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二节 人工费的核算 张鑫 第三章 要素费用的核算.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二节 人工费的核算 张鑫 第三章 要素费用的核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人工费的核算 张鑫 第三章 要素费用的核算

2 主要内容: 一、工资费用的核算 (一)工资总额的总额 (二)工资的计算 二、工资费用的分配 三、其他职工薪酬的计提和分配

3 根据2006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职工薪酬》的规定,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职工的薪酬包括工资费用和按照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以及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

4 一、工资费用核算概述 (一)工资总额的组成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总额。按照国家规定 “工资总额”是指国家统计局1989 年1号令《关于职工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中明确的概念和标准,即“工资总额”包括六个部分:计时工资、计价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1.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指按照计时工资标准和职工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计时工资标准是指每一个职工在一定时间(年、月、周、日、小时)内应得的工资额。职工工作时间根据企业的考勤记录确定。) 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指按照计件单价和职工完成工作的数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计件单价是指职工每完成一单位工作应得得工资额。) 3.奖金: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以及增收节支业绩报酬,如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争奖以及企业支付的其他奖金。 4.津贴和补贴:津贴是指为补偿职工特殊劳动、额外劳动或其他劳动需支付的报酬,如技术津贴、保健津贴等。补贴是指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变动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如生活补贴等。 5.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照规定的工资标准和职工增加或延长的劳动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如节假日工资。

5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特殊情况下支付给职工的工资。特殊情况包括工伤假、事假、病假、婚丧假、产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以及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 (二)工资的计算 总公式: 应付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奖金+津贴和补助+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国家统计局1989 年1号令《关于职工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中明确的概念和标准) 1.计时工资的计算 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一种方式。计时工资可分为:月工资制、日工资制和小时工资制。 在我国,职工工资的计算一般采用月薪制。在月薪制下,无论各月日历天数是多少,职工各自的每月月标准工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只要职工每月出勤为全勤,每月均可得到相同的月工资标准。有缺勤,计算公式如下:

6 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病假扣款比例
(从上述计算方法可知,计算月计时工资时要计算职工的日标准工资。日标准工资,也称日工资率,是根据职工月标准工资除以月天数来计算的。由于各月天数不尽相同,为简化日工资率的计算,每月固定按年日历日数365天减去104个双休日后,除以12个月,计算出月平均工作天数为21.75天,再以某职工月标准工资除以21.75天,即可求得该职工的日工资率。在此方法下,由于工资率的计算已扣除了双休日,因而出勤期间双休日不计算工资,缺勤期间双休日也不扣工资。) 全年365天—104个双休日 ≈21.75天 12 月工资标准 日工资率= 21.75

7 P3 例11 日工资率=630÷21.75≈28.97(元/天) 应付计时工资=630-2× ×28.97×(1-90%)≈ (元) 2.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它不是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一定时间内的劳动成果——产品数量或作业量来计算,因此,它是间接用劳动时间来计算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应付计件工资=计件单价×∑(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 每种产品产量=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 (工废,是指由于操作不当,工艺设计等内部原因造成的损失,比如工作质量不好,工作大意,没有按照要求加工等。料废,指的是原材料本来就有缺陷,比如缺料或者有裂纹等。工废品的数量不纳入完工产品数量中,而料废品数量则可以纳入完工产品数量。) P328 例3-7 应付计件工资=(300+16)×0.3+80×0.4=126.8(元)

8 二、工资费用的分配 企业进行工资费用的核算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账户。该账户借方登记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贷方登记应该支付的工资总额。该账户为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应付而未付的工资额。 企业每月月末计算本月应支付的工资总额,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账户的贷方。属于直接生产产品的工人工资,借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借记“制造费用“。辅助生产工人的工资,借记”辅助生产成本“。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借记“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借记“销售费用”。基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借记“在建工程”。 在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工资费用需要在几种产品之间分配,通常会选择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工时作为分配标准。公式如下: 待分配的工资费用总额 工资分配率= 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之和 某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工资分配率

9 P30 例3-9 495000 工资分配率= =4.5(元/小时) A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20000×4.5=90000(元) B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30000×4.5=135000(元) C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60000×4.5=27000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B产品 ——C产品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三、其他职工薪酬的计提和分配 其他职工薪酬指工资总额以外的职工福利费、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金、非货币性福利、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上述职工薪酬计入相关成本或当期损益。 职工福利、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工资的14%、2%和2.5%计提。

10 计提福利费的分录如下(14%)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90000 ×14%) ——B产品 ( ×14%) ——C产品 ( ×14%)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 ×14%) 计提工会经费的分录如下:(2%)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90000 ×2%) ——B产品 (135000×2%) ——C产品 ( ×2%)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 × 2%) 计提职工教育经费的分录如下:(2.5%)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90000 ×2.5%) ——B产品 (135000×2.5%) ——C产品 ( ×2.5%)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会经费 ( × 2.5%)

11 The end Thank you


Download ppt "第二节 人工费的核算 张鑫 第三章 要素费用的核算."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