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2008年 高考志愿填报
2
一、2008年江苏省高考总体情况
3
报考人数及招生计划情况 报名考试人数:507,544人,比2007年减少1.8万余人 高校招生计划数:385,672人,录取率达76%
其中,本科:195,998人,占50.82% 专科:189,674人,占49.18% 招生类别,普通类351,869人 艺术类32,121人 体育类1,682人
4
高校录取批次计划情况 六个批次 (1)提前录取批次院校(24833人 ) (2)普通类第一批录取本科院校(42917人 )
(3)普通类第二批录取本科院校(61044人 ) (4)普通类第三批录取本科院校(67204 人) (5)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19016人) (6)普通类高职(专科)院校(169740人 )
5
二、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简 介
6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学业水平测试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 综合素质评价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7
相关说明 我省08年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科目测试合格的应届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 ;
考生投档分为特征分与附加题分数之和。 2008年我省将按考生的特征分划定普通类各批省控线;对特征分达到各批省控线的普通类考生,按其投档分进行投档。
8
成绩发布 考生号 姓名 语文 数学 外语 奖励 分 政策性照顾分 08320101689999 学生 130 140 100 10 特征分
特征分 附加分 投档 历史 政治 一阶段投档分名次 380 30 410 A+ A 9999 考生的高考成绩及排名将与填报志愿两个阶段相对应,分两次发布。 第一次发布所有考生的高考成绩(包括统考科目的单科分、政策性奖励和照顾分、特征分、附加分、投档分和选测科目等级)以及达到第一阶段填报志愿条件的考生的投档分在全省的排名。 第二次发布达到第二阶段填报志愿条件的考生成绩分段统计(含第一阶段未被录取考生)。
9
三、高校录取的几个环节
10
高校分专业公布招生计划,同时公布对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要求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
1、公布计划 高校分专业公布招生计划,同时公布对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选测科目要求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 2、划线办法 对符合我省规定的填报志愿基本条件的考生(本科符合选测2B、必测4C、技术科目合格;专科符合必测4C、技术科目合格),根据不同录取批次的招生计划总数,放宽一定的比例,按考生的特征分从高到低排序,划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填报志愿资格线 3、志愿设置 普通类各批次继续实行平行院校志愿设置,即在每个批次设置了一个平行院校志愿、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平行院校志愿:本科:3所院校,专科:7所院校)
11
平行志愿的含义: 考生填报的ABC 3所(或ABCDEFG 7所)院校志愿之间是平行的。只要考生满足所填志愿中一所院校的投档条件,即可投档至该院校;如满足多所院校投档条件,则按照ABC(或ABCDEFG)先后顺序投档至某一院校。 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按分排序、遵循志愿” 计算机系统按考生投档分从高到低排序并逐个检索,再依次检索考生所填的ABC或ABCDE院校志愿,只要这3所或5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如未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则不投档。
12
(1)上述过程完成后,无论结果是否投档,考生均已享受了该批次平行志愿投档机会;
(2)如投到某所院校后因故被退档,不再补投到平行志愿的其它院校,只能参加征求平行志愿、服从志愿的填报、投档。 (3)只有当上一位考生的ABC或ABCDE志愿检索完毕后,才对下一位考生进行检索。
13
根据08年高考方案的规定,考生填报志愿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4、填报志愿 根据08年高考方案的规定,考生填报志愿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必须合格。 (2)普通类考生必测科目均须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技术科目必须合格)。 (3)普通类考生填报第一阶段本科院校志愿时,两门选测科目均须达到B级及以上等级(第二阶段填报志愿的资格可根据生源情况适当微调) 第一阶段本科填报的基本条件 综合素质要求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合格 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必须C以上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技术合格、必修4C、选修2B
14
填报志愿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志愿填报资格线尚未公布) 6月27日——7月2日进行
填报提前批次(6月27、28日填报、29日确认)、普通类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省控线上者29、30日填报、省控线下资格线上者7月1、2日填报,4日确认)
15
第二阶段 (填报资格线尚未公布) 7月29日——8月2日进行 填报普通类第三批本科、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普通类高职(专科)院校
16
5、平行志愿的投档方法 投档原则: 依据选科、满足等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
(1)依据选科:文科理科,(决定你的附加题)有较多的高校是文理两条录取线 (2)满足等级:前面所说的门槛(本科必须综合素质三合格三C、技术合格、必修4C、选修2B) (3)按分排序:按投档分排序(特征分(三门原始分+奖励分+照顾分)+附加分) (4)遵循志愿:逐个检索每个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 (5)省教育考试院依据考生选测的历史或物理科目,根据各院校不同专业类的应投档人数,按照院校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分别进行投档。
17
投档方法:按照高校各专业对历史或物理的选科要求,根据各专业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分别计算各专业类应投档人数。
按考生投档分高低排队,依次检索考生所填A、B、C或A、B、C、D、E、G志愿,按照院校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根据院校不同专业类的应投档人数,并依据考生选测的历史或物理科目,分别进行投档 由高校决定该生录取与否及所录取的专业 上一个高分考生的A、B、C或A、B、C、D、E、G志愿未完成检索、投档,就不会对下一个考生进行检索、投档;上一个高分考生的C或G院校的投档将优先于下一个低分考生的A院校的投档 原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突出“平行”的概念,不会出现志愿歧视的现象,也相对减少了高分落榜的现象。
18
如该生填报的志愿经检索后均不符合投档条件,该生则无法被投出,此时该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院校志愿的检索、投档机会,系统将进行下一个考生的检索、投档过程
未投出档案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征求平行志愿 投档分相同时,看语文、数学总分(包括附加分)再次排序,如还相同,则按志愿全部投档。
19
未录取的考生须填写征求平行志愿 未被录取的学生,须按省考试院规定的时间自行上网(
20
考生如何得知须填征求平行志愿 及获知院校征求平行志愿计划
考生须及时关注,自行上省教育考试院网( 每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通过市、县(区、市)招办、省教育考试院网、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向考生、社会提供高校录取及预录取情况和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专业及招生人数等信息
21
网上填报志愿注意事项 大家都已经模拟填写过了 要注意 (1)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逾期不得填报
(2)如果出现红色的警告信息,说明限制考生填报该志愿,必须修改 (3)如果出现蓝色的提示信息,说明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的等级等条件不符合所填院校专业的要求 (4)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提交后,系统才会保留考生的志愿信息;凭密码可上网修改;但是,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
22
注意所填志愿的有效性 老话说“不怕不进档,就怕被退档”,其实不被投档和退档同样可怕(投档一般不会超过1 :1.1,虽然退档有23条理由,但省招办控制十分严格)。一经退档,只能落到征求平行志愿,不太可能还有很好的学校与专业了
23
6、录取办法 高校录取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 “学校负责、省招委会监督”的录取体制,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往届生依据考生评语),统一组织,择优录取。
24
高校选择的录取方法 1)先等级后分数(是指按选测科目等级将进档考生分成若干等级档次,在同等级档次内再按投档分排序)
2)先分数后等级(是指对进档考生按投档分排序,当投档分相同时,再参考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排序) 3)等级级差法(是指将进档考生的选测科目等级折算成等级级差分,在考生投档分的基础上加上等级级差分后进行排序)
25
四、考生如何选择志愿
26
正 确 定 位 (1)分数定位:了解自己的分数在全省的排位。 (2)特长定位:正确了解自己的兴趣与特长。
(3)身体定位:一定要根据国家制定的体检标准,结合体检结论,在可能的范围内,去寻找自己喜爱的专业。 (4)学校、专业定位:了解所报考的院校和专业的情况,从而确定自己的分数填报该校、该专业是否合适。
27
全面了解有意向的高校和专业情况 认真阅读《江苏招生考试》(招生计划专刊)刊登的院校招生计划
全面了解高校情况:通过登陆学校网站了解高校的招生章程、录取规则(所属批次以及对考生选测科目和学业水平测试等级的要求)、学校性质类型、收费标准、学科专业优势、硕博士点、重点实验室等。 参考前两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线的排名
28
填报志愿时应注意的问题 国家需要与个人志向的关系 本地院校与外地院校的关系 招多招少的关系 冷门与热门的关系
平行志愿中A至C或A 至G的关系 专业志愿中的梯度关系
29
五、苏州大学今年的招生情况 苏州大学概况 今年的招生计划 优秀新生奖励政策
30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