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 刘丹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 刘丹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 刘丹花

2 心律失常是指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使心脏产生过快、过慢或不协调的收缩与舒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 类别:有缓慢型和快速型心律失常。 缓慢型: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以下)、传 导阻滞(心房、房室、心室)等。 快速型: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以上)、 心房早搏、房扑、房颤、心室早搏、阵发性 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室颤等。

4 第一节 正常心肌电生理

5 第一节 正常心肌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0相:快速除极期,Na+内流。 影响去极化的因素:
第一节 正常心肌电生理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0相:快速除极期,Na+内流。 影响去极化的因素: 1.膜反应性:心肌细胞在不同电位水平受到刺激后所表现的去极反应,是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 2.药物影响:有些药物与钠通道结合,使通道失活,解离后通道复活。

6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1相: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Cl-内流。

7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2相:平台期,Ca2+及少量的Na+内流, K+外流。

8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3相:快速复极末期, 大量K+外流。

9 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4相:静息期,Na+-K+泵使心肌细胞恢复到极化状态。 非自律细胞维持在静息电位水平,自律细胞发生自动除极。
自动除极:没有外来刺激,电位逐渐上升,达到阈电位,发生除极。 1.快反应自律细胞:心房传导组织、房室束、浦氏纤维,自动除极是由于Na+内流超过K+外流,膜电位逐渐升高。 2.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结,自动除极由Ca2+内流引起。

10 窦房结细胞AP的形成 Ca2+ 通道 K+ 通道 SA 结细胞膜电位 (mV) -50 If 、 Ca2+ 200 msec

11 二、有效不应期(ERP) 自除极开始到膜电位恢复到-60mV时的这段时 间,对刺激不能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这段 时间称为ERP 。其长短与动作电位时程相应, 但程度可有不同。 原因:膜电位绝对值过低,Na+通道完全失活 或复活的数量太少所致。

12

13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障碍 1.心肌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增高 ①窦房结功能低下,潜在起搏点功能增强,自发性除极速 率加快;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障碍 1.心肌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增高 ①窦房结功能低下,潜在起搏点功能增强,自发性除极速 率加快; ②最大舒张电位上升; ③非自律细胞出现异常自律性,异常兴奋向周围组织扩布。

14 一、冲动形成障碍 后除极:心肌细胞在一个动作电位后产生一个提前的去极化。 2.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①早后除极:发生在2或3相中,动作电位时程过度延长 时易于发生; ②迟后除极:发生在4相,细胞内钙超载引起,强心苷中 毒、心肌缺血、细胞外高钙时易于发生。

15 二、冲动传导障碍 折返激动——一次冲动下传后,又沿另一环行通路折回,再次兴奋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发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发生于房室结或房室之间的折返表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于心房内表现为心房扑动或颤动;若心室中存在多个折返环路,则可诱发心室扑动或颤动。

16 A A C B C B

17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分为四类: 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ⅠA 适度阻滞钠通道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分为四类: Ⅰ类 钠通道阻滞药 ⅠA 适度阻滞钠通道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 轻度阻滞钠通道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 ⅠC 重度阻滞钠通道 普罗帕酮 Ⅱ类 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Ⅲ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胺碘酮 Ⅳ类 钙通道阻滞药 维拉帕米

18 第四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ⅠA 类:奎尼丁
第四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一、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ⅠA 类:奎尼丁 中度抑制Na+内流,轻度抑制K+外流,大剂量时还可抑制Ca2+内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ERP。此外还有明显的抗胆碱作用。

19 【药理作用】 1. 降低自律性:抑制4相Na+内流,使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的4相自动除极速率降低。 2. 减慢传导速度:抑制0相Na+内流,使单向传导阻滞变成双向传导阻滞,消除折返。 3. 绝对延长ERP:抑制0相Na+内流>抑制3相K+外流

20 【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复律后维持窦律(合用地 高辛); 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

21 ①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降低窦房结、房室结和蒲氏 纤维的传导性)
【不良反应】安全范围小 1.心血管反应 ①房室及室内传导阻滞;(降低窦房结、房室结和蒲氏 纤维的传导性) ②低血压;(a受体阻断作用) 2.金鸡纳反应:头痛、头晕、耳鸣、恶心、腹泻、视力 模糊。 3.少数有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等。

22 ⅠB 类—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 主要对心室肌有作用。 1.对除极化组织作用强,因此对缺血或强心苷中毒所致的 心律失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降低自律性:减慢浦氏纤维4相Na+内流,使自律性降低。 3.缩短APD和相对延长ERP: 促进3相复极时的K+外流,使浦肯耶纤维APD和ERP缩 短,但ERP/APD增大。

23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窄谱抗心律失常药; 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室颤; 急性心梗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剂量较大时,可有房室传导阻滞、停博、血压下降。 Ⅱ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禁用。

24 IC类— 普罗帕酮(心律平) 明显抑制Na+通道,抑制0相Na+内流,减慢传导。 作用特点:
降低心房肌、心室肌和浦氏纤维的自律性,明显减慢传导速度。 延长APD和ERP。 3. 弱的b受体阻断作用,轻度的负性肌力作用。 4. 对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

25 二、Ⅱ类药—b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b受体阻断作用、膜稳定作用 【药理作用】
1. 降低窦房结、心房和浦氏纤维自律性,在运动及情绪激动时作用明显。 2. 减慢房室结传导,延长房室交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

26 【临床应用】 主要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治疗交感神经过 度兴奋、甲亢及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窦性心动 过速效果良好。 合用强心苷控制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时的心室率过快。

27 三、Ⅲ类药—延长APD药物 胺碘酮 【药理作用】 阻断Na+ 、 K+ 、 Ca2+通道,阻断a及b受体。 降低窦房结和浦氏纤维的自律性;
2.减慢房室结和浦氏纤维的传导; 3.显著延长心肌细胞APD和ERP 。

28 【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临床应用】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可用于各种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1.常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Q-T间期延长; 2.长期应用可见角膜褐色微粒沉着,停药后逐渐消失; 3.少数有甲状腺功能紊乱; 4.个别可出现肺纤维化,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须定期监测肺功能和血清T3、T4。

29 四、Ⅳ类药—钙通道阻滞药 【药理作用】 维拉帕米(异博定) 1.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抑制4相自动除极速率;
2.减慢房室结传导:抑制0相上升速率; 3.延长窦房结和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

30 【临床应用】 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对房颤、房扑也有效。
【临床应用】 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对房颤、房扑也有效。 【不良反应】 口服常见便秘、腹胀、腹泻、头痛、瘙痒等; 静脉给药可引起血压下降、暂时窦性停搏。 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Download ppt "第十七章 抗心律失常药 刘丹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