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8/9/19.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8/9/19."—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8/9/19

2 楚辭產生的淵源 1.詩經的影響 據史所載,最晚在 之時,詩經已在楚國流行,楚國君臣皆多次引用詩句,楚辭受詩經影響應為必然。且楚辭句式、文法多有與詩經類同者,如「兮」字在詩經中就曾多次出現,其受詩經影響顯而易見。 春秋 2018/9/19

3 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以散文書寫空前發達的年代,諸子思想之奔放,寫作技巧之圓熟都深深影響了屈原。 2.諸子散文之影響:
2018/9/19

4 楚人好巫祝;楚聲優美而獨特;楚地風土山水清明靈秀,屈原受此影響,將楚地的特色融入其中,因而成為迥異於北方詩經的韻文,南方文學的代表。
3.楚國的影響: 楚人好巫祝;楚聲優美而獨特;楚地風土山水清明靈秀,屈原受此影響,將楚地的特色融入其中,因而成為迥異於北方詩經的韻文,南方文學的代表。 2018/9/19

5 何謂楚辭 1.宋 黃伯思 翼騷序云:「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
2.西漢 劉向輯屈原、宋玉、景差之作,及漢代賈誼、東方朔、王褒、嚴忌等擬作而成書,名之曰「楚辭」,乃成為專書之名。 2018/9/19

6 楚辭作者 屈原,名平字原,為楚國同姓宗室,初為懷王所信任,擔任「左徒」一職後受到上官大夫靳尚的陷害而被流放。屈原仍不改其忠君愛國的情操,而且將自己的身世、理想與遭遇寫成流傳不朽的「離騷」。流放期間內,陸續作出天問、九章、九歌……等作品,成為今日所見「楚辭」一書的主體。 2018/9/19

7 楚辭注家 1.王逸【楚辭章句】 王逸為東漢經學家,所著楚辭章句,為現存最早的楚辭注書,但過於注重屈原忠君愛國的思想,將九歌等美妙而富於情意的詩歌,解釋得全與思念國君拉上關係,忽略了楚辭的文學性。 2018/9/19

8 洪興祖為北宋進士,依王逸章句作補注,將王逸注列於前,而後一一疏通證明,補注於後。又考證各家注釋,定為一本,最為完備。
2.洪興祖【楚辭補注】 洪興祖為北宋進士,依王逸章句作補注,將王逸注列於前,而後一一疏通證明,補注於後。又考證各家注釋,定為一本,最為完備。 2018/9/19

9 朱熹增刪王逸楚辭篇章,以成集注,但其註解令人存疑之處頗多,又有穿鑿附會之弊病,這是因為朱子好窮義理,拘泥於此一成不變的緣故。
3.朱熹【楚辭集注】 朱熹增刪王逸楚辭篇章,以成集注,但其註解令人存疑之處頗多,又有穿鑿附會之弊病,這是因為朱子好窮義理,拘泥於此一成不變的緣故。 2018/9/19

10 楚辭之藝術成就 1.格律的突破 2.風格的轉變 3.神話的活用 4.比、興的運用 2018/9/19

11 不侷限在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而以六、七言的參差句式,使詩人能更自由地展現情意。
1.格律的突破 不侷限在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而以六、七言的參差句式,使詩人能更自由地展現情意。 為詩歌與散文的融合體,兼具散文的靈活與詩歌的韻律美。 大量運用「兮」字,用法變化多端,加上方言的配合以及南方歌謠獨具的天籟之聲,使楚辭在文字、形式上自成一格。 2018/9/19

12 詩經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具有社會的普遍性,風格和手法樸質而寫實。
2.風格的轉變 詩經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具有社會的普遍性,風格和手法樸質而寫實。 楚辭則著重於個人情感的抒發與幻想,風格和手法浪漫且鋪張,充滿了強烈的個人情感、超現實的神秘感。 2018/9/19

13 楚地位於南方,山明水秀之所在。楚地之民,物質層面不虞匱乏,精神層面偏好幻想,產生豐富的巫祝、神話傳說,為楚辭所運用。
3. 神話的活用 楚地位於南方,山明水秀之所在。楚地之民,物質層面不虞匱乏,精神層面偏好幻想,產生豐富的巫祝、神話傳說,為楚辭所運用。 楚辭運用神話,不只是單純地敘述神話,而是作者自己參與其中,作者與神話人物同時融合出現,使讀者不覺得有人神的隔閡,或是時間上的差距。 2018/9/19

14 賦、比、興雖然由詩經創出,但楚辭特別大量運用比、興,使之成為文學創作的主力。
4. 比、興的運用 賦、比、興雖然由詩經創出,但楚辭特別大量運用比、興,使之成為文學創作的主力。 如屈原常以各種香草比自身高潔,用美人比國君;由於此種手法的純熟運用,使楚辭中一再表達的忠君思想不枯燥單調。 2018/9/19

15 楚辭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1.促成辭賦發展 文心雕龍詮賦篇:「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也。」 明 徐師曾認為古賦源於楚辭中離騷至九辨等篇,
明 徐師曾認為古賦源於楚辭中離騷至九辨等篇, 文賦出自卜居、漁父; 而俳賦出於古賦,律賦出於俳賦, 可知辭賦之祖為楚辭。 2018/9/19

16 2.促成駢文發展 駢文首重對仗、排偶。先秦文學中雖也常見排偶之句,但大多樸質無華,直到「楚辭」以後,才出現清朗華潤的駢體詞句,成為後代駢文作家所推崇、學習模仿的對象。 2018/9/19

17 3.促成七言詩發展 七言詩句在詩經中已間或用之,在楚辭則處處可見。而早期七言詩如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張衡的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等,都明顯受到楚辭的影響,甚至到了唐人詩句中,也還可見「兮」字的運用,其影響之深遠自不待言。 2018/9/19

18 4.開闢鄉土文學之先路 所謂楚辭,是「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包含了南方楚國的音樂、風土、產物在其中,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詩經中雖有國風,表達各國的社會現象,但這些社會現象大抵而言都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地域色彩遠較楚辭淡薄,故稱楚辭為我國最早的鄉土文學作品,並不為過。 2018/9/19

19 5.播下浪漫文學的種子 由於詩人自身幻想的馳騁,加上摻雜了豐富的神話素材,使楚辭充滿神秘詭怪的情調以及浪漫的色彩。後世遊仙詩、志怪小說等作品,或多或少都少到楚辭的影響。 2018/9/19

20 楚辭文學的特色 一、盛大的 場面 二、 的情節 三、 的普遍使用 歌舞祭祀 人神戀愛 植物象徵 2018/9/19

21 這種用「香草美人」託物寄興的象徵手法,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可謂澤被深遠,形成了文學史上獨特的屈騷美學意象和審美模式。
香草美人盡入詩 詩人將自然界和神話傳說中的花鳥草樹隨手拈來,妙筆點染,賦予其不同凡響的象徵意義,如用佩飾蘭蕙表現自己的高潔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徵明君,用善鳥芳草代表賢臣,而與之對立的蕭艾惡禽則象徵讒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使全詩都充溢著精采絕豔、絢爛芬芳的審美意境,散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這種用「香草美人」託物寄興的象徵手法,對後世的詩歌創作可謂澤被深遠,形成了文學史上獨特的屈騷美學意象和審美模式。 2018/9/19

22 關於離騷 『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閽,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這是唐代詩人陸龜蒙詠屈原的詩句,大意是說:屈原寫了「天問」又寫了「招魂」,這些表達忠君愛國赤誠的詩篇,卻無緣上呈君王,一千句出於肺腑的忠言,也抵不過上官大夫這類奸臣的一句讒言。也註定了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最後成為悲劇英雄,終其一生。 2018/9/19

23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它是用楚國方言和民歌格調寫成的。這種具有楚國地方特色的新詩歌體裁,叫做「楚辭」,又被後人稱為「騷體」
2018/9/19

24 «離騷»是什麼意思呢? 一般認為是說遭受去國離家的憂愁。在這首詩裡,通過自敘身世,磨練意志,追求理想,痛斥昏王和奸臣貴族陷害忠良的罪行,表達了對楚國的無比忠誠的愛國主義思想和不屈的鬥爭精神。 2018/9/19

25 詩的第二部份,表達了詩人為了實現理想,進行上下求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全詩共分三個部份。 詩的第一部份,是詩人對往事的回溯。 詩的第二部份,表達了詩人為了實現理想,進行上下求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詩的第三部份,敘述詩人在絕望中,進行了激烈的思想掙扎。 2018/9/19

26 «離騷»這首詩,長達二千多字,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首詩。在這首詩裡屈原把風、雨、雷、電、雲、月作為侍從,讓鳳凰和龍替他拉車,在太空中馳騁,追求自己的理想。它閃耀著奇異浪漫主義色彩,激起人們追求光明,嚮往美好,喚起人們去對黑暗勢力作抗爭的決心。 2018/9/19

27 楚辭的興觀群怨 巫對神 屈原對楚王 女性的溫婉 忠臣的纏綿 2018/9/19

28 詩經與楚辭 超級比一比 春秋 平民文學 作者不可考 黃河流域 北方文學 四言詩為主 無特定虛字 社會生活 質樸寫實 溫柔敦厚 樸質
書名 時代 作 者 地區 形式 內容 風 格 語言 價值與地位 分部 詩經 春秋 平民文學 作者不可考 黃河流域 北方文學 四言詩為主 無特定虛字 社會生活 質樸寫實 溫柔敦厚 樸質 最早的詩歌總集 韻文之祖 純文學之祖 北方文學代表 列入經部 2018/9/19

29 作者有名姓:屈原、宋玉、景差、賈誼、東方朔等 長江流域
楚辭 戰國 貴族文學 作者有名姓:屈原、宋玉、景差、賈誼、東方朔等 長江流域 南方文學 六(七)言為主 句法長短參差 使用「兮」「些」「只」等虛字 個人情志幻想 浪漫神秘 熱烈奔放 富麗 總集之祖 辭賦之祖 開後世漢賦之先河 南方文學代表 列入集部 2018/9/19

30 文學理論補充 開創先河之書 2018/9/19

31 《史記》 《漢書》 《春秋》 《詩經》 《離騷》 《國語》 《別錄》 《論語》 《世說新語》 《治安策》 《典論.論文》 書 名 作 者
書 名 作 者 價   值 司馬遷 通史之祖、紀傳體之祖 班固 斷代史之祖 孔子 編年體之祖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 韻文之祖,北方文學之代表 屈原 辭賦之祖,南方文學之代表 左丘明 國別史之祖 劉向 目錄學之祖 孔子弟子及其後進所輯 語錄體之祖 劉義慶 開說部之先河 賈誼 萬言書之祖 曹丕 文學批評之祖 《史記》 《漢書》 《春秋》 《詩經》 《離騷》 《國語》 《別錄》 《論語》 《世說新語》 《治安策》 《典論.論文》 2018/9/19

32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節錄)方舟p.40 【說明】
《屈原賈生列傳》是屈原、賈誼兩個人的傳記,他們雖然不是同時代人,但是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處。他們都是才高氣盛,又都是因忠被貶,在政治上都不得志,在文學上又都成就卓著。所以,司馬遷才把他們同列於一篇。 2018/9/19

33 對於屈原,作者先寫他的才能之高。他“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進讒言使懷王疏遠屈原。屈原被貶之後,作者極力表現他忠君愛國的一腔熱血和滿懷赤誠,“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終也沒能使懷王覺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蘭,慘遭放逐。 2018/9/19

34 屈原被放逐之後,作者重點寫了他的死。上不能為國盡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壟畝,歸隱田園,“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是一種偉大的、難得的孤獨,唯有堅強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蠼乎!”就這樣,屈原懷抱沙石,沉江而死,實現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離騷》)的諾言,其正直剛烈堪稱千古之冠。 2018/9/19

35 司馬遷對賈誼,則首先表現其才華過人,“是時賈生二十餘,最為少。每詔令人,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以為能,不及也”。漢文帝也非常欣賞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為太中大夫。接著賈誼又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行禮樂等革新主張,但卻遭到了周勃等老臣們的反對,他們攻擊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而漢文帝又是這班老臣們所擁立,登位不久,權力未穩,也只有依從而已。所以就把賈誼貶到長沙,任長沙王太傅。 2018/9/19

36 賈誼到長沙之後,作者重點寫其鬱鬱不快的情懷,而在表現時,又大多借賈誼自己的辭賦來直接抒發,如其《弔屈原賦》云:“斡棄(背棄)周鼎(傳國寶器)兮寶(珍愛)康瓠(瓦盆底) ,騰駕罷(疲)牛兮驂蹇驢(讓跛腳的驢拉車) ,驥垂兩耳(用力過度低頭垂耳)兮服鹽車(喻人才不得其用) 。章甫薦(銷蝕)屨兮,漸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獨離(遭遇)此咎!” 2018/9/19

37 這哪裡是獨弔屈原,賈誼亦何嘗不是如此,不然的話,他又怎能年紀輕輕就憂鬱而死呢?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作者筆端飽含感情,行文幽抑哀惋。正如作者所云:“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可見作者是在這種悲慨的感情中寫下本篇的,並將此情寄之筆端。 2018/9/19

38 而司馬遷自己也同樣是才高氣盛,因忠而遭受不幸,所以他表面上寫屈原、賈誼,實際上也在寫他自己,他在《報任安書》中寫道:“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詩三百篇》大氐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2018/9/19

39 也正是由於作者把自己悲憤不平之感傾注在本傳上,才使得本篇有了不同於其他人物傳記的特色,這就是一邊敘事,一邊議論抒情。如本傳開頭兩個自然段是敘事,但講到屈原被疏之後,作者忍耐不住開始一大段議論抒情,對屈原人格,對《離騷》精神的評論,都是非常準確的,如“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這可以說是切中肯綮之語。 2018/9/19

40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①,明於治亂,嫻於辭令②。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③。
①博聞強志: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②嫻:熟習。 ③任:信任。 2018/9/19

41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④,爭寵而心害其能⑤。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制定國家法令 ),屈平屬草稿未定⑥。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⑦,(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⑧。 ④同列:同在朝班,即同事。 ⑤害:妒忌。 ⑥屬:ㄓㄨˇ寫作。 ⑦伐:自我誇耀。 ⑧疏:疏遠。 2018/9/19

42 ①聰:聽覺靈敏,此處指明辨是非。②幽思:苦悶深思。③離憂:遭受憂愁。離,通“罹”(離),遭受。④反本:追念根本。反,同“返”。⑤慘怛:憂傷,悲痛。⑥間:挑撥離間。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①,饞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②。離騷者,猶離憂也③。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④,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⑤,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ㄐ一ㄢˋ)之⑥,可謂窮矣。 2018/9/19

43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誹而不亂⑧,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⑦《國風》:描寫男女戀情之作,但卻不是淫亂 。《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由各地的民間歌謠所組成,有十五國風,一百六十篇。 ⑧《小雅》:雖然表露了百姓對朝政的誹謗憤怨之情,但卻不主張公開反叛。亦《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是西周後期和東周初期貴族宴會的樂歌,小部分是批評當時朝政過失或抒發怨憤的民間歌謠。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誹而不亂⑧,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2018/9/19

44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⑨。其文約⑩,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13)。
⑨靡:沒有。見:同“現”。 ⑩約:簡約。 11微:精深,幽微。 12稱文小:指《離騷》中多引述花草樹木等細小事物。指:通“旨”,意義。 (13)舉類邇:指《離騷》所稱引的都是眼前習見的事例。邇:近。 2018/9/19

45 (14)自疏:自己主動疏遠,這裡指不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15)濯(音濁)淖(音鬧):洗滌污垢。此處以喻超脫世俗。 (16)蟬蛻:蟬蛻之殼,此處以喻解脫。 (17)滋:混濁,污黑。 (18)皭(音叫)然:潔白的樣子。 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14)。濯淖污泥之中(15),蟬蛻於濁穢(16),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1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8)。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2018/9/19

46 ①絀:通“黜”。貶斥,廢退。 ②從親:指山東六國團結起來,結成聯盟,共同抗秦。 ③詳:通“佯”。假裝。 ④厚幣:豐厚的禮品。委質:謂人臣拜見人君時,屈膝而委體於地。引申為歸順、臣服。 ⑤如:往……;到……。 屈平既絀①,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②,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③,厚幣委質事楚④,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⑤。 2018/9/19

47 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於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丐,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2018/9/19

48 ①甘心:稱心,快意。 ②當:抵押。 ③用事者:當權的人。 ④顧反:等到返回時,反,同“返”。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①。”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②,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③,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在位,使於齊,顧反④,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2018/9/19

49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眛(ㄇㄟˋ)。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⑤。”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⑥:“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⑦。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⑧。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⑤毋行:不去為好。毋:無,不。 ⑥稚子:幼子。 ⑦卒:最終。 ⑧內:同“納”。接納。 2018/9/19

50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①。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②,繫心懷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③,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①咎:責怪,歸罪。 ②眷顧:懷念。 ③翼幸:僥倖希望。 2018/9/19

51 ④分:職分,本分。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④,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 2018/9/19

52 《易》曰⑤:“井泄不食⑥,為我心惻,可以汲⑦。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 (“井已經疏浚乾淨,卻沒人來喝水,這是令人難過的事。國君若是聖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⑧,頃襄王怒而遷之⑨(放逐於江南)。 ⑤《易》:書名。也稱《周易》或《易經》。是我國古代有哲學思想的占卜書,也是儒家重要經典。引句見《易經·井卦》,原文作:“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⑥泄:通“抴”,淘去污泥。 ⑦惻:心中悲傷。 ⑧短:說人的壞話。 ⑨遷:貶謫,放逐。 2018/9/19

53 ①被:通“披”。 ②漁父:捕魚者,漁翁。 ③三閭大夫:職官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職。 ④見放:被放逐。 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①。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②:“子非三閭大夫歟③?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④。” 2018/9/19

54 ⑤凝滯:拘泥。推移:變遷,轉易。 ⑥哺:吃,食。糟:未清帶滓的酒。啜:嘗,飲。醨:薄酒。 ⑦瑜、瑾:都是美玉名。此處以喻高尚的品德。 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⑤。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滑泥揚波、隨波逐流、與世推移)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⑥(指追求一醉。亦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亦比喻文字優美,令人陶醉。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⑦?” (喻懷有高貴的美德與才能 ) 2018/9/19

55 ⑧察察:清白,高潔。 ⑨汶(ㄇㄣˊ)汶:污垢,污辱。 ⑩晧晧:通“皓皓”,潔白,光明。溫蠼:(ㄑㄩˊ)塵滓重積的樣子。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整潔衣冠。後多以比喻將欲出仕。 ),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⑨!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蠼乎⑩!” 2018/9/19

56 ①《懷沙》: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關於本篇意旨,有三種說法:過去一般認為是屈原的絕命之詞,所謂懷沙,多解釋為懷抱沙石而自沉;近人有人認為,沙,指長沙,長沙是楚國祖先熊繹的封地,屈原想到此而自殺;今人有人認為作於頃襄王十五年,懷沙,是懷念垂沙戰敗,即懷王二十八年,秦與齊、韓、魏共攻楚,大敗楚於垂沙之事。 ②陶陶:天氣和暖的樣子。孟夏:初夏,指夏歷四月。 ③莽莽:草木叢生的樣子。 ④傷懷:傷心。永:長。 ⑤汩徂:急匆匆來到。⑥眴(音舜):同“瞬”。看。 6窈窈:深遠而無所見的樣子。 ⑦孔:甚。幽墨:寂靜無聲。墨,通“默”。 ⑧紆軫:委曲而苦痛。 ⑨愍:病痛,憂患。鞠:困苦。 ⑩撫情效志:猶言內省於己。 11俯誳:冤屈。《楚辭》即作“冤屈”。自抑:強自按捺。 乃作《懷沙》之賦①。其辭曰: 陶陶孟夏兮②,草木莽莽③。傷懷永哀兮④,汩徂南土⑤。眴兮窈窈⑥,孔靜幽墨⑦。冤結紆軫兮⑧,離愍之長鞠⑨;撫情效志兮⑩,俯誳以自抑。 2018/9/19

57 12刓(音完):刻,削。圜:同“圓” (13)常度:正常的法則。替:廢棄 (14)易初:改變原來志趣。 (15)章畫職墨:指守道不移。章,明確。職,通“識”,記住。畫墨,即匠人之繩墨。 (16)大人:猶言君子,德行高尚的人。盛:讚美。 (17)斲(音茁):砍,削。 (18)孰:誰。揆:尺度。 刓方以為圜兮(12) ,常度未替(13);易初本由兮(14),君子所鄙。章畫職墨兮(15),前度未改;內直質重兮,大人所盛(16)。巧匠不斲兮(17),孰察其揆正(18)? 2018/9/19

58 (19)玄文:黑色的花紋。幽處:放在黑暗的地方。
(20)矇:盲人。不章:沒有文采,或指不鮮明。 (21)睇:斜視。 (22)瞽:盲人。 (23)笯:竹籠。楚地方言字。(24)糅:錯雜,混合在一起。(25)一概相量:意謂同等評價。概:量米粟時刮平鬥斛用的橫木。(26)鄙妒:卑鄙嫉妒。 (27)羌:語首助詞,無義。臧:善,美。 玄文幽處兮(19),矇謂之不章(20);離婁微睇兮(21),瞽以為無明(22)。變白而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23),雞雉翔舞。同糅玉石兮(24),一概而相量(25)。夫黨人之鄙妒兮(26),羌不知吾所臧(27)。 2018/9/19

59 ①任重載盛:負擔重,裝載多。盛,多。 ②陷滯:陷沒,沉滯。不濟:不能渡過。濟,渡。③窮:處境困窘。示:告,給人看。 ④吠:狗叫。⑤誹:誹謗。駿、桀:指才能傑出的人。駿,通“俊”;桀,通“傑”。 ⑥庸態:庸人的常態。⑦文質疏內:猶言文疏質內。文,指外表的文采。質,實質。內,通“訥”,木訥,樸實無華。⑧異彩:不同尋常的文彩,指非凡的才能。⑨材朴:這裡泛指木材。材,指有用的木料。朴,指沒有加工的木料。委積:扔在一邊堆積著。 任重載盛兮①,陷滯而不濟②;懷瑾握瑜兮,窮不得余所示③。邑犬群吠兮④,吠所怪也;誹駿疑桀兮⑤,固庸態也⑥。文質疏內兮⑦,眾不知吾之異采⑧;材朴委積兮⑨,莫知余之所有。 2018/9/19

60 ⑩重:和“襲”同義,都是積累的意思。意指品德的完美,並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必須平時養之有素。
11謹厚:謹慎忠厚。豐:增,加強。 12重華:虞舜的名字。牾:相逢。 (13)從容:指有修養,安舒自得的樣子。 (14)古:指古代聖賢。並:用如動詞,有同時而生的意思。不並,謂聖賢不同時生。 (15)湯禹:指商湯和大禹。 (16)邈:遙遠渺茫。慕:思慕,嚮往。 重仁襲義兮⑩,瑾厚以為豐11;重華不可牾兮12,孰知余之從容(13)!古固有不並兮(14),豈知其故也?湯禹久遠兮(15),邈不可慕也(16)。 2018/9/19

61 (17)懲違改忿:克制忿怒。懲,止。違,恨。
(18)離湣:遭受憂患。湣,通“閔”,病困。 (19)象:法則。 (20)次:途中的短暫停留。 (21)昧昧:昏暗不明的樣子。 (22)含憂:忍受憂愁。含《楚辭》作“舒”。虞哀:娛樂止哀。虞,通“娛”,樂。 (23)大故:指死亡。 懲違改忿兮(17),抑心而自強;離湣而不遷兮(18),願志之有象(19)。進路北次兮(20),日昧昧其將暮(21);含憂虞哀兮(22),限之以大故(23)。 2018/9/19

62 ①亂:辭賦篇未總括全篇要旨的話。②汩:水疾流的樣子,亦可釋作水疾流的聲音,猶言“汩汩”。③修路:長路。幽拂:昏暗不明。④忽:荒忽,幽暗。⑤此句及以下三句,《楚辭》無。另外這四句和下面“曾傷爰哀,永嘆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謂兮”四句,只有個別字不同,意思完全相同,所以,筆者疑此四句是衍文,應依《楚辭》為是。⑥懷情抱質:猶言“懷文抱質”。質:指內蘊的實質;情,指外現的文采。⑦匹:雙,偶。⑧歿:死亡。⑨驥:駿馬,好馬。程:評量,考核。 亂曰①,浩浩沅、湘兮,分流汩ㄍㄨˇ兮②,修路幽拂兮③,道遠忽兮④。曾吟恆悲兮⑤,永嘆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謂兮。懷情抱質兮⑥,獨無匹兮⑦。伯樂既歿兮⑧,驥將焉程兮⑨? 2018/9/19

63 ⑩稟命:承受天命。11錯:通“措”,安置,安排。12定心廣志:意志堅定,心胸寬廣。(13)曾:通“增”。爰哀:指無休止的悲哀。(14)喟:嘆息。(15)溷:同“混”,混濁。(16)謂:說,告語。(17)讓:避免。(18)類:法,例,榜樣。 人生稟命兮⑩,各有所錯兮11。定心廣志12,余何畏懼兮?曾傷爰哀(13),永嘆喟兮(14)。世溷不吾知(15),心不可謂兮(16)。知死不可讓兮(17),願勿愛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將以為類兮(18)。 2018/9/19

64 於是懷石遂自(投)〔沈〕汩羅以死。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①,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②,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③,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自屈原沉汩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弔屈原④。 ①之徒:這類人,這班人。 ②祖:學習,效法。 ③削:削弱。 ④弔:悼念。 2018/9/19

65 卜居 (後人敘屈原之辭以相傳)     《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體忠貞之性,而見嫉妒。念讒佞之臣,承君順非,而蒙富貴。己執忠直而身放棄,心迷意惑,不知所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問神明,○之蓍龜,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聞異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障)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2018/9/19

66 屈原已被放逐,三年沒有見到楚懷王。他對國家竭盡了忠誠、智慧,可是被奸佞遮蔽、阻撓。他心煩意亂,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去見太蔔鄭詹尹,說道:“我心中有疑惑,想靠您幫我解答。”詹尹就把策擺正,拂去龜殼上的灰塵,問道:“您將用什麽指教我呢?” 2018/9/19

67 屈原曰:「 吾寧悃悃款款(忠心耿耿),朴以忠乎?將送往勞來(周旋奔走),斯無窮乎? 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結交權貴),以成名乎? 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偷)生乎? 寧超然高舉(遠走高飛),以保真乎?將哫訾(ㄗㄨˊㄗˇ,以言求媚),栗斯(小心狀),喔咿儒兒(ㄡ一ㄖㄨˊㄋ一ˊ強笑貌),以事婦人乎? 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滑稽圓滑),如脂如韋(柔軟物),以潔楹(足恭以媚世)乎? 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氾氾若水中之鳧(ㄈㄨˊ)乎,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 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 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2018/9/19

68 屈原道:“我該勤勤懇懇,樸實忠誠呢,還是無止盡地去應酬逢迎、往來周旋呢? 我該去鋤掉茅草,勤勞耕作呢,還是去逢迎達官貴人以博取榮譽呢?
我該直言不諱以至使自己受到危害呢,還是隨波逐流貪圖富貴,苟且偷生呢? 我該超越濁世,遠舉高蹈,以保持自己的本性呢,還是去巧言逢承,強作笑顔來事奉一位女人呢? 我該廉潔正直以保持自身的潔白呢,還是圓滑世故、柔弱取媚于人呢? 我該像一匹千裏馬那樣昂然翹首呢,還是像野鴨浮遊,與波起伏,偷生全軀呢? 我該與 騏驥抗轭並駕呢?還是尾隨劣馬的足迹呢? 我該與天鵝一道並翅高飛呢?還是去和雞鴨爭食呢? 所有這些,究竟誰好誰壞?何去何從?人世混濁,沒有一塊乾淨之處;人們認爲知了的翅膀很重,卻把千斤的物體看得很輕;體龐音亮的大鍾被人們抛棄不用,敲起瓦缽卻讓它發出雷鳴;讒佞者位高權重,十分顯赫;賢仁之士毫無地位,默默無聞。唉,我還說什麽呢,誰又知道我的廉正忠誠?” 2018/9/19

69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事。」
詹尹聽後放下了手中的蓍草,道歉地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事物各有不足之處,人的智慧也有不明的時候;占卜也有不能解答的問題,神靈有時也無法通曉。您就按自己的心意去行事吧。我的龜殼、蓍草實在無濟于事。” 2018/9/19

70 標放言之致 〈卜居〉文雖不長,但其創作意識深刻、寫作藝術高妙,是《楚辭》中極有特色的一篇作品。所以《文心雕龍‧辨騷》曾有評語云:「〈卜居〉標放言之致。」即指出這篇作品能暢所欲言,不受羈束,高談闊論,豁達自任,大大地抒發了不想再受塵俗世務牽絆的心志。 2018/9/19

71 一、以「問-對-答」結構表白心跡 全文以鄭詹尹的提問發端,屈原的應對為中心,最後再以鄭詹尹回答之語作結,這「問-對-答」的對話結構,猶如病人向醫生尋求診治,病人在自述病情症狀後,再由醫生開出處方。屈原雖無助而求神問卜,但他對於自己未來的命運,倒也不是一無所知,而是早已有所定見,因此,鄭詹尹在聽完屈原自述心跡後,即謂: 2018/9/19

72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表示該怎樣做,各有長短優劣,並不能一概而論,因此要屈原按照自己既定的心意去行事,忠於本心,不必屈從,也不必勉求。對於屈原的問卜,雖然表面看來似乎沒有給予確切的標準答案,但也無異間接肯定了屈原自己的看法。因此,不論屈原問卜決疑果有其事,或如一些學者(如朱熹、林雲銘、蔣驥等)以為此實屬假設虛撰、自問自答之語,然文章在「問-對-答」結構的設計匠心中,先宣洩內心的不平與悲憤,再由他人之口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作者心跡之廉貞堅正,於文中表露無遺。 2018/9/19

73 二、以八組排句宣洩苦悶 韓愈曾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見〈送孟東野序〉)物是如此,人何嘗不然?人內心的鬱結,往往會形之於言,或發而為文。 屈原雖竭知盡忠,但仍屢被漠視、排擠,因此,便藉著往見太卜的機會大發一番牢騷。屈原一開話匣,就以排比的方式,連續提出八組問句,頗有壯闊文章氣勢的作用,他說: 2018/9/19

74 吾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 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 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媮生乎? 寧超然遠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 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 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氾氾若水中之鳧,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 寧與騏驥亢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 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2018/9/19

75 八組十六個問題雖排闥接連而來,但其所問不外乎關於自己今後立身行世、取捨進退之道。屈原的疑問是:
要做個誠懇忠樸的老實人,還是做個嫻於世故、忙於應酬的媚俗者? 要剪除野草,努力從事耕作,退居田園呢?還是要去巴結權貴,以追求名利呢? 是直言進諫、毫不隱諱、危及性命也在所不惜呢?還是同流合污,追求富貴而苟 且偷生呢? 是要遠離官場現實是非,以保全本性的純真呢?還是阿諛逢迎、強顏歡樂,看人臉色地去侍奉宮中寵妃呢? 是保有廉潔正直的清高美好呢?還是圓滑柔曲,花言巧語來諂媚討好他人呢? 2018/9/19

76 是要像千里馬昂首馳騁,還是要像水中野鴨隨波浮沉,以保全自身呢? 是與千里馬並駕齊驅呢?還是跟隨劣馬的足跡,得過且過呢?
是要和天鵝比翼高飛呢?還是與地上雞鶩互相爭食好呢? 這八組十六個問句,兩兩接連地宣洩了自己心中的迷惑與苦悶,其氣勢萬鈞,胸中塊壘傾洩而出。至此,屈原說:「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又把這些待答的問題,拋給了鄭詹尹,其目的不外乎希望旁觀者能為他評評理,到底孰是孰非、孰吉孰凶?如何取捨?如何抉擇?屈原的真情流露,傾訴出古今不少知識份子,在面臨應進應退、或仕或隱如此兩難困境時的共同心聲。 2018/9/19

77 三、以正反對比突顯矛盾 屈原連續提出的八組十六個問句,在形式上屬於排比,其句型極有規律,即每組皆以「寧-將-」的句型鋪陳,每組問句的上句與下句,明顯成為對比。此處雖未將本意直截了當地指出,但透過兩兩比較的相偶句法,更能見得作者本心,因此,若細究其用意,可看出上句「寧-」所指的,是依自己本性所願意且樂意去做的,而下句「將-」則是不願勉強自己去做的,一正一反,一頓一挫,兩相對照,突顯出屈原內在價值觀與世俗價值取向兩者之間存在著極大的歧異和矛盾。 2018/9/19

78 然而,自己本心所願意、願堅持的,顯然是理想,這樣的理想是難以見容於時、為人所接納的,因此屈原不免有「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見〈漁父〉)同樣不願茍同世俗的凝重心聲。這些叩問雖是人生態度兩難情境的抉擇,但有意無意間也透露出世俗價值的憎惡與鄙夷。 屈原擇善固執,心理上的矛盾與不平,並不能讓他屈服,反而更加肯定了自己將堅守理想的決心。 2018/9/19

79 四、以比興筆法寄寓憤慨 屈原在應答語句中,巧妙地運用了比興的筆法,如以千里良駒、騏驥、黃鵠等動物形象,來象徵正人君子、豪傑之士;另以水中之鳧、駑馬、雞鶩等來象徵爭名逐利、凡庸無能之人。兩者格調迥異,對照之下,更可顯現屈原力爭上游、不願自居下流的心志。但屈原對 自己忠而被謗、不受重視的遭遇感到極度的憤慨,他說: 2018/9/19

80 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此承上面八組問句而來,痛陳現實環境是非的顛倒、善惡不分,並質疑世俗的價值觀的荒謬與反常,竟無人肯為他仗義直言,這該是多麼令人遺憾和憤慨的事啊!所以他也不得不發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見〈漁父〉)的無奈悲歎。 2018/9/19

81 文中用「蟬翼」與「千鈞」、「黃鐘」與「瓦釜」等物品為象徵,尤有深刻的用意。其實究竟孰輕孰重、孰善孰惡,自不待問,但卻形象化巧妙地將一己難掩的憤慨寄託於其中。
2018/9/19

82 〈卜居〉如同屈原其他的作品,有著強烈的政治傾向,是處於混濁時代的知識份子藉著宗教占卜與命運的對話,以辭賦中常見的主客問答體宣洩自己在面臨人生困境時的憤懣心聲,其中蘊涵了深刻的人生哲學。而就寫作手法而言,其結構的巧心設計、文句的鋪陳排比、設問正反對照的修辭,及比興寄託的筆法,皆達到了藝術極致。 韓愈曾有:「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的說法,而屈原這篇〈卜居〉正是他在心境極度窮苦的狀態下所寫,所以無怪乎劉勰以「標放言之致」一語評之,道出文章能在憤懣的心情中,暢敘胸臆,抒寫情致的特點。 2018/9/19

83 屈賦25篇 (方舟p.33~34) 《離騷》 《天問》- 呵壁問天(形容文人失意之無奈憤懣 ) 《九歌》11首詩 《九章》9首詩 《遠遊》
《卜居》 《漁父》 等7題25篇 2018/9/19

84 楚辭<九章> 2018/9/19

85 <九章> 屈原某些生活片段 紀錄了他在不同時期遠離故土、心靈飽 受煎熬的情形 抒發心懷故國而不可久居的情懷 他的忠心及熱心未被楚王所理解
  屈原某些生活片段   紀錄了他在不同時期遠離故土、心靈飽   受煎熬的情形   抒發心懷故國而不可久居的情懷   他的忠心及熱心未被楚王所理解   品性孤高及激烈   語言直接無諱,感情激烈慷慨,淒音苦節 2018/9/19

86 橘頌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1受命不遷,生南國兮。2深固難徙,更壹志兮。3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4曾枝剡棘,圓果搏兮。5青紅雜糅,文章爛兮。6 精色內白,類可任兮。7紛縕宜脩,姱而不醜兮。8 1后:后土,古人稱大地為后土。皇:皇天。徠:同“來”。 2受命:指天然賦予的性質。不遷:指不能從南國移植他鄉。 3深固:根深柢固。壹志:志向專一。 4素榮:白花。紛其猶言紛飛,欣喜貌。 5曾:層。剡:音掩,銳利。搏:音團,楚方言,圓。 6糅:音柔,混雜。文章:文彩。 7精:音欠,赤黃色。類:似。 8紛縕:形容枝葉繁茂。脩:修,美。姱:美好。不醜:沒有同類。 橘頌 2018/9/19

87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9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10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11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12
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13秉德無私參天地兮。願歲並謝,與長友兮。14 俶離不淫,梗其有理兮。15年歲雖少,可師長兮。16 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17 9不遷:謂志趣不變。10廊其:廣大空闊貌。 11蘇:死而復生。橫:不順,謂不受世俗影響。 12不終:猶言至死不渝。13秉:持。 14歲:歲月。謝:辭去。長友:指與橘樹永遠為友。 15俶離:鮮明灼爍貌。淫:亂,過份。梗其:梗然,堅挺的樣子。16師長:動詞,當做榜樣的意思。 17行:品性。伯夷:古人名。 2018/9/19

88 一.<橘頌> 詠物詩,也是一篇勉人自勉的詩歌 前半篇將橘 ‘人格化’,後半篇是述志,使人’物態化’ 「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
   以橘樹之不能移動比喻自己也不能離開故國 「行比伯夷,置以為象兮」    表明守志不移,以死自誓的高尚情操  申明要獨立於世而非隨波逐流,固守志節,謹慎行止,終生不犯過失,無私無慾,保持美德 2018/9/19

89 二.<思美人> 以美人比喻懷王 把君臣的關係男女關係 雖顛沛流離,但時刻眷念楚國,望能重返朝廷效勞 愛國! 2018/9/19

90 三.<涉江> 涉江是渡江的意思 是一篇紀行紀實的文章 透過描寫沿途山水,把作者崇高的志氣、被流放的無奈及對祖國的思念反映 「乘鄂渚而反顧兮」
   對故國之不捨  「苟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    不與小人同流合污,堅持志向 2018/9/19

91 四.<抽思> 敍述屈原多次向楚王進諫,忠心耿耿,但都不被接納,反而令自己流浪異鄉 作者情感:愁苦.鬱結未解.悲痛欲絕.
「心鬱鬱之憂思兮,獨永歎乎增傷」    痛心  「結微情以陳辭兮,矯以遺夫美人」    用美人喻聖君(比) 2018/9/19

92 五.<惜誦> 直抒胸臆 被讒言中傷 遭懷王疏遠 情感:沉鬱痛苦. 堅貞不屈的決心 「莫之白」,「莫察」,「莫吾聞」,「無路」
 堅貞不屈的決心 「莫之白」,「莫察」,「莫吾聞」,「無路」  冤屈莫訴,悲從中來之感! 2018/9/19

93 六.<哀郢> 思鄉.思君.戀土.念民(所表之感) 由自己在流放的過程中帶出個人情感 「眇不知其所蹠」 心情落寞,對前路感迷惘
   心情落寞,對前路感迷惘 「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    思念故國 「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難持」    埋怨君主的軟弱 「妒被離而鄣之」    斥責小人惡行 2018/9/19

94 七.<懷沙> 有云這篇為屈原的<絕命詞> 全詩 氣勢盎然,感情激烈,沉重哀傷 情感:痛恨.極度悲痛.迷惘 「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
   指責黑白不分的君主   「夫惟黨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藏’」    痛罵小人鄙陋,無人了解屈原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    表達對死亡無懼(因人人也無法逃避)   全詩的運用最尖銳的筆觸,表達屈原心中所感,   感情激烈而痛快,亦顯示出屈原對世界的失望 2018/9/19

95 八.<惜往日> 突出自己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 法治思想 痛惜自己的理想(從政)不能實現 對黑白不分的襄王沒有半點指望 不欲看見祖國滅亡
希望以死來喚起廣大人民的愛國意識   「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2018/9/19

96 九.<悲回風> 抒發屈原憂慮小人當權,於是神遊天地之間以泄憤怒 (濃厚浪漫色彩) 「浮江、淮而入海兮,從子胥而自適」
抒發屈原憂慮小人當權,於是神遊天地之間以泄憤怒 (濃厚浪漫色彩) 「浮江、淮而入海兮,從子胥而自適」   效法伍子胥(但不是完全相同,伍子胥是被吳王夫差令賜劍自盡) 「悲霜雪之俱下,聽潮聲之相擊」   內心悲傷如潮聲相擊 2018/9/19

97 情感變化 不捨眷戀:<思美人> 堅持己志:<涉江> 愁苦鬱悶:<抽思> 充滿怨恨:<惜誦> 婉曲沉痛:<哀郢> 哀慘悲切:<懷沙>
  開朗樂觀:<橘頌>   不捨眷戀:<思美人>   堅持己志:<涉江>   愁苦鬱悶:<抽思>   充滿怨恨:<惜誦>   婉曲沉痛:<哀郢>   哀慘悲切:<懷沙>   遺憾絕望:<惜往日>   死意已決:<悲回風> 樂   至   悲 2018/9/19

98 不畢辭而赴淵兮, 惜癰君之不識。 2018/9/19

99 古典與現代再現屈子風華 水 仙 操 余光中 把影子投在水上的,都患了潔癖 一種高貴的絕症 把名字投在風中的 衣帶便飄在風中
水 仙 操 余光中 把影子投在水上的,都患了潔癖 一種高貴的絕症 把名字投在風中的 衣帶便飄在風中 清芬從風裏來,楚歌從清芬裏來 美從烈士的胎裏帶來 水劫之後,從迴盪的波底升起 猶佩青青的葉似劍 燦燦的花開如冕 缽小如舟,山長水遠是湘江 2018/9/19

100 淡水河邊弔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 江魚吞食了兩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為你的投水嘆息
淡水河邊弔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 江魚吞食了兩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為你的投水嘆息 怪你為什麼不遊宦他國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張儀 你不過流為先秦一說客 但丁荷馬和衛吉的史詩 怎撼動你那悲壯的楚辭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萬世 2018/9/19

101 悲苦時高歌一節離騷 千古的志士淚湧如潮 那淺淺的一灘汨羅江水 灌溉著天下人的驕傲 子蘭的衣冠已化作塵土 鄭袖的舞袖在何處飄舞 聽!
急鼓!可愛的三閭大夫 灘灘的龍船在為你競渡 我遙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彷彿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悵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他依稀流著楚澤的寒涼 2018/9/19

102 漂給屈原 余光中 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 有龍舟競渡就有人擊鼓 你恆在鼓聲的前方引路 哀麗的水鬼啊你的漂魂 從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聲
從上個端午到下個端午  湘水悠悠無數的水鬼 冤纏荇藻怎洗滌得清 2018/9/19

103 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 非湘水淨你,是你淨湘水 你奮身一躍,所有的波濤 汀芷浦蘭流芳到現今 亦何須招魂招亡魂歸去 你流浪的詩族詩裔
涉沅濟湘,渡更遠的海峽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你就在歌裏,風裏,水裏   2018/9/19

104 屈原一年一度死一回 林燿德 詩 端午節一整天 屈原都背著山 遙遙看對岸擲下的粽子 一只只墜落江面 每年,每年都如此…… 粽子們在鍋中煮著 冒著蒸汽的鐵蓋下 他們翻滾,呢喃 每年都如此 無數粽子在無數鍋中呢喃 不知道在呢喃些什麼 被撈出來的時候 他們便突然安靜 ,安靜下來了 吊在廚房的半空中 纏結成綠色的飄浮的金字塔 轉,轉,打著圈圈兒 在半空中晃盪 北方的麥場 南方的稻田 會不會都長出了熟透的粽子 粽子,一山谷一山谷地湧出來 傾倒在所有向東漫溢的河川中 翻滾,咆哮入海 他們,沉,沉,沉,沉,沉下去 陣陣泡沫爭相浮出海面 2018/9/19

105 一年一度,辛勞憔悴的屈原 以似甘又苦的心情投一次江 大家都這麼說: 「他抱著花崗岩跳下去了!」 但他總是固執採用 楚地的花崗岩嗎 這些年,屈原的確用花蓮出口的 大理石,讓他枯槁的十指沾滿 白粉末的大理石 抱各種石頭的屈原一年一度死一回 日報的兒童版翻攪他的寓言 如同翻攪糖炒栗子 啊………楚懷王白膩的十指     頃襄王悲哀的腳氣病     江南謫戍的足印     舐痔吮癰的臣子心     眼看郢都城郭毀壞 黑衣服黑旌旄黑節旗 黑色的秦朝黑色的汩羅江 讓灰心的屈原 一年一度死一回 今天屈原投江之後斷無生機 龍舟們 在每一道東流的河川上 飛馳啊飛馳 自西徂東 鼓聲鼕鼕 擊鼓的臺灣漢子 焦黃結實的筋肉 在電視螢幕中 蚱蜢般彈跳…… 2018/9/19

106 林廣<為黑暗箋注> 你在起伏的山巒間隱逝了/你不回來,你要去哪裡?/傳說你是汨羅江上的一點/流火。淒涼的流火/我始終深信:/所謂香草是你堅貞碧血/化身的一弧芬芳/在荒江以月光來/俯鑑你,竟覺得卓別林/更像你 2018/9/19

107 羅青<屈原祭> 你知道嗎?/每到今天/我們就把自己的船雕成龍/把自己的骨骼化做龍骨/把自己怦跳的心臟/敵成喧天的鑼鼓/然後,我們就到全國每一條水中去/找你-曲曲折折的找你/我們派遣一滴又一滴的汗水追隨一粒粒的糯米/潛入最深最黑的河底,找你/我們扔出一槳又一槳的吶喊跟蹤一槌槌的鑼鼓/穿透最濃最厚的雲霧,找你 2018/9/19

108 白玉徒為潔,幽蘭未為芳。 窮羞事令尹,疏不忘懷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舊鄉。 空餘楚辭在,猶與日爭光。 2.屈平詩‧宋‧司馬光
2018/9/19

109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3.五月五日 梅 堯 臣
3.五月五日 梅 堯 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2018/9/19

110 4.賀新郎(端午)劉 克 莊   深院榴花吐, 畫簾開, 綵衣扇, 午風清暑兒女紛紛結束, 時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遊人觀渡, 大逢場慵作戲, 任白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 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 憶生平, 既紉蘭佩又懷椒醑, 誰信騷魂千載後, 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 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當年醉死差無苦, 聊一笑, 弔今古。 2018/9/19

111 5.和端午 張 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2018/9/19

112 九歌的內容有哪些?(方舟p.34) 東皇太一…………..上帝 雲中君……………..雲神 湘君……….……….湘水之神
湘夫人……………..湘水之女神 大司命……………..命運之神(主掌壽命) 少司命……………..命運之神(主掌子嗣) 東君………………..太陽神 河伯………………..黃河河神 山鬼………………..山中精靈 國殤………………..祭祀為祖國陣亡的戰士 禮魂………………..祭祀一般人鬼 共計十一篇 2018/9/19

113 九歌的作者? 王逸:屈原所作 朱熹:屈原修訂 胡適:湘江民族祭祀歌舞 2018/9/19

114 <<九歌>> 屈原
<<九歌>>是楚國祭祀用的樂歌,共十一篇,基本按祭祀的順序排列,以眾神之首的《東皇太一》的頌歌開始,用送神曲《禮魂》結束。這些古樂歌相傳是夏代的君主啟從天上把它偷下人間的,一直在民間流傳,屈原晚年放逐在沅、湘流域,對《九歌》做了加工整理。 2018/9/19

115 根據不同的表演形式,大致可以將這 11 篇分為 四類
第一:祭祀天神的五篇──由主巫扮做天神,與扮做世人的群巫對唱。 《東皇太一》《雲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東君》 第二:祭祀地神的四篇──只有主巫扮地神獨自表演。 《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 第三:祭祀本國陣亡將士── 也有對唱。 《國殤》 第四:《禮魂》一篇,是全體巫者合唱共舞的送神曲 2018/9/19

116 2018/9/19

117 《東皇太一》〈上帝的讚歌〉 祭祀最高天神的樂歌 儀式莊嚴典雅 主巫扮做東皇太一臨壇受祭, 只有動作不唱歌 威嚴、高貴
群巫則載歌載舞 ,歌頌祭品和祭祀儀式 虔誠的敬意、讚頌 沒有描寫關於神的形象&功德 單從環境氣氛渲染 對神敬意 人們祭神 (精神活動) 盡力討好 崇敬!!! 2018/9/19

118 雲中君 2018/9/19

119 《雲中君》〈倏來忽去的雲雨之神〉 歌頌雲神的德澤「與日月齊光」(依戀) 雲神倏忽來去,行蹤不定 (惶恐) 雲神遍及九州四海 (恩澤)
雲中君即是雲神 祭祀雲神的樂歌 歌頌雲神的德澤「與日月齊光」(依戀) 雲神倏忽來去,行蹤不定 (惶恐) 雲神遍及九州四海 (恩澤) 雲神一走,何時再潤澤大地 (擔憂) 人們對雲神的敬愛依賴 2018/9/19

120 《東君》 太陽的頌歌 扮日神的主巫獨唱描述太陽從東方升起,俯視祭祀場景滿意 群巫用歌聲舞蹈讚美太陽神
《東君》 太陽的頌歌 扮日神的主巫獨唱描述太陽從東方升起,俯視祭祀場景滿意 群巫用歌聲舞蹈讚美太陽神 太陽神用弧矢星做的弓箭,射落兇殘的天狼星消除災禍 主巫獨唱太陽升起,群星隱沒 大勝而回的太陽神拿起用北斗星做的「酒鬥」,痛飲桂花酒來慶祝勝利。 2018/9/19

121 湘君 2018/9/19

122 《湘君》 由飾演湘夫人的女巫獨唱 湘夫人思戀湘君的唱辭 湘夫人去赴約,但是湘君卻遲遲沒有露面。 最後她還是無法找到 等待使她不由心生埋怨
仍然一往情深,駕著龍舟艱難地到江河湖澤中尋找湘君。 失望、氣憤、丟掉了湘君贈與她的禮物。 最後她還是無法找到 心情矛盾 還是採集了芳草,想送給湘君的侍女,通過她向湘君。 傳達自己的戀慕之情 2018/9/19

123 湘夫人 2018/9/19

124 《湘夫人》 由扮演湘君的男巫獨唱的 《湘君》的姊妹篇 道出湘君並沒有爽約,只是陰差陽錯,未能與湘夫人會面,於是演出了一幕戀人無緣團聚的悲劇。
等待中 想著與湘夫人未來的美好生活,設想用世上最芳潔的植物營造新房,讓所有的神靈都前來分享他們的幸福。 失望之餘,他也氣憤地拋棄了湘夫人所贈的禮物。 希望變成了泡影 又摘下了杜若香草 懷著一絲期望和幾分惆悵在汀洲上徘徊 期待 下一次將香草送給戀人 2018/9/19

125 《湘君》、《湘夫人》→〈主宰湘水的夫婦神〉
湘水配偶神的祭歌 對配偶神懷著深深的同情的謳歌 描寫湘水配偶神對純真愛情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訴說他們熱烈懷戀對方的真摯情感,和無緣相見的悲苦與怨愁。 抒發了死生契闊、會合無緣的綿綿淒怨之情。 悵惘彷徨的情緒 2018/9/19

126 大司命 2018/9/19

127 《大司命》〈掌管壽命之神〉 《大司命》 2018/9/19

128 《大司命》 總管人類的生死 崇高而嚴肅的男性神 扮大司命的男巫宣稱大司命附己身,臨壇受祭獨唱大司命降人間之威風
扮做眾人的群巫熱烈的讚頌大司命,為他引路巡遊完畢,大司命採疏麻之花送給世人,祝福世人健康長壽,後來告別人間。 神:熱愛世人、依依不捨 人:崇敬、愛戴手捧桂花,期盼大司命下次巡遊 2018/9/19

129 少司命 2018/9/19

130 《少司命》 專門掌管兒童的命運 溫柔善良又勇敢堅強的美麗女神 扮眾女的群巫勸女神不必過於操勞人有美好子女
返回天庭的女神不捨新的結交之友,唱出「悲莫悲兮生離別,樂莫樂兮新相知」 歌聲抒發離情別緒 少司命與人間女性的真摯情誼 2018/9/19

131 河伯 2018/9/19

132 《河伯》〈戀愛中的黃河之神〉 祭祀黃河之神——河伯的歌辭。 本歌辭內容很特別,沒有娛神、讚頌和祈禱,而只是對河伯的愛情生活進行敘寫。
圍繞著河伯的愛情生活,描寫河伯與戀人快樂的遊玩情景,清新宛麗。 2018/9/19

133 山鬼 2018/9/19

134 《山鬼》〈多情的山中女神〉 主要描寫的是失戀的巫山神女,纏綿多情和堅貞不渝的情操。
本篇是由女巫獨唱的歌辭,先是作為敘述者描述女神的意態和姿容 大自然美的化身,多麼的空靈縹緲,儀態萬千,然而她又是那麼的孤獨寂寞,充滿哀怨。 接著女巫扮作女神歌唱 回憶她與戀人之間的美好愛情,轉而是對戀人的爽約,產生了種種念頭,既為戀人尋找藉口,又疑心戀人是否也在思念自己。 美人遲暮的哀怨 望著飄風驟雨的變幻不定 感到別離的痛苦 迷惘的絕望等待 2018/9/19

135 國殤 2018/9/19

136 《國殤》慷慨的英靈之歌 歌頌為國捐軀的英雄 由群巫合唱,也有對唱,氣概豪邁,激昂慷慨。
是《九歌》的最後一篇,是整個祭祀體系的結尾,即從天神到地神,再到人鬼。 歌辭描繪了慘烈的戰爭場面,遮天蔽日的流矢,視死如歸的將士,血流滿地,屍橫遍野。 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最終留下一片蕭索的曠野。 對戰死沙場的英雄表達出無上的崇敬:「魂魄毅兮為鬼雄」,並體現了楚國人民同仇敵愾,誓死雪洗國恥的願望。 熱烈的禮讚、慷慨的歌聲,形成剛健樸質的風格,在《九歌》中是獨樹一幟的。 2018/9/19

137 《祭禮》〈送神之曲〉 通用於前面十首祭神曲的送神之曲。 為了群巫邊舞邊反復吟唱這五句歌辭,表現出人們事神的純樸而真誠的樂觀情感。
總共短短五句,講禮成之後,人們在鼓聲中載歌載舞,表現出人們祭祀時虔誠的娛神之意。 祈求美好生活一代一代延續下去,祭祀典禮也將終古不絕。 為了群巫邊舞邊反復吟唱這五句歌辭,表現出人們事神的純樸而真誠的樂觀情感。 2018/9/19

138 少司命 課文賞析 2018/9/19

139 第一段:敬待神靈降臨 2018/9/19

140 秋蘭兮蘼蕪, 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枝, 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 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和香草, 在祭堂前羅列而生。綠葉和素白的花,
ㄇ一ˊㄨˊ蘼蕪路斷 ㄙㄨㄣ, 香草,指少司命 秋蘭兮蘼蕪, 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枝, 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 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和香草, 在祭堂前羅列而生。綠葉和素白的花, 陣陣的香氣襲人。 世上的人們自有好子孫, 少司命啊,你又何必要替人愁苦呢? 第一段賞析 2018/9/19

141 第一段「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華枝,芳菲菲兮襲予。」前四句描寫當年祭神廳堂的景象:堂下插著各式的香花香草,這裡只列舉出秋蘭與靡蕪,也許還有其它的香花和香草,但是因為篇幅之所限,而不必多寫,這叫以部份代替全體,叫做借代修辭的技巧。詩經以四個字為主,凡偶數字為主的詩歌,必然是陰柔的,比如:詩經、現在的國歌、學校的校歌也多半是四言的。 2018/9/19

142 唐代則不然,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是個強大的時代,所以出現五言和七言的詩,表現出陽剛的樣式。那麼怎麼變成奇數呢?楚辭每句中加上「兮」,古音讀起來應該是「嘿」的聲音,就成了奇數字,比較雄豪,也呈現陽剛之味,所以你在讀楚辭的歌詞之時,可以想像南方少數民族在各種祭典中所唱和所跳的歌舞;你也可以想像今天某些富貴人家辦喪禮時,花十萬、甚至二十萬元,舖滿了花,這就是羅生兮堂下。 2018/9/19

143 至於素花就是白花,正好和綠葉相襯,白綠呈色澤的對比,這些香花和香草都發出迷人的香氣,沁人心脾,作者不但從視覺上寫出了秋蘭、蘼蕪的色澤,而且從嗅覺上寫出了它們的芳香。這樣從色香上著筆,正表現出人們賞花的習慣。於是景和情就開始交流。這種情景交流的手法,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2018/9/19

144 第五、六句以「巫」的口吻問少司命:「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從這一句,我們即可知道少司命是主管生育之神,他也保護小孩子能平安的成長。第一段中的蕪、予、苦押韻。
2018/9/19

145 第二段:神靈看上女巫 2018/9/19

146 秋蘭兮青青, 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 忽獨與余兮目成。 茂盛的秋蘭, 翠綠的葉子襯著紫莖, 滿堂都是國色天香的美女,
你一進來,卻單單和我眉目傳情。 秋蘭兮青青, 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 忽獨與余兮目成。 第二段賞析 2018/9/19

147 第二段前兩句「秋蘭兮菁菁,綠葉兮紫莖。」繼續描述祭堂的環境與氣氣,但是略為改變了一些,先說秋蘭是很茂盛的。第一段的秋蘭和蘼蕪以並列結構的方式呈現,這裡以表態句的方式呈現,這樣就不至僵化,菁菁描述秋蘭的狀態。秋蘭何其芬芳,楚辭常用這詞語,後世有許多女子以此為名,其名字出處相當古典,雖然今日把秋蘭稱為「菜市場名」,但是追究其出處和意旨,卻不可如此漠視啊!以秋蘭為名的女子,妳應該很有自信,把典故告訴那些漠視妳芳名的人。 2018/9/19

148 接下來的一句也和第一段有所不同,第一段以綠葉白花相對,這段以綠葉和紫莖相襯,綠紫相對。於是我們就能了解花葉莖的色澤了。後兩句「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點明少司命降臨,並且獨獨對主祭的女巫以目傳情,表達善意,而全然不看其他的女巫。「目成」二字,可值千金,就是彼此對望,在一望之中,心心就相印了,產生了溝通雙方情感的作用,是一見鍾情,也是欲語不語,這一「目成」之中有著豐富的情意,值得體味。 2018/9/19

149 孟子說:「存(察)乎人者,莫良於眸子」(《孟子•離婁上》),意思是若想識透人的真情,沒有比眼睛更好的管道。有人說:「愛情不需要語言,眼睛會告訴你一切。」「目成」二字正把這種豐富而複雜的情感,細緻入微地表達出來了,且留下了廣闊的想像餘地,讓讀者去馳騁,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作用。這是不是出自一廂情願的看法呢?是否少司命注目每一位女巫,好像閱兵官掃視所有受檢閱的官兵一樣,但是這位女巫,自認為唯獨鍾情她一人。 2018/9/19

150 從這裡,還可以有另外的解法,也許原來楚地的歌謠,確實是描述女巫和少司命的感情,但是經過屈原一改寫,可能意思就變了。也許這裡的女巫,可以看成屈原,而少司命可以看成楚懷王,想當初楚懷王是重用屈原的,那時屈原的地位非常高,如同這楚辭中所說的「忽獨與余兮目成」。如果整首詩從這角度去解說,可能意思就大為不一樣了。第二段中,換了韻,青、莖是一組,人、成是一組。接連地押韻。 少司命 2018/9/19

151 第三段:神靈去女巫悲 2018/9/19

152 入不言兮出不辭, 乘回風兮載雲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 樂莫樂兮新相知。 少司命降臨後不出一言,離去也不告別, 乘著旋風,載著雲旗的飛回仙境。
有什麼比生別離更悲哀呢? 又有什麼比認識了你這個知己更快樂呢? 第三段賞析 2018/9/19

153 到了第三段「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這女巫如此欣賞少司命,而少司命卻是非常地酷,來的時候不說話,走的時候依然一句話未說,而且突然迅速離去,讓女巫極為難過,因為就女巫的立場,少司命對她有情意,卻又一言不發地離開,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2018/9/19

154 女巫自認為他們剛成為相知的朋友,卻立刻要活生生地別離,因此女巫的心裡特別感到悲傷。「生別離」是非常悲哀的,過去人認為生離死別是人生最難過的事,沒有任何悲哀超過了它,今天別離就不一樣了,因為今天有 、有視訊可以在網路上面對面,想念的話,每一小時都可以見一次面;「新相知」是歡樂的,這種歡樂的程度也沒有任何歡樂超過了它。 2018/9/19

155 兩相比較之下,就使人感到這種悲歡離合之情激盪起來。就兩句來說對比,「悲莫悲」和「樂莫樂」是對比,「新相知」和「生別離」是對比。二者互相襯托,相反相成,悲有樂對比就顯得更悲,樂有悲對比也顯得更樂,有「新相知」的歡樂更襯出「生別離」的悲哀;反之,有「生別離」的悲哀也就更襯出「新相知」的歡樂。這段的文字充滿對仗處,入不言和出不辭呈現句中對的型式,中間隔了一個兮字。 2018/9/19

156 回風是旋風,乘回風兮載雲旗說明少司命的交通工具是風和雲,這裡的乘回風和載雲旗也是句中對。至於「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是單句對。這一段的每一句的句末都是韻腳。如果看成楚懷王和屈原的關係,就表示楚懷王再也不理會屈原,在前後重用與否的比較之下,就令屈原後來難過得不得了。 少司命 2018/9/19

157 第四段:女巫反問神靈 2018/9/19

158 荷衣兮蕙帶, 倏(ㄕㄨˋ)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 君誰須兮雲之際? 你以荷葉為衣,蕙草為帶, 忽然來人間,又突然離去。
晚上你住在天帝的附近, 你在雲端正等待誰呢? 荷衣兮蕙帶, 倏(ㄕㄨˋ)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 君誰須兮雲之際? 第四段賞析 2018/9/19

159 在第四段裡「荷衣兮蕙帶,儵(ㄕㄨˋ)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先描述少司命的服裝,原來少司命的衣服很原始,以荷葉為衣,蕙草為帶,楚國百姓心中的神原為來是如此酷的打扮,我相信那時楚國人應該有衣服穿,卻叫神穿荷葉,其浪漫的特質在服裝上呈現;也在人可以與神相戀上呈現;而北方的文學對神則充滿敬畏之心,絕不敢如此亂想; 2018/9/19

160 楚辭的作品卻可以和神談戀愛。女巫詢問少司命:你迅速離開,卻又駐足於天邊,是否另有等待?另有期盼?而把我拋棄了呢?這裡充滿深宮怨婦的色彩,對神如此不恭敬,這就是浪漫風格。就屈原的立場看這些文詞,就成了問國君,是否要任用別人,而不再用我呢?這答案明顯是「是的」,屈原的悲哀就在這裡,於是這裡的韻腳改押仄聲,仄聲大致等於國語的三、四聲,仄聲音比較沈重。這裡的偶數句的句末是韻腳:逝和際。 少司命 2018/9/19

161 第五段:女巫幻想傷感 2018/9/19

162 與女沐兮咸池, 晞女髮兮陽之阿。 望美人兮未來, 臨風怳兮浩歌。 盼望與你一起在天池沐浴, 看你在日出之處曬乾頭髮。
可是我盼呀盼卻總盼不到你來臨, 只好迎著風大聲歌唱以解愁煩。 與女沐兮咸池, 晞女髮兮陽之阿。 望美人兮未來, 臨風怳兮浩歌。 ㄏㄨㄤˇ同恍 第五段賞析 2018/9/19

163 在第五段「與汝沐兮咸池,晞汝髮兮陽之阿。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ㄏㄨㄤˇ)兮浩歌。」,這裡女巫表達出對少司命的期盼,希望與少司命共沐於咸池,並希望看到他出浴而在太陽初升之地曬乾頭髮的瀟灑的姿態。
2018/9/19

164 遺憾的是少司命不再出現,讓女巫非常悵惘,只好面對著風放聲大歌,以抒懷抱。這裡也是在偶數的句末押韻,押的是阿和歌。這段如果放在屈原和楚懷王的關係上,就表示屈原希望再被君王任用,再一次讓楚國變成當時的強國。可惜這只是他個人的一廂情願,個人的想像,在虛實相襯之下,他的悲哀自然更強烈。 少司命 2018/9/19

165 第六段:女巫敬祝神靈 2018/9/19

166 登九天兮撫彗星。 竦(ㄙㄨㄥˇ)長劍兮擁幼艾, 蓀(ㄙㄨㄣ)獨宜兮為民正。 孔蓋兮翠旍(ㄐㄧㄥ),
想像你乘著用孔雀羽毛製成的車蓋,並插有翡翠羽毛製成的旌旗的華麗車子, 登上九天,手撫彗星, 高舉長劍,保護著幼兒, 只有你真是萬民公正的主宰。 第六段賞析 2018/9/19

167 在最後一段「孔蓋兮翠旍(ㄐㄧㄥ),登九天兮撫彗星。竦(ㄙㄨㄥˇ)長劍兮擁幼艾,蓀(ㄙㄨㄣ)獨宜兮為民正。」,女巫想像少司命獨居天上的形象:駕著大車、高舉長劍、站立高天、手撫彗星,保護著小孩,確實足以作為人類的主宰,在這樣的想像中,女巫淋漓盡致的表達他對少司命的崇敬與仰慕之情。如果這情節放在屈原和楚懷王的關係上,就表示屈原對懷王的稱讚和期許。 2018/9/19

168 綜觀全文,通篇以人、神戀愛的方式來表現纏綿悱惻的感情,極其動人。不僅讓我們認識楚國祭神儀式的特殊,也讓我們驚歎楚人與屈原想像力之神奇與豐富。這首詩雖然短,但是在解釋上卻有很大的歧異,前面已經提出兩種的解說,一種是女巫和少司命,一種是屈原和楚懷王的關係上解說。此外,還有一些爭議:一是少司命是位男神,還是女神?在一般的信仰中,都由女神來管理生子的工作,性別認定的不同,會帶來解說上很大的歧異。 2018/9/19

169 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傷。王逸說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當時屈原「懷憂若苦,愁思拂鬱」,故通過 製作祭神樂歌,以寄托自己的這種思想感情。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於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 2018/9/19

170 修辭精華 疊字 芳菲菲兮襲予。 青青。 排比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當句對 綠葉兮素華。 綠葉兮紫莖。 乘回風兮載雲旗。
荷衣兮蕙帶。 竦長劍兮擁幼艾。 登九天兮撫彗星。 2018/9/19

171 成語集錦 蘼蕪路斷:喻婦人被棄,不再受寵。意同「秋扇見捐」。 妄自菲薄:隨隨便便就看輕自己。 靡衣玉食:美衣美食。
靡衣媮食:身穿華麗之衣,茍且而食。形容渾渾噩噩只顧目前享受,不為久計的態度。  靡日而寧:沒有一天安寧或停止。 靡室靡家:因受外患的逼迫而不能享受夫婦家室的樂趣。 靡顏膩理:形容女子容貌美麗,肌膚細膩柔滑。 竦善抑惡:褒舉善行,貶抑惡行。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複。 方興未艾:某事正值興盛時期,沒有沒落的趨勢。 自怨自艾:自己悔恨自己的過錯。 2018/9/19

172 重要字義辨析 2018/9/19

173 「夙興夜寐,卑身賤體,竦心白意。」(〈韓非子‧說疑〉)
ˇ 高舉。 竦書劍。 肅敬貌。 竦然起敬。 百靈竦聽,萬國咸仰。 「夙興夜寐,卑身賤體,竦心白意。」(〈韓非子‧說疑〉) 崇高。 竦善抑惡。 恐懼。 驚竦。 伸長。 竦立。 「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雲中。」(〈淮南子‧道應〉) 2018/9/19

174 ㄥˇ 懼怕。 悚然。悚懼。悚息。 ㄥˊ 笑人軟弱無能。 真悚。 2018/9/19

175 (二)艾、乂 艾 ㄞˋ 植物名。 艾草。 美好的女子。 少艾。 五十歲。 艾老。 口吃。 期期艾艾。 停止。 方興未艾。 ㄧˋ
ㄞˋ 植物名。 艾草。 美好的女子。 少艾。 五十歲。 艾老。 口吃。 期期艾艾。 停止。 方興未艾。 ㄧˋ 割草,引申作改正過錯。通「刈」。 自怨自艾。 2018/9/19

176 乂 ㄧˋ 有才德的人。 俊乂在位。 割草。通「刈」。 乂草。 治理。 戰戰惟恐不能乂。 蕭條。 天地蕭乂。 治平無事。 乂清乂寧。乂安。
2018/9/19

177 (三)菲、霏 菲 ㄈㄟ 香氣很盛。 菲菲。 ㄈㄟˇ 微薄。 菲儀。菲敬。 輕視。 菲薄。 霏 草木茂盛。 霏霏。 雨雪多而密。 形 音 義
ㄈㄟ 香氣很盛。 菲菲。 ㄈㄟˇ 微薄。 菲儀。菲敬。 輕視。 菲薄。 草木茂盛。 霏霏。 雨雪多而密。 2018/9/19

178 晞 ㄒㄧ 晒乾。 「瓊蚌晞曜以瑩珠。」(郭樸〈江賦〉) 消失。 塵漠漠兮未晞。 天將亮的日光。 晨晞。 乾燥的。 白露未晞。 睎 遠望。
ㄒㄧ 晒乾。 「瓊蚌晞曜以瑩珠。」(郭樸〈江賦〉) 消失。 塵漠漠兮未晞。 天將亮的日光。 晨晞。 乾燥的。 白露未晞。 遠望。 於是睎秦嶺。 仰慕。 追睎祖德。 (四)晞、睎 2018/9/19

179 (五)蘼、靡、糜 蘼 ㄇㄧˊ 草名。 上山採蘼蕪。 靡 腐爛。 靡爛(糜爛)。 頹敗。 靡靡之音。 ㄇㄧˇ 倒下。 望其旗靡。 沒有。
ㄇㄧˊ 草名。 上山採蘼蕪。 腐爛。 靡爛(糜爛)。 頹敗。 靡靡之音。 ㄇㄧˇ 倒下。 望其旗靡。 沒有。 靡室靡家。 奢侈的。 奢靡。 2018/9/19

180 ㄇㄧˊ 濃稠的稀飯。 粥糜。 浪費。 坐糜廩粟而不知恥。 毀傷。 糜軀碎首而不避。 ~ The End ~ 2018/9/19

181 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華枝, 芳菲菲兮襲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菁菁,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
少司命 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華枝, 芳菲菲兮襲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菁菁,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ㄕㄨˋ)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 與汝沐兮咸池,晞汝髮兮陽之阿。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ㄏㄨㄤˇ)兮浩歌。 孔蓋兮翠旍(ㄐㄧㄥ),登九天兮撫彗星。竦(ㄙㄨㄥˇ)長劍兮擁幼艾,蓀(ㄙㄨㄣ)獨宜兮為民正。 2018/9/19

182 中國大陸南北兩地,距離甚遠,歧異也非常大。這些歧異和外在的自然環境有密切之關係,北方人一年辛苦工作,才有一次收成,南方人一年不必太辛苦的工作,五穀就能有二、三熟;在這種情形之下,北方人自然樸實,南方人就可以比較有時間玩樂,比較愛幻想;於是產生的文學風格就大不一樣了,北方的文學都比較樸實,表現社會的現實面;南方則比較浪漫,充滿了許多遐想和幻想、少司命就可以看出這種風格。 2018/9/19

183 楚國是崇拜多神的國家,九歌共有十一篇,祭祀各種神,像東皇太一祭天神,雲中君祭雲神,湘君和湘夫人祭湘水之水神,大司命祭命運之神,少司命祭子嗣之神,東君祭日神,河伯祭黃河的河神,山鬼祭山中的精靈,國殤祭戰神,禮魂是以上整部曲的尾聲。九歌原來是楚國民間的祭神歌,屈原根據這些作品加以改寫,還加上許多個人對家國之情意。但是從字面看來彷彿是一首纏綿悱惻的情詩。 2018/9/19

184 第一段「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華枝,芳菲菲兮襲予。」前四句描寫當年祭神廳堂的景象:堂下插著各式的香花香草,這裡只列舉出秋蘭與靡蕪,也許還有其它的香花和香草,但是因為篇幅之所限,而不必多寫,這叫以部份代替全體,叫做借代修辭的技巧。詩經以四個字為主,凡偶數字為主的詩歌,必然是陰柔的,比如:詩經、現在的國歌、學校的校歌也多半是四言的。 2018/9/19

185 唐代則不然,他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是個強大的時代,所以出現五言和七言的詩,表現出陽剛的樣式。那麼怎麼變成奇數呢?楚辭每句中加上「兮」,古音讀起來應該是「嘿」的聲音,就成了奇數字,比較雄豪,也呈現陽剛之味,所以你在讀楚辭的歌詞之時,可以想像南方少數民族在各種祭典中所唱和所跳的歌舞;你也可以想像今天某些富貴人家辦喪禮時,花十萬、甚至二十萬元,舖滿了花,這就是羅生兮堂下。 2018/9/19

186 至於素花就是白花,正好和綠葉相襯,白綠呈色澤的對比,這些香花和香草都發出迷人的香氣,沁人心脾,作者不但從視覺上寫出了秋蘭、蘼蕪的色澤,而且從嗅覺上寫出了它們的芳香。這樣從色香上著筆,正表現出人們賞花的習慣。於是景和情就開始交流。這種情景交流的手法,是文學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2018/9/19

187 第五、六句以「巫」的口吻問少司命:「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從這一句,我們即可知道少司命是主管生育之神,他也保護小孩子能平安的成長。第一段中的蕪、予、苦押韻。
2018/9/19

188 第二段前兩句「秋蘭兮菁菁,綠葉兮紫莖。」繼續描述祭堂的環境與氣氣,但是略為改變了一些,先說秋蘭是很茂盛的。第一段的秋蘭和蘼蕪以並列結構的方式呈現,這裡以表態句的方式呈現,這樣就不至僵化,菁菁描述秋蘭的狀態。秋蘭何其芬芳,楚辭常用這詞語,後世有許多女子以此為名,其名字出處相當古典,雖然今日把秋蘭稱為「菜市場名」,但是追究其出處和意旨,卻不可如此漠視啊!以秋蘭為名的女子,妳應該很有自信,把典故告訴那些漠視妳芳名的人。 2018/9/19

189 接下來的一句也和第一段有所不同,第一段以綠葉白花相對,這段以綠葉和紫莖相襯,綠紫相對。於是我們就能了解花葉莖的色澤了。後兩句「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點明少司命降臨,並且獨獨對主祭的女巫以目傳情,表達善意,而全然不看其他的女巫。「目成」二字,可值千金,就是彼此對望,在一望之中,心心就相印了,產生了溝通雙方情感的作用,是一見鍾情,也是欲語不語,這一「目成」之中有著豐富的情意,值得體味。 2018/9/19

190 孟子說:「存(察)乎人者,莫良於眸子」(《孟子•離婁上》),意思是若想識透人的真情,沒有比眼睛更好的管道。有人說:「愛情不需要語言,眼睛會告訴你一切。」「目成」二字正把這種豐富而複雜的情感,細緻入微地表達出來了,且留下了廣闊的想像餘地,讓讀者去馳騁,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作用。這是不是出自一廂情願的看法呢?是否少司命注目每一位女巫,好像閱兵官掃視所有受檢閱的官兵一樣,但是這位女巫,自認為唯獨鍾情她一人。 2018/9/19

191 從這裡,還可以有另外的解法,也許原來楚地的歌謠,確實是描述女巫和少司命的感情,但是經過屈原一改寫,可能意思就變了。也許這裡的女巫,可以看成屈原,而少司命可以看成楚懷王,想當初楚懷王是重用屈原的,那時屈原的地位非常高,如同這楚辭中所說的「忽獨與余兮目成」。如果整首詩從這角度去解說,可能意思就大為不一樣了。第二段中,換了韻,青、莖是一組,人、成是一組。接連地押韻。 少司命 2018/9/19

192 到了第三段「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這女巫如此欣賞少司命,而少司命卻是非常地酷,來的時候不說話,走的時候依然一句話未說,而且突然迅速離去,讓女巫極為難過,因為就女巫的立場,少司命對她有情意,卻又一言不發地離開,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2018/9/19

193 女巫自認為他們剛成為相知的朋友,卻立刻要活生生地別離,因此女巫的心裡特別感到悲傷。「生別離」是非常悲哀的,過去人認為生離死別是人生最難過的事,沒有任何悲哀超過了它,今天別離就不一樣了,因為今天有 、有視訊可以在網路上面對面,想念的話,每一小時都可以見一次面;「新相知」是歡樂的,這種歡樂的程度也沒有任何歡樂超過了它。 2018/9/19

194 兩相比較之下,就使人感到這種悲歡離合之情激盪起來。就兩句來說對比,「悲莫悲」和「樂莫樂」是對比,「新相知」和「生別離」是對比。二者互相襯托,相反相成,悲有樂對比就顯得更悲,樂有悲對比也顯得更樂,有「新相知」的歡樂更襯出「生別離」的悲哀;反之,有「生別離」的悲哀也就更襯出「新相知」的歡樂。這段的文字充滿對仗處,入不言和出不辭呈現句中對的型式,中間隔了一個兮字。 2018/9/19

195 回風是旋風,乘回風兮載雲旗說明少司命的交通工具是風和雲,這裡的乘回風和載雲旗也是句中對。至於「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是單句對。這一段的每一句的句末都是韻腳。如果看成楚懷王和屈原的關係,就表示楚懷王再也不理會屈原,在前後重用與否的比較之下,就令屈原後來難過得不得了。 少司命 2018/9/19

196 在第四段裡「荷衣兮蕙帶,儵(ㄕㄨˋ)而來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先描述少司命的服裝,原來少司命的衣服很原始,以荷葉為衣,蕙草為帶,楚國百姓心中的神原為來是如此酷的打扮,我相信那時楚國人應該有衣服穿,卻叫神穿荷葉,其浪漫的特質在服裝上呈現;也在人可以與神相戀上呈現;而北方的文學對神則充滿敬畏之心,絕不敢如此亂想; 2018/9/19

197 楚辭的作品卻可以和神談戀愛。女巫詢問少司命:你迅速離開,卻又駐足於天邊,是否另有等待?另有期盼?而把我拋棄了呢?這裡充滿深宮怨婦的色彩,對神如此不恭敬,這就是浪漫風格。就屈原的立場看這些文詞,就成了問國君,是否要任用別人,而不再用我呢?這答案明顯是「是的」,屈原的悲哀就在這裡,於是這裡的韻腳改押仄聲,仄聲大致等於國語的三、四聲,仄聲音比較沈重。這裡的偶數句的句末是韻腳:逝和際。 少司命 2018/9/19

198 在第五段「與汝沐兮咸池,晞汝髮兮陽之阿。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ㄏㄨㄤˇ)兮浩歌。」,這裡女巫表達出對少司命的期盼,希望與少司命共沐於咸池,並希望看到他出浴而在太陽初升之地曬乾頭髮的瀟灑的姿態。
2018/9/19

199 遺憾的是少司命不再出現,讓女巫非常悵惘,只好面對著風放聲大歌,以抒懷抱。這裡也是在偶數的句末押韻,押的是阿和歌。這段如果放在屈原和楚懷王的關係上,就表示屈原希望再被君王任用,再一次讓楚國變成當時的強國。可惜這只是他個人的一廂情願,個人的想像,在虛實相襯之下,他的悲哀自然更強烈。 少司命 2018/9/19

200 在最後一段「孔蓋兮翠旍(ㄐㄧㄥ),登九天兮撫彗星。竦(ㄙㄨㄥˇ)長劍兮擁幼艾,蓀(ㄙㄨㄣ)獨宜兮為民正。」,女巫想像少司命獨居天上的形象:駕著大車、高舉長劍、站立高天、手撫彗星,保護著小孩,確實足以作為人類的主宰,在這樣的想像中,女巫淋漓盡致的表達他對少司命的崇敬與仰慕之情。如果這情節放在屈原和楚懷王的關係上,就表示屈原對懷王的稱讚和期許。 2018/9/19

201 綜觀全文,通篇以人、神戀愛的方式來表現纏綿悱惻的感情,極其動人。不僅讓我們認識楚國祭神儀式的特殊,也讓我們驚歎楚人與屈原想像力之神奇與豐富。這首詩雖然短,但是在解釋上卻有很大的歧異,前面已經提出兩種的解說,一種是女巫和少司命,一種是屈原和楚懷王的關係上解說。此外,還有一些爭議:一是少司命是位男神,還是女神?在一般的信仰中,都由女神來管理生子的工作,性別認定的不同,會帶來解說上很大的歧異。 2018/9/19

202 二是這首詩的唱法,應該是獨唱,還是對唱?如果是對唱,有幾組對唱?有人認為第二和第五段是少司命唱的,就變成別的女巫都專心祈禱,唯獨某位女巫不專心祈禱,卻注目寄情給少司命。第五段就變成少司命,盼望女巫來,可是女巫都沒有來,意思大不一樣。第三,這首詩如果是祭神的詩,為什麼只有首尾兩段與祭神有關,其餘卻只是描寫愛情?如果確認這些單純是描寫愛情,那麼摻雜了大量的愛情描寫,使得這首詩寫了人神之間的愛情,從另一角度表現了人們在愛情上的歡樂和愁苦,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愛情的追求。 2018/9/19

203 基督教的聖經中有雅歌一卷,和屈原的少司命的表面形式很相像。雅歌也是用詩歌文體寫成。雅歌是在逾越節時詠唱的,記念神拯救以色列民族的史事,數說祂無盡的愛。然而在形式上,雅歌卻像情歌集,是一齣戲劇性的著作,有對白、有故事。有兩個主角,就是所羅門王和書拉密童女。有些學者認為還有第三位主角是書拉密女在鄉村的情人。 2018/9/19

204 所羅門王雖盡力追求,仍不能贏得童女的芳心,最後只有讓她回到情人身邊。這一來雅歌就成了最晦澀難懂的舊約書卷之一。自從它被列入聖經正典之後,聖經學者和釋經家都沒有一致地贊同某一種講法或解釋。最早期的釋經家無法接受好幾處描寫男女情慾和肉體接觸的片段,所以他們採用寓意解釋,猶太教的拉比把男女主角分別象徵耶和華與祂的子民以色列民族。後來基督教圈子則把他們看成基督和教會的關係。華人教會一向也採用這種方法來解釋雅歌。 2018/9/19

205 中西兩方並沒有商量,也沒有相互參考,卻使用同樣的技巧表示,屈原藉人神之戀以表現他個人和楚王或楚國之情;雅歌以人際的愛戀表示人與神之關係。表現的方向不同,但是象徵的手法卻是一樣。值得推敲學習。
2018/9/19


Download ppt "2018/9/19."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