷裂常常出现在铸件形状复杂受拉伸处,与铸造缺陷有关;与合金性质有关。
2.冷裂 形状细小,直线状。 冷裂常常出现在铸件形状复杂受拉伸处,与铸造缺陷有关;与合金性质有关。 §4 铸件的质量控制 由于铸造工序繁多,影响质量的因素复杂,难以绝对防止,故而,造成铸造生产废品率高,在生产中仍有许多防范措施,而及时进行铸件缺陷分析,目的是找出产生原因,以采取措施加以防止。是质量控制重要环节。 材料成形基础-铸1

17 邓本P42表2-2列出了常见铸造缺陷特征及其名称。应重点理解并熟记的是:
缩孔—厚大热节,孔内粗糙; 气孔—上表皮下,孔内光滑; 砂眼—转角皮表,孔内有砂; 渣眼—上表转角,孔内有渣。 GB/T 规定: 铸件缺陷分九大类,计137种。 材料成形基础-铸1

18 本章主要讨论了合金的充型、铸件的凝固与收缩、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及铸件质量控制。
小结: 本章主要讨论了合金的充型、铸件的凝固与收缩、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及铸件质量控制。 本章内容专业性强,苦涩!许多专业术语还应多读、细看,课后还需反复咀嚼,求得含英咀华。 作业:P 、6、8。 材料成形基础-铸1

19 逐层凝固 中间凝固 体积凝固 材料成形基础-铸1

20 材料成形基础-铸1

21 合金种类 铸造碳钢 白口铸铁 灰铸铁 材料成形基础-铸1

22 材料成形基础-铸1

23 材料成形基础-铸1

24 材料成形基础-铸1

25 关于邓本P43名词解释的补充 1.浇不足:铸件残缺或轮廓不完整或可能完整,但边角圆且光亮。 常出现在远离浇口的部位及薄壁处。
GB : 1.浇不足:铸件残缺或轮廓不完整或可能完整,但边角圆且光亮。 常出现在远离浇口的部位及薄壁处。 简单说:未浇满。 2.冷隔:在铸件上穿透或不穿透,边缘呈圆角状的缝隙。 材料成形基础-铸1

26 多出现在远离浇口的宽大表面或薄壁处、金属流汇合处,以及冷铁、芯撑等激冷部位。
简单说:铸件上出现未被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缝隙。 3.冒口:铸件内储存供补缩用熔融金属的空腔。 4.出气口:在型腔最高处设置的直径不大,贯穿上型的出气通道。 材料成形基础-铸1

27 材料成形基础-铸1

28 材料成形基础-铸1


Download ppt "铸造工艺基础 材料成形基础-铸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