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 15 章 擇地蓋房子 15-1 地質敏感區:地震、山崩、土石流 15-2 洪水 15-3 地層下陷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 15 章 擇地蓋房子 15-1 地質敏感區:地震、山崩、土石流 15-2 洪水 15-3 地層下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15 章 擇地蓋房子 15-1 地質敏感區:地震、山崩、土石流 15-2 洪水 15-3 地層下陷
第 15 章 擇地蓋房子 15-1 地質敏感區:地震、山崩、土石流 15-2 洪水 地層下陷 民國 86年 8月 18 日,溫妮颱風帶來的豪雨,造成臺北縣 汐止鎮 林肯大郡後方山坡地滑動,大量土石衝入公寓內,傷亡慘重。

2 地質敏感區 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區。 地質特性
和當地的岩性軟硬、土壤深度、坡度大小、地質構造、當地是否為舊崩塌地或裸露地、有無地層下陷及有無活動斷層等特性有關。 誘發因素 地震、山崩、土石流及地層下陷。

3 地震的成因 岩層斷裂移動,或原本的斷層再次活動所造成。 平常對於周遭環境的斷層帶宜事先了解,尤其是活斷層通過的地區,更須做好事前的防範工作。

4 地震的防範 如何判斷是否為斷層通過的地區? 觀察現今沉積物或地層的分布狀態,和地貌的格局有否受到斷層影響。
活斷層存在的有力證據:全新世(約 1 萬年內)地層有被錯斷的情形,或地表土層有大面積規律分布的裂縫,且其總體延展方向與基底斷層的方向一致。 九二一地震後,內政部 營建署將活動斷層兩側 50 公尺,列為地質災害易發區,嚴禁建房屋。 欲降低地震可能造成的傷害,應了解斷層帶的分布區域,加強建築的結構,避免在斷層帶附近購屋則是最佳的抉擇。

5 東北角龍洞岬南方的斷層 斷層(如虛線所示)切割開石英砂岩(左)和硬頁岩(右)。

6 大甲溪河流明顯的錯位 921 地震所造成,形成斷層瀑布。

7 林口台地和臺北盆地間的山腳斷層 斷層如虛線所示。

8 臺北 101大樓 臺北 101大樓有一顆重達660 噸的大鋼球,這顆大球係由 41 層 12.5 公分厚的實心鋼板堆疊焊接而成。
鋼球的主要功能是在平衡大樓微幅擺動產生的不舒適感,一旦遭受強震來襲時,就無用武之地了。 101大樓本身工程結構可抵抗七級強震。

9 花蓮縣 玉里大橋 大橋跨越花東縱谷斷層,橋面已呈現明顯落差現象,跨越橋面的黑線(箭頭所示)並非影子,乃橋面斷裂的縫隙。

10 山崩的成因 山坡上的岩石碎屑、土壤,甚至出露的岩層,都受到重力牽引,若下滑力大於摩擦力時,即引發山崩。

11 山崩的防範 位於斷層、節理發達或順向坡等地區的邊坡,較容易發生山崩。 加重坡頂負荷,會增大下滑力,因此宜避免在坡頂或陡坡附近開發或居住。
豪雨過後,岩層間含水量激增,可能潤滑潛在的滑動面,所以被覆水泥的坡地,需做好層間水的排除。 挖除順向坡坡腳,將增加地質不穩定性,所以極需確實做好防護工程,以避免山崩發生。

12 層間水的排除 被覆水泥擋土牆的坡地,多以水管插入,以排除其層間水量。

13 順向坡坡腳被挖除 臺灣許多山坡地開發區,常可見到順向坡坡腳被挖除且未做任何防護工程。這些地區,都是山崩極易發生處。行經當地,宜快速通過。

14 土石流成因 大量膠結鬆散的礫石、泥沙等與水混合流動時,稱為土石流 。
有豐富土石堆積和坡地陡峭的溪谷地區,於豪大雨過後,容易發生土石流事件,因此選擇工程用地時,宜避免建築於土石流潛在災害區 。 土石流災區圖 (臺北縣 三芝鄉)

15 土石流的防範 住家屬於崩塌地、脆弱母岩(如砂、頁岩互層且節理發達)裸露地等地質不穩定區,須隨時注意相關單位發布的土石流警訊。必要時,得事前遷離居住場所。 邊坡減重、興建擋土牆及抗滑樁、強化土層強度和降低土層含水量為防範之道。

16 土石流發生時可能的預兆 1. 連續降雨。 2. 有異常山鳴。 3. 聞到異常味道。 4. 溪流中出現浮木。 5. 溪流中發出石頭摩擦的聲響。
6. 河水流量陡增,至土石流發生前數分鐘急遽減少。 7. 河水出現異常混濁現象。 8. 附近有山崩或土石流發生。

17 山崩、土石流的減災 建立預警系統 設置「落石或土石流危險區」之警示標誌。 直接量測當地降雨量,提前發布土石流預報。
架設「鋼索檢知器」、 「超音波水位計」及 「地聲檢知器」 ,以隨時發布土石流警訊。 做好事前防災準備 避免於地質敏感區過度開發。 做好水土保持。 平時須留意避難路線及避難場所的位置,並做好相關演習。家中宜隨時備有乾糧、飲用水及醫藥箱等應急用品。

18 鋼索檢知器示意圖 其構造是由一條鋼索及兩條具電流迴路的銅質電線組合而成(線上掛有反光布條,以利識別)。
土石流衝斷電線時,造成電流中斷,即會自動發出土石流警報。

19 洪水成因 暴雨(主要誘因)。 高山融雪。 水庫潰堤。 暴潮。 海嘯。

20 臺灣洪水發生的原因 颱風、梅雨或雷雨常帶來大量的降水。 河道坡陡且短促。 泥沙淤積量大。 人為開發破壞山坡地水土保持。 與水爭地。

21 納莉颱風造成淹水現象

22 洪水的預警與防範 建立洪水預警措施。 平時即應做好防汛準備工作和定期實施救災演習,並透過學校及傳播媒體向民眾宣導防災、減災與自救的觀念,以落實環境災害教育,方能減輕洪水災害的程度。

23 淡水河預警措施 淡水河警戒水位分為三級。

24 地層下陷實例 地層下陷地區,不同時期建造的住宅,因路面填高後,老房子約有半層樓在地面下。

25 地層下陷的天然因素 板塊運動引起地殼下降。 沉積物逐漸增厚,受重力作用會自然壓密。 火山爆發引起地層內部壓力驟減,使得附近軟弱地盤塌陷。
地震引起砂性土壤液化或使斷層兩側地面相對移動。 順向坡地層面受到雨水潤滑而導致下滑。 石灰岩地區因地下水溶蝕造成地面坍塌。 海平面上升。 隕石撞擊。

26 地層下陷的人為因素 超抽地下水。 礦產資源的開採。 工程填土。 地表荷重增加。

27 臺灣地層下陷情形概述

28 臺灣地層下陷的原因 臺灣歷年來發生地層下陷累積總量超過 2 公尺以上的地區,有臺北盆地及彰化、雲林和屏東沿海地區。
臺灣歷年來發生地層下陷累積總量超過 2 公尺以上的地區,有臺北盆地及彰化、雲林和屏東沿海地區。 臺北和高雄兩地地層下陷原因為超抽地下水和地面負荷增加所造成。 其他地區則是因為超抽地下水而引起地層壓實下陷。

29 臺灣地層下陷的減緩 嚴格管制地下水超抽並取締違法水井。
調整養殖業結構,降低淡水使用量,如改採養殖鹹水魚類、開發推廣循環水養殖技術或尋找替代的淡水資源等。 地下水面已明顯下降地區,可進行人工地下水補注,以減緩地層下陷情形。 宣導正確用水方式及鼓勵節約用水等觀念,以徹底改變浪費水資源及濫用地下水的習慣。


Download ppt "第 15 章 擇地蓋房子 15-1 地質敏感區:地震、山崩、土石流 15-2 洪水 15-3 地層下陷"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