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赤潮 ——研究性学习报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赤潮 ——研究性学习报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赤潮 ——研究性学习报告

2 赤潮的定义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植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3 赤潮的危害 1 1.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2.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3.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   4.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

4 赤潮的危害 2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赤潮毒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生。据统计,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5 我国的赤潮灾情 2000年我国海域共记录到赤潮28起,比1999年增加了13起,累计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东海发现11起,累计面积达7800多平方公里;渤海发现7起,累计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黄海发现4起,累计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南海发现6起,但累计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 2003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119次,累计面积约14 550平方公里。其中,在赤潮监控区内发现赤潮36次,累计面积近1 500平方公里。 2006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较上年增加,累计面积减少。有毒藻类引发赤潮的次数和面积与上年相当。东海为我国赤潮的高发区。

6 赤潮的预防 1.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 ①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①应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提高污水净化率。   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   为了减缓由海水养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要采取以下措施:   a、根据水域的环境条件选择一些对水质有净化作用的养殖品种,并合理确定养殖密度,控制养殖面积。   b、进行多品种混养、轮养、立体养殖,尤其是鱼、虾、贝、藻混养,建立生态养殖系统。   c、提高养殖技术,改进饵料成分及投饵技术,使其有利于养殖生物的摄食,减少残饵,减轻水质和底质的污染。   d、不能将池塘养殖的污水和废物直接排入海水,应采取逐步过滤等办法加以处理。   2.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如在水体富营养化的内海或浅海,有选择地养殖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红毛菜、紫菜、江篱等大型经济海藻,既可净化水体,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体交换能力;可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矿物、石灰匀浆及沙等覆盖受污染底泥,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   要制定完善的法规和措施,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经船只和养殖品种的移植带入养殖区。   4.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人体。

7 谢谢!


Download ppt "赤潮 ——研究性学习报告."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