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试题差异与备考对策 戴方文 QQ: 273190828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试题差异与备考对策 戴方文 QQ: 273190828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试题差异与备考对策 戴方文 QQ:

2 目录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1.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2.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3.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4.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研讨问题
回归全国卷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研讨问题 1.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2.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3.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4.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3 回归全国卷: 2016年12个省市回归全国卷,加上之前采用全国卷的16个省市(卷1共4个,卷2共12个),采用全国卷的省市共28个。
回归原因:考试成本、命题水平、高考改革

4 目录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一、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二、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四、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研讨问题
回归全国卷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研讨问题 一、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二、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四、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5 一、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和内容改革发展方向
核心思想:一点四面 “一点”: 立德树人 “四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法治国 传统文化 创新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

6 目录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一、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二、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四、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研讨问题
回归全国卷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研讨问题 一、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二、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四、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7 二、高考内容改革方向 科学设计试题结构,加强综合能力考查 加强思维考查,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能力考查
合理控制难度,为高校选拔人才 语文:弘扬传统,贴近现实

8 [链接]温儒敏: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1、注重运用教育测量理论和命题技术 2、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3、更加注重逻辑思辨能力的考查 4、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5、作文的改革,估计分值不会大增 6、题型和各类题搭配的改革 7、文言文命题的改革 (2020年)

9 关注北京卷发展特点: 1、语文基础题整体并入现代文阅读 2、文本扩容,加量不加时 3、引入非连续性文本考查 4、作文多选:大作文二选一,小作文三选一

1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独立文本。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句子为最小单位,而是由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或若干片段文本构成的文本。具有信息多元、维度丰富、思辨性强、富有探究性等特点。

11 2015北京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印刷业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汉字信息处理》)
材料二: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突破与创新(王选) 材料三:科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王选与中国文化》) 第7题: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发有何意义?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回答。(6分)

12 目录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一、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二、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四、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研讨问题
回归全国卷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研讨问题 一、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二、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四、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13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显与隐 1.语言文字运用 2.文言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名句名篇 5.写作

14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全国卷降低分值和题量 全国卷 20分 3+2题 湖北卷 24分 4+3题 2.全国卷无字音字形,有语言连贯衔接
全国卷 20分 3+2题 湖北卷 24分 4+3题 2.全国卷无字音字形,有语言连贯衔接 (选择题、填句衔接) 3.全国卷没有文学常识、名著阅读

15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显与隐 1.语言文字运用 2.文言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名句名篇 5.写作

16 (二)文言文阅读 1、全国卷文言断句用选择题考查 2、全国卷有文化素养题考查

17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显与隐 1.语言文字运用 2.文言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名句名篇 5.写作

18 (三)现代文阅读 1、全国卷阅读量更大 论述类+文学类(2015)湖北2916字 全国4218字 2、全国卷分值更高
全国卷:25分( ) 湖北卷:20分( )

19 3、全国卷多选题分层级给分,湖北卷组合给分 2014全国卷难度:0.80 湖北卷难度:0.60
2014全国卷难度: 湖北卷难度:0.60 3分项:总体特点、整体内容分析概括准确 2分项:局部特点、整体内容分析概括准确 1分项:细节分析、部分内容分析概括准确

20 4、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选做(河北) 年份 2012 2013 文本类型 选做考生数 20000 390000 10742 392936 均分
11.74 19.41 9.77 17.80

21 5、论述类文本测试实现“复述-转述-深层理解”的发展。 6、大阅读在语料选择、文本内涵、设问方式、答案要素、阅读难度、文本拓展方面与湖北卷有所区别。

22 论述类文本阅读 转述例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够“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23 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转述)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同样的道理。 (转述)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转述)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复述)

24 论述类文本阅读 深层理解例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25 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26 深层理解 1、把握指代词的确切含义 2、把握文本局部之间的逻辑关联 3、把握文本整体与局部意义的生成 3、探求事理、学理逻辑关系

27 文学类文本阅读 测试发展:从文本要素的静态分析,发展到考查阅读理解动态的思维过程,从因文设题发展到建立阅读考查的常模。

28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显与隐 1.语言文字运用 2.文言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名句名篇 5.写作

29 (四)名句名篇 1、篇目改变 湖北卷:初中50篇选6 高中34篇,必修27 选修7 初中3题,高中5题
高中34篇,必修27 选修7 初中3题,高中5题 全国卷: 初中1题,高中2题 2、全国卷为情景化默写,难度高于湖北卷

30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显与隐 1.语言文字运用 2.文言文阅读 3.现代文阅读 4.名句名篇 5.写作

31 (五)写作 1、全国卷作文命题发展方向(张开) 材料作文是主导 关注现实,重视思辨 注重区分文体,细化测试目标 加大作文新题型设计力度

32 2、全国卷作文题干表述变化 2006-2008:选择一个角度(注重选择角度的多样性)
:选准角度(注重材料角度的层次性: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 2011至今:选好角度(强调拓宽角度的包容性)

33 目录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一、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二、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四、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研讨问题
回归全国卷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研讨问题 一、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二、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三、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四、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34 四、备考策略 总体要求: 1.熟悉新考纲 2.研究新考卷 3.把握新变化 4.采取新策略

35 1.熟悉新考纲 关注新考纲中的题型示例: 比对三年题型示例 稳定题型:揭示规律 变式题型:预示发展

36 四、备考策略 总体要求: 1.熟悉新考纲 2.研究新考卷 3.把握新变化 4.采取新策略

37 2.研究新考卷 研究全国卷题干设问方式 关注北京卷的变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作文选考

38 三、备考策略 总体要求: 1.熟悉新考纲 2.研究新考卷 3.把握新变化 4.采取新策略

39 3.把握新变化 关注文言文文化素养题 关注非连续文本阅读试题 把握文本之间的关联点 比同求异 同化与顺应

40 四、备考策略 总体要求: 1.熟悉新考纲 2.研究新考卷 3.把握新变化 4.采取新策略

41 4.采取新策略 全国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 (二)文言文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名句名篇 (五)写作 (六)改革方向对能力的要求

42 (一)语言文字应用 1、第一轮暂停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著阅读的复习; 2、加强语句衔接、填句衔接的复习;

43 填句衔接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而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2012)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光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① ,铸造铜器了 。从传世文献记裁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铜器时代,但是 ②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 。

44 填句衔接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 ,是因为这些根内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45 4.采取新策略 全国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 (二)文言文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名句名篇 (五)写作 (六)改革方向对能力的要求

46 (二)文言文阅读 强化文言断句客观题训练 关注文言文文化素养题 适当淡化文学常识教学 选项设置:断句正确1项 断句错2处1项 断句错1处2项
强化文化常识教学与系统整理

47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人的称谓 二、古代职官 三、天文历法 四、山川地理 五、科举制度 六、风俗礼仪 七、饮食器用 八、音乐文娱

48 4.采取新策略 全国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 (二)文言文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名句名篇 (五)写作 (六)改革方向对能力的要求

49 (三)现代文阅读 1.提高考生阅读速度(引入构段教学) 2.教会学生选做题的选择策略 原则:优生选择 其他定向 选择策略:快速浏览文本 关注试题设问方式 检索答题思路与答案要素 选择文本类型

50 (三)现代文阅读 3.熟悉多选题分层次给分规律 研究近四年全国卷多选题3分项和2分项的设置规律; 排除明显的错误项; 找准3分项。

51 (三)现代文阅读 4.加强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传记文本为主) 集中阅读 总结提问类型 归纳答案要素 5.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高一高二列入选修模块 高三选读各单元精选篇目 6.研究简答题答案要素,养成分条作答习惯。

52 全国卷“小说阅读”命题发展研究 小说命题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 。 小说考查类题:赏析情节、把握人物、 分析环境、概括主题、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探究维度:情节设计、主题表现、形象塑造、 艺术效果、读者接受。

53 小说命题四要素 从概括到探究 从场景到象征 从主到次 从外部动作到内心世界 从结构到设计 情节 人物 主题 环境

54 情节:从结构到设计 1、理顺情节 2、情节特点及作用 3、赏析情节设计 4、情节合理性探究 5、细节赏析 6、叙事策略

55 赏析情节·理顺情节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面包》) 2、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面包》)    2、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3、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 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说明。(《侯银匠》)

56 情节特点及作用 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第九车厢》) 2、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 《报复》) 3、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报复》)

57 赏析情节设计 1、小说以德国军官的“趁这些鱼还活着,赶快给我炸一炸,味道一定很鲜”一句话结尾,试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两个朋友》)
1、小说以德国军官的“趁这些鱼还活着,赶快给我炸一炸,味道一定很鲜”一句话结尾,试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两个朋友》) 2、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  

58 情节合理性探究 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是普通公民,但面对死亡威胁,却能始终坚贞不屈,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肯说出口令,请结合人物和情节探究其合理性。  (《两个朋友》)

59 细节赏析 1、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峡谷》)

60 叙事策略 1、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第九车厢》)
2、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古渡头》)

61 情节赏析要点 1、从情节运行(动力、方式)、形象塑造、主题表现、艺术效读者感受五个方面思考;
2、情节运行包括情节运行的张力(冲突),情节的一波三折(摇摆和延迟),情节的完整性(逻辑性),情节的真实性(合理性),情节的严整性(伏笔与照应、线索)

62 情节赏析要点 3、情节与人物:情节展示人物性格,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史。 4、情节与主题:主题在情节展示中显示,情节表现、强化、升华(深化)主题。

63 情节赏析要点 5、情节与读者接受:情节吸引读者,情节暗示读者,情节出乎读者意外,情节震感读者,情节引人深思。

64 小说命题四要素 从概括到探究 从场景到象征 从主到次 从外部动作到内心世界 从结构到设计 情节 人物 主题 环境

65 人物:从主到次,从外部动作到内心世界 1、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古渡头》)
2、请简要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六指猴》) 3、小说中的玉蟠螭(物象)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有何作用?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六指猴》) 4、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心态?请简要分析。(《鞋》)

66 人物:从主到次,从外部动作到内心世界 5、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四川卷) 6、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四川卷) 7、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67 人物分析要点 1、人物形象:性格、命运、心态 2、性格构成:性格要点+身份 3、性格要点从人物描写、情节、典型环境、细节、作家评价中概括。 4、人物性格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探究:结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构成、典型环境等探究。 5、人物形象直接展示(或表现)主题。 6、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情节发展展示性格。

68 小说命题四要素 从概括到探究 从场景到象征 从主到次 从外部动作到内心世界 从结构到设计 情节 人物 主题 环境

69 环境:从场景到象征 1、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第九车厢》) 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答案: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 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70 环境:从场景到象征 2、小说中三次写到“瓦雷良山的炮声”,请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两个朋友》) 答案: ①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推动了情节发展 ②烘托人物的震惊心理,暗示着人物的悲剧命运; ③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凸显了反战主题。

71 环境:从场景到象征 3、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峡谷》) 答案: 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 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72 环境赏析要点 1、提供背景 2、烘托气氛 3、刻画人物 4、暗示情节 5、表现主题 6、象征

73 小说命题四要素 从概括到探究 从场景到象征 从主到次 从外部动作到内心世界 从结构到设计 情节 人物 主题 环境

74 主题:从概括到探究 1、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面包》) 2、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报复》)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75 主题表现途径 1、主题:人生感悟(感受—思想---哲理) 2、表现途径: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 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76 主题探究角度 1、情节与人物 2、背景与环境 3、构思与指向 4、象征与隐喻 5、宣言与倾向

77 小说命题四要素 从概括到探究 从场景到象征 从主到次 从外部动作到内心世界 从结构到设计 情节 人物 主题 环境 语言 技巧

78 品味语言 1、词语选择 2、句式调配 3、辞格运用 4、风格调配

79 赏析技巧 1、两种技巧:刻画形象、描写环境 表现主题 2、答题思路:点明技巧 技巧运用 表达效果

80 4.采取新策略 全国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 (二)文言文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名句名篇 (五)写作 (六)改革方向对能力的要求

81 (四)名句名篇 加强名句名篇理解性记忆 指导识记方法 把握记忆线索

82 4.采取新策略 全国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 (二)文言文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名句名篇 (五)写作 (六)改革方向对能力的要求

83 (五)写作 有计划训练新材料作文 把握作文训练重点

84 作文考查方向 透过文字,洞悉学生的认知与情感。 认知展示贵在有真知灼见(才识)。 贵在展示一种认识的发现过程或推论过程。
融通他人与自我、历史与现实,铸就议论文的思辨色彩、历史感悟与现实思考。 好的议论文注重理性认识的生活体验,达到哲理与诗情的统一。

85 作文考查方向 情感展示贵在有真情实感(才情),重在渲染情感的热度和力度。
要引导学生以博爱之心,感恩之心进入激情的写作状态,通过平凡生活的细节和场景发掘人性的真诚、善良和美好。

86 作文备考的重点 1、积理练识与提升情感 2、发散与聚合:篇章构思 3、思维与表达流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结构:让阅卷教师10秒钟看清观点与思路 5、语言修饰:意象化、整炼、熔铸

87 作文备考的重点 6、自觉的展示意识 7、素材展示与作文考试

88 4.采取新策略 全国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 (二)文言文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名句名篇 (五)写作 (六)改革方向对能力的要求

89 (六)改革方向对能力的要求 1.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关注:分析与综合能力 训练:问题与答案逻辑关联 2.加强应变能力训练
建模与变式交互训练

90 目录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1.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2.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3.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4.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研讨问题
回归全国卷 全国卷使用现状及原因 研讨问题 1.全国卷命题核心思想 2.考试内容发展方向 3.全国卷与湖北卷的区别 4.应对全国卷的复习备考策略

91 谢谢!欢迎批评指正!


Download ppt "试题差异与备考对策 戴方文 QQ: 273190828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