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国内外有线电视网络的 发展历史和现状 计算机四班.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国内外有线电视网络的 发展历史和现状 计算机四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国内外有线电视网络的 发展历史和现状 计算机四班

2 目 录 有线电视网络的定义 国外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国外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国内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国内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总结

3 国际标准中(DOCSIS)的定义: 我国标准中(GY/T106-1999)的定义:
有线电视网络定义 国际标准中(DOCSIS)的定义: 它是基于同轴电缆共享媒介、树枝型结构、点对多点的宽带接入网络。它可以是全同轴电缆的或是光纤同轴电 缆混合(HFC)结构的模拟传输网络 我国标准中(GY/T )的定义: 它是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4 国外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40年代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20世纪40年代末期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 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天线系统
(Master AerialTelevision,简称MATV)

5 国外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40年代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初,这种收视系统被移植到了城市里
当时的系统已经拥有了非常简单的前端,可以实现少数几个开路电视频 道的直接混合和信号的有效分配,这便是早期的共用天线系统 (Community Antenna Televi sion,简称CATV) 开始增加了自办节目频道,而自办节目的出现又使得共用天线系统进一步扩大了覆盖范围。 在整个20世纪50、60年代,如何增加系统中节目套数和如 何有效扩 大系统的覆盖范围便成了共用天线系统发展的主旋律。

6 国外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40年代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通信卫星传送电视信号进入实用阶段,利用CATV系统来实现卫星电视的共同接收,便成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CATV的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变,传送的节目套数得到了极大地丰富,系统的覆盖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CATV逐渐发展成为了今天真正意义上的有线电视系统(或称电缆电视系统,Cable Television,仍简称CATV)。

7 国外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40年代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至今,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人们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增长,同时伴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有线电视界意识到CATV应该向综合信息服务网过渡。 让有线电视系统具有双向传输能力和交互功能成为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8 国外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美国和加拿大有线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8%和96% , 大多数CATV系统传输的节目套数在50套以上, 美国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多数是450MHz , 550MHz, 750MHz。交互式的双向网络约占全部有线网络的40%(部分大城市如纽约等已向860MHz过渡改造);加拿大在1998年底开始实施基于宽带IP技术的全国先进光学网络升级计划, 干线传输网由ATM,SDH技术发展到采用宽带IP技术7;德国于1998年8月通过了经济部部长递交的一份报告, 报告要求德国的电视台到2010年全部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 西班牙政府决定到2001年70%的国土将数字化覆盖, 到2010 年力争达到95%;日本早期对有线电视有所忽视, 1994 年日本政府决定允许有线电视跨地区经营, 并允许外资进人有线电视领域。日本的有线电视系统有61606 个, 有线电视用户达1030万户。

9 国内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开始: 1964年,原中央广播事业局专门立项,对共用天线系统进行研究,拉开了中国发展有线电视的序幕。从那时算起,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0 国内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1973年:第一个共用天线系统
1964年至1974年,在这十年中,主要进行技术研究和系统建设的准备。1973年,周恩来总理批示,在北京饭店新楼安装共用天线电视系统,以满足外事接待的需要。原中央广播事业局设计院等单位于1974年1月在北京饭店安装中国第一个共用天线电视系统,标志着中国有线电视的诞生。

11 国内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1981年:第一个有线实验网
1977年,百业待兴,广播电视事业也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合肥市广电局认识到“有线电视”是一个发展方向,将“有线电视”列为合肥市科研项目,并制定了有线电视科研项目总体方案,提出采用甚高频的传输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了技术处的认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研发试制了分支器和分配器、50兆赫—250兆赫宽带线路放大器、中频调制的有线电视发射机及有线电视电缆。1981年年初,成功完成1.7公里主干线试验网络的室内试联工作,三套节目成功送入试验网络。 随着开路电视节目的增多,共用天线出现在各个居民楼上或 平房的屋顶上。这一阶段可视为有线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共用天线阶段。这一阶段的技术特点是全频道隔频传输,一个共用天线系统可以传输五六套电视节目。

12 国内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1983年:第一个有线电视台
1983年至1990年,原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于1983年批准北京燕山石化1万多户的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同时以1985年沙市有线电视网络为标志,有线电视跨出共用天线阶段。这一阶段发展的技术特点是以电缆方式为主的企业或城域网络,邻频传输,传输的节目的套数一般在十套左右。有的地方开始应用光缆作远程传输。 以1990年11月2日颁布的“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中国有线电视进行了高速、规范、法制的管理轨道。在满足了人民收看电视的基本需求的同时,朝着大容量、数字化、双向功能和区域联网等方向发展。

13 国内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历史 数字化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广发技字[2003]601号)。随后,广电总局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序幕从此拉开。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6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4300万;截至2009年6月,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超过5600万

14 年中国有线电视用户规模增长情况

15

16 总结 我国有线电视技术从无到有,系统技术水平发展很快,尤其是先进的数据传输设备、数字传输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的成功运用,使得我国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日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广播式的单向传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因而发展有线电视事业面临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市场形势和市场需求要求我国必须把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同当下有线电视的发展及时有效性结合起来,加紧对现有的单向网络的升级改造,及时更新功能、提供新型优势服务,进一步发挥有线电视的信息化优势,才能使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最大限度地为人民大众提供良好服务。

17 谢谢~


Download ppt "国内外有线电视网络的 发展历史和现状 计算机四班."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