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千古名君? 根據<<貞觀政要.任賢第三>>所說,擔任諫議大夫的魏徵以敢諫和善諫出名,太宗欲博取虛心納諫的好名聲,只好聽他囉嗦,同時又怕他囉嗦. 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上朝回來怒氣衝衝地對長孫皇后說: “我非殺了那個鄉下老兒不可!” 皇后說: “我聽說皇上英明,才有正直之臣;現在魏徵如此正直,敢於進諫,不正說明你是個英明的君主嗎?”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千古名君? 根據<<貞觀政要.任賢第三>>所說,擔任諫議大夫的魏徵以敢諫和善諫出名,太宗欲博取虛心納諫的好名聲,只好聽他囉嗦,同時又怕他囉嗦. 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上朝回來怒氣衝衝地對長孫皇后說: “我非殺了那個鄉下老兒不可!” 皇后說: “我聽說皇上英明,才有正直之臣;現在魏徵如此正直,敢於進諫,不正說明你是個英明的君主嗎?”"—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千古名君? 根據<<貞觀政要.任賢第三>>所說,擔任諫議大夫的魏徵以敢諫和善諫出名,太宗欲博取虛心納諫的好名聲,只好聽他囉嗦,同時又怕他囉嗦. 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上朝回來怒氣衝衝地對長孫皇后說: “我非殺了那個鄉下老兒不可!” 皇后說: “我聽說皇上英明,才有正直之臣;現在魏徵如此正直,敢於進諫,不正說明你是個英明的君主嗎?” 一番巧言周旋,才使太宗回心轉意,不然那個不怕死的 “鄉下老兒”早就做了刀下亡魂了. 如果唐太宗真的殺了魏徵,他的千古名君之名便不得保存.(以上事件,錢穆先生所著的<<國史大綱>>也有記載.)

2 秦始皇的個人批評 在好的方面去看,他統一全國,促進各地交流。 在壞的方面去看,秦始皇暴虐成性,殘害人民,以致民不聊生。
秦始皇的個人批評  在好的方面去看,他統一全國,促進各地交流。 在壞的方面去看,秦始皇暴虐成性,殘害人民,以致民不聊生。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始皇三十一年(前 216)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民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 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 護,並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統 一全國幣制。為發展全國水陸交 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咸 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 以及由咸陽經云陽(今陝西淳化 西北)直達九原(今內蒙古包頭 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筑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  

3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 頒行全國。並利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 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 黑,符傳、法冠、輿乘等制度都以六為數。水主陰,陰代表刑殺,於是以此為依據加重嚴刑酷法的實施。 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銷毀民間所藏《詩》、《書》、 百家語, 禁止私學。隨後因求仙藥的侯生、 盧生逃 亡, 牽連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將其全部坑殺於 咸陽。 即位後,更派蒙恬率兵出擊匈奴,還把戰國時秦、趙、 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筑西起臨洮(今甘肅 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征服百越地區后,設 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 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圖 “東至海暨朝鮮,西 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 遼東”。

4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 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 炫耀聲威。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 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由此看來,秦始皇雖統一了全國,對後世有一定的影響,然而他的迷信、自私,設立的苛刑,令人民苦不堪言,最後更導致陳勝、吳廣起義,繼而令秦朝快速滅亡。秦始皇確實過多於功,後世對其評價亦是貶多於褒。整體多說,秦始皇並非一個好皇帝。

5 劃時代兵器 一般人常會認為:現代一定比古代進步、古代科技一定比不上現代。然而歷史上有很多例子卻推翻此種「必然」的想法,反而顯示古代某些科技成就是當代所無法比擬的。 例如1994年3月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正式開始挖掘。這是本世紀巨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而二號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稜面。 考古學家用游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稜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 這批青銅劍結構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 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 事實上,關於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絕不是秦始皇時代的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 幾年前,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眼簾。 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中國,但是,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

6 劃時代兵器(續) 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銹呢? 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在於劍身上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 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攝氏4000度。 因此我們思考:為何越王勾踐時期就有了我們無法想像的科技水準? 也許古代早已有更多的科技工藝是現代比不上的,的確,又有新的事例發現了,在 考古人員清理秦皇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 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 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 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狀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裡。 「形狀記憶合金」目前用途很廣,連女人的胸罩都用上了,也就是「記形罩杯」, 可有沒有想過,本世紀80年代的科技文明,竟然會出現在公元前200多年以前?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技尚未發明的傑作?  莫非項少龍真的是回到了秦代?

7 戶籍方面的比較 從戶籍方面的比較,可以隱約看見唐太宗時的經濟情況.根據錢穆先生所著作的<<國史大 綱>>中所紀錄的戶 籍及人口紀錄便約約可見其所謂的盛世情況. 從秦,隋及唐貞觀以及開元時人口情況來看. 秦統一時有人口約二千萬,隋文帝時則有戶籍八百七十萬戶,到了隋煬帝大業二年更有戶 數 ,人口數計 有 ,是秦代的兩倍多.而唐貞觀初,戶籍不足三百萬戶.到了永徵元年,才計有戶籍三 百八十萬.而到了玄 宗時才是唐代的極盛,有戶籍九百六十一萬九千餘.     從人口戶籍情況去看,唐貞觀的形勢只能略勝秦代一籌,與隋開皇時和隋煬帝時更差一大 截.而從勞役人民的角度去看,的確唐太宗是沒有把人民去奴役一番.沒有如秦王政和煬帝一 般,將人口的一大 部份去奴役.以秦為例,當時人口是大約二千萬,士兵便有二百萬.南征北討,再加上各項建設, 被繁重的力役所影響的人口,最保守估計,也會多逹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秦王政的貴族氣及其視人民如草芥的視野, 使其種下役民過甚的根.滅亡便是果.煬帝也是因為相似原因而踏向滅亡.

8 總結 如果把各種的項目進行比較,唐太宗明顯輸了一大截,在經濟人口方面,遠遜於隋代, 又只能略勝於秦。而在個人權力德行方面,又與隋煬帝楊廣相差無幾,煬帝排行第二,因弒兄弟而得皇位,而始皇卻為一己私慾而大興土木,由此可見,兩者也非賢君。然而只在軍事成就方面,唐勝於秦,隋時期。 而於有利後世的建設方面,唐太宗只有少量,相比之下 ,秦開的運河有利於後世,不單其後來的漢,南北朝,以至隋唐,更甚者至現代,促進文化交流, 造福人民。 然而李世民卻在愛民的基礎上,能勝於秦始皇 。 在功績方面,唐太宗的武功雖強(被外族尊為天可汗),但論實質意義方面卻是秦始皇略勝一籌,中國的版圖是秦始皇確立的。

9 九項共通能力 協作:分工合作,每人負責搜集不同的資料.例如:搜集秦和唐的資料. 運用資訊科技:透過上網資訊學習及搜集資料,再加以整理.
溝通:利用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例如(秦的貢獻大過唐的貢獻?). 解決問題: 唐太宗所指的“直書其事”是什麼? 批判性思考:利用歷史記載,分析唐太宗與秦始皇的功過. 運算:分析有關的數據,秦庄襄王之子稱帝的歲數. 自我管理: 於圖書館或自己擁有的書籍中找到有用的資料. 研習: 研究秦兵器之科技文明對現代之影響.

10 組員名單: 梁家鋒(資料搜集唐代部份,校對) 梁倬榮(資料搜集秦代部份) 翟轉河(資料整理唐代部份,PowerPoint製作)


Download ppt "千古名君? 根據<<貞觀政要.任賢第三>>所說,擔任諫議大夫的魏徵以敢諫和善諫出名,太宗欲博取虛心納諫的好名聲,只好聽他囉嗦,同時又怕他囉嗦. 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上朝回來怒氣衝衝地對長孫皇后說: “我非殺了那個鄉下老兒不可!” 皇后說: “我聽說皇上英明,才有正直之臣;現在魏徵如此正直,敢於進諫,不正說明你是個英明的君主嗎?”"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