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公开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公开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公开课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公开课 机电技术系 朱祖武

2 一、课程设置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3 一、课程设置 通过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华高电子五金厂、洪都航空集团、人民电器厂、江联重工集团、凯马集团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座谈、研讨,明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从而确定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为:在机电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与维修、设备维护、机床操作与加工等工作。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电领域的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制造、管理、应用研究、机床操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上一页 下一页

4 一、课程设置 2.课程典型项目 明确了工作岗位和培养目标后,进一步与行业企业的专家进行探讨,确定《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五个典型项目。
项目一 冲压生产和冲压模具 项目二 托板的冲裁模设计与制造 项目三 支架的弯曲模设计与制作 项目四 罩壳的拉深模设计与制造 项目五 气瓶的成形模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5 一、课程设置 3.课程的性质 《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这门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冲压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规程的编制,冲压模具总体结构的设计,冲压模具零部件结构的设计,冲压模具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冲压件的质量检验与分析。这些典型项目都是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得出:《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终端学习领域之一,是一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中等偏复杂典型冲压件为载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作任务驱动型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上一页 返回

6 下一页

7 一、课程设置 4.课程的目标 《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是一门将冲压工艺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有机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课程。该课程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冲压模具制造的工艺特点和加工规程;掌握冲压模具的装配和维护;对冲压成形设备的认识和基本操作的技能。 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具备设计中等偏复杂冲压件的成形工艺和冲模的能力,具备编制冲模加工工艺及加工程序的能力,掌握冲压模具装配与调试的技能,初步具备试模和冲压件质量分析的能力。同时为其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页 下一页

8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组分析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根据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流程图确定出了本课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和能力目标,以典型模具的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依据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中常见的工作任务得出本课程所对应的能力目标为: 专业能力的目标: 1)冲压工艺的编制能力; 2)冲压模具设计; 3)模具的装配和维护能力; 4)冲压件质量检测与分析。对每一种学习项目(冲裁工序、弯曲工序、拉深工序、成形工序等)分别选取典型的中等偏复杂冲压件作为教学载体,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完整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上一页 下一页

9 二、教学内容 在讲授基础理论课的同时我们积极安排学生的实践课,将实践课的内容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块内容安排了工艺实践课,教学生如何识别有关冲压方面主要的工艺问题,其中如何识别冲压件,工艺过程及常见工艺问题的如何解决。第二大块内容是不同类型的模具结构以及模具安装设备选用。课程讲授全部是在实验、实训室中完成,讲授理论的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训。环境真实,教学互动,实验室主要完成一般工艺性问题的练习;其它安排到实训基地进行实地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知识。 方法能力的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3)具有查找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社会能力的目标: 1)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质量和成本意识; 2)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在教学中通过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考核,达到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目的。通过以上过程,确保《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满足企业的需要,有助于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企业。 上一页 下一页

10 二、教学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总计66学时) 项目序号 任务名称 教学载体 知识点 课时分配(h) 项目一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总计66学时)  项目序号 任务名称 教学载体 知识点 课时分配(h) 项目一 1、冲压生产与冲压模具的安装 生产情景录像,典型模具的工作过程录像 认知冲压生产的特点、发展及应用;冲压工艺的分类及基本冲压工序。认知冲压模具的结构组成,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8 2、力与变形 低碳钢在拉伸过程录像 应力与应变状态分析,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项目二 1、冲裁件常见质量问题及分析 冲压工序录像 冲压工序变形过程,冲裁变形时的应力状态分析,冲裁切断面分析,提高冲裁件断面质量的措施 24 2、托板的冲裁工艺性分析 课件 冲裁件工艺性分析,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托板生产方案的制定 冲裁模分类 4、托板的工艺计算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排样,冲裁力 5、托板的冲裁模设计与制造 工作零件 上一页 下一页

11 上一页 下一页 项目序号 任务名称 教学载体 知识点 课时分配(h) 项目三 1、弯曲件质量问题与分析 生产情景录像
弯曲过程与特点,弯曲变形时材料的流动情况,弯曲变形区的应力与应变状态分析,最小弯曲半径,弯曲件的回弹 10 2、支架的工艺性分析 课件 弯曲件的工艺性,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3、支架生产方案的制定 V形件弯曲模,U形件弯曲模,圆形件弯曲模,其他弯曲模 4、支架的工艺计算 中性层位置的确定,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弯曲力的计算和设备选择,弯曲模工作部分计算 5、支架的模具设计与制作 落料冲孔复合模,弯曲复合模装配图,模具零件图 项目四 1、拉深件质量问题与分析 拉深的变形过程及特点,拉深时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拉深时凸缘区的应力分布与起皱,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与拉裂 18 2、罩壳的工艺性分析 对拉深件外形尺寸的要求,对拉深件形状的要求,对拉深件的圆角半径和精度的要求 3、罩壳生产方案的制定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圆筒形件拉深次数与毛坯尺寸的计算,其他拉深方法,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4、罩壳的工艺计算 压边装置与压边力的确定,拉深力的确定与压力机的选取,凸、凹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5、罩壳的模具设计与制造 工作零件 项目五 气瓶的成形模设计 胀形,翻边,缩口,校形与整形,旋压 6 上一页 下一页

12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上一页 下一页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为:项目驱动,学生主体
1.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为:项目驱动,学生主体 为了充分贯彻高职高专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理念,《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的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座谈等形式对学生毕业后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分析,设计了五项学习性项目,细分为18个任务,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形成了“行动导向,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差;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学生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灌输,而是转变为提出任务、进行引导、说明原理、提供示范、评估结果,学生的学习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进行信息查询、制定计划、完成任务、进行评估。新的教学模式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学生始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上一页 下一页

13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2.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是以学生为主来进行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以体现思维过程和行动过程的完整性,学生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来培养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在工作中进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获得的职业能力更加牢固。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安排工作任务,使学生了解工作任务,教师为学生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提供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要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整体点评,通过评价进一步理解工作任务,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佳工作效果,使职业能力进一步升华。 上一页 下一页

14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突出能力考核和过程考核
过去《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的考核方法以理论考核为主,不注重工作过程和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法不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新的考核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将考核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评价上。 上一页 下一页

15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4.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为本课程的实施学院配有专用多媒体教室、专业实验室和实训车间。这些教学条件的合理运用,使学生完成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学习过程。 1)计算机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了电子教案、视频示范等教学资料,采用文字、动画、视频、插图、背景音乐等多种表现手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金属材料内部结构、材料加工成形过程等,将国内外先进的材料学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机械制造方法及加工设备及时展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积极性。 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氛围 本课程的教学中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网络的应用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上一页


Download ppt "《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公开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