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烏干達共和國 六年五班 32號 張雅玲 林國斌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烏干達共和國 六年五班 32號 張雅玲 林國斌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烏干達共和國 六年五班 32號 張雅玲 林國斌老師

2 烏干達共和國 國名:烏干達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Uganda) 獨立日: 10月9日(1962年) 國慶日:
首都:在坎帕拉Kampala。 面 積:236040平方公里。

3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黑、黃、紅三色相間的六道平行相等的寬條組成,旗面中央有一白色圓地,其中為一隻烏干達國鳥——皇冠鶴。黑色代表烏干達人民,象徵黑人;黃色象徵陽光;紅色象徵自由,三色組合的含義為陽光照耀下烏干達人民獲得獨立自由。在重要場合或正式升旗儀式上,使用帶國鳥圖案的國旗;一般場合則用無國鳥圖案的黑、黃、紅的色條旗。

4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部為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徵該國的水域,烏干達素有“東非高原水鄉”之稱;中間是光芒四射的太陽,表示該國處於赤道地帶;下部的非洲鼓象徵烏干達的傳統文化,也代表該國具有悠久的歷史。盾徽下方的綠色高地表示烏干達的地理位置,它位於東非高原的西北部;高地上有棉桃和咖啡等圖案,代表該國的經濟作物;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徵尼羅河和維多利亞湖。盾徽背後為兩支長矛,兩側是羚羊和皇冠鶴,底端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為了上帝和我的祖國”。

5 位置:位於非洲大陸中央,赤道正下方的內陸國。北部和蘇丹接 壤,東部與肯亞相鄰,西部和薩伊連接,南部和坦尚尼亞 、盧安達交界。
地理座標︰1 00 N  E

6 地勢:全境大部分位於中非高原,多谷地與山巒,自然景觀富於 多樣性,尤其是與各國邊境的接壤地帶上,地形最為特殊 。境內水系以湖泊為多,形成國土約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為 潮濕地帶。
位置:烏干達位在非洲大陸東部,赤道的正下方,是一個內陸國家,北與蘇丹、南與坦尚尼亞、東與肯亞、西與薩伊、西南與盧安達接境,面積大約是24萬平方公里。和英國的面積一樣大。

7 氣候:地勢高、赤道橫貫,加上濕潤的東南貿易風和季風,全年 氣候溫和,年溫差相當小,有「碧綠之國」的美稱。 4-5 月為大雨季每日下2-3次所以觀光客最少,7-10月為乾季, 白天陽光強烈,晚上則很涼爽。11月為小雨季,12-3月也 為乾季,氣候宜人,服裝帶秋冬季即可。 時 差:比台灣標準時間慢 5小時

8 人口:2240萬(1998年官方統計)。全國有40多個部族,主要分為南、北兩大部族群。
語言:斯瓦希里語和英語是官方語;此外還有地方性的蘇丹語 、奈洛特語。 宗教:大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另外也有回教徒和萬物有靈論 的信徒。 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和回教 飲食:主餐是西餐。烏干達的特產飲料是「娃拉吉」,是由香蕉 釀造而成的酒,最好能品嚐一下。

9 文化古國,19世紀成為英國屬地,1962年獨立。烏干達在非洲是一個比較小的國家,境內的自然景觀豐富多變化,尤其是與各國接境的地帶,地形上最為特殊,像是世界上第二大湖的維多利亞湖介於坦尚尼亞和肯亞之間,西部的薩伊國境上有阿爾伯特湖,另外有雷松利山脈和艾魯空山等4000公尺級的高山共同圍繞著烏干達。 烏干達民間舞蹈

10 簡史:史稱布幹達。西元1000年,布幹達地區就建立了王國。19世紀中葉,布幹達王國成為東非地區最強盛的國家。1843年阿拉伯商人開始進入布幹達,伊斯蘭教也隨之傳入。1850年後,英、法、德殖民者相繼入侵。1890年英軍侵入布幹達,迫使國王簽訂“保護協定”後,布幹達劃為英國勢力範圍。1894年6月,英宣佈布幹達為其“保護國”。1961年9月,英同意烏“分階段獨立”。1962年10月9日宣告獨立,仍留在英聯邦內。1967年9月8日建立烏干達共和國。1971年1月25日,陸軍司令阿明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奧博特政府,奧流亡國外。1979年3月,流亡國外的20餘個反阿明組織在坦桑尼亞的莫希成立烏干達解放陣線和烏干達民族解放軍。4月10日烏民族解放軍在坦桑尼亞軍隊支持下攻佔坎帕拉,阿明出逃。4月11日宣佈成立烏干達全國解放陣線臨時政府,該陣線主席盧萊任總統。6月20日,比奈薩繼任總統。1980年5月烏全國解放陣線軍事委員會解除比奈薩總統職務,組成以軍委會主席保羅·穆萬加為首的新內閣。同年12月舉行大選,人民大會黨獲勝組閣,奧博特任總統。參加競選的愛國運動黨主席約韋裏·穆塞韋尼指責奧博特操縱選舉,1981年成立全國抵抗運動及其武裝組織全國抵抗軍,開展反政府的遊擊戰。1985年7月政府軍發動政變,推翻了奧博特政權,奧凱洛任國家元首兼軍事委員會主席。1986年1月全國抵抗軍攻佔首都,奪取了政權。1月29日穆塞韋尼就任總統。

11 「烏干達屠夫」阿敏血腥統治堪稱非洲之罪 軍人出身、曾經是重量級拳王的烏干達前獨裁者阿敏,1970年代統治烏干達期間,遭到迫害喪生的人數多達50萬人,因為來不及挖墳墓,受害人屍體甚至直接丟入尼羅河,這段期間堪稱是非洲史上最血腥的一段日子。 1962年烏干達脫離英國獨立時,阿敏是個受到敬重的軍官,奧波特並在1966年任命他為參謀首長。阿敏在1971年1月25日趁前總統奧波特(Milton Obote)人在國外時發動政變成功篡位。奧波特曾以「非洲最殘暴的人」來形容阿敏,美國前總統卡特說,在阿敏統治期間的烏干達「遭整個文明世界唾棄。」

12 烏干達人一開始是歡迎阿敏的興起,然而,1972年他因不滿亞裔掌控經濟,驅逐上千人後,他的殘暴表露無遺。自封為終身總統的阿敏,稱自己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以鐵腕統治,整肅所有可能對他造成威脅的人,因此有「烏干達屠夫」的稱號。人權組織說,阿敏執政8年期間,有40到50萬人遭殺害,部分受害者屍體直接丟到尼羅河中餵鱷魚,因為挖墳趕不及殺人速度。阿敏的多年老友、曾在他掌政期間擔任衛生部長的凱恩巴說,「就算是阿敏自己也不清楚他下令處決了多少人...這個國家滿佈屍體。」凱恩巴在1977年獲得英國庇護。 阿敏曾說,希特勒「燒死600萬猶太人是正確的」,還說要領導蘇格蘭獨立稱王,更說統治大英國協的應該是他,而非英國女王。他曾邀常批評他的鄰國坦尚尼亞總統尼雷爾在拳擊場上較量,還寫信給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祝他從水門案中「快快康復。」

13 1978年10月阿敏的軍隊企圖併吞坦尚尼亞部分領土失敗,反招致坦尚尼亞反擊入侵,1979年4月一路打到烏干達首都康培拉。阿敏倉皇逃到利比亞、伊拉克,最後在沙國獲得庇護。在沙國期間,阿敏住在紅海港市吉達一間豪宅,有車、有專屬司機、廚師和僕人,全都由沙國政府出錢。流亡期間還常打電話給記者說他如幻想般重返烏干達的計畫。 非洲國家烏干達的前獨裁者阿敏(Idi Amin),16日病逝在沙烏地阿拉伯的醫院。 阿敏在1971年到1979年間,血腥統治烏干達,他曾經下令,進行大屠殺,遇害人數可能達到40萬人之多。阿敏在位期間,還殺害情婦的男友,再煮熟吃下去,因此獲得「吃 人魔王」的綽號。 在1970年代統治烏干達8年期間,堪稱非洲史上最血腥的一段歷史,有多達40萬人遭迫害喪生。


Download ppt "烏干達共和國 六年五班 32號 張雅玲 林國斌老師."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