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内脏学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周庭永
2
一、内脏的概念 凡位于体腔之内,有一定管道与外界相通,执行新陈代谢和繁殖后代功能的器官,称为内脏器官。 二、内脏的组成和功能 由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个系统组成。主要是进行物质代谢和繁殖后代。
3
三、内脏器官的共性 (一)中空器官的共性 一般均有四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一般为平滑肌)和外膜层。
(二)实质性器官的共性 1.表面均有被膜并深入器官实质内,将器官分为“叶”和“小叶”。 2.有一定的管道与外界相通。 3.有供血管、神经、管道出入的“门” 。
4
四、胸、腹部标志线和分区 (一)胸、背部标志线 前、后正中线,胸骨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中、后线。
(二)腹部分区 可通过两组线将腹部分为九区 横线 上横线—通过左、右肋弓下缘的连线。 下横线—左、右髂结节间的连线。 竖线 经过左、右腹股沟韧带中点所作的垂线。
5
消化系统 组成概况 1.消化管 口腔 咽 上消化道 食管 胃 十二指肠 小肠 空肠 回肠 大肠 阑尾 盲肠 升结肠 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组成概况 消化管 口腔 咽 上消化道 食管 胃 十二指肠 小肠 空肠 回肠 大肠 阑尾 盲肠 升结肠 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肛管 下消化道
6
舌下腺 唾液腺 下颌下腺 2.消化腺 腮腺 大消化腺 肝脏 胰腺 消化管壁内腺(镜下可见) 小消化腺
7
一、口腔 (一)分部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二)内容 1.牙 (1)牙的种类及排列
(一)分部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二)内容 1.牙 (1)牙的种类及排列 1)种类 乳牙 20颗(出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6岁开始脱落)。 表示法: Ⅱ 恒牙 32颗。表示法: 2)排列顺序(由前向后)和名称 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犬齿)、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3)乳、恒牙替换结束时间 约12岁;“智齿”(第三磨牙)萌出时间20-30岁。
8
(2)牙的分部 牙冠、牙颈、牙根 (3)牙的构造 1)牙组织 釉质(包于牙冠)、 牙质、 牙骨质(包于牙颈和牙根)、 牙髓。 2)牙周组织 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9
名称 舌 下 腺 下颌下腺 腮 腺 2.舌 (1)分部 舌尖、舌体、舌根。 (2)构造 粘膜---有各种乳头、味蕾;
(1)分部 舌尖、舌体、舌根。 (2)构造 粘膜---有各种乳头、味蕾; 舌肌---舌固有肌、舌外肌(颏舌肌等)。 3.舌下襞、舌下阜和唾液腺的开口 名称 舌 下 腺 下颌下腺 腮 腺 开口 部位 舌下襞和舌下阜 舌 下 阜 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
10
二、咽 (一)起止 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 (二)分部 咽的鼻部(鼻咽部)、咽的口部(口咽部)和咽的喉部(喉咽部)。 (三)咽的交通
(一)起止 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 (二)分部 咽的鼻部(鼻咽部)、咽的口部(口咽部)和咽的喉部(喉咽部)。 (三)咽的交通 向前上 经鼻后孔通鼻腔 向 前 经咽峡通口腔 向前下 经喉口通喉腔 向两侧 经咽鼓管咽口和咽鼓管通中耳鼓室 咽峡 由腭垂、两侧腭咽弓和舌根围成,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 咽淋巴环 由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两侧的腭扁桃体和舌扁桃体围成。
11
三、食管 (一)起止 上端于第6颈椎下缘与咽交界,下端于第十一胸椎高度与胃的贲门交界,长约25cm。
(二)食管的分部 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段。 (三)食管的构造(由内向外) 粘膜、粘膜下层、肌层(上1/3段骨骼肌,中1/3段混合肌,下1/3段平滑肌)和外膜。
12
(四)食管三个狭窄的位置、高度及距上颌切牙的距离
狭 窄 所 在 位 置 高 度 距上颌切牙的距离 第一个狭窄 与咽交界处 CV6下缘 15cm 第二个狭窄 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TV4~5水平 25cm 第三个狭窄 穿膈肌食管裂孔处 TV10水平 40cm
13
四、胃 (一)位置 (二)形态和分部 1.形态 胃是消化管道最膨大的部分,有两口、两壁和两缘。两口是入口称贲门,与食管相连;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通。两壁是前壁、后壁。两缘是上缘较短,凹向右上方,称胃小弯,其最低点称角切迹;下缘较长,凸向左下方,称胃大弯。 2.分部 可分为四部,即贲门部、幽门部(幽门窦和幽门管)、胃底部和胃体部。
14
(三)胃壁的结构(由内向外) 1.粘膜 有众多皱襞 2.粘膜下层 3.肌层 较厚,有三层(内斜、中环、外纵) 4.外膜 浆膜(腹膜) (四)胃的功能 1.暂时贮存食物,成人胃的容量约1500 ml。 2.对食物进行初步处理(分泌胃液 化学性消化;胃壁肌收缩对食物进行搅拌和排空 物理性消化)。 3.参与神经—体液调节(如分泌胃泌素等),促使肠道为消化食物作好准备。
15
五、小肠 (一)分部及长度 十二指肠 长约25cm 空肠 长约3m(约占小肠全长2/5) 回肠 长约4m(约占小肠全长3/5)
(二)小肠的形态 1.十二指肠 (1)起止 起于胃幽门,以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与空肠分界。 (2)分部 上部(其前2.5 cm称十二指肠球部) 降部(内侧壁有十二指肠大乳头及肝 胰腹壶开口) 水平部 升部
16
2.空、回肠的比较 空 肠 回 肠 长 度 占小肠全长的2/5 占小肠全长的3/5 位 置 位于左上腹部 位于右下腹部 粘膜及皱襞
空 肠 回 肠 长 度 占小肠全长的2/5 占小肠全长的3/5 位 置 位于左上腹部 位于右下腹部 粘膜及皱襞 高而密,偶有孤立淋巴滤泡 低而稀,有集合和孤立淋巴滤泡。 壁的 厚薄 较 厚 较 薄 血管弓的层次 1~2层 3~4层 血供情况 血供丰富色红 血供较差颜色浅淡 功 能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消化和吸收在此已近尾声。
17
六、大肠 大肠 包括阑尾、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18
(一)结肠与空、回肠的比较 小 肠 结 肠 位置 位于中央 位于周边,呈“?”形分布 管腔大小 小 大 表面形态 表面光滑 表面有结肠袋、结肠带、肠脂垂。 功 能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A、吸收水分; B、产生和吸收V-k; C、形成和暂时贮存粪便
19
(二)阑尾 1.长度及管径 一般长约6-8cm,管径约 cm。 2.位置 根部较固定,位于右髂窝,其体表投影为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即麦(McBurney)氏点。尾部可在根部周边任何部位,但以回肠下位和盲肠后位多见。
20
七、直肠 (一)位置 位于盆腔下部。 (二)形态 直肠骶曲 突向后,距肛门约7-9cm。 直肠会阴曲 突向前,距肛门约3-5cm。
(一)位置 位于盆腔下部。 (二)形态 直肠骶曲 突向后,距肛门约7-9cm。 直肠会阴曲 突向前,距肛门约3-5cm。 直肠横襞 一般有三个,中间一个较为恒定,距肛门约7cm,常用作肛门指检的标志。
21
八、肛管 (一)位置 上端在盆膈平面与直肠相接,下端终于肛门,长约3-4cm。 (二)内部形态
肛管内面上段有6-8条纵行粘膜皱襞,称肛柱。相邻两肛柱下端有呈半月形粘膜皱襞的肛瓣相连,肛瓣与相邻两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开口向上的袋状陷窝称肛窦。 肛瓣的边缘和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行线,称齿状线。其下方有宽约1cm的光滑环形区称痔环或肛梳。在痔环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形白线,它相当于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交界处,临床上肛门指检时,可触知此处有一环行浅沟。
22
肛管齿状线以上、以下结构的比较 齿 状 线 以 上 齿状线以下 复盖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个体发生 来源于内胚层 来源于外胚层
动脉来源 直肠上、下动脉 肛 门 动 脉 静脉回流 直肠上V至肠系膜下V 肛门V至髂内V 淋巴引流 肠系膜下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浅淋巴结 神经管理 内 脏 神 经 躯 体 神 经 (病理状态)痔疮 内痔(易出血但疼痛不明显) 外痔(不易出血但疼痛明显)
23
九、肝脏 (一)位置 1.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位于左季肋区。 2.体表投影
上界 与膈穹窿一致,右侧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左侧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隙。 下界 不超出肋弓,剑突下可扪及(不超过3cm)
24
(二)形态 1.两面 (1)膈面 膨隆,以镰状韧带分左、右两叶。 (2)脏面 平坦,以“H”形沟分左、右、方和尾状叶;沟内的结构安排:①左纵沟的前部 有肝圆韧带(脐静脉的遗迹);②左纵沟的后部 有静脉韧带(静脉导管的遗迹);③右纵沟的前部 称为“胆囊窝”,容纳胆囊;④右纵沟的后部(第二肝门) 称为“腔静脉窝”,有下腔静脉通过;⑤横沟(第一肝门) 左前方有左、右肝动脉进入。右前方有左、右肝管走出。后方有门静脉进入。进出肝门的肝管、肝门静脉、肝动脉、神经和淋巴管道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肝蒂。 2.两缘 (1)前缘 薄而锐利,有胆囊切迹和脐静脉切迹。 (2)后缘 钝圆。
25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行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区域。
(三)分叶和分段 从肝脏外科手术观点出发,目前多采用Glisson 系统和肝静脉系统的分区法。格里申氏系统由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三者在肝内分支被Glisson囊(纤维结缔组织囊)包裹而组成,它们在肝内的分支及分布大体一致,其中以门静脉的管径较粗,且较恒定,故一般用门静脉的分布作为肝内分叶、分段的基础,将肝分为:左、右两半肝,五个肝叶,八个肝段。
26
(四)肝外胆道及胆汁的流向 1.肝外胆道的组成
由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组成。胆囊容量约40-60ml,为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胆囊分底、体、颈和管四部分,胆囊底体表投影为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的交点处。 2.胆汁的流向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 总 管 十二指肠大乳头 排入十二指肠 未进食时 肝胰壶腹 胆囊 胆囊管 进食时
27
十、胰 (一)位置 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平对第1-2腰椎体,紧贴腹后壁,为腹膜外位器官。 (二)分部 分为头(含钩突)、颈、体和尾四部。
28
1.外分泌 可分泌与三大物质有关的消化酶(元)。 2.内分泌 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四)胆汁及胰液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三)胰的功能 1.外分泌 可分泌与三大物质有关的消化酶(元)。 2.内分泌 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四)胆汁及胰液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肝左管 未进食时 肝细胞产生胆汁→毛细胆管─→ →肝总管 胆囊管←─→胆囊(贮存) 肝右管 进食时 胆 总 管 胰腺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胰管 →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
29
The end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