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民俗礼仪.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民俗礼仪."—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民俗礼仪

2 民俗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靠口头传播和行为方式传承的风俗习惯、爱好等富有特色的文化礼仪的总和。
民俗礼仪是一种复杂的由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现象。生活在全球各个角落的二千多个民族,五十多亿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在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礼仪。

3 第一节 民俗礼仪的内容与特征 民俗礼仪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多元文化,其内容纷然杂陈,其数量不可胜数。 民俗礼仪一般是指风俗、习惯等。

4 一、民俗礼仪的基本内容 (一)物质民俗礼仪 它包括居住(建筑)礼仪、服饰礼仪、饮食礼仪、生产礼仪、技术礼仪等; (二)精神民俗礼仪
它包括宗教礼仪、信仰礼仪、礼仪禁忌、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体育活动中的礼仪等; (三)社会民俗礼仪 它包括家庭礼仪、节日礼仪、人生礼仪、组织礼仪、社会活动礼仪等。

5 二、民俗礼仪的基本特征 民俗礼仪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由群体共同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各种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

6 (一)多样性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民俗礼仪的多样性。
世界各国家地区都居住着众多不同的民族,仅中国就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由于其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居住、饮食、服饰、爱好、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多样化的民俗礼仪。

7 (二)变异性 民俗礼仪大多是约定俗成的,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加之受到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民俗礼仪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 俗随时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许多旧的民俗礼仪已经消失殆尽,大多数的民俗礼仪都在不断变异中完善和发展,一些新颖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民俗礼仪正在逐渐形成。

8 (三)传承性 民俗礼仪一旦形成,便受到民族心理、地域观念等延缓性因素的影响或制约,它不仅会在本民族内得以延缓传承和发扬光大,而且还可能超越时空的界限,向外传播,使各民族的民俗文化礼仪得以交融。 民俗礼仪的传承并非是盲目的,不折不扣的照搬继承,而是有所取舍,其主流或核心内容及形式一般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9 (四)群体性 民俗礼仪是各民族的公众集体创造的文明成果,并非个人行为: 一方面,民俗礼仪只有得到群体的共同认可才得以形成。
另一方面,民俗礼仪也必须依靠群体的共同行为才得以继承、维系和发展。比如节日,各民族都有各自的节日,尽管其名称、内容、形式有所不同,但节日是大家共有的,而且节日只有得到大家的共同认可,共同行为,才能使节日得以继承和延续。

10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礼俗风情 礼俗风情是某一国家、民族长期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礼节、人情、风尚、行为习惯、心理倾向等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

11 一、韩国 韩国也称大韩民国,古称高丽,具有璀璨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风光。这里夏季多雨,气候湿润,经济发达。
韩国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除此之外,一些韩国人也信奉儒教、天主教或天道教。

12 (一)交际习俗 男子见面时习惯微微鞠躬后握手,并彼此问候。
当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后,前者须以右手握手,随后再将自己的左手轻置于后者的右手之上。韩国人的这种做法,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特殊尊重。

13 韩国妇女一般情况下不与男子握手。女士之间习惯鞠躬问候,社交时则握手。
韩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可能会问及一些私人的问题,对此不必介意。 韩国人有敬老的习惯,任何场合都应先向长者问候。 在一般情况下,韩国人在称呼他人时爱用尊称和敬语,但很少会直接叫出对方的名字。

14 (二)主要禁忌 韩国人大都珍爱白色,对熊和虎十分崇拜。
在韩国,人们以木槿花为国花,以松树为国树,以喜鹊为国鸟,以老虎为国兽,对此,不要妄加评论。 由于发音与“死”相同的缘故,韩国人对数目“4”十分反感,受西方习俗的影响,不少韩国人也不喜欢“13”。

15 在对其国家进行称呼时,不要将其称为“南朝鲜”、“南韩”或“朝鲜人”,而宜称“韩国”、“韩国人”。
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反对崇洋媚外,提倡使用国货。在韩国一身外国名牌的人,往往会被人看不起。 在韩国,忌谈的话题有:政治腐败、经济危机、意识形态、南北分裂、韩美关系、韩日关系及日本之长等。

16 (三)饮食特点 韩国人的饮食,在一般情况下以辣和酸为主要特点。韩国人以大米为主食,主要是米饭和冷面。他们喜欢中国的川菜,爱吃牛肉、瘦猪肉、海味、狗肉和卷心菜等。 “韩国烧烤”很有特色。 韩国人的饮料很多。韩国男子通常酒量都不错,对烧酒、清酒、啤酒往往来者不拒。韩国妇女多不饮酒。韩国人喜欢喝茶和咖啡。

17 在用餐时韩国人用筷子。近年来,出于环保的考虑,韩国的餐馆里往往只向用餐者提供铁筷子。关于筷子,韩国人的讲究是,与长辈同桌就餐时不许先动筷子,不可用筷子对别人指指点点,在用餐完毕后要将筷子整齐地放在餐桌的桌面上。 在宴会上,韩国人一般不把菜夹到客人盘里,而由女服务员替客人夹菜,各道菜陆续端上,每道菜都须尝一尝才会使主人高兴。

18 二、日 本 日本古称大和,后来正式定名为日本国,具有“日出之国”的意思。
日本人酷爱樱花,以其象征民族精神,因为樱花看起来平凡,可是汇集起来却很有气势。每年三月末、四月初,当春风从赤道纬线北上,樱花便由南向北顺势铺开,成林成片,如火如荼,日本人象过节一样,聚集在樱花树下,饮酒赏花,摄影留念,日本在世界上享有“樱花之国”的美称。。

19 (一)交际习俗 日本是以注重礼节而文明的国家,讲究言谈举止的礼貌。日本人见面时,要互相问候致意,鞠躬礼是日本最普遍的施礼致意方式,一般初次见面时的鞠躬礼是30度,告别时是45度,而遇到长辈和重要交际对象时是90度,以示尊敬。 妻子送丈夫,晚辈送长辈外出时,弯腰行礼至看不见其背影后才直起身。在较正式的场合,递物和接物都用双手。在国际交往时,一般行握手礼。

20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会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是不愿与对方交往。在一般情况下,日本人外出时身上往往会带上自己的好几种印有不同头衔的名片,以便在交换名片时可以因人而异。
称呼日本人时,可称之为“先生”、“小姐”、“夫人”。也可在其姓氏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将其尊称为“某某君”。

21 日本经济发达与日本人努力勤奋的工作精神分不开,日本的工作节奏非常快,而且讲究礼节。
他们工作时严格按日程执行计划,麻利地处理一切事物;对公众对象“惟命是从”,开展微笑服务;公私分明;对待上司与同事十分谦虚,并善于克制忍耐;下班后对公司的事不乱加评论。

22 (二)主要禁忌 日本人的忌讳礼俗很多。日本人忌紫色和绿色,认为是悲伤和不祥之色。
日本人忌讳“4”,和“9”,因为他们分别与“死”和“苦”发音相似。日本人喜欢奇数,不喜欢偶数,对“3”、“5”、“7”数字特别喜欢。

23 日本人有三人不合影的习俗,因为他们认为在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是不幸的预兆,很不吉利。
他们对狐狸和獾的图案很反感,认为这两种动物图案是晦气、狡猾、贪婪的象征。菊花和菊花图案是皇族的象征,送人的礼品上不能使用这一图案。 日本人喜欢仙鹤和乌龟,认为它们是长寿的象征。使用筷子有许多禁忌,如忌将筷子直插饭中,不能用一双筷子依次给每个人夹、拨菜肴。还有忌用半途筷、游动筷等。

24 (三)衣食特点 在商务、政务活动中,日本人要穿西式服装;在民间交往中,有时也会穿自己的国服——和服。与日本人交往时穿着不宜过分随便,因为他们认为衣着不整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日本料理”的特点是以鱼、虾、贝等海鲜为烹调原料,可热吃、冷吃、生吃或熟吃。主食为大米,逢年节和生日喜欢吃红豆饭,喜欢吃酱和喝大酱汤。餐前餐后一杯清茶。方便食品有“便当”(盒饭)和“寿司”等。

25 三、泰国 泰国正式名称是泰王国,自称孟泰,泰语中“孟”是国家的意思,“泰”是自由的意思,“泰国”即自由之国。 (一)宗教信仰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全国人口的90%以上信奉佛教。在社会各方面,佛教都对泰国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泰国的历法采用的是佛历。泰国男子年满20岁后,都要出家一次,当3个月的僧侣,即使国王也不例外,否则会被人看不起。几乎所有泰国人的脖子上,都佩有佛饰,用来趋吉辟邪。

26 (二)交际习俗 由于信奉佛教,泰国人在一般交际应酬时不喜欢握手,而是带有佛门色彩行合十礼。行合十礼时,需站好立正,低眉欠身,双手十指相互并拢,并且同时问候对方“您好!”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越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行合十礼时,晚辈要先向长辈行礼,身份、地位低的先向身份、地位高的行礼,对方随后还之以合十礼,否则是失礼的。

27 泰国人很有涵养,总喜欢面带微笑,所以泰国也有“微笑之国”的美称。
在交谈时,泰国人总是细声低语。在其看来,跟旁人打交道是面无表情、愁眉苦脸,或是高声喧哗,大喊大叫,是不礼貌的。与泰国人交往不要信口开河,非议佛教,或是对佛门弟子有失敬意,特别是不要对佛祖释迦牟尼表示不恭。

28 (三)主要禁忌 泰国人认为头是智慧所在,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能用手去触摸佛像的头部,这将被视为极大的侮辱,若打了小孩的头部,认为触犯了藏在小孩头中的精灵,孩子会生病的。 别人坐着的时候,切勿让物品超越其头顶。见面时,若有长者在座,晚辈应坐下或蹲跪以免高于长者的头部,否则就是对长者的不恭。所以,在泰国,当人们走过或坐或站着的人面前时,都得躬身而行,表示不得已而为之。

29 四、美 国 美国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地处北美洲中部,美国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天主教。
美国的绰号是“山姆大叔”,也有“世界霸主”、“超级大国”、“国际警察”、“金元帝国”、“车轮上的国家”等代称。

30 (一)交际习俗 美国人是“自来熟”,他们为人诚挚,乐观大方,天性浪漫,性格开朗,善于攀谈,喜欢社交,似乎与任何人都能交上朋友。与人交往时讲究礼仪,但没有过多的客套。朋友见面,说声“Hello”就算打招呼。每个人热情开朗,不拘小节,讲究效率,不搞形式主义。 社交场合一般行握手礼,熟人则施亲吻礼。较熟的朋友常直呼其名,以示亲热,不喜欢称官衔,对于能反映对方成就与地位的学衔、职称,如“博士”、“教授”、“律师”、“法官”、“医生”等却乐于称呼。经常说“请原谅”等礼貌用语。

31 (二)主要禁忌 美国人忌“13”和“星期五”。他们不喜欢黑色,偏爱白色和黄色,喜欢蓝色和红色。崇尚白头鹰,将其敬为国鸟。
在动物中,美国人最爱狗。认为狗是人类的忠实朋友。对于那些自称爱吃狗肉的人,美国人是非常厌恶的。在美国人眼里。驴代表坚强,象代表稳重,他们分别是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标志。

32 在美国,成年同性共居于一室之中,在公共场合携手而行或是勾肩搭背,在舞厅里相邀共舞,都有同性恋之嫌。
美国人认为个人空间不可侵犯,所以与美国人相处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碰了别人要及时道歉,坐在他人身边应征得对方认可,谈话时不要距离对方过近。

33 五、法 国 法国的正式名称是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源于古代法兰克王国的国名。在日尔曼语里,“法兰克”一词的本义是“自由”或是“自由人”。“艺术之邦”、“时装王国”、“葡萄之国”、“名酒之国”、“美食之国”等都是世人给予法国的美称。 法国首都巴黎更是鼎鼎大名的“艺术宫殿”、“浪漫之都”、“时装之都”和“花都”,法国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近80%的人是天主教教徒,其余的人信奉基督教、犹太教或伊斯兰教。

34 (一)交际习俗 法国人非常善于交际,即使是萍水相逢,他们也会主动与之交往,而且表现得亲切友善,一见如故。
法国人天性浪漫,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爱开玩笑,幽默风趣,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 他们崇尚自由,纪律性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约会也可能姗姗来迟。法国人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

35 法国人注重服饰的华丽和式样的更新。妇女视化妆和美容为生活之必需。
在社会交往中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则。法国人习惯行握手礼,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施吻手礼。男女之间,女子之间及男子之间,还有亲吻面颊的习惯。社交中,法国人不愿他人过问个人私事。

36 (二)主要禁忌 法国人忌“13”和“星期五”。他们大都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不喜欢忌黄色和墨绿色。法国人视仙鹤为淫妇的化身,孔雀被看作祸鸟,大象象征笨汉。他们都是法国人反感的动物。视菊花、杜鹃花与核桃等为不祥之物。 向法国人赠送礼品时,宜选具有艺术品位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送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作为礼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被法国人看作不合适的。

37 七、新加坡 在社交场合,新加坡人与他人见面的礼节多为握手。
其礼仪习俗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在社交活动中,华人往往习惯于拱手作揖,或行鞠躬礼;马来人则大多数采用本民族的“摸手礼”。所以与新加坡人打交道要遇人问俗。

38 第三节 国外主要节日习俗 节日,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为庆贺、纪念、缅怀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而约定俗成的时日。
第三节 国外主要节日习俗 节日,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为庆贺、纪念、缅怀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而约定俗成的时日。 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庆典,有些节日还逐渐变成世界性的传统节日。

39 一、圣诞节 圣诞节本是基督教用以纪念耶稣基督诞辰的一个宗教节日,但是随着基督教势力的扩展和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的民间节日。它的时间延续很长,通常为12月24日至次年1月6日。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港澳,圣诞节都是例行假日。

40 西方人以红、绿、白为圣诞色,每逢圣诞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圣诞花即一品红,它被西方人用来象征圣诞节令。圣诞蜡烛不同于普通蜡烛,它五色俱全,精致小巧。过圣诞节时,家家都要点燃它。 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圣诞花是由圣诞树演变而成的室内装饰物,它用松、杉、柏一类常青树的枝条扎成圆形,放上几颗松果,再配上红缎带就做成了。

41 红色与白色是圣诞老人的颜色,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圣诞老人名叫圣克劳斯,传说他白须红袍,每到圣诞夜,便从北方驾鹿橇而来。他身背大红包袱,脚蹬大皮靴,通过每家的烟囱进入室内发送礼物。因此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帝边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诞节前后,大多数西方国家正值严冬,洁白美丽的雪花使圣诞节富有诗意。

42 传说耶稣是夜时诞生的,因此12月24日之夜被称作圣诞夜。圣诞节庆祝活动自此夜开始,而以半夜为高潮。这一夜,天主教教堂里灯火通明,举行纪念耶稣出生的半夜弥撒。在圣诞夜里,人们会唱起圣诞歌。圣诞歌很多,以《平安夜》最为著名。 西方人在圣诞夜全家要聚餐一次,餐桌上将出现火鸡、羊羔肉、葡萄干布丁和水果饼。其中火鸡被叫做圣诞鸡,是圣诞大餐中必不可少的。英美人讲究圣诞之夜吃火鸡,德国人则习惯吃烤鹅。

43 二、复活节 复活节是基督教用以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但已经被世俗化了。
复活节的日期是每年春分(3月21日或22日)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44 传说耶稣受难后的第三天清早,他的信徒们发现耶稣坟墓的墓门大开,耶稣的尸体不见了,只剩下裹尸布堆在那晨。信徒们以为有人把耶稣的尸体挪走了,便哭了起来。这时天使显灵说::耶稣已经复活了。当晚,门徒们聚集在一间屋子里,因为害怕犹太人的迫害,所以把门关得紧紧的。 忽然,耶稣出现在他们面前。门徒们一见耶稣真的复活了,立即转忧为喜。耶稣对他们说:“我从前告诉过你们的话应验了,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你们就是这事的见证。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导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

45 后来,基督教教会就把这一天定为复活节,又称主日。至此,基督教信徒们不再像犹教信徒们那样守安息日,而改守主日,这就是现在的礼拜日。

46 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基督教第二大节日。每逢复活节来临,教会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礼拜。信徒们相见,第一句话就是“主复活了!”
复活节期间,人们经常相互赠送复活节彩蛋,它由鸡蛋涂上各种颜色而成。在古代,鸡蛋像征着生命,并被视为复活的坟墓。西方还有复活节小兔一说。兔子是繁殖力最强的动物,所以被人们选作生命的象征。时至今日孩子们过复活节依然少不了吃兔子糖和讲述各种有关兔子的故事。

47 现在,西方各国在复活节时,大都举行的游行活动。
美国的游行队伍是化了装的,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是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鸦。其他国家的游行队伍也都各具民族特色。复活节晚上,各家都要举行复活晚宴。晚宴上的传统主菜是羊肉和熏火腿。用羊祭祀是基督教信徒千百年来的传统,而猪则一直象征着幸运。

48 三、狂欢节 狂欢节起源于古罗马的农神节,发展于中世纪,盛行于当代,是欧美各国的传统节日。狂欢节主要是以辞旧迎新、憧憬未来为基本主题。
在欧美诸国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德国科隆城,每年慕名从国内外赶来欢度狂欢节的人不计其数。节日里,科隆城里到处是热闹的人群,各大小酒家、舞厅及娱乐场所被挤得水泄不通,人们相互致以节日祝贺,穿上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打扮自己。街上有大规模的化装游行,有彩车队、乐曲队、舞蹈队等,彩车上不时有礼物抛向人群,男女老少互相争抢,热闹非凡。

49 巴西的狂欢节是堪称世界之最的群众性集会庆祝活动。狂欢节前,巴西人都要耗资购买节日服装、面具及食品、饮料等,即使借钱负债也在所不惜。首都里约热内卢是狂欢节的中心,狂欢节期间商店关门、工厂停工,人们不分肤色、种族、年龄、贫富、贵贱都是狂欢节的参与者,而巴西的圆舞、桑巴舞表演是狂欢节最精彩的节目。 在现代,狂欢节已成为许多国家人们抒发渴望幸福之情的节日。由于各国的习俗不同,狂欢节的日期不统一,甚至在同一国中也有因地制宜的情况。多数国家定在气候适宜的2、3月份举行。世界著名的狂欢节还有法国的春季狂欢节、加拿大的冰上狂欢节、德国狂欢节、欧洲狂欢节等。

50 四、愚人节 愚人节是每年4月1日,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及地区都以开玩笑使人上当度过这一有趣节日。
此节的起因,一说是古罗马谷物神色列斯的女儿普丽芬丝在天堂玩耍时,被冥王普路托掠走,还欺骗其父色列斯到天堂去寻找,使其白跑一趟,由此沿袭成“愚人节”,成为提醒人们谨防上当的节日活动。

51 另一说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采用阴历1月1日为一年之始的新纪元法,却遭到国内保守派的反对,他们依然按照旧历4月1日为新年,互赠礼品。
为了蒙蔽保守派,改革新历法的团体继续在这天请保守派参加招待会,赠送给他们礼品。后来人们把这些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4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习俗,后来传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52 但是不论哪一种传说,愚人节的内容与日期都是相同的。
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尽情地相互开玩笑,甚至连报纸、电台、电视台也会故意制造出一些有趣的“新闻”来戏弄人们。当然开玩笑也要掌握适当的分寸,不能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更不能触犯国家的法律、政策,否则,不仅会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而且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53 五、情人节 情人节又称瓦伦丁节,每年的2月14日许多欧美国家都把这一天作为表白爱情的甜蜜日子,是青年男女喜爱的节日。
节日这天,情侣们相互交换“情侣卡”表示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在欢乐愉快的情人舞会中,还向情人送上自己的玫瑰花以表示自己的爱心,也有的赠送巧克力或带有“心”形的装饰物、附有祝词的小卡片等。

54 不过,情人节并非情侣们的“专利”。 在这一天,任何年龄的人也可以向自己的父母、尊重的长者及相熟的朋友表达自己的一份情意。

55 六、感恩节 感而节又称火鸡节,为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该节日起源于1820年,一些英国的新教徒为了摆脱宗教和政治上的迫害,远涉重洋前往美国马萨诸塞洲的普利茅斯避难,后来在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们学会狩猎、捕鱼、种植玉米和荞麦,才得以生存。第三年的11月中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日,他们准备了大批水禽和火烤野火鸡,做南瓜馅饼招待印第安客人,并用赛跑、射箭、歌舞等活动来感谢上帝的恩赐,以报答印第安人。

56 美国独立后,林肯在1863年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1941年又获美国国会法定通过。
从此,每年这一天,美国总统和各洲洲长都要发表献词,人们举行花车游行,并到教堂对上帝的慷慨恩赐表示感谢。然后一家老少团聚,围坐在火炉旁,品尝着包括火鸡和南瓜馅饼在内的丰盛晚餐,做着各种有趣的游戏,尽情欢畅。

57 七、母亲节 母亲节又称省亲星期日,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原是出嫁女儿回家探望母亲的日子。1921年美国国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母亲节这天,人们向母亲献上康乃馨,或在胸前佩带一朵花,以示对母亲的敬意。此外,每个家庭和教堂都要举行各种仪式的纪念活动。现在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纪念活动。

58 八、父亲节 父亲节是美国索诺拉多德夫人于1920年创立的,因其母亲早亡,父亲把两个子女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抚养成人,为了感谢父亲的培育之恩而创立了这个节日。 1971年美国国会把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届时子女们都亲手制作有意义的贺卡和小礼物送给父亲,以表示崇敬的心情。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父亲节纪念活动,我国台湾省定在8月8日,这一天,儿女们都要回家向父亲祝福。

59 1)韩国男子见面时习惯于微微鞠躬后握手。 2)鞠躬礼是日本最普遍的施礼方式,一般初次见面时的鞠躬礼是30度。 3)日本人喜欢双数,不喜欢单数。 4)泰国人在一般交际应酬时喜欢握手。 5)美国人是“自来熟”,与任何人都能交上朋友。 7)向法国人赠送礼品,不宜送刀、剑、剪、餐具等。 8)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法国人认为是十分无礼的。 10)感恩节在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日。

60 更多精美ppt下载请点击:ppt宝藏-www.pptbz.com PPT宝藏致力于优秀的ppt分享


Download ppt "民俗礼仪."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