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五节 果戈理 Nikolay (Vasilyevich) Gogol
3
果戈理(1809-1852) Great Russian novelist, dramatist, satirist, founder of the so-called critical realism in Russian literature, best-known for his novel MERTVYE DUSHI I-II (1842, Dead Souls). Gogol's prose is characterized by imaginative power and linguistic originality .
4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奠基人。
被鲁迅称为“写实派的开山鼻祖”. 杰出的讽刺作家。 他的创作进一步确立了俄国文学讽刺批判的方向,形成了一个“果戈理时期”。
5
果戈理之墓
6
故居
7
与别林斯基在一起
8
向朋友们朗读他的作品
9
邮票上的果戈理
10
一、果戈理的生平创作: 1809年3月,生于乌克兰一个地主家庭,酷爱文学和戏剧的父亲对幼年时的他产生一定影响。
1821年至1828年间,就读于故乡涅仁高级科学中学。 1828年秋,中学毕业,离开家乡前往彼得堡,立志献身社会。 1830年春,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中篇小说《圣约翰节前夜》,深得著名诗人茹科夫斯基的热情赞扬。 1830年5月,结识普希金,建立深厚友谊。
11
一、果戈理的生平创作: 1831至1832年间,相继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文集,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的第一、二部。 其中共收集了八篇小说:
第一部包括:《索罗庆采市集》《圣约翰节前夜》《五月之夜》《失落的国书》。 第二部包括:《圣诞节前夜》《可怕的复仇》《伊凡·费多罗维奇·希帮卡和他的姨妈》《魔 地》。
12
一、果戈理的生平创作: 1835年,出版了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小品集》),包括《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尔巴》《地鬼》《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 1835至1842年间,发表小说集《彼得堡故事》。包括《涅瓦大街》《肖像》《狂人日记》《罗马》《鼻子》《马车》和《外套》。 两部短篇小说集给果戈理带来“文坛盟主”的声誉。其中尤以《狂人日记》和《外套》最为著名。标志着果戈理的创作向现实主义方向发展。
13
一、果戈理的生平创作: 1836年,发表五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标志着果戈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已完全成熟,是其讽刺倾向的进一步确立,是讽刺闹剧的典范。 1836年至1852侨居国外和晚年时期。 1842年5月,《死魂灵》正式出版,轰动俄国文坛。
14
一、果戈理的生平创作: 1847年他发表了《与友人书简选》,美化俄国宗法制社会,宣传宗教神秘主义,从而遭到进步知识界的激烈批评。
1848年,果戈理回到祖国。晚年贫病交加,生活不幸。同时,他的思想危机也造成了他创作的危机。他继续写作《死魂灵》第二部,力图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些正面的地主官吏形象和改恶从善的乞乞科夫形象,可是一直未能成功。 1852年2月11日夜,他又一次烧毁了已写成的几章手稿,十天后去世。
15
自然派 即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由果戈理和别林斯基共同开创,当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发表后,作家纷纷模仿,形成所谓“果戈理派”,反动文人蔑称其为“自然派”,别林斯基系统的阐释了它的特点和意义,从理论上捍卫了“自然派”,认为它在政治上反对农奴制;文学上以下层人物为主人公,是俄国解放运动最需要的文学派别,此后,该派迅速成为19世纪俄国文学主流,代表作家还有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16
《狄康卡近乡夜话》 “小俄罗斯的夏天是多么令人陶醉,多么秀美绚丽,正午在静寂的酷热中闪耀,一望无际的蓝天,像个懒洋洋的圆顶一般,全身沉浸在爱抚之中……” 有绚烂如画的夏日原野,有幽静朦胧的南国月夜,有被白雪封盖的童话般的冬日黄昏,也有瞬息万变﹑雄伟浩荡的第聂伯河的奇景。
17
《狄康卡近乡夜话》 散记式的故事集。 乌克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假托养蜂人鲁德·潘柯讲述出来,反映了劳动者的智慧﹑勇敢﹑酷爱自由和统治者的卑劣﹑愚蠢。
18
这类作品的基调是明快的,但明快中又含有淡淡的愁情与忧虑;它们以轻松幽默的色彩见长,但在轻松的描述中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幽默的笔头上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了犀利无比的揭露批判力量。——这一切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果戈理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独特风格。
19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的结尾:“不,我再也没有力量忍受下去了。天哪!他们怎样地对待我!他们用冷水浇我的头!他们不关心我,不看我,也不听我说话。我哪一点对不起他们?他们干吗要折磨我?他们要我这可怜虫怎么样?我什么也没有呀。我筋疲力尽,再也受不了他们这些折磨,我的脑袋发烧,一切东西都在我眼前打转。救救我吧!把我带走;给我一辆快得像旋风一样的雪橇。开车呀,我的驭者,响起来呀,我的铃铎,飞奔呀,马,带我离开这个世界!
20
主人公波普里希钦“再远些,再远些,我什么都不要看见。天幕在我眼前回旋;星星在远处闪烁;森林连同黑魆魆的树木和新月一起疾驰;灰蓝色的雾铺呈在脚下;雾里有弦索在响;一边是大海,另外一边是意大利;那边又现出俄国的小木屋。远处发蓝色的是不是我的家?坐在窗前的是不是我的妈妈?妈妈呀,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把眼泪滴在他热病的头上!瞧他们是怎样折磨他啊!把可怜的孤儿搂在你的怀里吧!这世上没有他安身的地方!大家迫害他!———妈呀!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
21
《狂人日记》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的人道主义激情和对官僚等级制度的愤慨以及对沙俄反动腐朽社会的厌弃!沙俄官僚机构中的阿谀奉迎,追求虚荣,趋炎附势等卑劣风尚,在《狂人日记》中受到了一次严正的裁判。正是立足于这种民主思想倾向的基础上,果戈理既同情波普里希钦的不幸遭遇,又讥讽他长期在政府高级机关中养成的官场通病。
22
《外套》 别林斯基说:《外套》是“果戈理的最深刻的作品之一”。它不仅标志着果戈理创作的新发展,也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同普希金的《驿站长》一起,给上世纪四十年代及以后的作家开辟了一条继续发掘“小人物”主题的广阔道路。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果戈理的《外套》中出来的。”由此可见,果戈理的这篇小说对俄罗斯作家有着多么深刻的影响。
23
《钦差大臣》 剧本题词——“脸丑莫怪镜子”
《钦差大臣》 剧本题词——“脸丑莫怪镜子”
24
第一个在俄罗斯有了痛苦意识的公民——诗人普希金,帮助果戈理认识到以笑为武器将全社会的庸俗予以艺术性地夸张后带来的巨大力量。果戈理说:“如果笑的力量如此巨大,能让人害怕,那么就不应该白白地耗费掉!我决定把所有我知道的庸俗恶劣的事集中起来,一次性地对它们加以嘲讽——这就是《钦差大臣》的缘起!”
25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836) 赫列斯塔科夫 俄国官场的百丑图:在戏里,我们看到的是曾经骗过三个省长的市长;用越近乎自然越妙的方法对待病人的慈善的院长;弄不清“哪一张是真的,哪一张是假的”状子的法官;千方百计陷害进步教师的督学;整天胡思乱想、私拆信件的邮政局长;主要职责是组织警察“随便用拳头揍人”的警察署长。
26
“最完备的俄国官吏病理解剖学教程。” ——赫尔岑
27
《钦差大臣》 剧情紧凑﹑自然,结构巧妙﹑严谨。以偶然预示必然。 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具有高度概括性。
把“笑”视为一种公众的道义力量。喜剧同样可以表达严肃而发人深思的内容,以达到讴歌崇高理想的目的。
28
这一切使我们有根据可以希望,我们的戏剧不久将复兴,并且我们还将有自己的民族戏剧,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模仿外国式样的装腔作势,不再是借来的机智,不再是丑恶不堪的改作,而是我们生活的艺术表现。
——别林斯基
29
二、《死魂灵》 “死魂灵震撼了整个俄国。” ——赫尔岑
30
一部“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 一部“高出于俄国过去以及现在一切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巩固了新学派的胜利,断然解决了我们时代的文学问题”
31
《死魂灵》 主题思想: 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势。
32
环形结构: 第1章 第2—6章 第7—10章 第11章
33
《死魂灵》的主要人物 乞乞科夫——从贵族地主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
别林斯基说,乞乞科夫之流活动在不同的国家里,只不过穿着别的衣服罢了,“在法国和英国,他们不买进死魂灵,而是在自由的议会选举中收买活魂灵!整个差别只在文化上,却不在本质上。”
34
五个地主 玛尼罗夫:自诩高雅,甜得发腻;懒惰之极;一味幻想,愚蠢无能。 科罗皤契加:闭塞,顽固,多疑,过时。
罗士特莱夫:“恶少式”无赖,赌棍。 梭巴开维支:粗野;贪吃;残忍;精明。 泼留希金(“四大吝啬鬼”之一):贪婪、吝啬。
35
吝啬鬼泼留希金
37
思想意义 买卖死魂灵这一事实,反映了俄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地主奴役农奴,并将他们作为物品进行交易。
描绘了官僚统治者的群像。 不仅是一部沙俄专制农奴制的病症史,还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强大的人民和前途远大的俄罗斯,这一主题是作为潜流始终贯穿全篇的。
38
果戈理说:“人们在分析我的某些方面时有许多说法,可是对我的主要特点并没有抓住。这个特点只有普希金一人抓到了。他总是对我说,还没有一个作家有这种才华——能把生活中的庸俗现象显示得这样鲜明,能把庸俗人的庸俗生活这样有力地勾画出来,使一切容易滑过的琐事显著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个特点在全书中表现得更加有力。
39
并不是因为它揭露了俄国的什么伤疤或病痛,也不是因为它描绘了邪恶逞凶、善良受苦这样一些震撼人心的画面而使俄国感到惊恐,在俄国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丝毫不是。我的主人公们根本不是恶棍;对他们中间的任何人,我只须增加一条优点,读者就会容忍他们。可是他们的庸俗加到一起却使读者感到惊恐。” (转引自陈殿兴《死魂灵》译者序)
40
艺术成就 1、巧妙的结构。环形结构:第1章第2—6章第7—10章第11章。
2、个性鲜明的人物,用典型化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为我们描绘了令人惊骇的地主群丑图。如玛尼罗夫满布灰尘的家和破败的田园与他懒惰成性;罗士特莱夫的狗舍与他的狗性;梭巴开维支的粗壮的家具与他的熊性;泼留希金发霉的仓库和无光的土屋与他的贪婪和吝啬;人物和环境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两相突出,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41
3、深刻的主题。不管是财产的浪费者还是积蓄者,都是社会生产的浪费者,都是人类躯体上的寄生虫,从而演绎出一个深刻的规律:整个农奴主阶级已经腐烂头顶,农奴制度是一个专门制造垃圾的社会制度,应该被彻底埋葬。具有“双重寓意”:表面上是那死去、但尚未注销的农奴,暗指腐朽没落注定死亡的地主阶级,他们不只是肉体上的堕落,更有灵魂上的泯灭。
42
4、含泪的微笑。鲁迅先生把果戈理的讽刺称作“含泪的微笑”,他创作的美学原则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历谈一切壮大活动的人生”,作家表现了人物的空虚、堕落。同时又对他们表示同情和哀婉,这样就饱含着不分明的泪。 分明的笑即以夸张的手法,典型化的细节,个性化的肖像描写等,突出人物外表和内心的矛盾,刻划人物的性格;不分明的泪则是作者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对地主的无聊的堕落,表示同情和哀惋,并对理想的地主社会充满幻想。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健康的笑在被笑的一方面是悲哀的,所以果戈理的“含累的微笑”,倘传到了和作者地位不同的读者的脸上,也就成为健康,这是《死魂灵》的伟大处,也正是作者的悲哀处。
43
三、果戈理思想的矛盾性 矛盾思想形成的原因: 第一,他与普希金、别林斯基接近,歌颂自由民主生活,揭露专制农奴制度。
第二,地主出身的家庭环境,与斯拉夫派关系密切,反对别林斯基对世界进行革命改造的主张,并在作品中表现出悲观宿命思想。 第三,侨居国外后,长期远离进步阵营和祖国现实,否定资产阶级革命和农民暴动,消极思想迅速上升,宗教道德观念和社会改良主张日益加重。 第四,反动阵营的污蔑、围攻和包围影响。
44
果戈理的精神之旅 出逃 乌克兰乡村→彼得堡(《狄康卡近乡夜话》)→研究历史(《密尔格拉德》《彼得堡故事》) 旅途 《钦差大臣》《死魂灵》
归宿 宗教(精神栖息地)
45
思考:从果戈理的创作经历谈谈作家的勇气与怯懦。
46
徐乐:《果戈理的精神之旅》,《俄罗斯文艺》2010年7月 。
王加兴:《析〈死魂灵〉主人公乞乞可夫的语言特色》,《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孙亦平:《论〈死魂灵〉的怪诞倾向》,《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任光宣:《论果戈理创作中的宗教观念》,《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 沈念驹主编:《果戈理全集》,第六卷,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庄,2002年版。
47
自读书目: 果戈理《钦差大臣》、《死魂灵》、《狂人日记》、《外套》 思考题: 1 分析 6 个人物形象。 2 概括《死魂灵》主题。 3 谈谈《死魂灵》的艺术特色。 讨论:评议鲁迅与果戈理的“狂人”形象比较论。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