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20、30年代的苏联.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20、30年代的苏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20、30年代的苏联

2 第五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一、国内战争结束后的形势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四、苏联的成立 五、列宁逝世前后的党内斗争

4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一、国内战争结束后的形势 1、“严重的经济危机” 工人不满与罢工斗争 2、“严重的政治危机” 农民暴动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一、国内战争结束后的形势 1、“严重的经济危机” 2、“严重的政治危机” 工人不满与罢工斗争 农民暴动 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

5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 俄经济建设的国际形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形势的发 展,并且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改
变经济政策,恢复经济,是布尔什维 克党面临的十分必要和刻不容缓的任 务。 4、战争结束后,出现了有利于苏 俄经济建设的国际形势。

6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俄共十大与新经济政策的确定 ⑴、经济政策转变时期俄共(布)党内的争论 列宁的观点:
战时共产主义已不适合和平 经济建 设的需要。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 高度发的生产力基础上,必须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要从国情出发。

7 ⑵、新经济政策的确定 粮食税问题的提出1920.2 俄共(布)十大1921.3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的法令》全俄苏维 埃中央执 行委员会

8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1)农业方面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粮食征集制,允许 农民根据土地法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力。

9 (2)工业方面 把实行计划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大工业放在重要地位,同时将部分国有企业改变为以租借制和租让制为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

10 “没有大工业,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 —列宁

11 (3)商业方面 由国家配给制、国家垄断制,改变 为自由贸易制度。 产品交换到商品交换

12 (4)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方面 由中央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过渡到多层次 分级管理体制,解散总管理局,组织部门 托拉斯,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 (5)分配制度 由平均主义实物分配制改为劳动报酬级差 制度。按技术高低、贡献大小付酬

13 3、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 第一阶段 1921---1926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退 却时期
第一阶段 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退 却时期 第二阶段 工业化和农业化,向城乡资 本主义进攻 一些人认为新经济政策结束的时间为1937年

14 4、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新经济政策“新”的含义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实行必要的退却,发展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
具体来说,其实质乃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通过社会主义成分和资本主义成分的经济竞赛,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强大的物质基础

15 (3)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新经济政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保证了苏联稳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找到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监督下,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16 列宁和斯大林

17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21年大旱灾的顺利渡过,22年经济开始恢复 1925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农业生产接近战前水
平;工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73%,国内贸易达到战前 70%;工人工资达到战前的93.7%

18 2、列宁联社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总结 合作化计划《论合作社》 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日记摘录》
改造国家机关,反对官僚主义《我们怎样改组检察院》 防止党的分裂《给代表大会的信》

19 3、列宁逝世 1921.12动脉硬化症出现早期症状,离职休养 1922.3抱病主持11大 1922.12月偏瘫 1923.3.9丧失说话能力
因脑溢血引起呼吸器官麻痹逝世,享年54岁( ) 带毒的子弹,长期积劳成疾

20 举国哀悼列宁

21 四、苏联的成立 1、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民族政策 100多个民族,俄罗斯族43.4%,少数民族56.7%
《俄罗斯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平 等;自决;独立 1918.1苏维埃三大《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 联邦制

22 2、各民族共和国联合的进程 独立国家: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 脱维亚;立陶宛。 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1917.12;白俄罗斯苏维
埃共和国1919.1;外高加索联邦919.(阿塞 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花 剌子模、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1920 贸易协定 军事联盟 外交联盟

23 3、苏联的成立 (1)成立苏联问题的提出 必要性;可能性 (2)两种不同的联合方案 斯大林的“自治化方案” 列宁“再建一层楼”的主张
(3)苏联的成立 全苏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苏联24年宪法

24

25

26

27 五、列宁逝世前后的党内斗争 1、托洛茨基与托洛茨基主义 2、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 3、1923年的党内斗争 4、列宁逝世后的党内斗争

28 列宁政治遗嘱 增加中央委员会人数 : “建议把中央委员会增加到几十人甚至100人”。新的中央委员从哪里来呢﹖“要求工人阶级出50-100个中央委员”。“我是这样想的:几十个工人参加中央委员会,就能比其他任何人更好地检查、改善和改造我们的机关。”

29 把斯大林调开 : 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另一方面,托洛茨基同志,正像他在交通人民委员部问题上反对中央的斗争所证明的那样,不仅具有杰出的才能,他个人大概是现在的中央委员会最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又过分自信,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

30 “现时中央两位杰出领袖的这两种特点会出人意料地导致分裂,如果我们党不采取措施防止,那么分裂是会突然来临的。”
“斯大林粗暴……在总书记的职位上就成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

31 托洛茨基 斯大林

32 托洛斯基 托洛斯基

33 托洛茨基

34

35 布哈林 托洛茨基

36 加米涅夫(中)

37 季诺维也夫

38

39 加米涅夫

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农业集体化 三、五年计划的实施

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 1、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 俄共十四次代表会议——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确定1925.4
俄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定 工业化方针引发的党内斗争

42

43 2、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社会主义 工业化的重要方针(特点) 行的。但苏联在处理农、轻、重关系上片面强调重工业,
苏联工业化从重工业开始,以重工业为中心是可 行的。但苏联在处理农、轻、重关系上片面强调重工业, 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致使国民经济各部门长期比例 失调,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具有准战时经济的特点。影响 了人民生活的改善,直接妨碍了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和国内 市场的开拓,也影响了重工业的健康发展。

44 第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主要依靠本身的积累。有三个主要来源:国营企业利润;农业税(剪刀差);把消费基金转为建设基金。高积累,低消费

45 第三,技术决定一切和干部决定一切: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造就大批技术和管理干部,提高广大工人群众的技术水平。
第四,改革工资制度,破除平均主义。 第五,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的部门管理体制。

46 规划

47 第六,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苏联工业化进程中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

48 3、托季联盟的失败26--27 4、五年计划的编制1927

49 二、农业集体化 1、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 (1)农业与工业化不相适应问题的凸现 农村两极分化问题 工农产品的价格与工农关系问题
(2)十五大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定 1927

50 2、粮食收购危机引发的党内斗争 粮食收购危机 党内对粮食收购危机的不同认识 布哈林:放慢工业化速度发展农业; 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集团的失败
反对进攻富农 斯大林:停止新经济政策向富农进攻 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集团的失败

51 布哈林( ) 1906入党 1908莫斯科市党委委员 1911逃亡德国1912迁居维也纳后流亡瑞典、 瑞士、美国 二月革命后回国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十月革命后长期担任真理报主编 1924政治局委员1926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

52 右倾机会主义集团 1928上书《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 1929.2布、李、托三人声明 1929、4布、托撤职开除 1930、12李撤职开除

53 布哈林

54 布哈林

55 布哈林

56 3、农业全盘集体化 《大转变的一年》与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开始 农业全盘集体化速度和形式的确定 消灭富农经济 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完成

57 4、农业全盘集体化的评价 成绩 问题

58 苏联农庄的层次

59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60 富农被强迫迁徙

61 三、五年计划的实施 1、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 (1)向城乡资本主义全面进攻 (2)高速度发展工业及措施

62 3、五年计划的成就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 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民生活的改善

63

64 4、五年计划存在的问题 片面发展重工业 片面强调产值产量 经济效益低下

65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二、大清洗运动 三、苏联的外交

66 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三六年宪法 (1)三六年宪法的制定 (2)三六年宪法的内容 (3)三六年宪法的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67

68 2、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几个问题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过程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69 二、大清洗运动 1、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30年代的批判运动 哲学:德波林学派 文学: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拉普)
史学:波克罗夫斯基学派 经济学:康德拉季耶夫学派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确立1938

70

71

72

73

74

75 2、基洛夫事件与大清洗运动的开始 基洛夫(1886——1934) 1904入党;1923中央委员;1926政治局 委员、列宁格勒省委书记
尼古拉耶夫

76 基洛夫 (中)

77 基洛夫遇刺

78 发动大清洗

79 3、三次公开审讯 第一次:1936.8.19最高法院军事法庭审判季、加16人,处以死刑。托季联合总部、雅戈达
第二次: 皮达克夫、拉狄克13人处死。托平行总部。2、18奥尔忠尼启则自杀、 1937、2、23中央全会“三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全面扩大化 6月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等被秘密处死、叶若夫 第三次:1938.3布哈林、李可夫19人被处死,右派和托派联盟

80 公开审判

81 致未来一代党的领导人的信: 我就要离开人世了。我不是在无产阶级斧钺面前低下了我的头,无产阶级斧钺应该是无情的,但也应该是纯洁的。我在万恶的机器面前无能为力,这台机器居然使用了中世纪的方法,它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有组织地炮制大量的流言蜚语。他们这些行动是非常果断而有信心的。     

82 现在捷尔任斯基已不在世,契卡的优良传统已成为过去了。当时,革命的思想指导他们的一切行动,使他们对敌人无情,对付各种反革命,保卫了国家。所以契卡机构受到特殊的信任。享有特殊的荣誉、威信和尊重。而现在,所谓的“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机构,就其多数人来说,是由无原则的、腐化的、物质上得到满足的官员组成的蜕化变质的组织。为了满足斯大林病态的怀疑心理(我不敢说得更多),为了追求奖章和荣誉,他们利用了契卡原来的威信,进行最卑鄙的活动。而他们不懂得,他们同时也在消灭他们自己,因为历史是不能容忍卑劣行径的见证人继续存在的。

83 这些“万能的机构”能把任何中央委员、党员变为叛徒、恐怖分子、暗杀分子、间谍。如斯大林对自己产生怀疑的话,那么这些机构也会立即找出证据来这些“万能的机构”能把任何中央委员、党员变为叛徒、恐怖分子、暗杀分子、间谍。如果斯大林对自己产生怀疑的话,那么这些机构也会立即找出证据来。 乌云笼罩在党的头上。我的毫无罪恶的头,将会株连几千名无辜的人,因为要制造一个组织——布哈林的组织。而这个组织不但在今天,在我和党七年来没有任何分歧的情况下根本不存在,就是在右倾反对派时代,也从未有过。关于柳京和乌格拉诺夫的秘密组织,我一点也不知道。我和李可夫、托姆斯基一起,公开地说出了我们的观点。   。

84 我从18岁起就在党内,我生活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社会主义的胜利而斗争,以一个神圣的名字命名的报纸《真理报》,这几天却刊登了卑鄙无耻的谎言,说什么我尼古拉·布哈林,企图消灭十月革命的成果,复辟资本主义。这是闻所未闻的无耻谎言。这个谎言按其卑鄙程度,按其对人民不负责的程度,只能和下面这样的谎言划等号,就是:现在发现,尼古拉·罗曼诺夫(沙皇尼古拉二世)一辈子都反对资本主义、君主制度,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而斗争。   

85 乌云笼罩在党的头上。我的毫无罪恶的头,将会株连几千名无辜的人,因为要制造一个组织——布哈林的组织。而这个组织不但在今天,在我和党七年来没有任何分歧的情况下根本不存在,就是在右倾反对派时代,也从未有过。关于柳京和乌格拉诺夫的秘密组织,我一点也不知道。我和李可夫、托姆斯基一起,公开地说出了我们的观点。   我从18岁起就在党内,我生活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社会主义的胜利而斗争,以一个神圣的名字命名的报纸《真理报》,这几天却刊登了卑鄙无耻的谎言,说什么我尼古拉.布哈林,企图消灭十月革命的成果,复辟资本主义。这是闻所未闻的无耻谎言。这个谎言按其卑鄙程度,按其对人民不负责的程度,只能和下面这样的谎言划等号,就是:现在发现,尼古拉.罗曼诺夫(沙皇尼古拉二世)一辈子都反对资本主义、君主制度,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而斗争。   

86 如如果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上,我不止一次犯过错误,我希望后代对我的批评不要严于弗拉基米尔
如如果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上,我不止一次犯过错误,我希望后代对我的批评不要严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我们是第一次走向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人们未曾走过的道路上。那个时代不一样,风尚也不同。那时《真理报》上辟有辩论专栏,大家在争论,寻找途径,争论后有和好,继续共同前进。   我向未来一代党的领导者们呼吁!历史赋予你们的使命,是把骇人听闻的各种罪行的一团乱麻解开,在这些可怕的日子里,这团乱麻越来越扩大,像火焰一样越燃烧越厉害,勒得我们党喘不过气来。   。

87 我向所有的党员呼吁!在这些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后几天里,我坚信,经过历史的过滤器,早晚不可避免地将会把我头上的污秽冲掉。我从来没有当过叛徒,如果是为了列宁的生命,我会毫不动摇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我热爱基洛夫,没有做过什么反对斯大林的事情。我请求新的、年轻的和诚实的一代党的领导人,在党的全会上宣读我的这封信,宣布我无罪和恢复我的党籍。   同志们,你们要知道,在你们向共产主义胜利进军的高举的旗帜上,也洒有我的一滴鲜血

88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

89

90 维辛斯基 贝利亚

91 4、大清洗运动的恶果 西方材料估计有500万人受牵连,30—40万人被处决。1936—1939年间,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即120万人被逮捕。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在打败托季联盟和布哈林的1934年召开的,被称为胜利者代表大会。大会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人被捕,占56%;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正式和候补委员中有98名被逮捕和枪决,占70%。会后选出的17名政治局成员中有5名被害,1名自杀。

92 肃反运动中,苏联5个元帅中3个被杀,5个一级集团军司令员中3个被杀,10个二级集团军司令员全部被杀,57个军长中50个被杀,186个师长中154个被杀,397个旅长中221个被杀,16个一级和二级集团军政治委员全部被杀。28个军政委中25个被杀,64个师政委中58个被杀,456个上校中401个被杀,仅有的8个海军上将全部被杀,所有11个副国防人民委员和最高军事委员会80个委员中75个被杀,军队总参谋部所有人员被杀,总计有35000军官被杀,约占军官团的百分之五十

93 乌克兰、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党的领导人几乎均被处决。许多著名学者、作家受害。著名生物学家瓦维洛夫,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恰扬诺夫,喀秋莎炮的发明设计者朗格马克,喷气技术研究所所长克雷伊苗诺夫,坦克设计家札斯拉夫斯基等人遭杀害。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火箭之父科罗廖夫等人被捕入狱。一大批留驻苏联的外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干部被当作外国间谍受审查监禁。前匈牙利共产党领导人库恩·贝拉,波兰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列申斯基—达斯基,南共中央书记查皮克等人被处死。

94 5、大清洗运动发生的原因 国际环境; 体制问题; 个人品质问题

95 三、苏联的外交


Download ppt "第五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20、30年代的苏联."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