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實驗室安全衛生概論 教育部安全衛生通識課程教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實驗室安全衛生概論 教育部安全衛生通識課程教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實驗室安全衛生概論 教育部安全衛生通識課程教材

2

3

4 職業病案例

5 職業病案例

6 職業病案例

7 職業病案例

8 職業病案例

9 近三年校園災害特性調查分析 -依發生事故的場所屬性分
1.大專院校以化學性實驗場所最多(平均為49.3%); 2.高中職校則以機械性實驗場所最多(平均佔41.8%),電機電子(17.2%)及化學(11.2%)居次。

10 近三年校園災害特性調查分析 -依發生事故的媒介分
1.大專院校實驗場所相關事故前五項最重要之媒介為危險物/有害物(20.1%)、電氣設備(12.3%)、化學設備(11.7%) 、材料(6.5%) 及其它(24.0%) 。 2.高中職校實驗場所相關事故前五項最重要之媒介為一般動力機械(18.7%)、人力工具/手工具(14.2%)、其它(9.0%)、用具(8.2%)與材料(7.5%),而其餘機械則佔約11.2%。

11 近三年校園災害特性調查分析 -依事故發生原因分
1.大專院校實驗場所相關事故前五項最重要之單項原因為火災爆炸(14.3%)、使用機具不當(12.3%)、使用有缺陷之機具(9.1%) 、採取不正確姿勢(8.4%)及其它(16.2%) 。 2.高中職校實驗場所相關事故前五項最重要之單項原因為使用機具不當(40.3%)、採取不正確姿勢(20.1%)、工作中開玩笑(10.4%)、未使用防護具(8.2%)及其它(3.0%)。

12 近三年校園災害特性調查分析 -依事故類型分
1.大專院校前五項最重要之類別為火災(20.8%)、與有害物接觸(14.3%)、物體倒塌/崩塌(11.7%)、切割等機械傷害(10.4%)及不當動作(9.1%)及。 2.高中職校前五項最重要之事故類別為切割擦傷(48.5%)、不當動作(9.0%)、被夾被捲(6.7%)、衝撞(6.0%)及跌倒(5.2%)、無法歸類(5.2%)。

13 實驗室安全衛生基本工作 危害認知 危害評估 危害改善控制 人人參與 多查資料﹑增加知能

14 實驗場所的潛在危害因子 物理性危害因子 化學性危害因子 生物性危害因子 人因工程危害因子 其他 實驗場所的潛在危害因子,包括:
1.化學性危害因子,例如:火災、爆炸、中毒之潛在危害; 2.物理性危害因子,例如:機械設備的切傷、割傷、夾傷、捲傷、電氣、輻射、高、低溫等之潛在危害; 3.生物性危害因子,例如:細菌、病毒及生物氣膠之感染危害; 4.人因工程之潛在危害包括了肌肉、骨骼傷害; 5.其他包括了處置實驗場所廢棄物造成之危害等。

15 實驗場所以實驗室化學性災害為主 用量少 種類多 人員更替頻繁,新進人員為數眾多 新研發,未知風險很高
國內實驗場所曾經發生的災害案例顯示,大多數重大災害仍以實驗室化學性災害為主,因為 1.實驗室內使用之化學品中屬於危險物、有害物或毒性化學物質,受到法規管制者超過五百種; 2.雖然使用量少,但種類非常多; 3.在儲存、使用、管理及其所產生之廢液處理上,很容易因疏忽造成災害或不相容物質因意外起反應導致災害; 4.另外,學術機構實驗室因使用化學品之人員更替頻繁,新進人員為數眾多,在防範人為因素之災害上責任重大; 5.學術性研究又多為新的研發,未知風險很高。

16 為何需注意實驗場所安全衛生? 保護自己免於實驗場所的危害 保護他人免於實驗場所的危害 法規要求 勞工安全衛生法及相關子法 管理組織、教育訓練
容許濃度、環境測定、安全衛生管理 安全設施、設備檢查

17 物理性危害

18 物理性危害--1 機械系(所)、土木營建系(所) 電機系(所)、電子系(所) 醫學系(所)、醫技系(所) 資訊系(所)、復健系(所)
化學系(所)、化工系(所) 工工系(所)、材料系(所) 食品科學(所)、環工系(所) …等 大專院校中之機械、電機、電子、土木營建、資訊、化學、化工、工業工程、材料、 醫學、 醫技…等系(所)隱藏著許多潛在物理性危害。

19 物理性危害--2 災害類型 電氣危害 噪音危害 輻射危害 振動危害 機械危害 高、低溫作業環境危害 墜落、物體掉落危害 採光照明危害
異常氣壓危害等 大專院校中之機械、電機、電子、土木營建、資訊、化學、化工、工業工程、材料…等系(所)之潛在物理性危害依災害類型別可分為:電氣危害、 噪音危害、 輻射危害、 振動危害、 機械危害、高、低溫作業環境危害、 墜落、物體掉落危害、 採光照明危害及異常氣壓危害等潛在的物理性危害

20 電氣危害 電氣危害類型分類 感電 電弧 電氣火災 靜電等
電弧溫度約300℃,若被電弧燙傷比起一般燙傷約三倍深入人體組織,電弧灼傷不僅是燒傷,同時銅、鉛金屬蒸氣、燻煙附著皮膚時也會發生惡性症狀。

21 感電危害--1 胸部肌肉收縮,妨礙呼吸,導致窒息而死。 神經中樞痲痺,導致呼吸停止。
引起心肌局部顫動,而妨礙正常心跳。即心 臟肌肉不同時收縮而各自發生收縮,且不能 自然復原,導致血液循環停止而死亡。 感受大量電流後,心臟肌肉收縮,導致心臟 停止跳動,但受災者脫離電路後即可恢復正 常的心跳。 災害案例: 施工過程中使用工具機、電焊機、空壓機等,可能因使用不慎或相關防護設施不當而導致人員感電。感電所引起的傷亡是因人體對電流有致命反應所致。 民國 87年 10月 9日,國立○○技術學院電機科學生在學校實習工廠進行配電實習,疑因胸部碰觸變電箱上的電線而引發感電意外,造成一人死亡之意外事故。

22 感電危害--2 由大量電流產生的熱,使組織、器官、神經中樞及肌肉出血或壞死。電燒傷是觸及高壓電,電流通過身體各部份而引起生理失調與不可回復性組織的傷害,血管栓塞後肌肉組織壞死,而大範圍肌肉不可逆壞死,可釋放肌蛋白引起腎小管阻塞導致腎衰竭。 感電後,肌肉收縮,失去平衡,致使從高處墜落造成二次傷害。 災害案例: 民國 92 年 5 月某日某公司勞工李某稱:下午約二時四十分,我正在罹災者工作地點對面撿拾廢棄鋼筋時,罹災者正進行鋼筋裁剪機刀片更換作業,忽然聽到罹災者說:「死了,我被電到了」,後就暈倒在工作椅上眼睛翻白,我立即跑去找人急救。又依該廠勞工劉某稱: 92 年 5 月某日下午約二時四十分,我正在裁剪機附近工作,聽到李某喊救人,我立即到現場查看,發現罹災者全身無力坐倒在工作椅上,我立即叫人將其抬到旁邊,當時他還有呼吸、嘴流口水、兩手握拳、有尿失禁現象,約二十分鐘後救護車到達,送醫院急救後無效,而宣告死亡。

23 電氣灼傷四階段 一度灼傷:皮膚發紅。 二度灼傷:發紅皮膚上有水泡。 三度灼傷:傷及皮下或皮下組織。 四度灼傷:燒焦嚴重時碳化。

24 電氣火災 電弧、電器火災 接觸不良 電熱器具裝置不良或使用不當 靜電火花 電容放電 過電流
(1) 過電流:超過電路中各項設施,所能承受之安全電流。 (2) 電弧、電器火災:高壓電放電火花、電焊作業電弧、電濺出之火花。 災害案例: 民國 89 年 8 月,○○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岩心實驗室之冷藏櫃有煙從門縫冒出,該實驗室研究生立即將電源切斷,並請該實驗室教授一起察看冷藏櫃,因實驗室內部黑煙冒出,通知事務組派員把電氣總開關切斷,並到實驗室後方,將窗戶玻璃以磚塊擊破,擬將黑煙引出,但才經約十秒鐘,即發生爆炸(閃燃),三人都被玻璃碎片擊傷。 由現場作業人員之敘述,可知在發生爆炸之前,已產生濃厚黑煙,該黑煙係為保溫夾層之PU泡綿無氧高溫產生之有機物。起火點位於風扇機具內部,電氣火花應為引火源。

25 靜電危害 電擊 感電 放電火花引起火災爆炸 因電擊、感電而引起墜落、被捲、被 夾等二次傷害 災害案例:
因電擊、感電而引起墜落、被捲、被 夾等二次傷害 災害案例: 民國 90 年 11 月 3 日,台北市○○高中因教室內冷氣水管破裂導致地面積水,一名學生因靠在冷氣機旁導致感電而死亡。

26 感電的防止 電氣設備的電氣箱只有經授權得合格人員,使用鑰匙或工具時,才能打開。電氣箱打開時,箱內的帶電零件的電源應立即切斷(可使用互鎖裝置達到此要求)。 防止間接接觸電壓的危害,可將電氣設備採用雙重絕緣、強化絕緣、附加絕緣加以絕緣被覆;或使用電器隔離保護; 經由電源系統的設計和選用,使得電源系統的中性線與地線之間產生極大的阻抗,使得接地故障時也不至於接觸到電壓;或是使得絕緣破壞時電源能夠自動的切斷。 加裝有漏電斷路氣之電磁開關

27 電 焊 機 電焊機 應加裝接地線 漏電斷路器 自動電擊防止裝置 電線端子絕緣披覆

28 萬能試驗機 ( 加裝烘箱 ) 注意被烘箱燙傷 應使用耐高溫手套 注意試驗機上下行程限制器是否鬆動注意 應加裝漏電斷路器
萬能試驗機(加裝烘箱)

29 水療桶 注意水溫過高 注意攪拌器馬達漏電應加裝漏電斷路器 水療桶

30 噪音危害 感音性聽力損失 傳音性聽力損失 1.過度的音量造成聽力受損,稱做感音性聽力損失。
2.因為疾病或是外傷導致耳朵受傷者稱為傳音性聽力損失。

31 感音性聽力損失 暫時性聽力損失(TTS) 永久性聽力損失(PTS) 1.暫時性聽力損失(TTS):
突發性的強烈衝擊性噪音通常會破壞聽覺器官毛細胞,造成聽力損失,但經過治療後通常會恢復正常,若是噪音能量較小並未破壞聽覺 器官時,亦會造成暫時性聽力損失。 2.永久性聽力損失(PTS): 長時間暴露於噪音環境下,使聽覺器官毛細胞受損造成之聽力損失。 3.災害案例: 半導體廠務機房噪音量極高,其中以空壓機房 ( 83.4 ~ 96.6 dBA )、冰水主機機房 ( 84.4 ~ 97.0 dBA )、純水製造機房 ( 77.3 ~ 94.8 dBA ) 與空調設備 ( 82.8 ~ 91.9 dBA )等作業場所其噪音音壓值大多超過 90 dBA 以上,雖然人員並非長時間於該作業場所作業,但噪音音壓能量具有累積性,因而有可能導致進出該作業場所之員工造成暫時性聽力損失,長時間暴露於該噪音環境下,使聽覺毛細胞受損造成聽力損失。此外亦會影響內分泌,導致疲勞、頭痛、高血壓、降低工作效率及易怒的情緒反應。若長時間處於 85 dBA以上的噪音作業場所會損壞聽力組織細胞,造成不可恢復的永久性傷害( 永久性聽力損失 ),隨著暴露時間之增加,將會使聽力損失情形更為嚴重。

32 輻射危害 游離輻射 非游離輻射 1.游離輻射是指通過或照射物質能產生游離粒子的輻射,其對人體主要危害器官為造血器官如骨髓 、脾臟、淋巴等以及性腺,長期低劑量暴露,可能會造成細胞染色體突變或引發致癌作用。 2.非游離輻射包括紅外線、紫外線、微波及雷射等。

33 輻射(放射線)發現史 1895 1896 1898 1899 1932 1953 德國物理學 家倫琴發現 X光 法國物理學 家貝克發現
阿伐、貝他 、加馬射線 居里夫人自 天然鈾礦尋 得釙與鐳二 種放射性元 拉塞福發現 放射性元素 “釷” 查兌克發現 中子 利用鈷六十 治療癌症首 先被引用 輻射(放射線)發現史

34 發生游離輻射設備 X 光機 X 光繞射分析儀 X 光粉末繞射分析儀 X 光螢光分析儀 X 光照相儀等

35 游離輻射的健康效應 機率效應(癌病、遺傳效應等) 非機率效應(皮膚紅斑、白內障等)
效應發生的機率(風險)與劑量呈正比;效應的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沒有低限劑量。 非機率效應(皮膚紅斑、白內障等) 效應的嚴重程度與劑量呈正比;有低限劑量。當劑量小於低限劑量時,效應不會發生;當劑量大於低限劑量時,效應確定發生。

36

37

38 非游離輻射 非游離輻射不同於游離輻射來自於放射性核種的蛻變,它不會造成受暴露物質的組成原子產生游離效應。
為能量低於 10 電子伏特(eV) ,也就是說頻率小於 2.41015 赫茲(Hz),波長大於 124 nm 的電磁輻射波段。

39 非游離輻射 紅外線 紫外線 微波 雷射 非游離輻射: (1) 紅外線:常由灼熱物體產生,若眼睛經常直視紅熱物體,易導致白內障。
(2) 紫外線:會破壞眼角膜,引起角膜炎、電氣眼等,若皮膚暴露過久會導致紅斑甚至皮膚癌。低壓水銀燈用於控制實驗室內的細菌、病毒、酵母菌和黴菌的產生,造成 UV 的暴露。 (3) 微波:微波對水分之熱效應極強並可穿透肌肉組織,造成深部蛋白質之凝解對眼睛亦可造成白內臟。 (4) 雷射:高能量雷射照射後會產生類似燒傷之結果。

40

41 振動危害 局部振動 全身振動 1. 局部振動: 因為長時間操作手動工具而導致操作的身體部位振動危害,如此一來會對手部神經及血管造成傷害,而發生麻痺,血液不順暢,更嚴重也會導致神經機能異常,交感神經緊張,感覺障礙等神經系統影響,如腕道症候群與白指症等。 2 .全身振動: 由於人的身體處於振動源或振動物體上,站立時振動由腳部傳至全身,坐姿時由臀部傳至全身而發生的共振現象(人體易與低頻能發生共振),會使人有頭痛、噁心、嘔吐、感覺不舒服,更可導致腸胃分泌及蠕動變化的消化系統問題,及使氧氣消耗量和肺換氣量增加等問題。

42 機械危害 動作捲入點 切割動作 擠夾、衝擊及切割動作 衝、截、彎等動作 轉動、往復、直線動作 5. 機械危害:
5.1 轉動、往復、直線動作: 即使很光滑的轉動體及慢轉之軸桿也會捲住頭髮、衣服及領帶,手及手臂也有可能進入危險位置,雖然接觸轉動部分失能傷害的件數不多,但失能傷害嚴重率卻是很高。 5.2 動作捲入點: 當機器部分相對轉動,或是一部份固定,一部份轉動時,即產生一動作捲入點,物品或身體均可被捲入而碎裂。具有皮帶的皮帶傳動機械泵,若是沒有安全防護裝置,很可能會不小心將衣服或是手指捲入正在轉動的皮帶內,嚴重時會面臨截肢之後果。 5.3 切割動作: 此項動作多在切割木料、金屬或其他材料時,在工作點所發生的動作。 5.3.1災害案例: 民國 90 年 11 月 13 日,私立○○技術學院人員於作業時,機器未停止,而用手指去清潔切削部分,致使左手食指遭銑刀割傷。 5.4 擠夾、衝擊及切割動作: 往復物件如牛頭袍床、龍門袍床等形成擠夾、衝擊、切割之危害。 5.4.1 災害案例: 民國 90 年 12 月 11 日,國立○○農工人員右手不慎被齒輪夾到而受傷,送醫縫合三針。 5.5 衝、截、彎等動作: 與切割動作不同,所切掉的並非碎屑,而為大體積變小體積,當物料進行或是退出時,在作業點所發生之碎片飛擊而引起危害發生。

43 車 床 來自於勞工身體接觸機器的移動部分;被夾於工具及工件之間、工件及機器之間、或機器移動及固定部分之間;
車 床 來自於勞工身體接觸機器的移動部分;被夾於工具及工件之間、工件及機器之間、或機器移動及固定部分之間; 搬運工件不當;及被彈射的切削屑或工件割傷等。 災害類型以夾傷、燙傷、捲傷及切割傷等傷害為主。 應將機台接地,並配置適當的安全防護裝置,使用車床時,不可以穿寬鬆的衣物,以防止捲入的危險。 車床

44 銑 床 銑床

45 中心加工機 中心加工機

46 鑽床與雕刻機 雕刻機 鑽床

47 鉋 床

48 圓盤鋸 圓盤鋸 馬達驅動的電動圓盤鋸潛在的危害主要為感電,應將圓盤鋸接地,以防止人員感電的危害。
另一方面電動圓盤鋸大多高速旋轉,且鋸片非常鋒利,極易造成人員的切割傷害。 而鋸片在高速旋轉下產生很大的離心力,若鋸片本身有缺陷,即容易發生鋸片破裂,碎片飛射的危害。 因此電動圓盤鋸應裝置撐縫片,以防止切開的合板發生復合現象。使用電動圓盤鋸時,不可以穿寬鬆的衣物,以防止捲入的危險。若是使用電動圓盤鋸時有產生大量粉塵的可能時,應加裝集塵設備。 圓盤鋸

49 滾筒機 鉋床 線鋸機 剪床

50 砂輪機 砂輪機應有安全護罩 砂輪應標示迴轉方向 每日使用前應試運轉一分鐘 刀具研磨機

51 工業用機器人

52 高、低溫作業環境危害 低溫危害 高溫危害 中暑 失水 熱衰竭 熱痙攣 6. 高、低溫作業環境危害:
研究人員長時間處於極高或極低溫的環境中,往往會因為身體不適應而帶來危害。 6.1 高溫危害: (1) 中暑:當身體的調節溫度功能喪失,且體溫持續上升到臨界溫度時,即發生中暑,因為工作負荷及環境熱負荷而引起新陳代謝增加,導致體溫升高,常容易導致中暑。 (2) 失水:出汗量過多會導致體內水分大量流失,而影響細胞正常功能,使體內新陳代謝物與體熱無法有效排出,造成器官功能失常,嚴重時會死亡。 (3) 熱衰竭:乃是因為熱環境影響,導致血液大量流經四肢和身體表面,致使腦部的血液量減少,而腦部缺氧所引起,嚴重時會失去知覺而昏倒。 (4) 熱痙攣:除失水外,體內電解質不足,促發肌肉痙攣。 高溫危害災害案例: 民國 89 年 2 月 13 日,新竹○○大學電子系所培訓人才實驗室,人員在進行加熱實驗時 ( 含 KOH ) ,因控溫開關故障,導致實驗溫度失控( 反應溫度過高 ),而引起火災,致使設備受損。 6.2 低溫危害: 作業人員若突然暴露於低溫作業時,其潛在危害為使人員先感到四肢疼痛,體溫持續下降,產生顫抖,而使身體和神經功能受到限制。

53 墜落、物體掉(飛)落危害 墜落災害是因人或物體受地心引力作用,自空中掉落於地面,若碰撞堅硬之物體或地面,而造成人體或物體損壞,一般分為人體墜落、物體掉落兩大類,不論何種現象,大多會造成人員傷害。 物體飛落災害案例: 1.民國82年3月4日下午,○○單位○駕駛員駕駛移動式起重機在營建實習工場載運鋼筋及吊卸時,由隨車助理人員從事吊掛作業,於吊舉一捆重約五公噸鋼筋時,隨車助理人員站在載貨台上將鋼索繫掛於吊鉤後,由駕駛員操作起重機吊升,因吊鉤鬆脫,整捆鋼筋下墜,隨車助理人員當場被壓死亡。 2.民國88年9月21日,南投縣○○高中,因 921 集集大地震,造成實驗室化學藥品掉落地面,導致該實驗室化學設備嚴重受損。 架空起重機

54 採光照明 實驗場所若採光照明不足,會導致視覺疲 勞,影響工作效率,增加作業失誤率,其 中不當之採光、照明和閃爍光源,是為實 驗場所潛在危害之重要因素

55 異常氣壓 主要造成的危害是減壓症或氮迷醉,減壓症有時也稱之為潛水夫病或是沉箱症

56 化學性危害

57 化學性危害--1 化學系(所)、化工系(所) 食品科學(所)、環工系(所) 醫學系(所)、醫技系(所) 藥學系(所)、檢驗系(所)
農化(所)、生物系(所) 材料系(所)…等 大專院校中之化學、化工、食科、環工、材料、 醫學、 醫技、藥學、農化、生物、生化、材料…等系(所)隱藏著許多潛在化學性危害。

58 化學性危害--2 災害類型 化學藥品毒性危害 火災爆炸危害 粉塵危害
大專院校中之化學、化工、食科、環工、材料、 醫學、 醫技、藥學、農化、生物、生化、材料…等系(所)之潛在化學性危害依災害類型別可分為:化學藥品毒性危害、火災爆炸危害及粉塵危害等潛在的化學性危害。

59 化學藥品危害暴露途徑 食入 皮膚接觸 呼吸道吸入 眼睛接觸

60 食入危害與災害案例 若經由口腔食入,則會使口腔、鼻、喉嚨、肺部、和消化道黏膜所吸收,而可能會造成這些組織受到傷害,和產生系統中毒
民國 86 年 12 月,私立○○大學化工所,學生因在實驗室中誤食溴化丙烷而導致死亡之意外事故 許多在實驗場所中使用的化學藥品,若經由口腔食入,則會使口腔、鼻、喉嚨、肺部、和消化道黏膜所吸收,而可能會造成這些組織受到傷害,和產生系統中毒。 例如染料合成實驗中,作業人員可能會暴露於染料中間體,如聯苯胺、胺類等芳香胺類物質之中,聯苯胺可經由吸入、食入及皮膚吸收進入人體,聯苯胺進入體內之後,在消化道迅速被吸收及新陳代謝,聯苯胺主要的排泄途徑,是藉由尿液與糞便,將聯苯胺代謝物排出體外,但聯苯胺約有 10 % 左右之劑量,會滯留在組織與肝臟中。 根據相關的研究發現,聯苯胺在肝臟進行N-hydroxylation後,再經由循環系統於尿中排出時,對泌尿系統上皮組織產生傷害,而導致膀胱癌。而在非致癌作用方面,會引起對眼睛的刺激性及皮膚嚴重刺激,使皮膚發炎或紅腫;在消化道方面的危害,會減少肝臟及腎臟重量,但會增加脾臟重量,並呈現肝臟腫大以及血尿的現象。

61 皮膚接觸危害 皮膚的局部刺激 化學藥品進入皮膚 毛囊、皮脂腺、汗腺、和皮膚外表皮的 吸收 割傷 擦傷 1.2 皮膚接觸:
毛囊、皮脂腺、汗腺、和皮膚外表皮的 吸收 割傷 擦傷 1.2 皮膚接觸: 皮膚接觸化學藥品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傷害,若皮膚接觸到化學藥品,最常見的結果是造成皮膚的局部刺激,但只有極少部分的化學藥品會被皮膚迅速吸收,造成組織性的傷害。 化學藥品進入皮膚最主要的途徑是經由毛囊、皮脂腺、汗腺、和皮膚外表皮的吸收或割傷、擦傷等方式來進入人體。

62 呼吸道吸入危害 化學藥品以氣狀污染物 ( 氣體、蒸氣 ) 、粒狀污染物 ( 粉塵、霧滴、燻煙、氣膠 ) 存在
經由口部黏膜、喉嚨、和肺部等之吸收途徑進入人體 造成研究人員的中毒潛在危害,或人體內某些正常的細胞組織受到嚴重損傷 化學藥品的蒸氣、霧滴等,可能經由口部黏膜、喉嚨、和肺部等之吸收途徑進入人體,而造成實驗室中研究人員的中毒潛在危害,或因為化學物質毒性的局部作用,而使人體內某些正常的細胞組織受到嚴重損傷。實驗室中常作為溶劑、浸潤及清洗等用途之有機溶劑,常因工作人員不經意使用,藉由人體呼吸道或皮膚接觸等方式進入人體,進而造成身體之特定器官或系統性疾病,實驗室中常見之有機溶劑有甲苯、二甲苯、甲醇、酚、丙酮、硫酸、鹽酸及鉻酸等化學藥品。 災害案例: 民國 85年 12月 20 日上午 9 時,○○食品科技研究所內一樓實驗室發生氣體外洩事件,一樓充滿酸氣味道,聞者發生喉嚨痛、胸悶之症狀,研究人員紛紛走避。經調查為研究人員從事蛋白質分解實驗,此實驗須加硫酸等酸性液體並加熱分解,因遷就加熱爐之位置,未於氣罩內加熱,且因分解時間須很久,故當研究人員打開加熱爐後,先行離開實驗室,致使加熱氣體外洩。

63 空氣中危害物之分類 粒狀污染物 氣狀污染物 粉塵 霧滴 燻煙 生物性 氣體 微粒 蒸氣 油性 物質
粒狀物是指懸浮於空氣中的微粒,其大小通常以微米(10-4 公分)或次微米(10-7 公分)為單位。 油性 物質 粉塵 霧滴 燻煙 生物性 微粒 粒狀污染物 氣狀污染物 氣體 蒸氣

64 粒狀污染物 粉塵(Dust) 由物理性力量如機械方法所產生而懸浮於空氣中的固體微粒。 例如:礦砂、石綿、鉛塵

65 粒狀污染物 霧滴(Mist) 懸浮於空氣中的微小液滴,經常由噴霧等機械方法所形成,或由氣態凝結而成。 例如:噴霧作業之 農藥霧滴、電鍍時之酸霧

66 粒狀污染物 燻煙(Fume) 物質高溫加熱或金屬蒸氣凝結而成之固體微粒。 例如:焊接或熔煉時所 產生之金屬燻煙

67 氣狀污染物 氣體(Gas) 能藉擴散作用而均勻地佔有其被包圍空間之物質。 例如:氨氣、氯氣、 二氧化硫

68 氣狀污染物 蒸氣(Vapor) 在常溫常壓下為液體或固體的物質經揮發或昇華所形成之氣體。 例如:正己烷、四氯化碳等有機蒸氣,或噴漆所產生之揮發性氣體

69 影響暴露程度的因素 污染物的特性 水溶性 粒徑大小 濃度 暴露特性 路徑 時間 暴露者的特性 呼吸道特性 呼吸型態

70 粉塵危害 可吸入性 可吸入性 胸腔性 微粒貫穿率(%) 可呼吸性 胸腔性 可呼吸性 微粒粒徑(mm)

71 肺部病變例子 矽肺症 石綿肺症 職業性氣喘 過敏 燻煙熱 癌症

72 眼睛接觸危害 化學品若接觸到眼睛,常會造成眼睛灼傷 等傷害,若嚴重時甚至會喪失視力 接觸時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 眼睛非常敏感和易受刺激
化學品若接觸到眼睛,常會造成眼睛灼傷 等傷害,若嚴重時甚至會喪失視力 接觸時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 眼睛是非常敏感和易受刺激的,只有非常少數的化學物質接觸到眼睛是無害的,許多化學品若接觸到眼睛,常常會造成眼睛灼傷等傷害,若嚴重時甚至會喪失視力。

73 燃 燒 種 類 燃燒之種類有哪些? 由燃燒相分類: 由燃燒反應物質有否預先混合好來分類 : 由燃燒之性質及過程分類: 氣體、液體和固體燃燒
預混合和擴散燃燒 由燃燒之性質及過程分類: 蒸發、分解、表面、混成、有焰無焰、穩定不穩定、 均勻不 均勻、完全不完全、紊流層流燃燒

74 爆 炸 種 類 由爆炸時物質之相分類: 由爆炸之特性分類: 氣體、液體與固體爆炸 物理性爆炸 (爆裂) 化學性爆炸 (爆燃、爆轟)
物理化學性爆炸

75 生物性危害

76 生物性危害--1 醫學系(所)、醫技系(所) 藥學系(所)、檢驗系(所) 化學系(所)、化工系(所) 食品科學(所)、環工系(所)
農化系(所)、生物系(所)…等 大專院校中之醫學院中醫學、藥學、檢驗等科系及理、工學院中之化學、化工、環工、食品科學、農業化學、生物、生化…等系(所)隱藏著許多潛在化學性危害

77 生物性危害--2 災害類型 病毒傳播危害 麻醉性物質危害 過敏性物質危害 致癌物質危害 醫療廢棄物危害 麻醉性物質:
大專院校中之醫學院中醫學、藥學、檢驗等科系及理、工學院中之化學、化工、環工、食品科學、農業化學、生物、生化…等系(所)之潛在生物性危害依災害類型別可分為:病毒傳播危害、麻醉性物質危害、過敏性物質危害、致癌物質危害及醫療廢棄物危害等潛在的化學性危害。 麻醉性物質: 使用過量麻醉性物質,會產生呼吸中樞抑制現象,瞳孔收縮如針狀,終至昏迷及死亡。若常暴露於笑氣(N2O)之實驗場所,常會引起生育率降低、自然流產,以及神經、腎臟、肝臟疾病。西元 1992 年研究報告中顯示,女性牙科助理人員常暴露於笑氣之作業場所,且無適當局部排氣裝置的環境中,每週工作 5 小時以上者,相較於無笑氣暴露之牙科助理人員,有降低生育率之顯著潛在風險,常常暴露於笑氣之助理人員,將會降低 59% 的受孕機率。 3.3 過敏性物質: 生物體以過敏源角色經重覆暴露致使人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致 (如:過敏性肺炎、氣喘、過敏性鼻炎),實驗場所中有許多不同的物質會造成皮膚或肺部的高度過敏,例如重氮甲烷、鉻、鎳、二鉻酸鹽、甲醛和某些酚類等化學物質。由於每個人對這些物質的過敏症狀不同,所以實驗中需用手接觸未知活性的產物時,研究人員應使用適當的安全手套防範事故於未然。 3.4 致癌物質: 醫療院所或醫學院等實驗場所在癌症之治療與研究過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到抗癌藥物,然而這些藥物在合成、混合、充填或處置過程中倘若使用不當,卻可能經由飛沫或直接接觸而對人體正常細胞產生影響,其影響除頭痛、潮紅、腹痛等急性症狀外,尚包括致癌性、致畸性、突變性等之潛在危害。 另外半導體研究實驗場所中,常用大量的有毒物質去製造電腦週邊配備,如磁碟機、印刷電路板、影像播放設備,還有矽晶圓片本身等,其中包含高度腐蝕性的鹽酸、硝酸、氫氟酸及砷、鎘等化學物質,還有揮發性的有機溶劑,如甲醇(木精)、三氯甲烷、甲苯、苯、丙酮和三、四氯乙烯等,上述許多化學物質已經證實為確認致癌性物質或為疑似致癌性物質,這些化學物質也常會造成研究人員的健康受到嚴重傷害,例如罹患癌症、發生流產等現象,甚至亦會導致新生兒的先天性缺陷。 3.4.1 災害案例: 西元1996年IBM公司128名員工及其家人(其中已有11人死於癌症),控告化學製造廠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Union Corporation、J.T. Baker 和 KIT Chemicals ,他們宣稱由於工作時暴露於危險的化學物質環境中,使他們的健康受到嚴重的傷害,包括癌症和流產等情況,雖然紐約州的工人賠償法讓員工無法直接控告 IBM 公司,但他們子女可以,他們之中已有 16 名員工子女與其對簿公堂,宣稱這些化學物質導致了新生兒的先天缺陷。

78 生 物 動物: 植物: 微生物: 具運動性 無光合作用 不具運動性 行光合作用 運動性?? 光合作用?? 生物大概可分為三類:
生 物 動物: 具運動性 無光合作用 植物: 不具運動性 行光合作用 生物大概可分為三類: 1.動物:自己具運動性但不進行光合作用 2.植物:不具運動性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3.微生物:不一定具有運動性,也不一定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微生物: 運動性?? 光合作用??

79 生物性危害 ( Biohazards ) 植物、動物、微生物或是其產物 可影響人類健康或是造成不舒適具潛在風險 生物性危害: 感染 過敏
中毒 生物性危害 1.感染(Infection): 生物體在人體內繁殖生長所致 ( 如:流行性感冒、痲疹、肺結核 ) 2.過敏(Allergy) : 生物體以過敏原角色經重覆暴露致使人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致 ( 如:過敏性肺炎、氣喘、過敏性鼻炎 ) 3.中毒(Toxicity) : 暴露於生物體所產生之毒素 ( 細菌內毒素、細菌外毒素、真菌毒素 )所致 ( 如:發燒、發冷、肺功能受損 )

80 生物性危害 感染(Infection):生物體在人體內繁殖生長所致(如:流行性感冒、痲疹、肺結核)
過敏(Allergy):生物體以過敏原角色經重覆暴露致使人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致(如:過敏性肺炎、氣喘、過敏性鼻炎) 中毒(Toxicity):暴露於生物體所產生之毒素(細菌內毒素、細菌外毒素、真菌毒素)所致(如:發燒、發冷、肺功能受損)

81 生物性危害傳播方式 實驗室中 血液體液 傷口 空氣 離心、氣懸、攪拌、 實驗動物噴嚏 動物咬傷與接觸

82 SARS 冠狀病毒 民國 92 年間 SARS 在廣東流行期間,曾發現早期病例的職業多為廚師或從事與動物相關的行業,由此推測 SARS 冠狀病毒可能來自動物。 災害案例: 民國92年4月18日,一名 38 歲的○姓男子,他因為蜂窩性組織炎而到○○醫院入院就診治療,該醫院自4 月 22 日晚上到 23 日止,就有 7 名醫護人員疑似感染 SARS 症狀,衛生單位懷疑該 SARS 病源可能來自於該名○姓男子,而造成臺灣爆發 SARS 疫情之風暴。

83 醫療廢棄物 具有傳染性 沒有經過適當的消毒或處置就棄置,病菌 可能散布在我們的生活用品、飲用水或空 氣中
沒有經過適當的消毒或處置就棄置,病菌 可能散布在我們的生活用品、飲用水或空 氣中 不當焚燒法處理燃燒後會產生有害物質, 對健康將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84 人因工程危害 大專院校中各系(所)之隱藏著許多潛在性人因工程危害。

85 人因工程的潛在危害因子 用力過度,超過肌肉負荷 沒有休息 長期重覆性的動作等 姿勢不良
一般而言,人因工程的潛在危害常因是累積性的傷害,它經由長時間的職業性傷害,導致肌肉骨骼或周邊神經系統發生病變,其雖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一般常受傷的是手臂與背部 人因工程的潛在危害因子主要為 (1) 姿勢不良;(2) 用力過度,超過肌肉負荷;(3) 沒有休息;(4) 長期重覆性的動作等。 有些不適動作一開始並不會疼痛,但已使某些軟組織如肌肉、肌腱發生輕微的傷害,若時間一久,肌肉、肌腱及韌帶等所累積的小傷害就可能引起下列之不良後果,例如酸、痛、麻痺或失去知覺、肌力減退或工作效率降低、減少休閒活動、看輕自己等。

86 人因工程累積性傷害部位 手與腕部 手肘與前臂 肩部 頸部 背部 腿部 肌肉與肌腱的累積性傷害 人因工程的潛在危害中,常見的累積性傷害有:
1. 手與腕部:肌腱炎、腱鞘炎、腱鞘囊腫、腕隧道症候、白指症、板機指。 2. 手肘與前臂:網球肘、內側部肘腱炎、橈側道症候群、尺骨道症候群。 3. 肩部:迴轉肌軸口腱炎、二頭肌腱鞘炎、胸腔出口症候群、滑液囊炎。 4. 頸部:頸脊症候群、神經壓迫。 5. 背部:背部肌肉拉傷、椎間盤突出。 6. 腿部:滑液囊腫、行軍骨折、肌腱炎、跗骨道症候群、腿部疼痛。 7. 肌肉與肌腱的累積性傷害:有因照明不良引起眼部症狀、因作息不良與輪班引起疲勞;因熱壓力引起脫水、因工作壓力引起心理疲勞、因不良人機介面引起人為失誤等。

87 人因工程的小例子 符合人體工學的練習匙

88 危害通識(right to know) 化學品清冊 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 標示 教育訓練

89

90 整體安全衛生技術面措施 機械設備安全防護﹑感電預防 高溫,噪音,輻射環境隔離 環境測定與排氣設施(密閉﹑整體換氣及局部排氣)
化學品清冊與有害物標示 生物性危害防護 個人防護器具之選用﹑使用與管理 化學品與廢棄物管理﹑進出人員管制 實驗室消防設施(滅火器、灑水設備…) 緊急應變計畫

91 實驗室安全通則 僅可能使用較安全實驗方法 安全規定是諸多專家綜合數以萬計的慘痛災害所歸納得出之建議,不能僥倖 遵循安全規定及操作程序
禁止嬉戲 熟悉實驗室環境,緊急處理設備 不當防護比無防護危險 實驗安全人人有責

92 安全管理 物品歸定位 實驗室出口儘量兩個以上 廢棄物分類,注意不相容問題 任何化學品容器開口都不應對向人員方向
確實標示:化學物質、機械禁動牌 電氣安全:延長線,接地

93 實驗之前需知 危害物品及其安全操作步驟 污染物緊急傾倒步驟 緊急逃難路線及後補路線 滅火器、洗眼器、淋浴裝置、 急救箱的位置
對內:危急處理電話號碼及呈報步驟 外援:醫院急診及報案電話119

94 防護具 眼鏡:必須使用 耳朵:耳罩、耳塞 手足:手套,安全鞋 全身:防護衣,實驗衣 呼吸:濾毒罐或供氣式 個人衛生習慣,洗手

95 結 論 實驗場所安全與衛生應該受到重視,除了加強宣導、定期進行災害防治演練,更應確實實施實驗室安全衛生管理,並讓實驗操作者了解實驗室安全衛生及生命的重要性,避免不當的操作使用,且能在發生實驗室災害時能及時處理,使災害波及範圍得以控制到最小,以減少人員之傷亡,並降低社會成本。

96 意 外? 意外?意料之外?意料之中? 事件 事故 災害 災害發生之主要原因:
意 外? 意外?意料之外?意料之中? 事件 事故 災害 災害發生之主要原因: 都知道實驗室有很多危險,卻賭運氣、貪方便、粗心大意、趕時間﹑不按規定、投機取巧、走捷徑、 馬虎、無知、輕忽、髒亂、懶 只靠小心永遠不夠﹐人總會疏失、疲勞﹐要以制度管理、即使疏忽﹐也不致發生災害 近年來國內外實驗室事故頻繁,每次事故發生往往造成不少之人員傷亡與財物損失,因此要建立一個安全衛生的學習環境,需要由學校管理階層建立整套安全衛生管理的系統,並由相關主管機關提供改善實驗室安全衛生所需要之配合資源包括:專業人員、專門技能訓練、技術及經費之協助等,再加上學校全體師生、員工長期的支持與配合,才能真正落實校園實驗室的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97 何謂安全? 沒有絕對的安全! 要接受什麼樣的風險? 事前預防? 事後後悔?

98 安全衛生從“心”開始做起 安全衛生多只需要一般常識,專業技術多已 ready,甚至已十分成熟,欠缺的只是“用心”
高知識分子是最難教育的﹐勇於批評工廠,卻怯於檢討自己的實驗室環境。要求政府應採先進國家最嚴苛的標準時,請別忘記也為自己實驗室人員的安全及工作環境盡些心力 安全是一切的根本﹐把實驗室當作是自己的家,以愛心與關心,作好安全衛生工作 實驗場所安全與衛生應該受到重視,除了加強宣導、定期進行災害防治演練,更應確實實施實驗室安全衛生管理,並讓實驗操作者了解實驗室安全衛生及生命的重要性,避免不當的操作使用,且能在發生實驗室災害時能及時處理,使災害波及範圍得以控制到最小,以減少人員之傷亡,並降低社會成本。

99 敬請指教


Download ppt "實驗室安全衛生概論 教育部安全衛生通識課程教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