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由兩岸情勢發展看我國兵役制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由兩岸情勢發展看我國兵役制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由兩岸情勢發展看我國兵役制度

2 兩岸分治的緣起--國共戰爭

3 兩岸情勢發展 1949年兩岸隔海分治,雙方冷戰對峙,甚至砲火相向,彼此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經由香港中轉,開啟兩岸交流序幕。

4 兩岸情勢發展 1988年大陸成立國台辦,主導對台政策。
1991年臺灣成立陸委會,制定大陸政策;同年3月臺灣成立海基會,同年12月大陸成立海協會,經兩岸政府各自授權,成為雙方協商、交流、服務之平臺。 1992年3月22日,海基、海協兩會在北京展開第一次協商,於同年11月16日達成「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一個中國的原則」,求同存異,也就是後來所謂的「九二共識」。 任次 姓名 就任時間 卸任時間 1 辜振甫 1991年3月9日 2005年1月3日 代理 劉德勳 2005年6月11日 2 張俊雄 2007年5月 3 洪奇昌 2007年7月12日 2008年5月26日 4 江丙坤 2012年9月26日 5 林中森 2012年9月27日 現任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

5 兩岸情勢發展 臺海兩岸分治已達66年,期間雙方互動歷經政治對立、外交競爭、經貿互補、軍事對抗及民間交流的競合關係中,發展出國際間絕無僅有「政冷經熱」特殊現象。 自2008年12月起,兩岸「大三通」,進一步落實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

6 ●傳統安全議題-主權與領土爭議(主)、種族、宗教、文化、核武與飛彈毀滅性武器
●非傳統安全議題-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地震、豪雨、海嘯、土石流、火山噴發等天災、海洋權益、能源開發、糧食生產、水資源爭奪、 MARS 、伊波拉病毒、 金融危機、恐怖主義

7 兩岸情勢軍事發展—台灣不可獨立 2007年中共有1000多枚彈道飛彈瞄準台灣 2009年國防報告書資料已增到1300多枚
馬總統力推兩岸和緩,但國防部公開「中共軍力報告書」及「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畫報告」,2011年中共對台導彈及巡弋飛彈1400多枚,2012年已增至1600多枚 東風15型導彈 東風3型導彈

8 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 臺灣的戰略地位重要性 臺灣獨立外國勢力介入 臺灣獨立產生連鎖效應 臺灣獨立喪失海洋利益 (一)臺灣的戰略地位重要性
臺灣位居西太平洋花綵列島的中央位置,控制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兩海上交通要道,亦是東海與南海的分界點,為冷戰時期美國圍堵中、蘇陸權勢力進入海洋的西太平洋弧島防線之中心環節,戰略地位重要。控制著西太平洋四大重要戰略水道(對馬海峽、臺灣海峽、巴士海峽、麻六角海峽)的中間兩條戰略水道,為日、韓對外交通之生命線,且為美國西太平洋弧島防線,防堵亞洲陸地強權勢力進入海洋,挑戰美國在太平洋的海上霸權地位之必要環節。 (二)臺灣獨立外國勢力介入 中共認為臺灣沒有自己的戰略構想,假如臺灣獨立可以成功,必然依靠美、日為後盾,因此追求獨立的臺灣以及獨立後的臺灣,也必然只能依靠美、日,從而臺灣將永久在兩岸關係中為美、日的利益而服務。以致於獨立後的臺灣自然不會考慮中共、中華民族的利益,等於是美、日在中共旁邊安置一顆隨時可以引爆的炸彈,中共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形勢發生。 (三)臺灣獨立產生連鎖效應 長久以來中國大陸境內如新疆、西藏都有分離運動的問題,如果中共沒有保持對臺灣的政治動態作監督,將會促使這兩個地方的分離運動,而導致內部中共垮台的危機。中共現在主要的利益在於經濟的發展,提供國內政治穩定以便加強共產黨的統治。一個有獨立傾向的臺灣將轉變中共這些目標,經濟發展的速度將會減慢,並且造成政治的不穩定。 (四)臺灣獨立喪失海洋利益 中共在未來的發展中強調海洋利益,臺灣位於中共進入東太平洋的要衝,萬一臺灣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或者與外國力量成為緊密的聯盟關係,中共的安全利益將會受到的牽連,嚴重降低本身尋求區域霸權的機會。 臺灣獨立喪失海洋利益

9 我國各階段軍事戰略方針與作戰指導(1949年~迄今)

10 我國兵役制度演進

11 兵役制度發展 86年7月國軍實施「精實案」後,兵力目標降低因而兵源有剩,為有效運用人力,遂在兼顧兵員補充、兵員素質、兵役公平前提下,參酌歐洲社會役制度,於89年訂頒「替代役實施條例」,自同年89年5月1日起實施替代役。 89年起為滿足選民訴求,義務役役期由79年的2年役期,至88年10月縮短為1年10個月。97年1月1日更縮短至1年,並輔以許多提前退伍方案。

12 現行兵役制度之檢討 現行徵兵制役期短,役男經入伍訓練、專長訓練、分科教育訓練後分發至部隊服役,技術純熟後即臨退伍。除造成所投入訓練成本之浪費虛擲外,部隊戰力之維持易產生空窗期,嚴重影響軍隊戰訓本務工作。 現制全體役男入營學歷背景差異極大,部隊從國小學歷至博士學歷,均混合編於同一單位。在領導統御與人力運用上,卻趨於齊頭式平等,缺乏彈性難以人盡其才,造成人力資源的閒置及浪費。

13 現行兵役制度之檢討

14 現行兵役制度之檢討 國軍內部問題常有適應不良、違犯軍紀、不當管教、武器管制疏漏等事件,在媒體渲染下,致使役男對服役心存恐懼,認斷徵兵制所造成。

15

16 現行兵役制度之檢討 徵兵體檢過程,有心人士常借藥物或他法影響體位判等,或試圖運用特權關說或出國留學逃避兵役。造成有權有勢者走法律漏洞免服兵役,而服役者多為無權無勢之市井百姓,戕害兵役公平。政府應落實兵役體檢,要求國防部軍醫局改善精進體檢技術、嚴禁接受特權關說並廣設服役誘因,以杜絕類似問題再度發生。

17 哪些藝人沒當兵 陳漢典 蘇有朋 羅志祥 藍正龍 阿信 秦揚 余祥銓 吳克群 朱孝天 姚元浩 炎亞綸 黃鴻升

18 哪些政治人物沒當兵 陳水扁 吳志揚 吳伯雄 次子吳志剛 宋楚瑜 獨子宋鎮遠 連戰 小兒子連勝武 連戰 女婿陳弘元 連勝文

19 現行兵役制度之檢討 「國家認同」為兵制之根本。舉以色列為例,彼邦在阿拉伯國家環伺下,採全民皆兵制。但一旦發生戰事,不僅海內人民展現愛國心以抵禦外侮,遍布天涯各地之猶太人亦出錢出力協助國家。我國面臨中共強大威脅,軍事風險不亞於以國,但反觀我國役男,普遍服役意願低落,視軍旅為虛擲光陰,只求平安退伍,愛國心遠不如彼邦,此問題亟待正視。

20

21 兵役制度發展 91年起國防部編成專案小組研究推動「募兵制」的可行性,於92年成立「兵役制度全面檢討改進推動小組」,研提「兵役制度改進方案」。
推動募兵制的原因 軍事層面的原因 政治層面的原因 社會層面的原因 未來戰爭決勝關鍵在軍隊的「質」而非「量」。武器愈精密科技,愈需高素質、長役期人力投注。目前徵兵制 1年役期,扣除基本訓練及休假僅餘數月,無法因應未來戰爭及作戰需求。 軍中管理發生負面事件,役男本身及其家長不希望子弟入伍服役;政黨候選人為爭取選民支持,導致民意呼聲與民代政見均期待役期儘量縮短,形成役期一再縮短,折損國防戰力。 105年以前,每年役男數平均約 11萬人,惟少子化趨勢將自107年起衝擊役男人數,至113年估計役男將僅剩約8萬人。屆時現行27萬國軍總員額數之兵源勢必不足。

22 兵役制度發展 100年12月28日公布施行「兵役法部分條文」,我國兵役制度已正式由「募徵並行制」朝向「全面募兵制」轉型,進入全募兵制時代。
在此制度下,83年1月1日以後出生役男,自102年1月1日起停止徵服常備兵役,改接受4個月軍事訓練,國軍常備部隊將以招募素質高、役期長的優秀人力進入軍隊服役。

23 兵役制度發展 「募兵制」原規劃自97年5月20日至103年12月31日區分3個階段執行;100年1月1日起實施驗證,在役政制度的配合執行下,於4-6年內達成招募目標 國防部宣布調整募兵制「常備部隊以志願役人力擔任」的目標延至106年實施,主要理由是為了維持國軍戰力穩固。(事實是………)

24 遍地是工作(含志願役軍人),為何他們找不到?
台灣20~24歲青年失業率,常年維持在12%以上,成為失業率最高的年齡族群。年輕人不工作是不願意找?還是沒能力做?或是真的找不到?

25

26 12%青年失業的背後真相-- 父母過度保護,心安理得當米蟲 給我正職, 其餘免談 工作放兩旁, 自我實現擺第一 企業不培訓, 只想揀現成人才
不知自己會什麼,不知自己要什麼 企業低薪剝削「吃人夠夠」 自由慣了!厭惡工作紀律 零準備!帶著空腦袋求職 資料來源:Career菁英獵才統計資料

27 記者 攝影師 企業家 工程師 物理學家 軍人

28 下班後…… 鋼鐵人 綠巨人 軍人 超人 蜘蛛人 蝙蝠俠 Soldier 克拉克.肯特 彼得.帕克 布魯斯.韋恩 東尼.史塔克 布魯斯.班納
攝影師 記者 工程師 物理學家 軍人 企業家

29 軍人就像超人的事業,下班時間………

30 「募兵制」推展現狀 軍人是一個既要犧牲、又要奉獻、且容易被忽視的職業,如:「付出青春歲月」、「長期與家人分離」、「災難時冒險站在第一線」及「退役後與社會脫軌」。 過去三年,我國以「國軍轉型」為口號推行「募兵制」,以下分析目前的招募現況: 統計資料來源:壯闊臺灣/「國軍轉型」─兵役制度的社會不正義

31 「募兵制」省掉誰的公民責任?(高學歷者)
近三年國軍招募的職業士兵中,98%持「高中職以下」學歷,遠高過全國就業人口中相同學歷的比例。 「募兵制」省掉誰的公民責任?(高學歷者)

32 「募兵制」誰在保護誰?(原住民保護漢人)
募兵制的招募年齡為18至32歲。過去三年,每一千位18-32歲的原住民中,有30人簽志願役成為職業士兵。每一千位同年齡的其他族群青年,只有5人。原住民青年與其他族群青年比例是6:1。 「募兵制」誰在保護誰?(原住民保護漢人)

33 臺灣各地,每一千位符合招募年齡的人當中,有多少人簽志願役?四個最高比例簽志願役的縣市區域裡,每一千人有15至21人成為職業士兵;首都臺北市則是1人。
「募兵制」不易募到誰?(臺北市居民)

34 「募兵制」讓誰坐享其成?(高所得者的子女)
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唯一因素;城市裡是否存在具有吸引力的就業機會,也影響決定;許多青年更是基於個人理想或挑戰自我而選擇加入國軍。 一個人的抉擇有種種原因,當然它們也不是相互排斥的。不過我們不能否認:經濟環境跟招募成果有明顯的關係。 「募兵制」讓誰坐享其成?(高所得者的子女)

35 我們的首都跟其他縣市比較起來,幾乎完全沒有參與國軍近年的「轉型」。臺北市的12個行政區是否有不同的公民義務參與度?下圖顯示:平均家庭收入最高的大安區,役男人口中尚未服役、以及選擇替代役的比例都最高;收入最低的萬華區,尚未服役、及選擇替代役的比例都最低。 臺北市還有誰在當兵?

36

37 美國從1973年實施募兵制的教訓: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其中服役的軍人占總人口不到百分之一,華盛頓首府所做的出兵決策,社會多數人透過選票加以支持,承擔後果及代價的卻是非常少數的人,且多數為貧困家庭子弟。 值得爭議的是:多數人送少數人上戰場,為大家犧牲;更為不合理的是,在為國家犧牲奉獻之後,退伍軍人發現社會沒有興趣接納他們,主要原因是: 一、因為自願兵大多為貧困家庭的孩子,缺乏社會影響力。 二、一旦國防不再和每一個家庭的子女高度相關,社會大眾就對軍事失去了興趣,而政府也就不再有社會壓力。

38 按以上資料分析,我國目前推動中的兵役制度,已經有了美軍募兵制度的影子,如何讓大部分保家衛國的責任及犧牲,不要落在某些「特定階層」身上,應該是我國推動募兵制的挑戰與因應。
THE END


Download ppt "由兩岸情勢發展看我國兵役制度."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