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环形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基础 主要参考资料 石秉仁:磁约束聚变——原理与实践,原子能出版社,199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环形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基础 主要参考资料 石秉仁:磁约束聚变——原理与实践,原子能出版社,199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环形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基础 主要参考资料 石秉仁:磁约束聚变——原理与实践,原子能出版社,1999.
John Wesson: Tokamaks, Clearendon Press, 1997. L.H.Hutchinson: Principles of plasma diagnostics,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7. 项志遴,俞昌旋:高温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ITER Physics Expert Group: ITER Physics Basis, Nuclear Fusion, Vol. 39(12), , 1999. 工具书:聚变能术语浅释, NRL Plasma Formulary, ppd.nrl.navy.mil

2 环形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基础 磁约束聚变研究和装置类型 托卡马克装置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诊断 等离子体约束 磁流体活动和不稳定性
辅助加热和电流驱动 粒子输运和控制

3 第一章,磁约束聚变研究 装置类型 磁约束聚变研究 磁约束聚变途径和装置类型

4 1.1.研究意义:各种能源储量和可用年数 能源 储量(109J) 可用年数 石油 1.2X1013 40 天然气 1.4X1013 50 煤
(按目前消耗水平) 能源 储量(109J) 可用年数 石油 1.2X1013 40 天然气 1.4X1013 50 1.0X1014 300 铀235(裂变堆) 1013 30 铀238釷232(增殖堆) 1016 30000 锂(DT聚变堆) 1019 3X107

5 各国消耗能源比例

6 煤和DT聚变所耗燃料和产生废料对比 (一天提供109W电能) 煤 DT聚变 燃料 9000吨煤 0.5公斤D2 1.5公斤Li6
                                                                                                                                             DT聚变 燃料 9000吨煤 0.5公斤D2 1.5公斤Li6 (0.7公斤T2) 废料 30000吨CO2 600吨SO2 90吨NO2 2公斤He4

7 聚变和裂变堆关闭后的放射性

8 聚变能对全世界总一次能源的贡献估计

9 1.2.主要聚变反应 D + D → 3He(0.82MeV) + n(2.45MeV)
D + D → T(1.01MeV) p(3.03MeV) D + D → 3He(0.82MeV) + n(2.45MeV) D + T → 4He(3.52MeV) + n(14.06MeV) D + 3He → 4He(3.67MeV) + p(14.67MeV)

10 几种聚变反应的比较 反应 截面 温度 燃料 辐射 D-D 易得 D-T D-3He 登月

11 1.3.聚变反应堆原理

12 聚变-裂变混合堆 238U + n —> 239Pu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设计的聚变-裂变混合堆

13 1.4.磁约束聚变研究历史 1952年,美国第一次Sherwood方案会议在Denver举行。在以后几年里,发展了仿星器、磁镜、箍缩等装置。
1957年,英国环形箍缩装置ZETA运行。 1958年,国际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在日内瓦召开。各主要国家将聚变研究解密。 1961年,IAEA第一次国际核聚变会议在萨尔茨堡召开。 1964年,苏联研制T-3装置,大半径1m,环向磁场2-2.5Tesla,电子温度达到 eV。 1968年,苏联在新西伯利亚会议上公布托卡马克上的结果。 1969年,英国Calham实验室的科学家携激光散射测量装置去苏联T-3装置实地测量,证实确实达到很高的电子温度。 1970年,各国开始建造自己的托卡马克。 1974年,美国公布角向箍缩装置Scyllac的结果。 1979年,美国串列磁镜TMX成功验证串列磁镜概念。

14 磁约束聚变研究历史(续) 1985年,苏美首脑建议合作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堆,即ITER 1989年,德国ASDEX实现H模运转。
1991年,欧洲的JET装置用DT反应产生1.7MW聚变功率。 1993年,美国TFTR装置用DT反应产生6.4MW聚变功率,后来又将这一功率提高到10.7MW。 1997年,JET又创造了DT反应产生16.1MW聚变功率的新记录。 1998年,日本JT-60装置的DD反应的实验参数的等效DT反应能量增益因子Q达到1.25。 ITER完成工程设计 2005年,参加ITER计划六方决定将装置建在法国 2006年,七方签订建造ITER的协议

15 JET和TFTR的实验结果

16 磁约束和惯性约束聚变达到参数的进展 (和计算机比较)

17 托卡马克的进展 (和芯片、加速器比较)

18 托卡马克的进展

19 1.5.ITER主要参数 大半径 6.2 m 等离子体小半径 2.0 m 拉长比 1.85 环向磁场 5.3 T 等离子体电流 15 MA
拉长比 环向磁场 T 等离子体电流 MA 辅助加热和电流驱动功率 73 MW 平均电子密度 ×1020 m-3 平均离子温度 keV 峰值聚变功率 MW

20  该装置的建造目的是: * 产生和研究,维持400秒的感应驱动燃烧等离子体 * 产生和研究,稳态非感应驱动燃烧等离子体 * 检验主要聚变堆技术 * 堆部件试验,包括氚处理 它所研究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问题有 * 高能粒子效应 * 自加热效应 * 堆尺度物理问题

21 ITER将建在法国的Cadarache                                                                          

22 2006年5月24日,7个成员签订《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实施ITER计划的协定》

23 ITER预计工程进展

24 通往聚变之路

25 聚变电站之成本分析

26 国际主要聚变装置分布

27 1.6.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机构的演变 ( )

28 电工会议时期(准备阶段) 1958年,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二部(现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开始磁约束聚变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及电工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相继开展磁约束聚变研究。 1959年,原子能研究所建成脉冲磁镜《小龙》 第一届全国电工会议在北京召开。 1962年,卢鹤绂、周同庆、许国保《受控热核反应》出版。 第二届全国电工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黑龙江原子核研究所建成一台小型角向箍缩装置。 1965年,东北技术物理研究所(原黑龙江原子核研究所)与原子能研究所十四室合并,迁往四川乐山,称西南585所。 1966年,第三届全国电工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29 第二届电工会议代表合影 1962, 哈尔滨

30 文革和后文革时期(整合阶段) 1969年,中科院物理所建成一台角向箍缩装置,并得到聚变中子。 1971年,西南585所的仿星器《凌云》建成。
1974年,中科院物理所和电工所成功研制CT-6托卡马克。 “受控核聚变研究工作交流会”在乐山召开。 1975年,中科院在安徽合肥筹建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西南585所超导磁镜装置303建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等离子体专业。 1980年,《核聚变》(《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创刊, 1981年,中国核学会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成立。 徐家鸾、金尚宪《等离子体物理学》出版。 1982年,项志遴、俞昌旋《高温等离子体诊断技术》出版。

31 改革开放时期(攀登阶段) 1984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制成功HL-1环流器装置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研制成功HT-6M托卡马克装置。
1988年,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等离子体物理原理》出版。 1991年,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建成超导托卡马克HT-7。 1994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将HL-1改装成HL-1M。 1999年,石秉仁《磁约束聚变:原理和实践》出版。 英文刊物《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创刊。 2002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建成HL-2A装置。 中科院物理所和清华大学建成球形托卡马克SUNIST。 2005年,我国决定加入ITER。 2006年,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建成超导托卡马克EAST。

32 我国第一个有偏滤器的环流器HL-2A                                                                                                                               

33 超导托卡马克EAST

34 我国的装置参数的地位

35 我国本世纪核能发展战略 热中子 反应堆 快中子 增殖堆 聚变堆

36 2.磁约束聚变装置类型 分类 托卡马克 球形托卡马克 仿星器 磁镜 箍缩装置 紧凑环 内环装置

37 2.1.分类:聚变装置类型在位形-时间平面上的分布

38 开端装置和环形装置                                                                         

39 环形装置中的粒子漂移 梯度和曲率漂移 电漂移

40 托卡马克和仿星器的比较

41 2.2.托卡马克装置的结构                                                                  

42 JET 参数 达到值 等离子体大半径 R 2.96 m 等离子体小半径 a 1.25- 2.1 m 环向场强度 BT 3.45 T
参数 达到值 等离子体大半径 R m 等离子体小半径 a m 环向场强度 BT T 等离子体电流 IP MA 辅助加热功率 Paux MW

43 TFTR 参数 达到值 R 2.1 - 3.1 m a 0.4 - 0.96 m BT 6.0 T IP 3.0 MA
参数 达到值 R m a m BT T IP MA PNBI MW

44 JT-60 参数 达到值 R m a m BT T IP MA Paux MW

45 2.3.球形托卡马克(球形环,ST) 环径比A=a/R 及其数值的发展

46 传统托卡马克和球形托卡马克(ST) 等离子体截面

47 两种装置中磁力线和粒子运动轨迹

48 磁场利用因子和环径比的关系

49 START等离子体照片

50 NSTX装置

51 SUNIST装置 (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

52 从所加磁场和比压值所做的分类(彭元凯)

53 ST的特点 磁场能量利用率高 宏观稳定性好 可达到高的比压 未观察到破裂不稳定性 中心螺线管效率低 辐射问题严重 等离子体比压:
动力压强/磁压强

54 ST的非中心螺管启动 同轴螺旋注入 垂直场启动

55 传统托卡马克和ST装置及反应堆尺寸比较

56 ST聚变堆ARIES-ST设计 Plasma aspect ratio 1.60
Major toroidal radius (m) 3.20 Toroidal b 54 % Electron density (1020 /m3) 2.74 Plasma current (MA) 30.8 CD power to plasma (MW) 31 On-axis toroidal field (T) 2.14 Fusion power (MW) 2,860

57 2.4.仿星器 结构和等离子体位形

58 仿星器的磁面

59 模块式线圈原理

60 W7AX仿星器位形

61 大型螺旋器LHD及其等离子体照片

62 仿星器所达到的等离子体参数

63 紧凑型仿星器NCSX的位形和成形线圈(2007年运行)

64 下一步:球形仿星器 (A < 3.5)                                

65 2.5.磁镜装置 简单磁镜 标准磁镜 串列磁镜 磁矩守恒

66 阴阳线圈产生最小B磁场 越飞棒 垒球线圈 阴阳线圈

67 简单磁镜中的电位和粒子损失区域

68 串列磁镜的电位分布

69 串列磁镜等离子体形态 和电位分布

70 串列磁镜结构 Boltzmann关系 为提高电位: 1,提高粒子密度 (中性粒子注入) 2,提高电子温度 (电子回旋加热)

71 串列磁镜TARA工作原理

72 串列磁镜TARA外形

73 2.6.箍缩(pinch)类装置 发展思路 反场箍缩 Z箍缩 直线 角箍缩 环形 角箍缩 Z箍缩

74 Z箍缩工作原理 直线Z箍缩的缺点:电极放电,稳定性问题 避免MHD不稳定性:纵向磁场,高压气体

75 直线角向箍缩装置(θ-pinch ) 主要问题:终端损失

76 反场箍缩装置中的磁场分布 反向纵场产生方法: 自动产生(螺旋度守衡,总纵向磁通守衡) 程序场产生 ZETA

77 磁场弛豫过程 磁螺旋度(helicity)定义为 如果环绕良导体壁,从边条件 对良导体,磁螺旋守恒。
J.B.Taylor假设:在磁场弛豫过程中,磁场螺旋度仍不变,磁场形态向最小能态弛豫 (无作用力场force free field)

78 用同轴枪产生Z箍缩

79 Z箍缩的应用 核聚变 X射线和中子源 X射线激光器 脉冲强磁场

80 2.7.紧凑环(compact torus) 球马克(spheromak) 场反箍缩(field-reversed pinch)
天体器(astron) 场反磁镜(field-reversed mirror) “反场”和“场反”之区别: 1,反场是环形装置,场反是开端装置 2,反场内无分支点,场反内有分支点

81 球马克(sphromak)位形 形成方法: 1,硬磁通核(flux core) 2,同轴枪注入 3,程序场反向

82 球马克SSPE截面

83 产生方法

84 S-1球马克

85 场反箍缩 场反箍缩和球马克的区别: 场反箍缩分支面磁内只有极向场 球马克分支磁面内还有环向场

86 2.8.内环装置 无须强磁场:回旋辐射较弱 有内导体环:不抗中子辐射 适合先进燃料(3He) LDX OCTOPOLE

87 没有了


Download ppt "环形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基础 主要参考资料 石秉仁:磁约束聚变——原理与实践,原子能出版社,199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