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的分类 程亚青.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的分类 程亚青."—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的分类 程亚青

2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门 (一)主要教学内容:   1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 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   3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分类。   4 下述各科的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三白草科、桑科、马兜铃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大戟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夹竹桃科、萝摩科、旋花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

3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门 (二)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的区别、原始花被亚纲与后生花被亚纲的区别。   2 掌握桑科、蓼科、石竹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萝摩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的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3 熟悉三尖杉科、三白草科、马兜铃科、大戟科、锦葵科、夹竹桃科、旋花科、禾本科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药用植物。   4 熟悉常见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   5 了解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和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及分类。

4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第一节 被子植物概述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2、有真正的花(又叫有花植物)。 3、胚珠包藏在心皮形成的子房内,子房在受精后形成的果实。 4、具有双受精现象(生活力更强)。 5、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

5 二、被子植物分类的原则 被子植物的分类是以植物的形态特征,特别是花和果的形态特征为主要分类依据 被子植物约有25万种,我国约有3万种。分为双于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共有300多科。

6 单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 离瓣花亚纲 双子叶植物纲 合瓣花亚纲

7 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和药用植物 胚有2片子叶; 根多为直根系; 茎内有维管形成层; 叶脉多为网状脉; 花的各部常以5或4为基数。
一、双子叶植物纲 胚有2片子叶; 根多为直根系; 茎内有维管形成层; 叶脉多为网状脉; 花的各部常以5或4为基数。

8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植物的基本区别
直根系 须根系 维管束成环状排列, 有形成层 维管束成星散排列, 无形成层 具网状叶脉 具平行脉或弧形叶脉 各部分基数为4或5 各部分基数为3 花粉粒具3个萌发孔 花粉粒具单个萌发孔 具2片子叶 具1片子叶 恩格勒系统

9 这些区别点只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的现象:
(1) 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1片子叶的现象,如睡莲科、毛莨科、小檗科、罂粟科、胡椒科、伞形科、报春花科等。 (2) 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尤其在毛茛科、车前科、茜草科、菊科等科中为多。 (3) 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并有初生形成层。 (4) 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脉。 (5) 双子叶植物的樟科、木兰科、小檗科、毛茛科有3基数的花,掌叶大黄花冠6个,雄蕊9个。单子叶植物的眼子菜科、百合科有4基数的花。

10 (一)离瓣花亚纲:又称古生花被亚纲,花瓣分离或缺少;雌蕊与花冠离生。
(二)合瓣花纲 :花瓣多少联合成合瓣花冠;花的轮数趋于减少,成五轮或四轮;各轮的组成单位数也有所减少;花丝常与花冠贴合或多少愈合。

11 合瓣花 离瓣花

12 1.三白草科  Saururaceae 形态特征: 1.多年生草本。 2.单叶互生,托叶与叶柄常合生。 3.花小,两性,无花被;穗状或总状花序,花序基部常有总苞片; 4.雄蕊3—8;心皮3—4,离生或合生,若为合生,则子房1室而成侧膜胎座。 5.蒴果或浆果。 4属,7种,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我国有3属,5种,分布于西南部经中部至台湾。4种均供药用。药用植物——鱼腥草。 本科植物含挥发油,黄酮。多具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功效 鉴别特征:叶互生,无花被,雄蕊3-8,蒴果或浆果

13 蕺(jí)菜(鱼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 别名——侧耳根
1.多年生草本,全体有鱼腥气; 2.叶互生,心形,有细腺点,下面带紫色; 3.托叶膜质条形,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 4.穗状花序顶生,总苞片4,白色花瓣状; 5.花小,两性,无花被;雄蕊3,花丝下部与子房合生; 6.雌蕊由3枚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蒴果顶端开裂。 7.分布于长江以南。生于湿地或水旁。全草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14 鱼腥草

15 2.桑 科 Moraceae 1、多为木本,稀草本,常有乳汁(多具无节乳管); 2、叶互生,稀对生,托叶细小常早落;
3、花小,单性,头状或隐头花序,葇荑花序; 4、单被花,花被片通常4; 5、雄蕊与花被片同数对生;2心皮1室,1胚珠; 6、聚花果。

16 2.桑 科 Moraceae 分布:约53属,140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12属153种,分布全国各地,长江以南较多。以经济植物为主,有植物用于纤维、橡胶等来源,桑树与养蚕密切相关。 药用成分:本科植物含黄酮、强心苷、生物碱、挥发油等,黄酮类为本科特有成分。 鉴别特征:木本,有乳管,叶多互生,葇荑花序,聚花果。

17 桑科植物的花与果实 聚 花 果 隐花果

18 单 性 花 隐头花序 柔 荑 花 序 头 状 花 序 花 序

19 [药用植物] 桑Morus alba 无花果Ficus carica 薜荔F. pumila 菠萝蜜Artocarpus integra
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 楮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大麻Cannabis sativa 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葎草H. scandens 常见药用植物:桑、大麻、无花果、构树

20 桑 Morus alba alinn 1.乔木,有乳汁。 2.单叶互生,基出3脉,叶柄长。 3.柔荑花序,花单性异株。
4.雄花被4个,雄蕊与花被同数。 5.雌花柱头极短,2裂。 6.聚花果。 叶可入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桑全身是宝,桑叶、桑枝、桑白皮(根皮)、桑椹,另外螳螂在桑树上的卵称桑螵蛸,桑螵蛸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 。

21 桑椹子:滋阴养血、生津润肠。 雄花 桑的雌花序

22 桑螵蛸

23 无花果:美味果实,未熟时采下药用,润肺止咳,清热润肠。非无花,乃隐头花序。
大麻:果实(火麻仁)润肠通便,热带品种的幼嫩果穗有致幻作用(毒品)。 见血封喉:剧毒之桑科植物——分布于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皮、汁强心麻醉催吐。有剧毒,乳汁误落眼中,会失明,甚至燃烧树烟熏也会导致失明,当地人毒汁涂在箭上,捕杀野兽。白色乳汁能使人心脏麻痹而停止跳动。

24 生 津、健 脾 开 胃、解 毒 消 肿。 隐 头 果 药 用 称 无 花 果: 清 热

25 未成熟的果穗称啤酒花:健胃消食、安神、利尿
啤 酒 花 Humulus lupulus 未成熟的果穗称啤酒花:健胃消食、安神、利尿

26 大麻(雄花) 大 麻 Cannabis sativa L.

27 大麻(雌花) 火麻仁:润燥滑肠,利水通淋。

28

29 葎草 全草入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结核,肠炎、痢疾等 1.攀援性多年生草本,无乳汁。 2.叶对生,掌状。 3.雌雄异株 4.花序聚伞状
5.雌蕊在芽中直立 全草入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结核,肠炎、痢疾等

30 3、蓼科 polygonaccae 特征: 1.多为草本,茎节常膨大。 2.单叶互生,托叶膜质,包裹茎节基部成托叶鞘。
 特征: 1.多为草本,茎节常膨大。 2.单叶互生,托叶膜质,包裹茎节基部成托叶鞘。 3.花多两性,辐射对称,排成穗、圆锥或头状花序。 4.花单被,常花瓣状,宿存。 5.雄蕊3—9,子房上位,由3(稀2或4)心皮合生,1室,1胚珠,基生胎座。 6.瘦果,包于宿存的花被内,种子有胚孔。

31 蓼属植物的特征

32 4、蓼科(Polygonaceae) 识别要点: ①草本, ②茎节膨大, ③有膜质的托叶鞘, ④瘦果或坚果,包于花被内。

33 4、蓼科polygonaccae 分 布: 30属1200余种,在北温带分布较广。我国约15属200余种,全国均有分布。已知药用8属约123种。 药用成分:含蒽醌类:如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黄酮类:如芸香苷、槲皮苷等;鞣质类:如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等;芪类:如土大黄苷、虎杖苷等。 显微特征:常含草酸钙簇晶,根和根茎常有异型维管束。

34 [药用植物]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块根生用能通便,解 疮毒;炮炙后能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
虎杖P. cuspidatum 根入药,能清热解毒,活血散 瘀。外用治烧伤、烫伤。 荭草P. orientale 果实(水红花子、红蓼):活血消积,健脾利湿。 大黄

35 蓼科药用植物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①多年生高大草本。根和根茎粗大,断面黄色。 ②基生叶有长柄,叶掌状半裂;
③茎生叶较小;托叶鞘膜质抱茎,长筒状。 ④大型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紫红色;花被片6;雄蕊9;花柱3。瘦果具3棱翅。 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西部和西藏、青海等省区。生于高寒山区山地、林缘或草坡,有栽培。根状茎(大黄)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36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掌叶大黄 R. palmatum 根茎能泻热、通便、下瘀破滞。

37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38

39 药用大黄(基叶掌状浅裂﹤1/2)(川、贵、云、鄂、陕,大部为栽培)
掌叶大黄(叶半裂约1/2)(甘、青、藏、川、栽培) 唐古特大黄(深裂﹥叶片的1/2且裂片窄长) (甘、青、藏、川,野生)

40 掌叶大黄:半裂 唐古特大黄:深裂 药用大黄:浅裂

41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①多年生缠绕草本。 ②块根肥厚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外表暗褐色,断面具“云锦花纹”(异型维管束)。 ③叶卵状心形,有长柄,托叶鞘短筒状,两面光滑 ④大型圆锥花序,分枝较多;花小,白色,花被片5;雄蕊8。瘦果具3棱。 分布于全国各地,生于灌丛中,山肢阴处或石隙中。块根入药,能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制首乌能补肝肾,益 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茎藤(夜交藤,首乌藤)能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42 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43

44 虎杖Ploygonum cuspidatum S.et Z.
①多年生粗壮草本。 ②根及根状茎粗大。地上茎中空,散生红色或紫红色斑点。 ③叶阔卵形,托叶鞘短筒状。 ④花单性异株,圆锥花序;花被片5,白色,2轮,外轮3片果期增大,背部成翅状。 ⑤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具三棱。 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生于山谷溪边。根和根状茎能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

45 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46 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47 红蓼 全草入药,治疗脚气

48 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 全草入药,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49 5.苋科Amaranthaceae 本科特征: ①多为草本。 ②单叶对生或互生。 ③花序穗状、头状、圆锥状。
④花小,常两性,单被,花被片3—5,干膜质。 ⑤每花下常有1枚干膜质苞片和2枚小苞片;雄蕊多为5,常与花被片对生;子房上位,2—3心皮合生,1室,胚珠1枚。胞果,稀坚果或浆果。 常见植物:反枝苋、鸡冠花

50 反枝苋 鸡寇花

51 5.苋科Amaranthaceae 分布:约65属900种,广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13属39种,分布于全国各地。已知药用的有9属,28种。 显微特征:根中有异型维管束,排成同心环状;含草酸钙晶体,如砂晶、簇晶、针晶等。 化学成分:含三萜皂苷类、甾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

52 药用植物: 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①多年生草本。 ②根长圆柱形。 ③茎四棱方形,节膨大。 ④叶对生,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全缘。 ⑤穗状花序;花开后向下贴近花序梗;小苞片刺状;花被片5,披针形,膜质;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⑥胞果长圆形,包于宿萼内。生于山林和路旁,多栽培,主产于河南。根(怀牛膝)能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

53

54 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①多年生草本。 ②根圆柱形。 ③茎多分枝,被糙毛。 ④叶对生,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两面被毛。 ⑤花小,绿白色。 ⑥复聚伞花序密集成圆头状;苞叶有花数朵,两性花居中,花被5,⑦雄蕊5,花丝基部合生成杯状;不育花居两侧,花被片多退化成钩状芒刺; ⑧苞片卵形,膜质。子房1室,胚珠1。胞果。 分布于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生于林缘或山坡草丛中,多为栽培。根能活血祛瘀、祛风利湿。

55

56 苋科鉴别特: 1.草本 2.茎多分枝,被糙毛。 3.单叶对生,两面被毛。 4.花单被, 片3-5 5.雄蕊常与花被片同数、对生。 6.胞果

57 6、石竹科Garyophyllaceae 特 征 ①草本,节常膨大,单叶对生,全缘,常于基部连合,叶狭长。
特 征 ①草本,节常膨大,单叶对生,全缘,常于基部连合,叶狭长。 ②花两性,辐射对称,多成聚伞花序。 萼片4—5,花瓣4-5,常具爪。 ③雄蕊8—10;子房上位,2—5心皮,特立中央胎座。 ④蒴果齿裂或瓣裂,稀浆果,胚弯曲,具外胚孔。

58 6、石竹科Garyophyllaceae 显微特征:含草酸钙簇晶和砂晶;气孔轴式多为直轴式。
分 布:约80属,2000种,世界广布,但主要在北半球的温带和暖温带,我国31属,370余种,遍布全国。已知药用21属106种。 药用成分:本科植物普遍含皂苷。

59

60

61 繁缕的花及花序

62

63 瞿(qú)麦Dianthus superbus L
①多年生草本。叶对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 ②聚伞花序顶生;花萼下有小苞片4-6,卵形; ③萼筒顶端5裂;花瓣5,淡紫色,有长爪,顶端深裂成丝状(流苏状);雄蕊10。 ④蒴果长筒形,顶端4齿裂,外被宿萼,形如麦 我国各地有野生或栽培。生于山野、草丛中。全草能清热利尿,破血通经。

64 瞿麦

65 孩儿参(异叶假繁缕)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①多年生草本。块根纺缍形,淡黄色。 ②叶对生,下部叶匙形,上部叶长卵形或菱状卵形,茎顶端两对叶片较大,排列成十字形。 ③花二型:茎下部腋生小形闭锁花(即闭花受精花),萼片4,紫色,无花瓣,雄蕊2; ④茎上端的普通花较大1-3朵,腋生,萼片5,花瓣5,白色,雄蕊10,花柱3。 ⑤蒴果卵形,熟时下垂。 分布长江以北和华中等地区。生于阴湿的山坡林下林阴处。多栽培。块根(太子参)能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66

67 7、毛茛科Ranunculaceae 特 征: 1、草本,稀木质藤本。
特 征: 1、草本,稀木质藤本。 2、叶互生或基生,极少数对生;掌状或羽状分裂,或为1至多回复叶;无托叶。 3、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单生或聚伞花序,总状花序。 4、萼片3至多数,有时花瓣状;花瓣3至多数或缺。 5、雄蕊和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子房上位,1室,每心皮含1至多数胚珠。 6、聚合蓇葖果或聚合瘦果,稀浆果(类叶升麻)。 7、染色体X=6-10,13。

68 分 布: 50属,200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42属,750余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已知药用的有30属,近200种。
分 布: 50属,200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42属,750余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已知药用的有30属,近200种。 药用成分:本科植物化学成分复杂,普遍含生物碱,毛茛苷是毛茛科特殊成分。 显微特征:维管束常具有“V”字形排列的导管;根和根茎中有皮层厚壁细胞;内皮层明显等。 鉴别特征:草本,雄蕊和雌蕊均多数离生,螺旋状聚生在突起的花托上,聚合蓇葖果或聚合瘦果。 药用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北乌头A.kusnezoffii Reichb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Regel

69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①多年生草本。 ②主根倒圆锥形,周围常生数个附子,棕黑色。 ③叶互生,3深裂,裂片再分裂。 ④总状花序狭长,花轴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蓝紫色,上萼片盔帽状;花瓣2,变成蜜腺叶;有长爪;雄蕊多数。 ⑤心皮3~5,离生。聚合蓇葖果。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达山东,南达广西。生于山地草坡、灌木丛中。四川、陕西大量栽培,栽培种其主根作(川乌)药用,有大毒,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侧根(附子)能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止痛。

70 乌头(川乌):袪风除湿,温经止痛。 北乌头(草乌):野生种块根作药用,有大毒,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一般经炮制药用。 )

71 野生种块根作(草乌)药用,有大毒,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肿止痛。一般经炮药用。
北乌头A.kusnezoffii Reichb.叶3全裂,中裂片菱形,近羽状分裂。花序无毛。分布于东北、华北。块根作草乌入,功效同川乌。叶(草乌叶)能清热,解毒,止痛。

72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① 多年生草本。 ②根状茎常分枝成簇,生多数须根,黄色。 ③叶基生,3全裂,中央裂片具柄,各裂片再作羽状深裂,边缘具锐锯齿。 ④聚伞花序,花3—8朵,黄绿色;萼片5,狭卵形。 ⑤花瓣条状披针形,中央有密腺,雄蕊多数;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主产于四川,另云南、贵州、湖北及陕西等省亦有分布。生于海拔500-2000m高山林下阴湿处,多栽培。根状茎(味连)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73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74 黄连

75 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 (Bge.)Regel
①多年生草本,全株密生白色长柔毛。 ②根圆锥形,外皮黄褐色,常有裂隙。 ③叶基生,3全裂,裂片再3裂,革质。 ④花茎(花葶)由叶丛抽出,顶生1花。 ⑤萼片6,紫色。 ⑥无花瓣;雄蕊、雌蕊均多数。 ⑦瘦果密集成头状,宿存花柱羽毛状,下垂如白发。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长江以北地区。生于山坡草地或平原。根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76

77 阿尔泰银莲花 钝裂银莲花

78 8、芍药科Paeoniqceae 特 征: 1、多年草本或灌木,根肥大。 2、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 3、花大,单生枝顶或数朵顶生或腋生。
特 征: 1、多年草本或灌木,根肥大。 2、叶互生,二回羽状复叶。 3、花大,单生枝顶或数朵顶生或腋生。 4、花萼5宿存,花瓣5-10(栽培者多为重瓣),红、黄、白、紫各色。 5、雄蕊多数,离心发育,花盘杯状或盘状,包裹心皮,心皮2—5,离生。 6、蓇葖果。 7、X=5

79 分 布: 1属,35种,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西部温带地区。我国有20种,几乎全部药用,主要分布西南、西北等地。
药用成分:本科植物含芍药苷和牡丹酚苷。 显微特征:草酸钙簇晶众多。 鉴别特征:草本,叶互生,二回三出羽状复叶,花大,聚合蓇葖果。

80 芍药:根入药,去外皮者称“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野生品不去外皮,称“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81 校园芍药

82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83 芍 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84 白芍

85 川赤芍P.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86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 。
主产于四川、安徽、山东;陕西、河南、湖南、广东等地亦产。以四川、安徽产量最大,安徽的凤丹皮质量最佳。 清热凉血,活血消瘀

87 牡 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成熟果实 牡 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88 凤丹皮

89 分 类 地 位 本科原作为芍药属归毛茛科。但其在外部形态和 内部构造特征上均和毛茛科其他植物有显著区别:
分 类 地 位 本科原作为芍药属归毛茛科。但其在外部形态和 内部构造特征上均和毛茛科其他植物有显著区别: ①花大;雄蕊离心发育,花粉粒大,外壁具网状 纹饰而无小刺状或颗粒状雕纹; ②心皮厚,革质,有花盘,柱头宽阔,胎座突出 形成外珠被; ③胚在发育早期象裸子植物的银杏有1个游离核阶段;

90 分 类 地 位 ④染色体基数:X=5;维管束周韧型等特征。 ⑤在化学成分上,芍药属不含毛茛科特有的毛茛 甙和木兰花碱,而含有本科特有的芍药甙
分 类 地 位 ④染色体基数:X=5;维管束周韧型等特征。 ⑤在化学成分上,芍药属不含毛茛科特有的毛茛 甙和木兰花碱,而含有本科特有的芍药甙 (paeoniflorin)和牡丹酚甙(paeonoside)和没食 子鞣质。根据上述区别,把芍药属升为芍药科。

91

92 牡丹: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93 思考题 1、举例说明桑科的特征及代表药用植物。 2、举例说明石竹科的特征及代表药用植物。 3、举例说明毛茛科的特征及代表药用植物。
4、举例说明马兜铃科的特征及代表药用植物。 5、举例说明蓼科的特征及代表药用植物。 6、举例说明芍药科的特征及代表药用植物。


Download ppt "第十五章 被子植物的分类 程亚青."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