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语文》 必修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语文》 必修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语文》 必修1

2 4.3《飞向太空的航程》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4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1、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2、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3、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5 重点、难点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6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7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8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9

10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1日在预定着陆时间前瞬间在得克萨斯州上空解体燃烧,飞船上包括一名以色列人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21 2003年02月02日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时解体

22

23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4 2.【提问】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5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26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Download ppt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语文》 必修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