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无机盐 蛋白质 7.35~7.45.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无机盐 蛋白质 7.35~7.45."—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3 无机盐 蛋白质 7.35~7.45

4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②淋巴可以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系统。
蛋白质 蛋白质

5 盐溶液 2.本质: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 海洋 1.动态变化:内环境的各种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调节作用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6 神经系统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7 2.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 ,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 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3.意义 是 的必要条件。 过于剧烈 出现障碍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8

9

10 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3.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其内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4.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1)营养成分:O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2)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3)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11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5.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12 B.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所有的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对内环境组成的理解。解答本题应首先把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内环境)区分清楚,并充分理解四个选项所涉及到的生理过程,即可作出正确解答。 答案 D 1.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所有的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解析 细胞内液属体液但不属于细胞外液。 答案 C

13 1.渗透压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成因 (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14 3.温度 (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 (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15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壁、②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16 解析 ②中的氧气进入③需经过1层膜,再经过①到达⑤需经过2层膜,最后进入④经过1层膜,共4层膜,并且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肌肉细胞无氧条件下会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即发挥作用的是NaHCO3;②为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所以③与⑤相比,⑤中含蛋白质较少,但不是没有。 答案 C 2.剧烈活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答案 C

17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

18 1.O2的进入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参与。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2.营养物质的进入 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系统,再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19 3.CO2的排出 与O2的进入相反,其途径为: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系统→肺部毛细血管→肺泡。 4.代谢废物的排出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才能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或皮肤排出体外。 人体内的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正是通过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及系统与内环境之间相互协调而达到稳定结果的。

20 (2009·江苏南航附中月考)(多选)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实例是
A.HCO与HPO等离子相互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人体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D.人体每天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无机盐 思维提示 人体主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内环境的稳态。B项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C项是人体通过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抵御寒冷,属于体液调节。D项是通过神经—体液的协调活动维持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答案 ABCD

21 3.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是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 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 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 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 解析 呼吸系统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4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可排出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故3是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将另三大系统相联系,故2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故1是消化系统。 答案 A

22 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最直接的环境,内环境的稳定与人体健康有着必然联系,如:
1.刚进入高原的人,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是为了运输更多的O2并排出CO2,以满足新陈代谢所需。 2.当患胃肠炎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的平衡遭到破坏。由于胃肠炎导致消化道对无机盐的吸收能力减弱,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无机盐,维持无机盐的平衡。

23 3.当较长时间没有进食而饥饿时,或当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这是由低血糖引起的。较长时间没有进食,血糖来源缺乏,血糖浓度降低。由蹲位突然站立时大脑供血量减少,葡萄糖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引起头晕。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在心脏和肝脏中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因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24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决定着内环境的稳态 思维提示 根据题干可知,血液中转氨酶含量过高,则说明心脏或肝脏细胞受损,利用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可以作为是否发生肝脏、心脏器官病变的依据。 答案 B 【题后反思】 稳态是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紊乱。 4.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精神亢奋

25 B.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造成局部红肿
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D.许多流感患者不用药也可在一周左右痊愈,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解析 流感病毒被抗体凝结形成沉淀,失去侵染正常细胞的能力,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将病毒和抗体复合物在细胞内消化,这是免疫调节的结果。 答案 D

26 实验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的分析
(1)实验原理分析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定性地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实验对比分析

27 说明:①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 ②表示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③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 比较以上三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请利用新鲜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28 (1)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新鲜鸡血、生理盐水、10% NaCI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
①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0% NaCl溶液,蒸馏水各2 mL。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别取三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置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做成临时装片。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B.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l 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 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

30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稳态维持中,渗透压和pH维持稳定的机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时要用到显微镜,题干中指出本实验为验证实验,所以预期结果应与实验结论相符,同时要注重对照原则的运用,如(2)中缺少对照组,应加入。 同时注重单一变量原则的应用。 答案 (1)A.②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新鲜鸡血,振荡摇匀,放置5 min 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 B.在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原来的形状;在10%的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

31 (2)①缺少对照组,应再增设两个加蒸馏水的试管为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②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前后的pH也基本不变
1.右图为一健康人的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2 A.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②和④
B.若③为脑细胞,②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③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①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⑤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解析 若③为组织细胞,其具体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其中的水可以来自血浆和组织细胞本身,但不能来自淋巴,故A项错误;若③为脑细胞,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细胞③中的氧气浓度最低;CO2浓度正好相反,故

33 B项错误。饭后五小时,由于组织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故①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⑤处,故C项错误;胰岛B细胞在较高血糖浓度的条件下,将分泌胰岛素,故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故D项正确。
2.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解析 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叫贫血,而血液中的红细胞不是内环境成分。 答案 C

34 3.(2009·广东)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解析 A正确,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B错误,外界环境因素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都会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若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导致内环境稳态的失调。C正确,如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 B

35 4.(2008·全国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人体内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液中的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浆pH的稳定通过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来完成;人是恒温动物,因此其内环境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中。 答案 B

36 5.(2010·山东胶南二中月考)奋战在抗震救灾营救第一线的英雄们,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物质含量的变化和调节正确的是
A.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此时以体液调节为主 B.体内胰岛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 C.体内抗利尿激素减少,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吸收 D.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增加 解析 人体的复杂的生命活动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胰高血糖素升高,但是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在长期不喝水的情况下,水分排出量也减少,抗利尿激素增多;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 答案 D

37 6.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8 解析 由题干获取的信息是组织液生成增多会引起水肿。解答本题时应先分析出使组织液增多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逐项分析作答。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血浆大量进入组织间隙能够引起组织液增多。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受血浆蛋白含量影响较大,任何使血浆蛋白减少的因素都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力量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③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多。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减少,组织间隙蛋白增多,组织间隙水滞留。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因此导致组织液增多。 答案 D

39 7.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解析 葡萄糖脱氢分解形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食物中蛋白质被分解发生在消化道。胰岛素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与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答案 A

40 8.如图所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41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从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经过B的运输,②可达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 解析 图中A为肠腔,相当于外环境;B为血浆,C为细胞内液,D为组织液;如果①为淀粉,则②为葡萄糖,在小肠中经主动运输进入血浆。 答案 (1)B D 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2 9.(2010·佛山模拟)下面是体液各组成部分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
(1)C和D内的液体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2)A和B液体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组织中的________结构完成的。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________。 (4)A液体的水分排出体外,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43 解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首先应通过图示的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找到突破口。 图中D液体直接注入A液体中,据此,可联想到组织液中的一部分水分、少量蛋白质等物质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中,再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中,因此D液体应为淋巴,A液体为血浆,由此可以确定B液体是组织液,C液体为细胞内液。在组织中毛细血管是血浆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结构。B和C之间水分交换通过细胞膜,水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渗透(自由扩散)。血浆中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血液循环送至肾,通过肾的泌尿作用,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有一部分水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水可由肺通过呼气以水蒸气形式排出以及由消化腺分泌消化液进入消化道,除大部分被吸收进入血浆外,有一部分随粪便排出。

44 答案 (1)细胞内液 淋巴 (2)毛细血管 (3)渗透(自由扩散) (4)肾 皮肤 肺

45


Download ppt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外液 体液 细胞内液 无机盐 蛋白质 7.35~7.45."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