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まさとし ふしはら Modified 6年之前
1
邱子恒(TZCHIU@TMU.EDU.TW)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17.03.01
臺灣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的現況與發展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NG0s & NPOs in Taiwan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
名稱 國際政府組織 (IGO)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國際非政府組織 (INGO)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非政府組織 (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3
名稱 非營利組織(NP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公民社會團體(CSO)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私人志願組織 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4
名稱 國際非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之間、非政府組 織與非營利組織、公民社會團體之間,混用情 形非常嚴重
5
背景 私有部門、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在二十世紀晚 期快速的成長
私有部門、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在二十世紀晚 期快速的成長 非政府組織整合民間的資源,結合志工的力量, 以靈活的組織,有效的方式,在人權、環保、 兩性平權、國際開發、人道救援、安全等議題 與工作及國際事務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6
非政府組織
7
NGO之定義 目標:必須具備國際性,不得僅圖利特定成員 成員:至少由三個國家以上的個人或團體所組 成
成員:至少由三個國家以上的個人或團體所組 成 組織結構:成員須有完全的自主權,不受任何 一個國家控制 職員任命:會員可由制度化的管道被選派擔任 工作職務,且不可同屬單一國籍
8
NGO之定義 財政:必須由三個以上的國家提供 自主性:不受其他組織控制,以平等地位與其 他組織往來 活動:必須獲得其他國家或組織的承認或參與
自主性:不受其他組織控制,以平等地位與其 他組織往來 活動:必須獲得其他國家或組織的承認或參與 提供政策分析與專業技能,建構早期預警的機 制,協助監督與執行國際協定 各依其目標、管轄、與授權的不同,與聯合國 各局、署保持密切的關係
9
NGO之定義 聯合國定義: 非政府組織是公民所成立的地方性、全國性、 或國際性非營利、志願性組織,以促進公共利 益為工作導向,提供多元的服務,發揮人道的 功能,將人民的需求傳達給政府,監督政府政 策,鼓勵人民參與地方事務
10
NGO的全球數量 1909年,全世界有176個非政府組織 1960年,全世界有1255個 1990年,全世界有6126個
2000年,全世界有45674個
11
NGO成長圖
12
NGO的優勢 有雄厚的草根基礎 具備田野發展的經驗 通常以務實的程序導向處理發展計劃 直接參與的經驗 長期的關注與永續經營的理念
效率高、成本低
13
NGO的缺點 財務困難及缺乏管理經驗 組織規模較小,動員能力有限 組織永續經營能力不足 過於封閉,缺乏組織間的協調溝通能力
參與或介入規模不足 欠缺對整體社會與經濟環境地瞭解
14
我國NGO之發展 從光復初期至60年代 無競爭性— 移植性— 俱樂部形式—
當時一些基金會、協會的成立,大都純粹是有錢人 做善事的型態,例如,發牛奶、米或棉被等等的小 善事 移植性— 一些不屬於政府的團體組織,大多是由外國引進, 如:紅十字會、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 俱樂部形式— 像四健會、青商會、扶輪社、獅子會等,其成員大 多只有少數的中產階級人士和上流社會的精英分子
15
我國NGO之發展 80年代以後 經濟起飛,產生許多新的社會問題,政府也無 法獨力解決
經濟起飛,產生許多新的社會問題,政府也無 法獨力解決 今日台灣基金會中,有2/3至3/4是成立於1980 年代 非政府組織代表的是社會,而非政府,所以在 國際社會上我們仍有很大彈性的活動
16
我國NGO之發展 90年代以後 台灣的非政府組織開始出現議題區隔、全球化 的現象,普世的議題逐漸受台灣非政府組織界 的重視。如:環保、婦女、勞工、人權等問題 台灣的非政府組織,以基金會形式的財團法人, 有3014家;而以人才為主的社團法人更是基金 會的六倍,多達19518家
17
外交部 NGO 國際事務會
18
我國NGO發展情形 由於歷史及國際現實政治等因素,我國外交處境極為特殊,在 政府間關係難以正常開展之情況下,非政府組織(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的角色益形重要,且NGO藉著各 項國際參與,與政府對外關係形相輔相成,更可增進我國家利益。 我國於1990年代解嚴後,蓄積之社會能量得以釋放,提供NGO 絕佳發展環境,921大地震國際社會及時馳援更讓我NGO體認必須 走出去回饋國際社會,加以我特殊國際地位與處境,我NGO充分體 認其國際參與亦有助於我政府整體對外關係,故我國NGO廣泛從事 國際參與,目前約有2185個NGO具有INGO會籍並定期參與其會議與 活動,加以各級學校或團體每年參與百餘項國際文化活動或賽事, 連同各宗教團體及學校赴國外進行救援、義診及志工等活動,我國 NGO從事國際參與層面廣泛。
19
我國NGO國際參與現況 (一) 充分運用我國發展經驗強項:
我國農業發展成就屢屢在國際上發光發熱,透過各項 農業技術合作計畫,對維護我與各邦交國關係著有成 效,國內各種農業與醫療衛生之NGO多年來透過各項 國際活動之參與與國際合作計畫之進行,亦充分展現 我充沛民間力量與資源,獲得國際社會極高評價。另 我國人近年來在體育、科技及文化等各方面國際競賽 表現極為傑出,充分彰顯我國豐沛軟實力,我國NGO 充分運用我國發展經驗強項,更能展現國際參實力。
20
我國NGO國際參與現況 (二) 扮演國際人道援助者角色:
21
我國NGO國際參與現況 (三)展現實力與貢獻強化國際參與:
我NGO過去數十年均以務實的態度及彈性作法從事各 項國際參與,由於國際議題多元廣泛,牽涉各種專業 技術與價值判斷,國際NGO均相當重視各會員之實際 參與及貢獻程度,我國NGO專業程度高,經常藉著參 與各項國際NGO會議與活動的機會,對所屬國際NGO 運作貢獻甚鉅,受到國際社會重視。
22
我國NGO國際參與現況 (四)我NGO幹部在國際NGO擔任要職:
中央研究院榮譽院長李遠哲博士擔任國際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ICSU) 會長; 名記者李豔秋小姐擔任「世界女記者與女作家協會世界總會(World Association of Women Journalists and Writers)」2012會長; 台大小兒科醫生張美惠教授擔任「世界小兒腸胃科、脾臟及營養學會 (FISPGHAN)」會長; 名醫杜永光教授擔任亞澳神經外科醫學會(Asian Australasian Society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AASNS) 會長等。 另國人翁明輝先生發明木球運動,擔任國際木球總會會長,二十年出 錢出力不斷推廣,目前在全球五大洲35個木球會員國之努力下,每年 舉辦各項比賽,甚有成效。
23
我國NGO國際參與之挑戰與展望 (一)我國NGO普遍面臨財務問題:
我國每年民間捐款高達五百億台幣, 惟似有過渡集中少數NGO現象,導 致國內大部分NGO囿於財務問題,未能正常發展並發揮國際參與成效, 故急需建構NGO有效營運之友善環境,如鼓勵國內大企業對國內NGO之 捐助等。 (二)中國大陸對我國NGO國際參與之挑戰: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許多民間社團在大陸國務院公佈「社會 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後紛紛成立,近年來更在大陸當局鼓勵下積極從事 國際參與,屢屢挑戰我國NGO國際參與之名稱與地位,對我國NGO之國 際參與造成極為負面影響,尤其2012年中共將舉行18屆全國代表大會, 產生第五代領導班子,在民族主義大旗下,中共及其NGO對我國NGO國 際參與打壓力道將不會和緩,我國NGO宜妥慎因應。
24
台灣NGO世界版圖
25
台灣NGO管理的挑戰 社會服務時代已經來臨,管理大師彼得.杜拉 克曾預言:很快就會有高達一億兩千萬的美國 人每週至少貢獻五小時
社會服務時代已經來臨,管理大師彼得.杜拉 克曾預言:很快就會有高達一億兩千萬的美國 人每週至少貢獻五小時 國內目前僅有十分之一的非政府組織,願意以 誠信原則提供徵信,揭露營運資訊供社會大眾 檢驗
26
台灣NGO管理的挑戰 管理應更透明 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可以師法企業,運用「品質 指標」來取代數字指標 要借重管理觀念和管理方法
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可以師法企業,運用「品質 指標」來取代數字指標 要借重管理觀念和管理方法 政府需要明確的指導
27
台灣NGO管理的挑戰 突破當前非政府組織的管理瓶頸 突破募款困境 以「援助者」的姿態走入國際社會 循序漸進整合資源,走入民間邁向國際
訂定人、財務的管理制度 貫徹執行力
28
成功案例分析與政策建議 慈濟 運用多層次連鎖人際互動的模式 全球「社區主義」和謙卑「自我管理」 創世基金會 「自負盈虧」的經營策略
掌握資料的正確和效率很高
29
成功案例分析與政策建議 董氏基金會 議題運作與媒體管理,形成社會共識 策略定位 路竹會 義診活動 學術研究 專業訓練 志工培訓
資源、資訊整合
30
與國際NGO接軌之策略建議 政府與民間應有更積極的互動 迎合全球趨勢,掌握國際主流價值
蒐集國際議題,並分析其主客觀環境因素,抓 住其主流價值 建立完整的台灣非政府組織發展的資料庫 整體活動之戰略設計與技術運用,須多元且富 彈性 強化跨國際的網絡連結功能
31
與國際NGO接軌之策略建議 政府部會間協調機制與諮詢模式的建立 行銷導向整體工作,為全球盡一己之力,以非 政府組織作為援外的主要力量
行銷導向整體工作,為全球盡一己之力,以非 政府組織作為援外的主要力量 珍惜非政府組織的自主性,樹立多元、自由的 環境 充分利用台灣優勢,積極投入國際舞台
32
台灣參與國際人道行動 躋身國際舞台策略 政府應聯合非政府組織界的總體力量,建構完 善的民間力量合作網絡,打造資源公平分配、 生存權利合理的「公民社會」 向國際主流價值靠攏,加速與國際接軌腳步, 為「國際公民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33
小結 結合台灣民間無限的活力,與全球各種非政府 組織加強互動,推動台灣成為國際NGO的亞太據 點
積極主動式的NGO外交與國際事務參與,利用 NGO之力與國際社會接軌
34
非營利組織
35
NPO 之定義 Wolf對非營利組織的定義: 必須具有服務社會公眾的使命目標 必須在政府登記有相關法令的管轄 必須是非營利或是慈善性質的機構
經營結構排除私人獲取利益或財產 應該享有政府稅收減免的優惠待遇 法律上對捐贊助者捐款得減免稅賦
36
全國NPO分佈圖
37
全國NPO數量現況
38
全國各縣市NPO數量
39
我國NPO發展的歷程 我國對非營利組織的研究雖已累積一段時間, 但相較於美國仍屬初期發展階段,故現今有關 非營利組織之研究與理論仍多以美國作為基礎 與借鏡。以下先介紹說明美國非營利組織的發 展歷程,再聚焦於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歷程 。
40
美 國 欲瞭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情形,必須從其歷史 脈絡去觀察。美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歷程發現 ,自殖民時代開始,其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約略 經歷四個階段:
41
民眾互助階段 (清教徒時期至二十世紀初) 美國建國初期,當時的政府無力提供民眾所需 的福利與保護,而個人與家庭也力有未及,因 此發展出鄰居互助的組織。例如農忙時鄰居互 相協助,解決彼此問題的組織模式等。
42
慈善贊助階段 (二十世紀初至1930年代) 在此階段,社會財富集中於富有的家族企業主 ,而富有的家族企業照顧員工及回饋社會,並 將盈餘投入公益事業及文化事業等活動,減少 貧富差距產生的衝突,例如遇荒年時大戶開倉 放糧救濟貧民。
43
民眾權利階段 (1940至1960年代) 在經濟大恐慌和世界大戰的雙重打擊之下,社會景 氣蕭條,政府極力重新建設,人民因權益意識覺醒 ,要求政府保障其權利,各種社會服務及民權組織 紛紛成立,政府為了顧及社會整體利益,開始協助 地方組織的成立,推動各項社會重建工作。
44
競爭市場階段 (1960迄今) 當今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已進入到數量類型眾多且 多元,百家爭鳴的階段,但在政府補助減少、營 利部門也加入服務供給的競爭交相威脅之下,非 營利組織面對的是競爭性市場,必須自找財源, 開始以營利行為,作為增添資源的手段之一,並 且重視組織內部和管理的健全性。
45
我 國 根據學者Salamon的分析,非營利組織興起的原 因可歸納為「四大危機」與「二大革命」的出現 ,而我國非營利組織的興起或多或少也有受到這 些因素之影響。 在此根據我國學者與文獻整理分析,將我國非營 利組織發展歷程整理成以下幾個階段:
46
慈善濟貧時期 (1950年代末) 指由鄉紳、家族或宗教寺廟集結而成的慈善濟貧模式 。臺灣有資料可考的早期基金會,首推清道光十三年 成立的東勢義渡會。近代較著名的是四、50年代所成 立的臺中縣私立漢雲慈善會與林熊徵學田基金會,其 業務規模較小,活動範圍僅限於鄉里的慈善服務,與 現代基金會型態的差距很大。
47
國際援助時期 ( 年代) 此階段有許多非營利組織都是由國際組織給予 經濟協助而成立的。基本上,這一階段所成立 的非營利組織都屬於「移植性」、「無競爭性 」與「俱樂部形式」的組織,如紅十字會、世 界展望會、兒童福利基金會等。另一類移植團 體,它們是「純俱樂部形式」的組織形式,像 青商會、扶輪社、獅子會等。由於這些組織都 具國際性質,其成員大多只有少數的中產階級 人士和上流社會的精英分子得以加入。
48
萌芽時期 (1970年代至解嚴) 1976年以前,臺灣純民間人士成立的基金會,其數目 不到70家。到了80年代,由於經濟起飛,人民衣食無 虞,開始深切地體會到社會狀況有改善的必要,而 且許多新的社會問題政府也無法獨力解決,需要社 會力量的協助。 根據統計,目前臺灣基金會中,有2/3-3/4是成立於80 年代。代表性的組織有慈濟基金會、金車教育基金 會、消基會、婦女新知基金會、伊甸基金會、董氏 基金會、勵馨基金會等,因此可以說80年代是臺灣 非營利組織的「萌芽期」。
49
發展時期 (解嚴之後迄今) 1987年解嚴後,人民權利意識日益覺醒,加上「 人民團體法」、「集會遊行法」等法令的修訂 ,激勵民間組織相繼設立,許多非營利組織在 此時成立,如主婦聯盟、人本教育基金會、新 環境基金會等皆是在該年所成立。之後如安寧 照護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門諾基金會等皆 陸續成立,其所關心的議題也變得十分多元。 爾後,受到921大地震的影響,許多民間團體積 極投入救災的行為與發揮之動員力量,引起社 會大眾高度的關注,故921之後,臺灣的非營利 組織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
50
我 國 1987年的解嚴,可說是臺灣非營利組織發展重要 的分水嶺。此外,社會的多元發展,民眾需求 日增,在公私部門之外,非營利組織肩負起主 動提供服務、積極建設健全社會的責任,形成 所謂的「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 我國非營利組織已經從傳統的慈善事業活動, 進而關懷某些社會議題;另外,在解嚴之後迄 今的這段發展時期中,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軌跡,也逐漸邁入了相當於上述美國非營利組 織發展歷程四個階段當中的「競爭市場階段」 。
51
我國非營利組織之分類 我國的非營利組織可概分成兩大類,一者為以會 員為基礎的協會或社團組織;另一則是以基金組 合,以此基金財富運用於公益慈善事業的基金會 。若以我國「民法」的定位來說,前者係稱為「 社團法人」,後者稱之為「財團法人」。 觀察現行我國政府部門對於國內非營利組織之規 範,其中又以「民法」與「人民團體法」為首, 故以下介紹我國「民法」與「人民團體法」對我 國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分類情形。
52
民 法 「民法」將法人分為公法人與私法人,公法人指涉有公權力的政府 機關;私法人則包含營利與非營利機構或團體,私法人又可以分成 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 社團法人包括營利性社團法人以及非營利性社團法人。營利性社 團法人如公司、商號;非營利性社團法人又可以分為中間性社團 法人(如同鄉會、同學會)與公益社團法人。 財團法人則可以分成一般性財團法人,如基金會、特別財團法人 ,如依「私立學校法」設立的私立學校、依「醫療法」所設立的 醫療機構,以及政府捐資成立的財團法人,如海峽交流基金會, 以及宗教法人。 若將非營利組織套用於法律之說法,其通常意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 法人,類似「民法」第四十六條的「公益法人」。根據上述民法規 範之內容,大致上可以整理我國非營利組織的分類體系成下圖:
54
民 法 「民法」已將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範疇描述出一個輪廓雛 形,但有些如職業團體、中間法人、以及財團法人當中 的特別財團法人,是否可以被納入成為非營利組織的一 部分,仍有待商榷。另外,像是合作社、體育性、娛樂 性、社交俱樂部、同鄉會、宗親會、祭祀公會等組織, 多屬於一種會員參加體制的組織,且公共利益屬性並不 強烈,是否能納入非營利組織的規範體制,也是必須加 以考量的。 「民法」已將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加以區分,但仍對非 營利組織的定義與分類而言可能有所不足;原因在於,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並沒有「非營利組織」或「基金 會」等名詞概念,「非營利組織」或「基金會」的概念 ,大致上只能算是我國「民法」裡面對「公益法人」的 規範。
55
人民團體法 1992年,由於「人民團體法」的制定,對人民組 織社會團體、職業團體與政治團體作出了基本 規範;依照「人民團體法」,人民團體可分為 下列三種類型: 職業團體 社會團體 政治團體
56
職業團體 以協調同業關係,增進共同利益,促進社會經 濟建設為目的,由同一行業之單位、團體或同 一職業之從業人員組織之團體。
57
社會團體 以推展文化、學術、醫療、衛生、宗教、慈善 、體育、聯誼、社會服務或其他以公益為目的 ,由個人或團體組成之團體。
以推展文化、學術、醫療、衛生、宗教、慈善 、體育、聯誼、社會服務或其他以公益為目的 ,由個人或團體組成之團體。 又依內政部所訂「社會團體許可立案作業規定 」,社會團體分類如下:學術文化團體、醫療 衛生團體、宗教團體、體育團體、社會服務及 慈善團體、國際團體、經濟業務團體、宗親會 、同鄉會、同學校友會、其他公益團體。
58
政治團體 以共同民主政治為理念、協助形成國民的政治 意志,並促進國民以政治參與為目的,由中華 民國國民組成之團體,簡單來說,政治團體即 現在所謂的「政黨」。
59
人民團體法 以上三大類型團體,唯「社會團體」可以泛稱 為非營利組織,職業團體與政治團體並不在非 營利組織的範圍之內。
以上三大類型團體,唯「社會團體」可以泛稱 為非營利組織,職業團體與政治團體並不在非 營利組織的範圍之內。 但事實上,無論是職業團體或社會團體均具有 中介性與互助性的功能,其介於政府部門與民 眾之間,一方面可將政府政策和作法傳達予社 會大眾,另一方面亦可將團體成員與民眾的想 法和願望反映給政府部門,作為政府部門和民 眾雙向溝通的橋樑。
60
我國NPO之分類 上述對我國非營利組織之定義與分類是依據法 律面向來做區分,事實上,我國尚未如日本等 其他先進國家設計出一套專屬於非營利組織的 專法,導致我國非營利組織發展環境尚未能稱 健全。 然而,如何讓非營利組織展現充沛的社會活力 ,並對社會公益作更多積極貢獻,有賴透過立 法建構相關支持條件。
61
我國NPO之發展現況 整體上而言,我國非營利組織大致上可以概括 分成三大類,其中以財團法人(基金會)為我 國非營利組織組成的最大主體
整體上而言,我國非營利組織大致上可以概括 分成三大類,其中以財團法人(基金會)為我 國非營利組織組成的最大主體 財團法人(基金會) 社團法人 特別法人(私立學校、同鄉會等等)
62
社團法人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發現,臺灣地區全國性人 民團體數中,社會團體的成長數量與速度較全 國性政治團體與職業團體而言是最為快速的, 從1997年至2007年,十年間成長速度近三倍;而 職業團體與全國性政治團體成長幅度較小。 換言之,若依照團體類別區分,我國社會團體 成長速度最快,職業團體次之,全國性政治團 體最慢,各團體所占比例也是社會團體最多, 職業團體次之,全國性政治團體最少。
63
1992-2007年臺灣地區全國性人民團體數 年 度 政治團體 職業團體 社會團體 1992 24 185 1536 1993 26 189
年 度 政治團體 職業團體 社會團體 1992 24 185 1536 1993 26 189 1740 1994 28 193 2011 1995 29 196 2275 1996 197 2390 1997 31 200 2668 1998 33 212 2897 1999 223 3279 2000 229 3964 2001 34 236 4407 2002 36 242 4930 2003 249 5467 2004 39 253 5997 2005 40 262 6565 2006 42 269 7150 2007 43 278 7796
64
社團法人 若根據前述官有垣對我國非營利組織的定義與 範疇,僅將社會團體視為非營利組織,則根據 內政部統計資料發現,我國全國性社會團體類 型與數量,其中又以學術文化團體最多,社會 服務及慈善團體次之,再來是經濟業務團體、 體育團體、醫療衛生團體、宗教團體等。 我國全國性社會團體成長速度相當快速,其中 社團法人類型的多元化,亦顯示著我國社團法 人之發展已經邁入了另一個新紀元。
65
1992-2007年臺灣地區全國性社會團體類型與數量 年 度 合 計 學術文化團體 醫療衛生團體 宗教團體 體育團體 社會服務及慈善團體
年 度 合 計 學術文化團體 醫療衛生團體 宗教團體 體育團體 社會服務及慈善團體 國際團體 經濟業務團體 同鄉、校友會及其他 1992 1536 447 155 87 143 227 105 311 61 1993 1740 490 167 109 160 283 101 354 76 1994 2011 546 197 135 180 343 110 440 60 1995 2275 578 221 171 426 117 496 69 1996 2390 606 248 158 249 408 114 499 108 1997 2668 639 269 232 272 450 125 551 130 1998 2897 684 300 244 286 410 131 601 141 1999 3279 754 315 340 607 133 687 174 2000 3964 972 358 323 402 774 129 804 202 2001 4407 1049 390 355 443 918 899 223 2002 4930 1173 397 486 136 990 273 2003 5467 1295 471 455 531 1135 142 1109 329 2004 5997 1428 514 524 574 1239 147 1203 368 2005 6565 1570 591 624 1345 149 1321 391 2006 7150 1707 641 633 668 1475 161 1443 422 2007 7796 1838 698 683 718 1661 166 1546
66
財團法人 我國的財團法人多以基金會的名稱設立,但在 實務的運作上除了不需要會員組織外,與社團 法人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我國絕大多數的財團 法人都不是資助型基金會,而是運作型基金會 。這也構成了我國獨特的非營利組織文化,其 中又以企業或企業主捐助成立的基金會數量較 多。
67
財團法人 從設立宗旨與運作方式來分類,我國基金會約 略分為下列五種類型: 以慈善救濟、社會福利為宗旨的慈善福利獎助基金會 ,如:伊甸基金會。
從設立宗旨與運作方式來分類,我國基金會約 略分為下列五種類型: 以慈善救濟、社會福利為宗旨的慈善福利獎助基金會 ,如:伊甸基金會。 以宣傳、教育為主的文化教育基金會,此類基金會是 近幾年增加最多的,如: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 以學術研究、獎勵為主的學術研究獎勵基金會,如: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以產業、經濟發展為宗旨的財政經濟基金會,如:喜 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以政治、民意、國際交流等事務為宗旨之基金會,如 :海峽交流基金會。
68
財團法人 綜觀上述,無論是社團法人或者是財團法人的 出現,皆已呈現多元化類型,意味著其提供服 務的類型亦多樣化,和政府部門相較之下,非 營利組織可以針對不同人口的需求即時作出回 應。 另外,學者Douglas認為非營利組織由於能夠即 時彈性的提供服務,而成為了重要的政治穩定 器(stablizers),這也是非營利組織超越個別市場 的競爭優勢。
69
參考資料 張子揚。台灣非政府組織發展概況與展望 (投影 片) 李祖德。醫療社會服務機構領導人應有的思維 ( 投影片)
張子揚。台灣非政府組織發展概況與展望 (投影 片) 李祖德。醫療社會服務機構領導人應有的思維 ( 投影片) 林淑馨。非營利組織管理。三民書局。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