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 第一节 苹果 梨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 是我国苹果树的重要病害,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 第一节 苹果 梨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 是我国苹果树的重要病害,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 第一节 苹果 梨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 是我国苹果树的重要病害,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

2 1.症状识别 苹果进入结果期开始发病,结果盛期的大树发病严重。症状有两种类型:
(1)腐烂型 多发生于主干、主枝及枝杈处,初为不定型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的病斑。病部皮层组织松软,易撕破,有酒糟味。春季发病部位扩展很快,烂透树皮,至5月初逐步停止扩展,病部干缩下陷,四周与健部产生裂缝,表面长出许多小黑点。潮湿时,黑点中涌出金黄色丝状“孢子角”。 (2)枝枯型 多发生在树势极弱的小枝上,病部红褐色。病害迅速蔓延,枝条很快失水干枯,后期长出许多小黑点。

3

4 2.病原 苹果黑虎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黑虎皮壳属。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壳囊孢属Cytospora mandshurica Miura.。除危害苹果树外,还危害海棠、花红等果树。

5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树体被害部越冬。分生孢子及子囊孢子主要靠雨水和昆虫传播,从伤口侵入,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生长势强的果树,病菌侵入后可长时期潜伏,待周围组织衰弱、抗病力降低时病菌才能活动扩展,致使树皮腐烂。在辽宁南部地区,病害一般在2月下旬开始发生,至5月上中旬停止扩展,3月下旬至4月下旬腐烂扩展最快。6月末病菌基本停止活动,9月中旬病部又开始扩展,但比较缓慢。冻害、栽培粗放、施肥不足、结果过多、其他病虫危害重、早期落叶、树势衰弱,会导致腐烂病大发生。

6 4.防治要点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2)刮除病疤,涂抹10波美度石硫合剂等。
(3)铲除树体病源,及时清除、烧毁修剪的病枝和刮除的病皮。 (4)涂刷白涂剂,保护树体。 (5)桥接和脚接主干、主枝病重部位,辅助恢复树势。

7 ●苹果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偶而侵害果实。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深褐色小点,以后可表现3种类型: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偶而侵害果实。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深褐色小点,以后可表现3种类型: (1)同心轮纹型 病斑近圆形,中央暗褐色,外围黄色,周缘仍保持绿色。病斑上有同心轮纹状黑色小点。 (2)针芒型 病斑针芒状向外扩展,无定形,病斑小,常遍布叶面。后期叶片变黄,但病斑周围保持绿色。 (3)混合型 病斑较大,多近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后期病叶变黄,边缘仍为绿色。 果实发病时,则产生黑褐色边缘清晰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斑,表面有黑色小颗粒。病部果肉褐色,干腐 。

8

9 苹果盘二孢菌arssoninamali(P.Henn)Ito,属半知菌亚门、盘二孢属。除危害苹果外,还侵染海棠、沙果、山荆子等植物。
2.病原 苹果盘二孢菌arssoninamali(P.Henn)Ito,属半知菌亚门、盘二孢属。除危害苹果外,还侵染海棠、沙果、山荆子等植物。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次年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叶部,lOd左右出现病斑,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继续再侵染。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树势强弱对发病轻重影响很大。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的差异。

10 (1)清除落叶,加以烧毁或沤肥,消灭越冬病原。 (2)加強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4.防治要点 (1)清除落叶,加以烧毁或沤肥,消灭越冬病原。 (2)加強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3)发病初期用1:2:160~200倍波尔多液,或25%施保克乳油1000~2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剂6000~8000倍液喷雾防治。

11 ●苹果轮纹病 以山东、长江沿岸及成都平原等苹果产区发生普遍。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枝干、果实。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形成红褐色圆形或扁圆形的病斑。病部与健部间有一圈凹沟,病斑凸起如小岛。翌年病斑中央密生黑色小粒,以后病斑四周开裂成溃疡斑,使树皮翘裂变粗,影响果树正常生长。幼树、苗木严重被害,会造成死亡。果实多在生长后期、贮藏期间发病。病斑初呈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圆形斑,且产生黑色小点,有同心轮纹。病果失水后变为黑色僵果。

12

13 2.病原 苹果轮纹菌Physalospora piricola Nose,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囊孢壳属。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大茎点属Macrophoma kawatsukai Hara,。除危害苹果外,还危害梨、杏、桃、花红、木瓜、海棠、枣等果树。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翌春当气温在20℃,相对湿度75%以上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主要借雨水传播,由皮孔或伤口侵入,病菌侵入枝干后,一般约2周后表现症状。危害果实在32~36℃时,3~5d全果腐烂。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

14 4.防治要点 (1)实行苗木检验,防止病苗传入。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3)加强检查,发现病斑,要及时刮治,病斑宜削成垂直梭形,不使积水,刮后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涂波尔多浆保护。也可于早春喷4~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死潜伏在枝干伤口等处的病菌;生长季节结合防治叶部和果实病害喷O.5:1:100波尔多液。

15 ●梨锈病 分布于我国安徽、江苏、云南、湖南、四川、浙江、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主要危害梨、苹果、海棠、山揸、桧柏等植物的叶片、叶柄、嫩枝和果实。

16 1.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扩大后病斑边缘有黄绿色的晕圈,病斑上有针尖大小的黄褐色点粒,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后期病斑黑褐色。叶背病斑稍隆起,病斑上长出黄白色的毛状物,即病原菌的锈孢子器。病斑最后枯死,变为黑褐色。严重时,病叶早落。嫩梢发病,病斑凹陷,病部易折断。叶柄、果柄及果实受害,病斑隆起呈纺锤形,果皮开裂,畸形。转主寄主桧柏等受侵染,针叶和小枝上着生球形或半球形的瘤状菌瘿即冬孢子角,吸水膨大后呈杏黄色花朵状胶质物,似柏树开花 。

17 叶正面受害状 叶背面受害状

18 梨树梢受害状 桧柏上的冬孢子角

19 2.病原 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病菌需在两类不同寄主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除危害梨、苹果外,还侵染山楂、海棠、桧柏等植物。

20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桧柏病组织内越冬,并可存活多年。翌年2~3月冬孢子形成,4~5月冬孢子成熟,菌瘿吸水胀大裂开,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梨、苹果、海棠等植物叶片上,5月下旬病叶开始产生性孢子器,6月下旬叶背开始产生锈孢子器,8~9月锈孢子成熟,并借气流传播到桧柏上,侵染针叶和小枝后越冬。该病原菌不产生夏孢子,病害无再侵染阶段。春季温暖多雨,发病严重;寄主间相距离20~30m内, 梨、苹果栽植于下风口发病严重。

21 (1)建果园时,应注意寄主的间隔距离,梨、苹果与桧柏间距应在200~300m以上,并将针叶树种植于下风口处。
4.防治要点 (1)建果园时,应注意寄主的间隔距离,梨、苹果与桧柏间距应在200~300m以上,并将针叶树种植于下风口处。 (2)春季当针叶树上的菌瘿裂开时,应立即往针叶树上喷施1:2:100倍波尔多液,或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 (3)在担孢子飞散时,向梨、苹果等阔叶树上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防治;8~9月份锈孢子成熟时,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2 ●梨黑星病 分布于我国各梨产区,是梨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为害叶、新梢、果实等,严重时,叶片脱落,枝条和新梢枯死。病害流行时,树势衰弱,病果率高,产量下降,品质低劣。

23 1.症状识别 最早发病部位是芽,鳞片不易脱落,芽基出现墨绿色霉状物,病芽枯死。新梢受害,初生黑色或黑褐色椭圆形病斑,后渐凹陷,并于表面产生黑霉,后变红褐色、疮痂状,周缘开裂,到次年病疤剥落,仅留疤痕。叶片发病,在叶背沿叶脉产生圆形或不整形病斑,初为淡黄色,约1周左右病斑上即出现墨绿色霉状物,严重时许多病斑愈合,整个叶片背面布满墨绿色霉状物,7—8月叶片即可落光。果实被害,初为淡黄色病斑,不久产生黑色霉状物,生长停滞,且病部组织变硬,畸形,带苦味,早落。不落的病果,后期病斑开裂成星状裂缝,果实腐烂。

24 梨黑星病

25 2.病原 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Cke)Adh.有性阶段属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黑星孢属Fusicladium pirinum (lib.)Fuck.。 3.发病特点 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芽鳞内或以分生孢子、未成熟的子囊壳在落叶上越冬。春季,越冬后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壳放射的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开始萌动的梨树上,在适宜条件下即萌发侵入,经20d后显出症状。病斑上的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春季雨早而多,夏季雨水充沛;缺肥、生长不良的树;地势低洼,树冠茂密,不通风的梨园,发病较重。

26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又名桃蛀实蛾。属鳞翅目,果蛀蛾科。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及西北部苹果、梨及枣产区。以幼虫为危害苹果、梨、枣、桃、杏、海棠以及山楂等果实。初期由蛀孔处流出泪珠状汁液,干后成白色蜡质物,去除蜡质物可见黑色小蛀孔。幼虫主要在果实膨大期危害,受害果面凹陷成畸形,有“猴头果”之称。果内有纵横潜道和红褐色虫粪,形成“豆沙馅”,失去食用价值。

27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5~8mm,体翅灰褐色,前翅近前缘中部处有1个蓝黑色近似倒三角形的大斑。成熟幼虫体长10~16mm,头部、前胸背板、胸足和臀板褐色,胴部桃红色 。

28

29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冬茧越冬。5~6月越冬幼虫出土,在地表作夏茧化蛹,6~7月羽化。成虫日伏夜出, 趋光性和趋化性不明显,但对性外激素敏感。在苹果树上,卵主要散产在果萼洼处,在枣树上主要产在果梗洼处。幼虫孵化后,先在果面爬行,啃食果皮,但不吞食,以后蛀食果肉,在果内危害约20d,老熟后咬孔脱果。早期脱果幼虫到地表作夏茧化蛹,继续发生第二代。晚期脱果幼虫则进入土中作冬茧越冬,不再发生第二代。少量未脱果幼虫随果实转运到堆果场等处越冬。

30 (1)摘除虫果,捡拾落果,清除堆果场的越冬茧,减少虫源。
3.防治要点 (1)摘除虫果,捡拾落果,清除堆果场的越冬茧,减少虫源。 (2)7月下旬幼虫脱果前在树冠下堆土诱集越冬幼虫,11月上、中旬将土散开,将其消灭。 (3)在越冬幼虫出土期,清除树冠下杂草,耙平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防治。 (4)在成虫羽化期和卵孵盛期树冠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BT乳剂1000倍液防治。

31 ●苹果小卷叶蛾 苹果小卷叶蛾Adoxophyes orana Fischer Von Roslerstamm,又称小黄卷叶蛾。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以幼虫主要危害苹果、梨、桃等的嫩叶、新芽、花蕾和果实。幼虫吐丝卷叶,食害叶肉或缠绕新芽和花蕾,使芽、蕾不能展开。啃食果皮,形成深浅不一的条、点状斑痕,影响果品的质量。

32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6~8mm,黄褐色。前翅有两条从前缘向外缘倾斜的深褐色纹。后翅及腹部淡黄褐色。成熟幼虫体长约17 mm,浅绿至翠绿色。头及前胸背板淡黄色,腹部第7~8节背面可见1对淡黄色性腺。

33                                                                         

34 2. 发生特点 1年发生3~4代。以低龄幼虫在树皮裂缝、剪锯口及枯叶等处结茧越冬。次年苹果发芽后开始出蛰。出蛰幼虫爬到嫩芽、幼叶、花蕾等处危害。虫体稍大,开始吐丝,将几片嫩叶缀连成虫苞,潜伏其中危害。越冬幼虫一般在5月中、下旬化蛹,6月羽化。成虫日伏夜出,具趋化性。卵块产于叶片或果实上,呈鱼鳞状排列。幼虫极活泼,有假死和转苞危害习性,老熟后在卷叶内结茧化蛹。

35 (2)生长季节,结合果园管理人工捏虫苞灭幼虫。
3.防治要点 (1)早春刮除翘皮消灭越冬幼虫。 (2)生长季节,结合果园管理人工捏虫苞灭幼虫。 (3)在越冬幼虫出蛰盛期和第l代幼虫发生初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BT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36 ●苹掌舟蛾 苹掌舟蛾 Phalera flavescens(Bemer et Grey),又名舟形毛虫。属鳞翅目,舟蛾科。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北、华南等地区。以幼虫危害苹果、梨、樱桃、李、杏、梅花、海棠、樱花、等植物的叶片,造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柄。

37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22~28mm,黄白色。前翅基部有1个,外缘有6个银灰和紫褐色各半的椭圆形斑,中部有4条淡黄色波状横纹,顶部有2个灰褐色斑。后翅淡黄白色,近外缘处有褐带。成熟幼虫体长50mm左右,头黑色,胴部背面紫褐色,腹面紫红色,各体节均有黄白色长毛 。

38

39 (4)在低龄幼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多来宝悬浮液2000倍液喷雾防治。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卵块产于叶背。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呈网状,3龄后分散危害。幼虫停息时,头部向上翘起呈舟形,故名“舟形毛虫”。稍受惊动有吐丝下垂习性,幼虫老熟后入土化蛹。 3.防治要点 (1)冬季翻地灭蛹。 (2)人工振落捕杀幼虫。 (3)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4)在低龄幼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多来宝悬浮液2000倍液喷雾防治。

40 ●梨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世界性害虫。分布于我国南北各果区。以幼虫危害梨、苹果、桃、碧桃、山楂、海棠、樱桃、枇杷、梅、李、杏等植物的嫩梢和果实。造成嫩梢萎蔫, 果实腐烂,不堪食用,影响产量和品质。幼虫早期危害梨果时,入果孔处常变黑腐烂,略凹陷,有“黑膏药”之称。入果后直达果心,并在果心处取食,致使果实腐烂。

41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4~6mm,体翅灰褐色,前翅前缘有10余组白色短斜线,中室外方有1个小白点,近外缘处有lO个小黑点,两翅合拢时外缘夹角为钝角。成熟幼虫体长10~14mm ,体淡红色,头壳黄褐色,前胸背板浅黄色或黄褐色,腹部末端有4~7根臀栉。

42                                                                         

43 2. 发生特点 发生世代因地而异。辽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3~4代,华南6~7代。以老熟幼虫主要在枝干翘皮下结茧越冬,也可在树干基部近土面或果品包装箱及梨果存放处越冬。成虫日伏夜出,有趋光性、趋化性,对性诱剂敏感。在桃梢上,卵主要散产于新梢中部的嫩叶上,在果实上,主要散产于胴部及萼洼处。在北方,5~6月第 l~2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梢,有转梢危害习性,7~8月第3~4代幼虫主要危害梨果及其它果实。幼虫脱果后,一部分进入越冬状态,另一部分发育为第4代。第4代幼虫在果实采收前来不及脱果而随果实转运越冬。

44 (2)夏季剪除萎蔫桃梢集中处理,消灭第 l~2代幼虫。 (3)8月中旬前在主干、主枝上束草,次年早春前妥善处理,并刮除老树皮,消灭越冬幼虫。
3.防治要点 (1)建立新果园时避免桃、梨混栽。 (2)夏季剪除萎蔫桃梢集中处理,消灭第 l~2代幼虫。 (3)8月中旬前在主干、主枝上束草,次年早春前妥善处理,并刮除老树皮,消灭越冬幼虫。 (4)成虫发生高峰期,设置黑光灯、糖醋毒液或性诱剂诱杀成虫。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

45 ●梨大食心虫 梨大食心虫Nephoteryx perivorella Matsumura,属鳞翅目,螟蛾科。各梨区普遍发生。以幼虫主要危害梨,偶尔也危害桃和苹果。越冬幼虫主要危害花芽。幼虫从芽基部蛀入,蛀孔外有细小虫粪,被害芽干瘪。次年春季幼虫转害新芽,同时吐丝缀连芽的鳞片,故鳞片开裂时一般不脱落。开花后,幼虫在花丛基部危害,受害严重的花丛枯萎。结果期转害幼果,蛀孔大,蛀孔处常堆积许多虫粪,被害幼果的果柄基部常有丝缀连,干枯后不脱落,称作“吊死鬼”。后期果被害,入果孔处常变黑腐烂,被害果大多脱落。

46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0~15mm,暗褐色。前翅内、外横线灰白色,横线两侧有紫褐色宽边,肾形纹黑褐色。成熟幼虫体长17~20mm,粗壮,头部及前胸背板黑褐色,体背红褐色至绿色,腹面色浅。

47

48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3代。以低龄幼虫在花芽内结茧越冬。在河北中南部,次年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转芽危害,5月中、下旬转果危害。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l代幼虫害芽、害果。8月以后出现第2代幼虫危害芽,以后越冬。成虫日伏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越冬代成虫卵散产于果实萼洼、芽腋、叶片等处。幼虫孵化后有的直接害果,有的先害芽,后蛀果。第1代成虫产卵于芽旁,幼虫孵化后危害1~2个芽,即在芽内作茧越冬。幼虫老熟后在果内化蛹。

49 (2)成虫发生高峰期,设置黑光灯、糖醋毒液诱杀成虫。
3.防治要点 (1)清除虫芽、虫花和虫果,减少虫源。 (2)成虫发生高峰期,设置黑光灯、糖醋毒液诱杀成虫。 (3)在幼虫转芽、转果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BT乳剂1000倍液进行树冠喷药防治。

50 ●梨叶斑蛾 梨叶斑蛾Illideris pruni Dyar,又名梨星毛虫。属鳞翅目,斑蛾科。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地。主要危害梨、苹果、山楂、海棠、沙果、山荆子等果树。以幼虫危害芽、花蕾、嫩叶。春季,当芽鳞露白时越冬幼虫从芽旁吐白处蛀入,如花芽已经开放则从顶部蛀入,受害芽变黑枯死或不能正常开花。展叶时,幼虫吐丝将嫩叶两侧边缘向正面纵包成饺子状,潜藏在叶苞中啃食叶肉,残留网状叶脉和下表皮,叶片枯死变黑。夏季,低龄幼虫群集叶背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大龄幼虫食叶成缺刻,但不包叶危害。

51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9~13 mm,体翅黑色,翅半透明,上有许多短绒毛。成熟幼虫体长18~20 mm,黄白色,头小,纺锤形。中胸至第8腹节两侧各有1个星状黑斑,每节背面及两侧还有6个白色扁平毛瘤。

52

53 2. 发生特点 1年发生1~2代。主要以低龄幼虫在树干及主枝的粗皮裂缝下,也可在树干附近的土壤中结茧越冬。次年早春梨树花芽萌动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危害嫩叶和花蕾。幼虫有转苞危害习性,老熟后在苞叶中化蛹。成虫日伏夜出,飞翔力不强,遇惊易落。卵块产于叶背。幼虫取食10 ~15d候,到2~3龄时进入越冬场所越冬。在河南西部和陕西关中一带,6月下旬一部分幼虫越冬,一部分幼虫继续危害,8月以后出现第2代幼虫,以第2代幼龄幼虫越冬。

54 (1)果树休眠期刮除老树皮并集中处理,或在幼树树干周围压土,消灭越冬幼虫。 (2)幼虫危害期,人工摘除虫苞,虫叶,集中处理。
3.防治要点 (1)果树休眠期刮除老树皮并集中处理,或在幼树树干周围压土,消灭越冬幼虫。 (2)幼虫危害期,人工摘除虫苞,虫叶,集中处理。 (3)早、晚气温低时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树消灭成虫。 (4)花芽膨大至显蕾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BT乳剂10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出蛰的越冬幼虫。

55 柑橘炭疽病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区及北方温室。主要危害柑橘、金橘、柚类植物的叶片和嫩梢,也危害果实。常引起叶、果脱落,枝梢枯死。
第二节 柑橘病虫害 ●柑橘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中、华东等地区及北方温室。主要危害柑橘、金橘、柚类植物的叶片和嫩梢,也危害果实。常引起叶、果脱落,枝梢枯死。

56 1.症状识别 叶片上的病斑常发生在边缘或先端,病部可扩大至叶面的1/2。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上生轮纹状黑色小点,高湿条件下从黑点内溢出粉红色粘孢子团,病叶易脱落。枝梢发病,初为淡褐色小斑,后扩大成近梭形斑。当病部环绕枝梢一周时,病梢便逐渐枯死 。

57

58 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
2.病原 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 3. 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枝、病叶内越冬。翌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越冬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病原菌具有潜隐侵染的特点,当年抽发的新梢嫩叶,到秋末冬初大都潜带病原菌,病原菌以休眠状态潜伏在内。田间一般在春梢生长后期开始发病,而以夏秋季发病较重。

59 4.防治要点 (1)及时修剪病枝和清除落叶,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 (2)加强肥水管理,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每隔10~15d喷1次。

60 ●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都有分布。是国内检疫对象。 1.症状识别
危害橘、橙、柚、柠檬等植物的叶片、嫩梢、果实。叶片受害,最初在正面生针头大的黄色小点,背面出现黄色或暗绿色油渍状斑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木栓化灰褐色病斑,正反两面突起,中央凹陷破裂如火山口状,并有细轮纹,周围有黄绿色晕圈。有时几个病斑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果实、枝梢发病,病斑与叶上相似,但木栓化程度更高,裂口大且深,无晕圈。枝梢发病,多发生于夏梢上,常多个病斑环绕枝梢而枯死。

61 柑橘溃疡病

62 2.病原 柑橘溃疡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Hasse)Dye,属细菌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 3.发病特点 病菌在病组织内越冬。次年春季溢出菌脓,借风、雨、昆虫和枝叶接触而传播。病菌由气孔、水孔、皮孔和伤口侵入。细菌侵入后经4~6d的潜育期,出现新病斑。雨后溢出菌脓,又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并随苗木、接穗、果实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高温、多湿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柑橘类果树的属或种之间的抗病性有差异。柑橘属与枳壳属易感病,而金柑属抗病力很强。

63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无病区要防止病害传入,有病的苗、果及接穗严格禁止运往无病区。
4.防治要点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无病区要防止病害传入,有病的苗、果及接穗严格禁止运往无病区。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从无病区采接穗。(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注意防治潜叶蛾等害虫。 (4)零星发病的地区应彻底清除病枝、病叶和病果,集中烧毁,受害严重的幼树可进行毁株更新。 (5)在病区,当新梢长度为1.5cm时,喷洒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保护新梢,谢花10d后喷药保护幼果。

64 ●柑橘疮痂病 1.症状识别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面产生油渍状黄褐色圆形小点,以后扩大为圆锥状向叶背突起的木栓化灰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顶部有灰色霉层。被害叶片常枯黄脱落。新梢发病,特征与叶片相似,病梢短小扭曲。幼果受害,则散生或集生瘤状突起病斑,或发育成果形小、皮厚、汁少的畸形果 。

65 柑橘疮痂病

66 2.病原 柑橘痂圆胞菌Phacelomafwcettii Jenk.属半知菌亚门、痂圆孢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潜伏于病组织里越冬。春季阴湿多雨,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侵入新梢、嫩茎和幼叶。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次再侵染。阴雨连绵或清晨雾重露多的天气,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病害易流行。

67 4.防治要点 (1)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和病果集中烧毁。 (4)在春梢抽发前后,用25%施保克乳油,或10%世高水分散剂,或40%福星乳油保护春梢,谢花2/3时喷药,保护幼果。

68 ●柑橘黄龙病 1.症状识别 以夏梢发病严重。发病初期,在树冠中出现黄梢,病梢上的叶多从叶脉附近、叶片基部及叶缘开始黄化,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以后均匀黄化。叶脉肿胀,无光泽,稍硬,叶片易脱落,枝条枯死。病株开花早而多,呈畸形花。果小,易脱落。 2.病原 Liberobacter属细菌薄壁菌门、韧皮部杆菌属。

69

70 3.发病特点 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嫁接病芽育成的带病苗木调运。田间传播,主要靠柑橘木虱。一般苗木发病率超过10%以上的新植果园,或田间病株率达20%以上的果园,柑橘木虱的发生数量大,病害将流行,并将在2~3年内毁园。

71 4.防治要点 (1)实行检疫,禁止病菌和可疑苗木输出和引入。 (2)建立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3)及时处理病树,减少初侵染源。 (4)及时防治柑橘木虱,减少传病机会。

72 ●柑橘脚腐病 1.症状识别 发生于根颈部,组织腐烂呈褐色,有酒糟味。在潮湿环境下,病部分泌淡黄色胶质物。干燥时,病部干缩。条件适宜,病斑迅速向纵横扩展,向上蔓延至主干,向下蔓延,引起主根、侧根,甚至须根大量腐烂。横向扩展使根颈环割,导致植株枯死。发病较轻时,叶片失去光泽,病重时,叶片失绿,叶脉变黄,叶形较小,早期落叶,果小,味酸质劣。

73

74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或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次春,条件适宜时,土壤中的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从根颈部侵入,引起发病。春、秋季多雨潮湿,发病严重。土质粘重,地下水位高,种植过深,根颈及根部受伤的橘树,以及肥水不足,树势衰弱的结果树,均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

75 (1)选用抗病砧木嫁接或接,适当提高接口部位。 (2)苗木宜浅栽,使根颈暴露于地面。 (3)低洼地注意开沟排水。
4.防治要点 (1)选用抗病砧木嫁接或接,适当提高接口部位。 (2)苗木宜浅栽,使根颈暴露于地面。 (3)低洼地注意开沟排水。 (4)及时防治天牛和吉丁虫。 (5)春、秋两季应经常检查病株,用刀刮除病斑,然后涂1:1:10倍波尔多浆消毒,或涂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防治。

76 ●柑橘全爪螨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又名柑橘红蜘蛛、柑橘红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及台湾等地区。除危害柑橘、梨等果树外还危害桂花、蔷薇、九里香、紫荆、玉兰、樱花、月季、海棠、美人蕉、万寿菊等50多种花卉植物。以成、若螨群集于枝梢和叶背面吸食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呈现苍白色小点,失去光泽,严重时全叶苍白,影响生长,造成落叶、落花、落果,枝梢枯死。

77 1.形态识别 雌成螨体长约0.3~0.4mm,卵圆形,紫红色,背面有瘤状突起,其上各生1根白色刚毛。雄成螨体较小,菱形,鲜红色,腹末略尖。幼螨淡红色,足3对。若螨与成螨相似,足4对。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2~20代,世代重叠。以成螨和卵在枝条裂缝和叶背越冬。卵多散产于叶脉两侧。1年之中以春、秋两季危害严重。春季干旱少雨,柑橘全爪螨将大发生。

78

79 3.防治要点 (1)人工助迁食螨瓢虫或释放捕食螨,可有效控制危害。 (2)在害螨点片发生阶段,摘除带螨之叶,集中处理。 (3)在春梢芽长1~2cm时,为越冬卵盛孵期,施第一次药,可喷施10%速效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或20%灭螨酯600~800倍液,或50%机油乳剂100~2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后根据害螨的发生和天敌数量决定施第二次药,一般间隔时间为7d左右。

80 ●柑橘矢尖蚧 柑橘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东、华中、华北、西北等地。除危害柑橘、金橘、柚、橙等果树外,还危害桂花、牡丹、芍药、樱花、丁香、山茶、梅花、佛手、九里香、百日红等41科150多种花卉植物。以雌虫和若虫群集于植物叶、枝、果实上吸食汁液,并排出蜜露,诱发煤污病,使叶、枝变黄。严重时导致枯枝、落叶、落果,甚至全株枯死。

81 1.形态识别 雌虫体长2.8 mm左右,橙黄色。蚧壳狭长似箭状,紫褐色,背面有1条明显纵脊。雄虫体长0.5 mm 左右,橙黄色,具翅1对,腹末有针状交尾器。雄蚧壳长形,白色,背面有3条纵脊。2龄若虫体扁,椭圆形,淡黄色,触角及足消失 。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2~3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上越冬,次年4月至5月产卵于介壳下。初孵若虫在枝叶上爬行一段时间后开始固定取食。雌性成虫及若虫多在枝、叶及果面上危害,雄性若虫多集中于叶片上为害。1月下旬成虫羽化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越冬。

82

83 3.防治要点 (1)剪除被害虫枝,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3)在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用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冬季或早春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6~18倍的松脂合剂,或20~25倍的机油乳剂喷雾防治。

84 ●柑橘黑刺粉虱 柑橘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属同翅目,粉虱科。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东、华中等地。除危害柑橘、金橘、柚、橙等果树外,还危害月季、蔷薇、白兰、玫瑰、米兰、山茶等花卉植物。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植物叶背吸食汁液,并排出蜜露,诱发煤污病,使叶变黄脱落。严重时导致枯枝甚至全株枯死。

85                                                                         

86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1.2mm,橙黄色,体表有白粉。前翅紫褐色,有7个白斑。后翅小,淡紫褐色。大龄若虫体深黑色,扁圆形,体背有14对刺毛,体躯周围有1圈白色蜡质物 。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以大龄若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白天活动,卵聚产于叶背。初孵若虫先短距离爬行,后固定取食,有群集危害习性 。

87 (3)在低龄若虫期用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等喷雾防治 。
3.防治要点 (1)剪除虫枝,集中处理; (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3)在低龄若虫期用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等喷雾防治 。

88 ●柑橘潜叶蛾 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属鳞翅目,潜叶蛾科。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及台湾等地区。危害柑橘、金柑、枸橘、枳壳等植物。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2mm左右,体翅银白色,前翅基部有2条褐色纵纹,中央有2条黑纹成“Y”形,顶角有1个黑色圆斑。前后翅狭长,有缘毛。成熟幼虫体长4mm左右,黄绿色,纺缍形,腹末有1对细长的突起。

89

90 2.发生特点 湖南1年发生8~9代,广东、广西1年发生15代,世代重叠。以蛹在潜叶内越冬。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较弱。卵散产于嫩叶背面中脉两侧。初孵幼虫由卵底面蛀入表皮下潜食叶肉,留下弯曲白色的虫道。老熟时,蛀至叶缘吐丝结茧化蛹,致使叶缘卷曲。 3.防治要点 (1)抹芽控梢,统一放梢。 (2)当新梢抽发不超过3mm,或新叶受害率达5%左右时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91 ●柑橘花蕾蛆 柑橘花蕾蛆Contarinia citri Barnes ,又名柑橘蕾瘿蚊、花蛆。属双翅目,瘿蚊科。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华中等地。是柑橘花蕾期的重要害虫。成虫产卵于花蕾上,幼虫蛀害花蕾,使花蕾畸形变黄,易脱落。 1.形态识别 成虫形似蚊子。雌虫体长约1.9~2.2mm,黄褐色。体、翅被黑色细毛。前翅膜质透明,有紫色金属闪光,腹末有一剌状产卵器。雄虫体长约1.2~ l.5mm,灰黄色,腹部末端椭圆形,具l对向上弯曲的抱握器。成熟幼虫体长约3 mm,长纺锤形,橙红色,前胸腹面有一褐色“Y”状剑骨片。

92

93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表士中越冬。柑橘花蕾露白时羽化为成虫,早晚飞舞于花蕾间,白天静伏。卵多堆产于花丝、花药及子房周围。幼虫孵化后即在子房周围危害。老熟后从蕾内爬出,弹跳入土,钻入树冠下的表土中结茧休眠。翌年春季化蛹、羽化。 3.防治要点 (1)人工清除被害花蕾 ,集中深埋或烧毁。 (2)成虫羽化出土或多数花蕾变白时,用40%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3000倍液树冠喷雾杀成虫;在幼虫脱蕾入土和成虫出土时,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地面喷雾防治。

94 ●柑橘星天牛 柑橘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华中、西北等地。危害柑橘类等多种果树和月季、海棠、樱花、山茶、紫薇等花卉植物。以幼虫蛀食树干基部及主根,影响养分及水分运输,削弱树势,甚至枯萎。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30mm左右,漆黑色。鞘翅基部密布颗粒,翅面上有许多白毛斑,前胸背板中瘤明显,侧刺突粗壮。成熟幼虫体长45~67mm,黄白色,前胸背板前方有1对黄褐色飞鸟形斑纹,中胸腹面、后胸和第1~7腹节背腹面均有移动器。

95

96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虫道内越冬,次年3月开始活动,4~5月化蛹,5~6月羽化。成虫白天活动,取食叶片。卵散产于树干基部皮层下,产卵处呈“八”形或“⊥”形伤痕。初孵幼虫先在皮层下盘旋蛀食,后深入木质部,虫道外有虫粪和木屑。 3.防治要点 (1)成虫盛发期,在晴天中午人工捕杀成虫。 (2)及时修剪被害枝或砍伐被害严重的老树烧毁。 (3)冬春检查树干基部,发现虫孔,先用铁丝除去虫粪,再用10~20倍的80%敌敌畏药棉塞入虫孔;或用注射针管向虫孔内注射敌敌畏药液,再用泥浆封虫孔。

97 第三节 葡萄病虫害 ●葡萄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分布于我国各葡萄产区,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新梢、幼果等。轻者造成叶片大量脱落,枝条不充实,冬芽不饱满,影响葡萄次年产量和质量,重者导致枝条或整株枯死。

98 1.症状识别 叶片受害后,正面呈淡黄色斑点,叶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病叶逐渐干枯脱落。新梢发病开始为水渍状半透明斑点,后变为微凹陷、黄色至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也能产生白色霜霉状物,病梢扭曲、枯死。幼果染病后,病部褪色、变硬下陷,出现白色霜状霉层,随后皱缩脱落。 2.病原 葡萄生单轴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Curtis)Berl.et de toni,属鞭毛菌亚门、单轴霉属。

99

100 3.发病特点 以卵孢子在病叶组织及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靠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叶片发病后,不断产生大量孢子囊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冷凉潮湿天气,栽植过密或枝叶过多、通风差和排水不良均有利于病害流行。 4.防治要点 (1)及时清除病叶,剪去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2)雨季注意排水,勤除草,降低田间湿度。 (3)及时摘心,打副梢,有利植株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在葡萄开花前和花后,喷洒1:O.5:180~200倍波尔多液,隔半个月喷1次,连续2~3次,保护幼嫩叶片。发病初期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隔7d喷1次,连续3次。

101 ●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 又名腐烂病、水烂、穗烂。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华东等地,是葡萄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果实损失率达20%~30%,病害流行年份达到70%~80%。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新梢、叶片等部位。危害果穗,先在穗轴或小果梗上出现浅褐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逐渐蔓延到整个果穗或部分小穗。果粒发病,开始为淡褐色软腐,以后整果密布灰白色小粒点,病果腐烂,极易脱落,或失水干缩成僵果,悬挂树上不脱落。新梢发病,初为淡红褐色,有深褐色边缘的腐烂斑,病斑纵向扩展,病部呈暗褐色凹陷大斑,表面密生白色小粒点。叶片发病,初为圆形或不规则斑点,渐呈环纹斑,上长有白色小粒点,后期常干枯破裂。

102

103 2.病原 葡萄白腐盾壳霉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 (Speg.)Sacc.,属半知菌亚门、盾壳霉属。 3.发病特点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地面或土壤中越冬。次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散和风力传播,通过伤口侵入果穗、新梢、叶片,进行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条件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或地势低洼、杂草丛生的果园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

104 4.防治要点 (1)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病蔓,并带出果园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2)适当提高果穗离地面距离,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3)及时摘心、打副梢,使枝、叶通风透光良好,提高抗病力。 (4)做好果园排水、除草工作,降低湿度,减少发病机会。 (5)从开花到采果前,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15d喷1次,共喷2~3次。

105 ●葡萄黑痘病 1.症状识别 叶片发病,初为黄色小点,后成中央灰白色,微凹陷,外围有紫褐色晕圈的病斑,干燥时易穿孔。新梢病斑椭圆形,中部下凹,灰白色,边缘隆起呈紫褐色,严重时变黑枯死。果实病斑圆形,中部色淡下凹,边缘褐色,外有红紫色斑纹,状如“鸟眼”。潮湿时,病斑有白色黏质物 。

106

107 2.病原 葡萄痂圆孢菌有性时期〔Elsinoe ampelina ﹙de Bary﹚Shear〕,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无性时期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属半知菌亚门,痂圆胞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潜伏在病组织内越冬。翌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初生的嫩叶、新梢,约经10d左右产生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远距离传播则靠苗木或插条调运。病害在春季和初夏雨水多、湿度大的地区为害严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

108 (1)严格检验苗木。 (2)冬季剪除病蔓、病梢。 (3)生长期及时处理病果、病叶、病梢。
4.防治要点 (1)严格检验苗木。 (2)冬季剪除病蔓、病梢。 (3)生长期及时处理病果、病叶、病梢。 (4)春季萌芽前,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硫酸铜喷雾,消灭越冬菌源;发病初期用1:2:160~200波尔多液,或25%施保克乳油,或40%福星乳油喷雾防治 。

109 ●葡萄透翅蛾 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 regalis Butler,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分布于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地。以幼虫危害葡萄、野葡萄1、2年生枝蔓及嫩梢,造成嫩梢枯萎,枝蔓被害部肿大,叶黄、果实易脱落,被害枝蔓易折断枯死。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约20 mm,蓝黑色。前翅红褐色,前缘及翅脉黑色,后翅膜质透明,腹部有3条黄色横带。雄虫腹末有毛束。成熟幼虫体长约38 mm,圆筒形,头部红褐色,体黄白色,近化蛹时紫红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字纹。

110                                                                         

111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葡萄枝蔓中越冬。翌春,越冬幼虫在被害处的内侧咬一圆形羽化孔,在蛹室结茧化蛹。6月上旬至7月上旬羽化,羽化后即交配。卵散产于嫩梢腋芽处。幼虫孵化后,在新梢叶柄基部蛀入嫩茎内危害髓部,蛀孔附近常堆集有虫粪,被害处上部凋萎枯死。幼虫将嫩茎蛀空后又转移到粗蔓中为害,被害部常明显膨大。10月后,幼虫在被害枝蔓内越冬。 3. 防治要点 (1)结合冬季修剪,剪除膨大的虫蔓。 (2)生长期发现被害枝枯萎,及时剪除销毁。 (3)成虫羽化期,用性诱剂诱杀。 (4)产卵约1周后,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BT乳剂1000倍液防治。

112 第四节桃病虫害 ●桃缩叶病 全国各桃区都有分布,是桃树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偶见花、嫩梢和幼芽受害。桃树发芽后叶片即开始发病,严重时病叶变黑干枯脱落。 1.症状识别 叶片局部或大部肥厚、皱缩,呈褐绿色,后转为紫红色,质硬而脆。春末夏初,病部表面生出1层银白色粉状物。新梢受害节间短,略肿胀,叶片簇生,严重时枯死。花和幼芽受害后成畸形,果面龟裂,易脱落。

113

114 2.病原 桃缩叶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属子囊菌亚门、外囊菌属。 3.发病特点 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树皮和桃芽鳞片上越夏、越冬。第二年春季桃芽萌发时,芽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透表皮或经气孔侵入叶片。病菌侵入后在叶片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之间蔓延,刺激中层细胞分裂,细胞壁增厚,致使叶片肥厚皱缩变色。一般无再侵染。病菌喜冷凉潮湿气候,在春寒多雨的年份,桃树抽梢展叶慢,发病较重。

115 (3)桃芽膨大,芽顶开始露红时,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l:l:100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4.防治要点 (1)及时摘除病叶,集中处理。 (2)对发病重,落叶多的桃树,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早日恢复树势。 (3)桃芽膨大,芽顶开始露红时,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l:l:100波尔多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116 ●桃细菌性穿孔病 是桃树主要的叶部病害,在温暖多湿地区发生较重,能引起早期大量落叶和部分嫩枝发生流胶枯死,严重影响结果及树势。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枝梢和果实也能受害。叶片受害,初生淡褐色,水渍状,圆形或多角形的小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变为红褐色,周围有淡黄色晕圈。以后病斑周围形成一圈裂纹,病斑脱落而成穿孔。空气潮湿时,病斑背面有蜡黄色胶状的菌脓溢出。病斑大多沿叶脉和叶缘发生,受害叶片极易脱落。枝梢受害,初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展延长,中部稍凹陷,龟裂而呈溃疡状,能引起流胶。有时病斑扩展成环斑而造成枝枯。果实受害,初呈淡褐色水渍状小点,后形成深褐色凹陷病斑。有时病斑开裂,溢出黄色菌脓,易遭腐生菌滋生而引起腐烂。

117 穿

118 2.病原 桃细菌性穿孔菌Xanthomonas compestris PV.pruni(Smith)Dye属细菌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除危害桃以外,也能侵害李、杏、樱桃等果树。 3.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在病组织内越冬。次春病斑扩展成溃疡,溢出菌脓,借风雨、昆虫传播,从叶上气孔或枝条及果实的皮孔侵入,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并引起多次再侵染。在春、秋阴雨连绵或浓雾重露的条件下,果园排水不良或桃树过矮、过密,容易造成病害流行。

119 4.防治要点 (1)加强果园管理,防止积水,降低果园湿度,提高植株抗病力。 (2)修剪病枝并烧毁,以减少病菌来源。 (3)早春树木发芽前喷1:1:120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喷2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120 ●桃蛀螟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ce,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幼虫蛀食桃、梨、苹果、樱桃、李、梅、山楂、石榴、板栗、荔枝、龙眼、枇杷、向日葵等植物的果实,影响产量和品质。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0mm左右,鲜黄色,体背及翅面有许多不规则黑斑。成熟幼虫体长22mm左右,灰褐色或暗红色,头及前胸背板褐色,腹背各节有毛片4个 。

121

122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2~5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树洞及向日葵花盘上越冬。次年4月中旬化蛹,5~6月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强趋光性和趋化性。卵散产于桃果果面。初孵幼虫先在果梗、果蒂处吐丝蛀食果皮,后蛀入果心,取食果肉及种子,从蛀孔处流出黄褐色透明胶液和虫粪。幼虫有转果危害习性。老熟幼虫在果内或枝上结茧化蛹。

123 (1)冬春结合养护管理,刮树皮、堵树洞;生长期及时清除虫果、向日葵盘等越冬寄主,降低虫源基数。
3.防治要点 (1)冬春结合养护管理,刮树皮、堵树洞;生长期及时清除虫果、向日葵盘等越冬寄主,降低虫源基数。 (2)利用黑光灯及糖醋毒液诱杀成虫。 (3)成虫产卵前进行果实套袋,减轻危害。 (4)卵孵盛期喷施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

124 ●桃红颈天牛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属鞘翅目,天牛科。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桃、苹果、梨、杏、李、梅、樱桃、梅花、海棠、菊花等植物。幼虫蛀食近地的主干及主根,影响树体养分及水分的运输,削弱树势,甚至枯萎,遇风折断。 1.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35mm左右,体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棕红色,少数黑色,两侧各有刺突1个,背面有4个瘤突,翅面光滑。成熟幼虫体长52mm左右,乳白色,前胸背板前端横列4块黄褐斑,各节有横皱纹。

125                                                                         

126 2.发生特点 2~3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枝干内越冬。次春,幼虫继续蛀食,在虫道外有红褐色木屑状虫粪。第三年4~6月幼虫老熟后在虫道末端筑蛹室化蛹,6~9月陆续羽化。成虫于午间活动。卵散产于树皮裂缝中,初孵幼虫在木质部形成不规则虫道。 3.防治要点 (1)成虫盛发期,在晴天人工捕杀成虫。 (2)及时修剪危害严重的枝条,砍伐被害严重的老树,并烧毁虫源木。 (3)冬春检查树干基部,发现新鲜虫粪的植株,先用铁丝除去虫粪,再用80%敌敌畏10~20倍液药棉塞入虫孔;或用注射针管向虫孔内注射敌敌畏药液再用泥浆封虫孔。

127 第五节 其他果树病虫害 ●枇杷灰斑病 分布于华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主要危害叶片,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使果树生长衰弱,影响新梢抽发。也能侵害果实,造成果实腐烂。 1.症状识别 叶片被害,初生淡褐色圆形病斑,后呈灰白色。病斑边缘明显,为较狭窄的黑褐色环带,中央灰白色至灰黄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表皮干枯后,易与下部组织脱离,多数病斑可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果实被害,产生圆形紫褐色病斑,后明显凹陷,其上亦散生黑色小点。

128

129 2.病原 枇杷灰斑病菌Pestalotia funerea Desm属半知菌亚门、盘多毛孢属 。 3.发病特点 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及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引起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土壤瘠薄,排水不良,栽培管理差的果园,一般发病较重。苗木发病常重于成株。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130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2)梅雨季节,做好果园排水工作,减少发病机会。
4.防治要点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2)梅雨季节,做好果园排水工作,减少发病机会。 (3)及时清除落叶,剪除病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菌源。 (4)苗圃或果园,于新叶长出后喷1:1:200倍波尔多液,或10%世高水分散剂6000~8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防治。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5d,再喷1~2次。

131 ●香蕉束顶病 香蕉束顶病又名蕉公病,是香蕉重要病害之一。分布于福建、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只危害香蕉类植物和蕉麻。一般果园发病率达10%~30%,甚至高达50%~80%。感病植株矮缩,不开花结实;在现蕾期才感病的植株,果少而小,失去商品价值。 1.症状识别 典型症状是,新长出来的叶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窄小,病株矮缩,叶片硬直束生,叶质硬脆,易折断。病株老叶发黄,新叶浓绿,叶脉、叶柄、假茎上出现浓绿色条纹。一般病株分蘖较多,根头变红紫色,无光泽,大部分的根腐烂或变紫色,不发新根。

132 2.病原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top virus,属黄矮病毒属。 3.发病特点 病害主要通过带病蘖芽调运和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g传播,引起香蕉发病,并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香蕉交脉蚜有翅蚜数量大,发病严重。种植在山腹低湿肥沃处,比较荫蔽的香蕉,幼嫩吸芽和补植的幼苗容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4.防治要点 (1)严格选种无病蕉苗(蘖芽),发现病株,彻底挖除,集中烧毁。 (2)种植抗病蕉类。 (3)及时防除香蕉交脉蚜,减少传病机会。

133 ●荔枝霜疫病 荔枝霜疫病又称疫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主要危害花穗和果实,造成落花、落果,是荔枝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1.症状识别 多自果蒂开始发病,初于果皮表面产生不规则黑褐色病斑,迅速蔓延扩大。全果变成黑褐色,果肉腐烂散发酒酸味,并流出褐色液体。病部表面有白色霜霉状物。

134 2.病原 荔枝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litchi Rostv.属鞭毛菌亚门、拟霜霉菌属。 3.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病果和病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大量孢子囊,随风、雨传播至叶、果,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树冠下阴蔽程度高的果实发病严重。 4.防治要点 (1)清除枯枝、落叶及病果,减少初侵染源。 (2)发病严重果区,应于花蕾期、幼果期和果实成熟前喷O.5:1:100波尔多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防治。

135 ●枣尺蠖 枣尺蠖Chihuo zao Yang,属鳞翅目,尺蛾科。分布于华东、华北、山西、陕西、辽宁。主要危害枣树、苹果、梨等果树。以幼虫危害芽、叶,严重时吃光枣叶,影响枣树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 1.形态识别 雌成虫体长约20mm,暗灰色,无翅,只能爬行。雄蛾体长约15 mm,灰褐色。前后翅均有两条黑色弯曲的横纹。成熟幼虫体长37~46 mm,灰褐色或青灰色。体表有黄、黑、灰三色间杂的纵条纹和不规则斑点。胸足3对,腹足1对,臀足1对。

136 2.发生特点 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干周围3~10cm深土中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雄蛾飞到树上隐伏,雌蛾在日落时顺着树干爬到树上交尾产卵。卵堆产在枝叉粗皮裂缝内。枣芽萌发时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卵孵盛期。幼虫孵化后即危害嫩芽,并能吐丝缠绕嫩芽,使嫩芽难以正常生长。以后大量取食叶片。幼虫喜散居,爬行迅速,受惊吐丝下垂,随风飘移扩散。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化蛹。

137 (1)冬、春挖开树干基部周围土壤,消灭越冬虫蛹。
3.防治要点 (1)冬、春挖开树干基部周围土壤,消灭越冬虫蛹。 (2)成虫发生期,在树干基部捆塑料布,诱集成虫,人工捕杀。卵孵盛期用50%辛硫酸乳油10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或5%农梦特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138 谢谢观看!


Download ppt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 第一节 苹果 梨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 是我国苹果树的重要病害,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