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专题八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专题八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八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

2 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2017/9/13 2

3 主要内容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

4 问题导入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法律?

5 案例分析 强奸杀害女教师的男大学生被执行死刑
据新华社电 长沙一学生自卑变自私,强奸杀害自己暗恋的女教师一案,被终审法院认定犯有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依法判处死刑,并于2008年4月2日执行。

6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7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法律的一般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7

8 法,古作“灋”。《说文解字》说:“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廌(zhi)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兽,能够分辨当事人有罪还是无罪,对有罪的就“触”,对无罪的则不“触”。

9 《说文解字》解释 如果法与律连用,法强调平、正、直;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律,均布也”。所谓“均布”,古代调音律的工具。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 如果法与律连用,法强调平、正、直;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10 《春秋》故事:两人不知何故打起官司,一拖便3年,狱官无法断定是非。齐庄君听后心里很烦,两个都杀,会冤枉其中一个好人,两个都放,会放掉恶人。最后,他命人牵一头羊过来,对两人说:“我把羊杀了,将羊血洒在神坛前的一条小沟里,你们两人在神坛前念自己的誓词,不得说谎,否则,死羊会有所表现。”第二个人念到一半时,死羊突然跃起,用自己的角将其当场刺死。

1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阶级性);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12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3 人类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

14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科学性和先进性) 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保障。 (国家强制性)

15 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16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对外经济、文化、政治关系的交流与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7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法 17

18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立法 守法 执法 司法 如图示: 法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它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法的运行 如图示: 立法 守法 执法 司法

19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1.定义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2.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

20 我国的立法程序 法律案的表决 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的公布

21 法律遵守——守法 1.守法的含义: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2.守法的两个方面: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3.守法的主体: 一切组织和个人。 《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2 守法应有两层含义: 依法承担并履行法律义务; 依法享有并行使法律权利。

23 法律执行——执法 广义: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简称行政执法。

24 法律执行 合法性原则:要依法行政 合理性原则:要适当合理 效率原则:迅速、及时、有效

25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工商部门对人满为患的所谓“电脑屋”进行检查 这是温州海关的关员们正把一批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的货物开盒拆解。

26 思 考 孙志刚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27 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 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1.司法的主体: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2.司法公正的意义: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 一道防线 司法公正是法律至高无上的 权威的保障

28 司法的基本原则 (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29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自《党的十五大报告》 视频:《走向法治》

30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31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前提。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

32 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和运用法律法规,明确政府职能范围,建立一整套依法执政,执法必严的高效行政管理体制.严惩违法、渎职及滥用职权者。

33 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防止权力的滥用与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廉洁的权力运行机制。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 防止权力的滥用与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廉洁的权力运行机制。

34 小故事 2007年初冬,一幅被称为“史上最牛公章”的图片被众多网站广为转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新闻。这枚来自贵州偏僻乡村的印章,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该村规定,村里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公章合并起来使用。据报道,自从有了这枚特殊的公章,圭叶村的账目理顺了,财务透明了,村民们关于村委会的财务投诉也没有了。

35 2002年1月12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行政决策听证会——铁路价格听证会在北京举行,一些旅客在北京西客站通过大屏幕观看听证会电视现场直播。

36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37 “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法治的两大基本要素: 1. 法律的至上权威 2. 法律本身的优良

38 案例分析  唐福珍自焚事件 自焚欲阻止暴力拆迁 以命相争烧成重伤

39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 的重要特征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 民主与法制的根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0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

41 权利与自由行使的边界 自由限制的两种方式 自我限制——道德自律 外在强制——法律、制度他律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我国《宪法》第51条

43 作为义务:要求人们必须依法作出一定行为。 (如: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
不作为义务:要求人们依法不得作出一定行为。(如:不得盗用他人注册商标、不得挪用公共财产)

44 [案 例] 张衡生案件 2005年3月7日晚,行走在国道边的湖南青年张衡生被一辆疾驰的摩托车撞伤,当地村民先后拨打电话与湘潭市110指挥中心、湘潭县交警大队、茶恩寺镇派出所、茶恩寺镇民政所取得联系,均无人过问。   3月29日,湘潭市公安局提出对在“张衡生事件”中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的11名警务人员予以辞退、行政记大过等处分。   4月21日,张衡生家属获得了17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45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一)守法平等 (二)适用平等

46 小讨论 以下大学生行这违法吗 ——某大学生甲,在自习室见到一部手机价值1500元,失者前来认领,该同学认为是捡的,拒不退还。
——某大一男生到食堂就餐,看到碗里有老鼠屎,当即要求食堂予以更换,并赔偿。服务员同意更换,但拒绝赔偿,该男生认为自己占理,就将食堂打菜的几个大盆全部掀翻,造成损失800余元。

47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48 思考题: 1.“我不学法,一样能守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法律修养?
4.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

49 推荐阅读 1.邓小平:《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0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 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51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国家安全是个人安全的前提。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有个人安全。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有赖于每位公民的自觉维护。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52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1. 国家安全定义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53 2.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54 3.新国家安全观 新国家安全观强调,各国在安全上要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各国的国家安全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内容。

55

56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没有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就根本不可能有国家安全。政治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国防安全是指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

57 科技安全 科技安全是指国家的科学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能力和状态。

58 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国人民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独立自主地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由于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问题变得非常突出,要保证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特别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59 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指国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视频:《哭泣的漓江》

60 社会公共安全 社会公共安全表现为预防、控制、处理各种社会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安,还包括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

61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法律是各个国家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不仅专门制定了一批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而且在很多法律、法规中还有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规定。公民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就必须了解国家安全法律制度,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62 中国和平崛起面临的六大安全挑战 挑战一: 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 挑战二: 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 挑战三: 政治安全 挑战四: 文化安全
挑战一: 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 挑战二: 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 挑战三: 政治安全 挑战四: 文化安全 挑战五: 能源安全 挑战六: 经济安全

63 (一)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

64 (二)国防安全法律制度

65 (三)经济安全法律制度

66 (四)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67 (五)生态安全法律制度 我国制定的有关生态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际生态安全保护的条约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核心,包括环境保护、灾害防御、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内的生态安全保障法律制度。我国已经缔结或者参加了60多个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有关的国际条约。

68 (六)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69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安全法律,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具体的法律义务。

70 (一)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的义务 (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三)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71 (四)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五)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六)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 的义务

72 课堂讨论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73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才能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74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75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思维方式:
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76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77 (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78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因此,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

79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1.含义 法律权威: 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 和内在说服力 。

80 2. 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树立法律权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树立法律权威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基础
树立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树立法律权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树立法律权威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基础

81 (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82 姜德志 —— 2010年十大法治新闻人物 “他的正义和良心源自于对法律的信仰。”

83 文档:《2010十大法制新闻人物》 姜德志: 1954年生于吉林省农安县,曾任吉林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处长,桦甸市检察院检察长,省检察院反贪局侦查处处长,反贪局副局长。2002年初任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长至今。他参加检察工作26年,其中从事反贪侦查工作20年,直接查办和指挥查办大要案200余件,县处级上要案73人,其中厅级30多人,千万元以上案件十余件,先后被中纪委、高检院、省检察院荣记四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干部、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84 思考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85 推荐阅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Download ppt "专题八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