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内容和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内容和评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内容和评价。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清朝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政治: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背景 清朝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政治: 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思想: 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3 二、兴起 ①兴起标志: ②代表人物: ③指导思想: ④宣传阵地: ⑤活动基地: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新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新青年》 北京大学

4 三、内容 1、前期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 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前期):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6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7 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前期): 1.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3.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4.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文化运动是否有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或否定。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比如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8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想一想 做一做

9 推动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启迪着我们求智的行动。 虽然, 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
百年沧桑, 百年沉沦, 古老的东方在文明的碰撞中激荡! 近代的中国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 民主与科学的泊来文化, 洗礼着苦难中的中华民族; 十月革命的炮响, 唤醒了中国民众的斗志; 五四火炬的光芒, 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文明暗流的涌动,变革求进的呼唤, 推动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启迪着我们求智的行动。 虽然, 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 想一想 做一做

10 讽刺漫画 材料 一 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为猿(袁)家之天下。 《刀大杀人多》

11 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 平均投资 平均办厂 687万 17家 2300万 29家 材料三:“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谈谈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12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3 北京大学 主要活动基地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当时入学者,多为出身举人、进士的京官,校舍在马神庙公主府。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一度停办。辛丑后续办,并增设速成科,分仕学,师范两馆。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医学馆等。清末宣统年间,改办分科大学,设有经、法、文、工、商等科。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1912—1916年先后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分别是严复、何时、胡仁源等。蔡元培于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将北京大学逐步改为文、理、法三科,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14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15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 适

16 民主 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德先生) (赛先生) Democracy Science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17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课堂讨论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旧道德: 指的是以孔子为首的封建传统道德。

18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

19 打倒孔家店 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孝”——“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 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说孝》

20 为纪念孔子2555年诞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庙,昨天上午举行了祭孔大典,这是中国大陆自1949年以来,首次由官方主办的祭孔活动。
——《联合早报》2004年9月29日 200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据南方网讯报道: 成都市青少年宫国学班近百名四五岁的小娃娃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论语》、《孟子》、《大学》、 《三字经》等文章;河北行唐县出现一家私塾,以教授“读经”为主。学生年龄6--10岁不等,主要背诵《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北大武大等国内高校相继开办国学班。

21 改良文学 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 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 须讲求文法; 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 不作无病呻吟; 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改良文学 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 不作无病呻吟; 务去烂调套语; 不用典; 不讲对仗; 不避俗字俗语。 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22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23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第一人 李大钊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4 (1)成立社团: 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 (2)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1)成立社团: 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   (2)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3)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宣传:创办工人补习学校。

25 3.影响   (1)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26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在此闭幕 
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中共“二大”会址

27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初期 后期 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十月革命以后)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28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 ( ) A.主张民主制度  B.倡导学习西方  C.反对尊孔复古  D.坚持反封建 D 一试身手

29 B B 3.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①推翻帝制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④宣传马克思主义 ( )
3.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①推翻帝制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④宣传马克思主义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B 4.“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的这一方针,在当时的积极效果是 A.缓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矛盾  ( )  B.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C.吸收消化尊孔复古思想 D.使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

30 C A 5.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5.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 )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C A 6.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 (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掀起了文学革命的新时期    D.启发知识分子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


Download ppt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1、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过程、口号内容和评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