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2 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 辐射对称 2. 具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从腔肠动物开始有固定的对称形式。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
两辐对称是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平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之间的一种形式。腔肠动物珊瑚纲中有很多是两幅对称。 2. 具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 腔肠动物是真正具有二胚层的动物。

3 3. 有组织分化 4. 具有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上皮组织占优势。上皮细胞中含有肌原纤维。兼有收缩和保护作用。
动物界最简单的神经系统。没有神经中枢,无定向传导,又称扩散的神经系统。

4 第二节 代表动物—水螅(Hydra) 1. 生境 2. 形态结构
淡水中生活。水流清澈、缓慢富有水草的水域中可采集到。一般附着在水生植物或石块上。大的个体肉眼可见。水温在20-25℃之间适宜生长。 圆柱状,浅褐色,长约1厘米,遇刺激可将身体缩成一团。身体一端有口,口周围有6~10条细长的触手 ,另一端有附着作用的基盘。

5 外胚层—保护 体壁 内胚层—营养 中胶层—支持

6 外皮肌细胞 腺细胞 外胚层 感觉细胞 神经细胞 刺细胞 间细胞 肌原纤维在细胞基部沿身体长轴排列,收缩使身体和触手变短。
网状,外胚层细胞的基部。 未分化的胚胎性细胞,较小,聚集成堆。可形成刺细胞和生殖细胞。 粘性刺丝囊 刺细胞(内含穿刺刺丝囊) 卷缠刺丝囊 外皮肌细胞 腺细胞 外胚层 感觉细胞 体积小、细胞质浓,端部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纤维相连。 神经细胞 刺细胞 间细胞 腔肠动物特有。触手上多。保护。 分泌粘液,润滑、辅助吸附、滑行。

7 内皮肌细胞 内胚层 腺细胞 感觉细胞 间细胞 神经细胞 中胶层:内、外皮肌细胞分泌的胶状物质。
营养肌肉细胞。兼收缩和营养机能。肌原纤维环状排列,收缩可使身体和触手变细。 神经细胞 未连成网,分散于内胚层细胞基部。 中胶层:内、外皮肌细胞分泌的胶状物质。 内皮肌细胞之间,分泌粘夜和消化酶,润滑、细胞外消化食物。

8 3. 捕食和消化: 以小型甲壳类、昆虫幼虫、环节动物为食。 以触手捕食。 刺细胞内的毒素使猎物麻醉或死亡,猎物释放的谷胱甘肽刺激水螅将口张开,食物进入消化循环腔,先行细胞外消化,再行细胞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9 4. 呼吸和排泄——体壁 5. 生殖 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异体,少数同体。生殖腺由外胚层的间细胞分化形成。 精巢圆锥形,卵巢卵圆形。受精卵行完全卵裂。 以分层法形成实心原肠胚。然后围绕胚胎分泌一壳,从母体脱落,沉入水底至环境适宜时完成发育,胚胎破壳而出形成小水螅。

10 无性生殖:出芽生殖

11 第三节 腔肠动物门分纲 一、水螅纲 薮枝虫 水螅体 营养 水螅型群体 围鞘 共肉 生殖体 生殖 触手 水螅体 垂唇 螅鞘 小水母 水母芽
子茎 生殖体 生殖鞘 消化循环腔 生殖体 共肉 生殖 围鞘 水螅型群体 螅茎 螅根

12 水母型 外胚层 生殖腺 受精卵 世代交替 小水母 生活史 出芽生殖 囊胚 内移 生殖体 原肠胚 浮浪幼虫 固着 新群体开始

13 触手长,有小刺胞,刺胞的毒液与眼镜蛇的毒液相似。体呈青蓝色,有时微带红色。
分布于我国南海及太平洋各暖海,以发达的触手和刺细胞取食,人触到时,感觉剧痛。 僧帽水母

14 水螅纲特点 1. 一般是小型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 水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 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部有平衡囊。 4. 生活史大部分有世代交替现象。

15 二、钵水母纲 海月水母 环管 触手 触手囊 辐管 胃腔 生殖腺 胃囊 胃丝 口腕

16 海月水母生活史

17 海月水母 伞缘四周的细丝是触手, 胃下4条彩帶般的口腕为捕食工具,以浮游生物为食, 身体是胶质,含近98%的水份。

18 海蜇

19 海蛰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50厘米,胶质较坚硬。广布于我国南北各海中,浙江沿海最多。可供食用,并可入药。捕获后以明矾和盐压榨,除去水分,洗净后再用盐渍,伞部称为“蜇皮”,口腕称为“蜇头”。海水作业或游泳接触海蜇时,海蜇伞盖下触须密集的刺丝囊即将管状利丝射入人的皮肤,释放出毒液,引起中毒。海蜇脱水后很快失去毒性,加工后的海蜇无毒。

20 海蜇、海月水母、僧帽水母、等属有毒水母。海蜇刺丝囊内含海蜇毒素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 海蜇或其它水母刺伤后出现局部疼痛,数小时后可出现线条状红斑、丘疹,类似鞭痕;严重者局部可出现瘀斑、水疱,甚至表皮坏死。一般经15~20天痊愈。部分患者伴有发冷、肌肉酸痛、胸闷、气急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重者可发生休克和肺水肿。 局部立即用浓肥皂水、1%氨水或5%碳酸氢钠溶液冷湿敷。出现中毒表现者立刻到医院就诊。

21 海黄蜂又称海洋中的透明杀手人,是比响尾蛇还要毒的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水母,世界上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一旦被触须刺中,3分钟之内就会死亡。

22 钵水母纲的特征 1、全部海生,大型水母,无水螅型或不发达。 2、无缘膜,不具骨骼。 3、结构复杂,胃囊内有胃丝。 4、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生殖腺源于内胚层。

23 三、珊瑚纲 海葵的结构 口道沟 一级隔膜 二级隔膜 三级隔膜 口道 生殖腺 壁孔 外胚层 毒丝 内胚层 内胚层 中胶层 外胚层 生殖腺
隔膜丝 隔膜纵肌 海葵的结构

24 鹿角珊瑚

25 菊花珊瑚

26 象耳珊瑚

27

28 海葵

29

30

31 珊瑚虫生活在温暖的海洋里,拥挤固着在岩礁上。新生的珊瑚就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长。
活的珊瑚虫有吸收钙质制造骨骼的本领。活珊瑚虫死去了,新的又不断生长,日积月累,死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便形成了珊瑚礁、珊瑚岛。 在正常水温条件下,虫黄藻总是与珊瑚虫共生,给珊瑚礁染上金色、红色或黄色的光彩,同时给珊瑚提供养料。

32 1990年是世界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炎热的气候造成海水温度过高,大量的珊瑚礁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萎缩死亡。水温升高能使虫黄藻消失,珊瑚停止生长,时间一长,珊瑚躯干上出现白色斑点,这种现象被称为珊瑚礁的“白化”。几个星期之后,珊瑚虫就会死亡,珊瑚礁呈现累累白骨。

33 在海洋里喜欢吃珊瑚虫的动物也很多,长棘海星、鹦鹉鱼、扁背鲀等。长棘海星吃珊瑚虫的方法很独特。首先把珊瑚裹住,然后翻出胃来把一个个珊瑚虫吃掉,最后仅剩下骨骼。此外,鹦鹉鱼、扁背鲀也是珊瑚的天敌。它们用坚硬的牙齿啃咬珊瑚枝,并用特殊构造的咽齿把珊瑚压碎,吞进肚里,珊瑚虫及虫黄藻被吸收,不能消化的珊瑚碎渣被排出体外。

34 珊瑚纲特征 1、全部海生,无水母型。水螅型结构复杂。 2、大多数具有骨骼,群体生活。 3、内外胚层均有刺丝泡。 4、生殖腺来源于外胚层。

35 四、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 食用 2. 刺丝囊内的毒素可作为新药物的来源。 3. 仿生学 4. 构成海底花园 5. 形成珊瑚礁和珊瑚岛 6. 盖房子、制水泥、铺路、观赏和制装饰品 7. 形成储油层、对地壳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8. 危害渔业生产 9. 毒素可使人产生不适或致命

36 五、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37 总结 腔肠动物的进化地位 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 生物学特征

38 水螅型与水母型

39 水螅型与水母型的形态比较 水螅型 水母型 体形及生活方式 圆桶形,固着生活,多群体行无性出芽生殖 盘状,浮游生活,不成群体,行有性生殖
中胶层 薄,大多无细胞 厚,有少数细胞和纤维 口 部 向上, 有垂唇 向下, 无垂唇 神 经 不发达 较复杂 骨 骼 有些具石灰质骨骼 水 管


Download ppt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