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先進觀念•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第927期封面故事〈背叛成功〉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200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先進觀念•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第927期封面故事〈背叛成功〉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200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先進觀念•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第927期封面故事〈背叛成功〉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2000

2 做自己,路更廣 統計顯示,72%的上班族,對現有工作不滿意, 理想與現實之間,產生巨大鴻溝, 財富、權位、追逐成功的欲望,推擠人們向前走,
忠於自己,越來越困難。 做自己,一定要高薪嗎? 高薪者,一定會快樂嗎? 七項指標,檢視你能否做自己, 兩個例子,以行動證明:做自己,路更廣。

3 台灣上班族,找不到自己 今年初,著名研究機構 紐約經濟諮商理事會(Conference Board)調查顯示,美國人有五成不滿意目前的工作,工作滿意度連續十年下滑,只有一四%對工作非常滿意。 另一份由美世人力資源顧問公司(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的調查也顯示,英國人工作滿意度連續三年下滑,今年只剩五九%。 不止美、英兩國如此,台灣一○四人力銀行五月份公布調查,七二%的上班族不滿意目前工作,其中六八%的原因來自「沒有明確目標」。台灣上班族的人生目標、天賦才能與現行工作之間,存在巨大鴻溝,找不到自己,似乎比美、英更嚴重。

4 資訊發達,讓現代人迷失自己 「我是誰?我該做什麼?該往何處去?」這是人類的老命題,現代人則陷入更複雜的迷宮,被它層層裹住,找不到出口。
「資訊發達是這個問題的幫兇,強迫性資訊帶來集體焦慮症,」曾任心理治療師、現為專職作家的游乾桂分析,主流教育追求「登龍術」,大家都想找到功成名就的方法,卻不願認識潛藏心中的內在丰華。 人們每天一打開電視,接受的資訊是誰穿豪服、誰住豪宅,價值觀很難不被影響,當心中對成功的期望與現實間差異越來越大,就產生焦慮與壓力,迷失了自己。

5 「做自己」不是有錢人的奢侈 許多人認為,「做自己」是有錢人的奢侈,一般人總是必須為五斗米折腰。「這是邏輯上的謬誤。關鍵不是你的錢夠不夠,而是你想把現在所有的好,都攬在身上,不願放棄,」游乾桂說。找到自己的坐標,自然就能取捨。 此外,人們也常以為,辭去讓自己厭煩的工作,就是做自己,這也是個迷思。 「做自己絕不等於逃避,兩者差異在於你有無專業,做自己有承擔,也要付出代價,」游乾桂說,如果一個工程師想開麵包店,卻毫無做麵包的知識與技術,那就流於空談;至少,他應該花時間學習,把做麵包的武功練好。

6 四種狀況,代表 離「做自我」越來越遠 一、身心俱疲: 找到自己的最大特徵是,充滿熱情,對能實踐自己的事,再辛苦也不累,反之是怎麼做都很累。
二、經常犯錯: 工作怎麼做都做不好,效率差,經常延遲、犯錯。 三、不想學習: 就算有機會免費受訓,也缺乏學習動力, 例如擔任會計工作卻對會計新知不感興趣。 四、缺乏願景: 站在自我檢視的鏡子前,無法想像或 不敢想像三、五年後的自己。 你有這幾種狀況嗎? 來看看有人如何背叛成功 找到人生追求的 幸福和正義……

7 找幸福》卸下跨國企業高階經理人光環 開蛋糕店 她烘焙人生的風景
找幸福》卸下跨國企業高階經理人光環 開蛋糕店 她烘焙人生的風景 蘇佳莉 背叛成功檔案 出生:1971年 學歷: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 經歷:美樂啤酒中國區財務長 美商宏道資訊亞太區財務副總 現職:Ginjer蛋糕店負責人 追尋:親手烘焙的幸福感 幸福滋味 蘇佳莉喜歡想像人們吃蛋糕時的神情, 站在工作台前,她的笑容同樣洋溢幸福。

8 做自己第一步: 一次裁員經驗,她決定離開職場
蘇佳莉來自菲律賓富裕的華僑家族,外祖父曾是菲律賓南部最大伐木工廠老闆;祖父在菲律賓經營大型運輸公司;父親則是台灣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創立時的共同合夥人之一。 她的求學生涯,頂著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畢業的光環,取得美國會計師執照後,就進入世界前三大會計師事務所KPMG工作,其後擔任跨國企業亞洲區財務副總,年薪五百萬元。 一帆風順,三十歲的她已經攀上人們夢寐難求的高峰,先後擔任美樂啤酒(Miller Brewing International)中國區財務長、宏道資訊(BroadVision,那斯達克上市公司)亞太區財務副總,並負責管理人事、IT、行政等部門。

9 她在宏道資訊的辦公室,位於台北火車站對面新光大樓二十六樓,兩大片玻璃窗,高腳椅、大桌子、大塊空間。但忙碌的她卻沒時間欣賞窗外風景,「我在那間辦公室一年多,只抬頭看窗外兩次,一次注意到中正紀念堂,一次注意到總統府。」 當跨國企業財務主管期間,總是有不同地區的經理人,要求她更改財務數字,或為了佣金分配而爭吵,「如果有哪個財務長告訴你,他從來沒碰過有人施壓改數字,那他一定是騙你的!」蘇佳莉說。 看見高階經理人掙扎向上的過程中,既辛苦又不堪的一面,蘇佳莉享受不到坐在高背椅上的樂趣。但真正促使她走出大辦公室一去不回頭的,則是慘痛的裁員經驗。

10 二○○一年中旬,宏道資訊受到科技泡沫影響,決定在亞洲區進行裁員。頂頭上司不想扮黑臉,要求蘇佳莉飛往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告知裁員政策,而且首波裁員就從高階經理人開始砍。
她清楚記得,一位四十幾歲的地區總經理,聽到她說:「對不起,因為公司政策改變,所以要裁員……。」臉上閃過的絕望神情。 「他沒有哭,但那個feeling我永遠忘不了。他沒有不努力啊,他也許整個生命都是工作,一心一意在公司體制內往上爬;他也許有好幾個小孩要養;但公司說裁就裁,」蘇佳莉難掩激動:「我能說什麼?我只能說這是公司政策……但這些都是廢話!我自己說出口,都覺得這是廢話!」

11 執行公司裁員政策的半年間,蘇佳莉開始思考職場生涯到底是怎麼回事。
被她告知被裁員的人當中,有人好不容易熬到總經理,突然公司卻不要他;有人全心全力投注工作,家庭、健康放一邊,最後卻被要求捲鋪蓋走路。「這其中沒有一個是不努力的,你拚了半天,也是被裁,那混水摸魚沒把整個心思放進去的,是不是反而幸運?」經過這場裁員,她心境彷彿老了十歲。 宏道資訊這波裁員,四分之三的員工被裁掉。蘇佳莉對自己說:「真是夠了。」她想過自己的生活。

12 做自己第二步: 放下身段,赴法國學做蛋糕 起初她只想休息,後來索性跑到世界頂級廚藝學校 —— 法國巴黎藍帶學院(Le Cordon Bleu),拜師學藝。 蘇佳莉的母親擁有紐約大學化學碩士高學歷,卻樂於待在家中照顧孩子,她最大的興趣是做點心。為了滿足家人胃口,蘇佳莉的母親實驗出五百多種蛋糕食譜,彷彿把她取得化學碩士的精神,投注在研發美味蛋糕配方上。 耳濡目染,蘇佳莉十二歲就開始自製蛋糕,請美國學校的同學們來家中分享。「我喜歡一邊做、一邊想像他們吃到蛋糕的表情,我喜歡這種幸福的感覺。」透過手工,她分享生命的美好。

13 取得法國藍帶學院證書,朋友開始向她訂蛋糕,第一個訂單要三大層水蜜桃顏色榛果結婚蛋糕。她問朋友:「妳真的要把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我做?」朋友說:「試試看哪有關係?」結果賓客們個個讚不絕口,朋友介紹朋友,她就在自家廚房接起訂單來了,但仍屬玩票性質。 她離開宏道資訊時,設定半年休息時間,後來她跑去法國學廚藝,又從半年延長為一年。眼看一年到了,她問自己:「是不是要回去了?」 心裡的聲音抗拒著。她想起頂頭上司們汲汲營營的不快樂,她想起經理人為了數字吵翻天,她想起那位中年男子臉上絕望的神情……「我看到了無情吧!」蘇佳莉嘆息。

14 做自己第三步: 沒有大辦公室,她樂於做小商人
朋友鼓勵下,她的小蛋糕店開幕了,也完成母親多年前的願望。 從跨國組織高階經理人變成一切自己來的小商人,蘇佳莉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她順利地找到原料、紙盒、店址、以及開蛋糕店所需的一切,「真正做下去,發現沒有那麼困難,」她說。 雖然蛋糕店目前勉強損益兩平,與她先前年薪天差地遠,雖然她還是從早做到晚,卻一點也不累,整個人也好像年輕了十歲。

15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經歷那些過程,如果不是這樣,我今天不會走這條路,我還是會渴望大椅子與大辦公室。」問她擔不擔心風險?
她堅定地回答:「是有風險,但這個風險不大於在辦公室上班的風險。你很努力在職場表現,但公司政策改變你就被淘汰,年紀越大越慘,如果是這樣,開一家店的風險,怎麼會比做一家公司總經理的風險,還來得大?」 傍晚,台北下起雷陣雨,一位年輕媽媽帶著三個小女孩跑進店裡,蘇佳莉拿出蛋糕,蘋果、核桃、胡蘿蔔、香蕉、巧克力的香味,撲鼻而來,孩子安靜滿足地吃著。蘇佳莉望向窗外,現在,她終於可以欣賞風景了。

16 找正義》放棄年薪200萬的律師桂冠 前進非洲 要幫弱勢爭人權
找正義》放棄年薪200萬的律師桂冠 前進非洲 要幫弱勢爭人權 馬潤明 背叛成功檔案 出生:1962年 學歷:英國艾伯丁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 經歷:執業律師、台灣律師公會人權小組 樂生療養院律師團發起人 追尋:患難與共倖存過後的甜蜜感 患難真情 在擔任樂生療養院院民的義務律師過程中, 馬潤明(中)說,他從這些長者身上學到生命的韌性。

17 做自己第一步: 離開商務事務所,開始人權辯護
馬潤明,曾是個年薪兩百萬元的律師,現在則是新莊樂生療養院律師團發起人、也是義務辯護律師之一。他原本學商,因為毫無興趣,退伍前夕重考法律系,畢業後第三年也考上律師。一般人辛苦考上律師都希望趕快賺錢成為人人羨慕的名律師。 不過,馬瑞明第一個工作在商務律師事務所,但只待不到半年。「這個律師所讓我覺得『很噁心』,他們不計一切代價打贏官司,要律師不惜說謊,做假證據。」 當時環保署鼓勵資源回收,黑心業者一手向環保署拿錢,一手放火燒掉回收物申請理賠,來往間得手上億元。「公司跟業者有種微妙的關係,」他不願成為共犯憤而離職。

18 離開商務事務所後,他進入「謙誠事務所」,慢慢接觸人權工作,他接手的幾個大案子都非常敏感,為台獨教主史明、陸正案被告及前「反共義士」卓長仁擔任辯護律師,「刑事案件質量都很重,磨難也特別多,這是一種藝術,不是電影那麼簡單,律師的心理素質和格局都要夠大。」 他總希望當事人據實以告,也絕不會為說謊的當事人辯護,因為強調信任,他對當事人投注很深的感情。有幾次,他的當事人遭到槍決,在趕赴刑場的途中他就忍不住哭出來。 也有本來判死刑的當事人,後來改判無期徒刑,他高興沒多久,最後卻發現當事人竟然欺騙他。這時,他就會有被深深背叛的感覺。

19 做自己第二步: 組律師團,為痲瘋院民爭取權益
為當事人盡最大努力辯護,是律師行業的本務之一,馬潤明想擁抱正義,但往往卻只捉到正義的影子。他無法申張的正義感,卻在台北新莊的樂生療養院有了實現的機會。 過去,這裡是痲瘋病毒肆虐的殺戮戰場,受害者的手和腳大都萎縮或截肢,現在,他們因新莊捷運工程面臨拆遷噩運。今年一月,馬潤明組織了十五位律師的律師團,義務協助院民爭取權益。 為避免無錢無勢的院民在捷運動工,被迫拆遷時,遭受重大損傷,馬潤明等律師團分別向捷運局、衛生署、樂生療養院院方提出「定暫時狀態假處分」禁止拆遷搬動。

20 日據時期,日本政府對痲瘋病患實施強制隔離政策,在日本、韓國及台灣都設立管制嚴格的療養院。
一九九八年,日本痲瘋病患控告政府違反人權,歷經四年纏訟勝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放棄上訴,向病患道歉,日本國會也通過「補償法」對強制隔離的病患人道賠償。 但台灣及韓國病患卻在補償之外,於是有六十一位有正義感的日本律師組團,協助韓國、台灣院民向日本政府求償。在這群日本律師來台奔走下,去年八月,台灣二十五位日據時期就遭隔離的樂生院民,也向日政府索討公道。

21 當時陪同日本律師來樂生療養院探訪的馬潤明說:「有一位女律師,看到坐在電動車上的老伯伯,主動拉他們的手,擁抱他們,半跪著聽他們說話,這些長期被歧視,別人碰都不敢碰一下的伯伯,激動不已,我當場覺得好感動,也好羞愧,同樣是律師,為什麼他們可以做到,我們卻做不到?」 當時有人感嘆,台灣律師向來只做「有利可圖」的事,不相信台灣會有律師願意做這件事。 就衝著這句話,馬潤明跳上火線,組織律師團幫院民爭取權益。

22 「我常想,日本人權為什麼那麼進步,我們的執政者很多出身律師,卻對人權觀念這麼淡薄。」馬潤明來樂生的次數已數不清了,占去他工作時間的一半,常常院民電話一打,他就趕來;或在開庭前,律師團成員大家熬夜討論訴狀,樂生已經變成他的「正職」。 在協助樂生院民的過程中,馬潤明慢慢發現,「原來我真正想追求的是只想和別人,特別是比我更沒武器的人,連結在一起。」院民的託負,讓他更完整。 「這是一種人和人之間的擁抱,一種共患難之後倖存的甜蜜感。這種感覺讓我上癮,我喜歡一起努力克服困難之後的成就感。」

23 做自己第三步: 不惜暫別妻女,自願到非洲工作
這半年來,他更準備好要前往非洲獅子山擔任義務人權律師,除了外交部補助的半年一萬二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七萬元),沒有任何薪水。 去年七月,他到愛爾蘭參加「國際人權會議」,與一百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檢察官及律師開會,三天會議全討論南斯拉夫、盧安達等國的種族屠殺事件,尤其是非洲的獅子山。 一九九一年起,獅子山爆發十年嚴重內戰,叛軍和政府軍對峙,一片殺戮,全國死亡總人數逾三十萬人。

24 「叛軍公開砍人手腳,特別挑小孩子下手,這些孩子若能活到今天,也都成年了,想想多恐怖,一個國家竟有好幾萬個沒有手腳的人。」
馬潤明原本對獅子山毫無所悉,但是這些一閃而過的畫面,卻令他無法忘懷。 當時,一位來自「國際刑事法庭」的檢察官,在會場徵求有國際刑法背景的律師,協助獅子山審理戰犯工作。「在毫無人權的地方,去重建人權的價值,這是我覺得最有價值的事,即使只是當檢察官助理,或這個國際組織裡的一枚小小鏍絲釘都好,」馬潤明告訴自己。於是,他慎重的遞出了申請表格。

25 馬潤明的妻子是法官,他們有一個三歲的女兒,要到一個出入都要維和部隊保護的地方,一去至少半年,他坦言壓力很大,「就是因為這裡沒有人去過,我才要去。大家都去的地方,我不會錦上添花。」
可是正當他辦好一切手續,準備暫別妻女時,這半年來,獅子山政局卻也陷入動盪,到底能不能去?找了新工作的馬潤明還在等待答案。 當國際法庭檢察官問馬潤明為什麼要到獅子山時,他說:「我們都在地球上,希望用我所學所知,讓獅子山的人民,有機會張開他們的翅膀,自由飛翔。」

26 找對坐標 人人都可以做自己 要挖掘自我,是怎樣的追尋過程,又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氣?
相信在前面的兩個例子,能看出做自己雖不容易,卻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卡內基訓練董事長黑幼龍建議,假設你面前有片鏡子,鏡子能呈現五年後的你,你希望從鏡子裡面,看到什麼樣的自己?這就是你的「願景」(vision)。 清楚願景同時,另一個聲音經常伴隨出現:「失敗怎麼辦?」人們不免自問,黑暗中我一躍而下游向彼岸,但,真的有彼岸嗎?最後有七個問題可以協助你,找對方法做自己!

27 七個問題檢查是否 找對方法「做自己」 一、願景是什麼? 假設前面是鏡子,反映未來的你,你希望看到怎樣的自己?景象越清晰,做自己的目標越清楚。
二、是做自己,還是逃避? 做自己必須付出努力與承擔,過程有風險、有痛苦,不會比現狀輕鬆、快樂。 三、對錢的看法正確嗎? 錢能換到幸福才有意義,認同少賺、少花也能幸福者,做自己機率較高。

28 四、得與失都清楚嗎?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懂得放棄,是做自己的開始。 五、與家人溝通了嗎? 為家人分析得失,爭取支持,先找最有共識的開始做。 六、你有專業嗎? 缺乏對目標的認識與專業,做自己的風險將升高。如果專業不夠,請現在開始培養。 七、你想一步到位嗎? 做自己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做不到100%的自己就先做50%,重點是拿出行動力,往目標逐步接近。

29 商業周刊網站,每週四精選當週雜誌精彩文章 商周數位學院,每週二、五,菁華書摘簡報上線 歡迎您隨時瀏覽商周網站
或至商周數位學院下載最新書摘簡報! 我要訂閱商業周刊 紙本雜誌訂閱 電子雜誌訂閱

30 紙本雜誌訂閱 我要訂閱商業周刊 電子雜誌訂閱
本文摘自927期封面故事〈背叛成功〉 本數位檔所有內容文字版權屬商業周刊所有 本檔案由商業周刊新事業中心製作 歡迎轉寄 紙本雜誌訂閱 我要訂閱商業周刊 電子雜誌訂閱


Download ppt "先進觀念•輕鬆掌握 商周數位學院 第927期封面故事〈背叛成功〉 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200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