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10章 貨幣供給 貨幣簡史 中央銀行的角色 貨幣基數與貨幣乘數
第10章 貨幣供給 貨幣簡史 中央銀行的角色 貨幣基數與貨幣乘數 現代社會如何控制其貨幣供給?一國的中央銀行是商業銀行體系的龍頭,在美國稱為聯邦準備制度。中央銀行無法直接控制貨幣供給,因為一部分的貨幣供給掌控在具創造貨幣(存款貨幣)力量的商業銀行手中,但是透過流通紙幣和鑄幣的發行及限制商業銀行必須在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制度),聯邦準備理事會可間接控制貨幣供給,本章在說明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過程。
2
貨幣簡史 何謂貨幣 早期的貨幣 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不兌換貨幣的發展
貨幣是人們接受用來交換財貨與勞務的東西,而且人們相信現在或未來可以用貨幣換回其他財貨與勞務。許多不同的材質,甚至於一紙借據都可當作貨幣,今天美國人使用的貨幣包括鑄幣、通貨(紙幣)和銀行存款(支票)。貨幣有三項重要的功能,包括價值儲藏、交易媒介和記帳單位。 早期的貨幣形式是便於攜帶、可分割及耐久性的商品,在許多社會這一類的商品都是貴金屬。從羅馬帝國時代以來,歐洲就用黃金和白銀作為交易媒介,這兩種金屬的相對重要性隨著不同世紀而變化。隨著中世紀交易的發展,為安全起見,商人開始將他們的財富存到金匠處,這樣子不必搬運黃金也可以達到交易商品的目的,因為買方只要以書面通知金匠,金匠就會將黃金所有權移轉給賣方,這樣的做法最後發展成為現代銀行制度。 銀行保留一部分顧客的資金在金庫裡,這些資金稱為準備金(reserves),因為銀行發現只要以準備金的形式保留一部分的存款,剩餘的資金可借給需要資金的顧客,賺取利息。當銀行將錢借出,其結果是創造新貨幣,因為銀行同時創造資產(對新顧客放款)和負債(新存款),既然新存款是交易媒介(顧客可就新帳戶開支票),銀行創造了貨幣。表10.1舉例說明銀行如何創造貨幣,一新銀行接受客戶存款$2百萬通貨(紙鈔和鑄幣),這一家銀行現在以通貨的形式持有$2百萬準備金及以客戶帳戶的形式持有$2百萬存款(表10.1A)。假設銀行發現手邊需要保留存款的20%作為準備金,銀行乃開始對企業放款並創造新存款帳戶,直到銀行的總存款是準備金的5倍(20%的倒數)為止。在上述的例子中,銀行可創造新存款$8百萬,達到銀行有總存款$10百萬和準備金$2百萬的水準,表10.1B顯示這一種狀況。多數國家管制銀行體系持有準備金的數量,在美國聯邦準備制度扮演管制銀行的角色,它要求商業銀行持有一最低的準備金對存款比率,這一項比率可適時調整,作為聯邦準備政策的一部分。 不兌換貨幣不具兌換任何實質商品的請求權,相反地,它是由法令所支撐,法令要求人們在所有合法交易中必須接受貨幣,甚至於在商品貨幣時期,流通的紙幣基本上都多於可請求兌換的黃金數量,嚴格說,這些紙幣都是不兌換貨幣,因為一旦所有紙幣持有者都請求立即兌換黃金,全國黃金存量是無法滿足需求的,因此,只有一部分的紙幣為黃金所支撐的做法是現代100%不兌換貨幣制度的起源。
4
中央銀行的角色 聯邦準備制度 聯邦準備制度如何運作 公開市場操作
美國的中央銀行是在全國12區分設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所形成的聯邦準備制度,12個聯邦準備區,如圖10-1所示。聯邦準備制度(Federal Reserve System)創立於1913年,其目的在管制全國貨幣供給量並作為商業銀行的銀行。聯邦準備制度由聯邦準備制度理事會所管理,理事會設7名理事,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通過,每名理事任期14年,7名理事互推1名擔任理事主席任期4年。貨幣政策則由聯邦準備制度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所主導,FOMC一年集會8次,負責執行每天的貨幣政策,投票委員包含7名理事會理事、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和其他4家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有投票權的4家是由其他11家聯邦準備銀行輪流擔任。儘管每一次集會只有5家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具投票權,他們全體都出席FOMC會議,因此仍會影響貨幣政策。 聯邦準備制度有三種方法控制銀行體系的準備金:第一、FOMC規定商業銀行必須以現金和通貨的形式,就現有存款維持一最低比率的準備金,這一個存款的最低比率稱為必要準備率(required reserve ratio),經由調整必要準備率,FOMC控制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能力;第二、聯邦準備制度的行動如同最後依靠的借出者(lender of last resort),意指若商業銀行短缺準備金,聯邦準備制度經由借錢給該銀行的方式將準備金釋放出去,借錢的利率稱為貼現率(discount rate)(二次大戰以後,Fed不再讓商業銀行使用這一個政策);第三、聯邦準備制度經由公開市場操作控制準備金,近幾年來這一種方法成為聯邦準備制度控制的主要模式。 任何時候聯邦準備制度買進資產,這一項資產就會變成貨幣,FOMC透過公開市場買進或賣出金融資產來創造或消滅貨幣。任一時點一定量的政府債券BT在社會中流通,一部分由含商業銀行的社會大眾持有(BP),一部分由聯邦準備制度持有(BF),如10.1式所示。聯邦準備制度發行紙鈔,並將這些紙鈔交予財政部作為購買債券的價款,財政部用這些紙鈔自社會大眾買進商品,如10.2式所示。 聯邦準備制度的資產主要包括政府債券,當然也有像黃金和外匯等其他資產;聯邦準備制度的負債包含聯邦準備券(紙鈔)和商業銀行的存款。
6
公式
7
貨幣基數與貨幣乘數 誰持有貨幣基數 貨幣供給和貨幣基數 貨幣供給乘數的重要性
10.3式強調在商業銀行存在的模型中,聯邦準備制度的資產和負債相等。聯邦準備制度的負債稱為貨幣基數,10.4式將貨幣基數分成流通的通貨CU(聯邦準備銀行券)和商業銀行準備金R兩項,後者一部分放在商業銀行的金庫中,一部分放在聯邦準備制度的商業銀行存款帳戶。10.5式定義貨幣供給M是商業銀行的支票帳戶(存款)D和社會大眾持有的通貨CU之加總。 貨幣供給乘數(money supply multiplier)是貨幣供給對貨幣基數的倍數,貨幣供給乘數背後的觀念是通貨對存款的比率和準備金對存款的比率都相當穩定,若這些比率都視為定值,貨幣乘數亦為定值,聯邦準備制度就可外生地控制貨幣供給。 從10.5式貨幣供給的定義和10.4式區分貨幣基數的定義,我們可導出貨幣供給是貨幣基數的固定倍數,表10.2顯示貨幣供給和貨幣基數之關係。表中我們定義由社會大眾持有的通貨加上商業銀行的支票帳戶所構成的貨幣供給是貨幣基數的m倍。只要貨幣乘數是穩定的,聯邦準備制度可經由公開市場操作控制貨幣基數來控制貨幣供給。 表10.2指出貨幣供給是貨幣乘數的m倍,而貨幣乘數與通貨對存款比率和準備金對存款比率維持一穩定關係,只要這些比率為定值,任何時候,聯邦準備制度增加貨幣基數,貨幣供給增加量將是貨幣基數增加量的m倍。實際上,通貨對存款比率和準備金對存款比率並非定值,然而其變動是可以預測的,因為兩者都是利率的函數,因此,當聯邦準備制度調整貨幣基數時,依存於利率的貨幣乘數也會隨著變動。
9
公式 P.259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