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量化與質化的測量 組員:                   .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量化與質化的測量 組員: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量化與質化的測量 組員:                   

2 為何要測量 發展完整、精確的量數。 延伸我們的感覺、幫助人們觀察看不到的事情。 可直接觀察測量,但大多數的問題無法直接觀察測量。
在測量前必須清楚自己的興趣是什麼。

3 量化與質化的測量 測量的途徑有以下差異: 1.時段的安排(在搜集或分析資料之前進行籌畫) .量化是籌畫階段時,就發展測量變項進而轉換成行動。
.質化絕大多數是搜集資料過程中進行。 2.資料本身 .量化是以數字型態呈現資料。 .質化運用更彈性的方式呈現(口語、非口語)。

4 量化與質化的測量 測量的途徑有以下差異: 3.連結資料與概念之過程 .量化是搜集資料前就思考概念、界 定資料(解釋名詞)、確認方向。
.質化也是搜集資料前就思考概念, 但是在搜集過程中又會發展更多可 能的概念,然後又搜集,再提出可 研究或測量的方法(持續、互動)

5 測量過程的環節 量化研究者:演繹法。 質化研究者:歸納法。 概念化:是採取一個構念,給予理論或 概念定義以精煉它的過程。
操作化:是連結概念定義與某組測量技 巧或程序。 構念(想法、想要知道什麼) 概念化  操作化

6 量化的概念化與操作化 三個層次: 1.概念的: 研究者有興趣的是二個構念之間的因果關係,或概念假設。
2.操作的: 研究者有興趣的是實徵假設,判定指標(變項)之間的關聯程度。 3.經驗的: 對假設做經驗測試。 測量過程中把三個層次連結起來,透過演繹,從抽象移向具體。

7 質化的概念化與操作化 質化研究的概念化: 1.試圖組織資料,從資料中找出意義。
2.發展新的概念,有系統地陳述概念,檢視概念之間的關係(想法與證據是互依的)。 質化研究的操作化: 1.(事後)詳盡地描述如何蒐集資料,並思索哪些即將成為概念基礎的資料。 2.質化研究者遵循的過程是一種相對的互動歷程。

8 信度與效度 信度(reliability):是指可靠或一致。
在同樣或類似的條件下,同一事件可以重複或再次發生。一個指標產生的數值結果不會因為測量過程的特質,或因為測量工具本身而改變。 效度(validity):意為真實性、研究結果符合真實的程度、研究結果正確性的程度。有關現實的想法與實際狀況「契合」的程度。也就是指概念與操作性定義彼此如何銜接。(質化研究者堅稱效度的核心原則是真實,並試圖在他們對於社會事件的了解、想法與陳述,以及實際發生的事情之間創造緊密的結合。)

9 測驗缺乏信度的原因 (王文科p.133) 1.有缺點的題目 2.太難的題目 3.太容易的題目 4.不當的題目數 5.不類似的題目
6.應答者的特徵 7.工具施測時有瑕疵 8.計分程序有缺點

10 增加測驗信度的方法 (王文科p.134) 1.採用正確、不含糊的題目 2.將實施程序標準化 3.將計分程序標準化
4.避免應答者處於不正常的情況下測試 5.使測驗足夠容納好的題目 6.測驗上的每個題目確定能測量相同的結果 7.編製具有適當難度的題目

11 信度的類型 (王文科p.139) 4.折半信度 .用來決定同一測驗內題目測量同一特徵的程度(以求得內部一致性)。
.僅施測一次;各半分別計分;計算兩半之間的相關;可應用史布校正公式。 5.庫李信度 .決定同一測驗上各題目評量同一特徵的程度(確保內部一致性)。 .僅施測一次;應用庫李公式。

12 信度的類型 (王文科p.139) 1.再測信度 .確定穩定性;將同一工具施測相同對象,排除因施測方式不同而可能造成的廣泛變化。
.將同一測驗隔一段期間先後對同一團體,施測兩次,然後求其相關。 2.複本信度 .求得某測驗的兩種形式確實相等。 .將同一測驗的兩種形式連續施測同一團體,求得相關。 3.再測與複本信度 .同時求得穩定性與相等性(結合前面兩種方法而成)。 .先施測甲式,隔一段時間,再施測乙式,求其相關。

13 信度的類型 (王文科p.139) 6.交互評分者信度 .決定結果的客觀程度;即不問評分者為誰,對同一測驗評定結果將會相同。
.施測一次;交由兩人評分;計算兩項分數間的相關。 7.交互觀察者一致 .由不同觀察者決定某事件是否發生的一致程度。 .讓兩位觀察者在指定的時間間距,注意某事件的發生情形;以求出他們看法一致部分的百分比。

14 測量標準誤(王文科p.140) 測量標準誤乃就同一事物, 重複測量,可能造成的變異範 圍而做的估量。測量標準誤的 大小恰與信度係數呈相逆的關
係,也就是信度係數愈大,誤 差愈小。

15 測驗工具缺乏效度的原因(王文科p.145) 1.結果變項的操作性定義不當 2.設計任務未與操作性定義配合 3.測驗工具的可信賴度低
4.其他:參與者疲倦、壓力、誤解、設計 不當、分數無法做成有用的預測。

16 有效度測驗的因素(王文科p.143) . 測驗任務「未」與 「不」可信 操作性定義配合 賴的工具 操作性定義符合 邏輯上的適當性 結果 變項
以下任一因素均不符有效度測驗的要求 操作性定義符合 邏輯上的適當性 結果 變項 測驗任務與操 作型定義配合 可信賴 的工作 有效的 工 具 操作性定義『不』符合 邏輯上的適當性 測驗任務「未」與 操作性定義配合 「不」可信 賴的工具

17 效度的類型 1.表面效度 指測驗給人的第一印象好像是要測量某種特質,即測驗在 採試者、受試者主觀上覺得有效的程度。 2.內容效度
有系統的檢查測驗內容的代表性、取樣的適切性、是否包括 足夠的行為樣本、是否有適當的比例分配。 3.效標效度 以測驗分數和效度標準之間的相關係數來表示。及指測驗在 預測個人在某活動中的表現程度。是實用性最高的效度。 可分為同時效度、預測效度。

18 效度的類型 4.同時效度 如智商測驗,舊量數得高分新量數應該也要拿高分 5.預測效度 指測驗所做的預測,與受試者後來的行為表現一致的程度
6.構念效度 構念是心理學理論所涉及的抽象、假設性的概念、特質、變 項,再根據此來解釋個人行為。 7.輻合效度 幅合效度是表一測驗應與其理論相干之變項,應具關係。 8.區別效度 區別性效度是表一測驗應與其理論不相干之變項,不具關係。

19 質化研究的信效度 信度: 質化研究者運用許多技巧蒐集資料,記錄觀察,要追求一致,這和穩定信度觀念類似。 效度:
大多數的質化研究者會置身其中,掌握局內觀點的方法,提供詳細的解釋,說明被研究的人對事件的感覺與瞭解。

20 信度和效度的關係 信度和效度是優良測驗所必須具備的主 要條件。 無信度,則無效度。有信度,未必有效 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 件。
信度低,效度必低。信度高,效度未必 高。效度高,信度必高。 (王佳煌 譯:p.306 正中靶心)

21 靶心=完美的量數(王佳煌 譯:p.306 正中靶心)
低信度與低效度 高信度與低效度 高信度與高效度

22 量化測量之導引 測量水平(Levels of Measurement): 研究者測量構念的某些方法是在較高的或精緻的水平。 連續與間斷變項:
1.連續變項有無限的數值或在連續體上延展的特性。 2.數值能夠分為許多較小的部分。 3.連續變項:如溫度、年齡、收入、犯罪率等。 4.間斷變項:如性別、宗教、婚姻狀況。

23 量化測量之導引

24 專門化的量數:量表與指數 1.指數與量表的關係 .交互使用並為一個變項產生次序或區間水平的量數。 .結合使用。
.給研究者更多有關變項的資訊。 .提升信效度,化約資料。 2.指數與量表的特性 .相互排除與全容的特性。例如:測量宗教類型之變項。 .單向度性:即為量表或指數中所有項目彼此配合,或測量單一的構念。但是在某些情境中,一個量數可是一個單向度構念的指標,也可在另一個情境中指明一個不同構念的一部分。

25 指數建構 1.目的:指數是各種項目結合為單一的分數值。一個構念的不同成分或小部分經由個別測量後,再結合成一個量數。
2.加權(Weighting):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都要假定一個指數是沒有加權。加權指數也就是研究者加重某些項目的價值或予以加權。 3.遺失資料: 會影響信度與效度。處理資料遺失的方法:刪除遺失任何資料的個案。用平均分數取代資訊出現的個案。根據這個個案的量化資訊,插入資料。插入隨機值。

26 指數建構 4.率與標準化 .率:將一個項目的值標準化,才能加 以比較。 .標準化:選擇一個基數,再用原始量 數除以基數。使我們可以在共同的基
數上比較不同的單元。 .不同的基數能產生不同的率。 .不同的概念顯示不同的基數和不同的 標準化方法。

27 態度量表 主要測量其素質,並予以量化,且只評量個人擁有其感興趣之特徵的程度 ;但是個人感受的密度並非截然劃分
,乃設法將個人的態度擺在該連續體上。 態度是無法直接測得,而是從受試者表示的意見或信念中推測出來。

28 (一) 李克特氏量表 Likert Scale 1-1
美國學者Rensis Likert於1932年首創。 Likert式量表是最常用的一種「評分加總式量表」,屬同一「構念」的題目用「加總」的方式來計分,單獨的題目是無意義的。 「評分加總式量表」是對某一概念/構念所設計的數個項目,測量每位受訪者對各項目的態度反應(同意程度) 每一個項目的反應都給一個數值,以代表受訪者對該項目的贊同程度。 將每位受訪者在這些項目的得分加總,即是受訪者對該概念/構念的態度。 目的:為一個人的態度提供次序水平的量數。適合態度測量或評估意見。最少需要兩個範疇。

29 (一) 李克特氏量表 Likert Scale 1-2
分數的計算之基本假設:數字與數字之間的距離相等。 一般研究者多選用4、5、6點之量表。 回答傾向(回答偏頗)--成反向題之方式詢問。 缺點:其似乎是以等距量尺來評分,但是,同樣一分之差,在感受上就很難說是相同的差異。 蒐集與彙整題目—規準 1.各個題目,以期望行為來陳述,因此文字中常使用「必(須)……」或「應(該)……」 2.題目簡單與清晰的文字陳述,且只涉及一個觀念。 3.題目應具有極端性。 4.題目半數為積極的、正面的反應,另半數為反面的、消極的反應。

30 (一)李克特式量表(型式) 下列各題的敘述,請依您贊成或不贊成的程度,在適當位置作記號。 1.家裡有小孩,使夫婦更為親密 □ □ □ □ □
                  非常贊成 贊成 不一定 不贊成 非常不贊成 1.家裡有小孩,使夫婦更為親密      □  □   □   □    □ 2.教小孩子學習各種事物是件愉快的事   □  □   □   □    □ 3.小孩子本質上有許多惡性,所以要嚴格  □  □   □   □    □ 4.照顧小孩使做母親失去許多社交機會   □  □   □   □    □ 5.當遭遇生活困境時,小孩是鼓勵與希望  □  □   □   □    □

31 (一)李克特式量表範例(結果分析) 陳氏睡眠品質量表(2004) 不曾如此 偶爾如此 常常如此 一直如此 我睡前會胡思亂想 □ □ □ □
我睡前會胡思亂想 □ □ □ □ 我睡到一半會突然驚醒 □ □ □ □ 我會思索自己為何睡不著 □ □ □ □

32 (一)李克特式量表(結果分析) 受試者:許存美小姐 (0) (1) (2) (3) 不曾如此 偶爾如此 常常如此 一直如此
(0) (1) (2) (3) 不曾如此 偶爾如此 常常如此 一直如此 我睡前會胡思亂想 ■ □ □ □ 我睡到一半會突然驚醒 □ ■ □ □ 我會思索自己為何睡不著 ■ □ □ □ 總得分 =1

33 (一)李克特式量 表(結果分析) 受試者:周傑倫 先生 (0) (1) (2) (3) 不曾如此 偶爾如此 常常如此 一直如此
(0) (1) (2) (3) 不曾如此 偶爾如此 常常如此 一直如此 我睡前會胡思亂想 □ □ □ ■ 我睡到一半會突然驚醒 □ ■ □ □ 我會思索自己為何睡不著 □ □ ■ □ 總得分 =6 比較結果:周傑倫先生 — 總分6分 許存美小姐 – 總分1分 →許小姐的睡眠品質比周先生還好!

34 (二) 賽斯通量表 Thurstonw Scaling
L.L.Thurstone 和E.J.Chave 在1929年首先創用。 俗稱「共識」量表,是由一群「專家」依據準則來篩選題目。 要一個有數值的連續體的量數。 此量表根據比較判斷法則。 此量表法從一大堆評估性陳述開始,每句陳述應該明白精確,表達單一意見。 使用此方法之侷限,因此少被使用: 1.只測量對陳述同意與不同意。 2.耗費時間,花費大。

35 (二)塞斯通量表(型式) 研究法課程學習量表:徐老師(2007) 同意 不同意 徐老師是個好人 □ □ 研究法對我是重要的 □ □
   同意 不同意        徐老師是個好人   □ □       研究法對我是重要的 □ □       我上研究法課很認真   □ □     研究法課程對我是有幫助的 □ □  我滿意自己在研究法課程上的表現  □ □

36 (二)塞斯通式量表範例(結果分析) 基本概念與計分: 研究法課程學習量表:徐老師(2007) 同意 不同意 分數
  同意 不同意 分數        徐老師是個好人 □ □   0.5      研究法對我是重要的 □ □   1.0      我上研究法課很認真   □ □   1.5    研究法課程對我是有幫助的 □ □   2.0 我滿意自己在研究法課程上的表現  □ □   2.5

37 (二)塞斯通式量表範例(結果分析) 基本概念與計分: 研究法課程學習量表:徐老師(2007) 受試者:賴小真小姐 同意 不同意 分數 實得
  同意 不同意 分數 實得        徐老師是個好人   ■ □        研究法對我是重要的   ■  □  1.0        我上研究法課很認真   □ ■      研究法課程對我是有幫助的  ■ □   我滿意自己在研究法課程上的表現  □  ■   2.5  ---    總得分: 3.5 勾選同意才有分數

38 (三) 語意差別量表 Semantic Differential
由C.E.Osgood在1957年首先創用。 一個人對一個概念、物體或他人感覺提供間接的量數。 三個向度: 1.評量向度(評估性):好—壞。 2.效能向度(力量):輕—重。 3.行動向度(活動):快—慢。 應用語意區分法時,須以兩極化的形容詞(或副詞)為題目,讓受試者依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在兩極之間標定位置,藉以表達對特定概念的看法。

39 (三) 語意差別量表(型式) 例:徐師傅「泡麵」 可口的 1 2 3 4 5 6 7 難吃的 方便的 1 2 3 4 5 6 7 麻煩的
可口的 難吃的 方便的 麻煩的 便宜的 昂貴的 美觀的 醜陋的 新奇的 呆板的

40 (三)語意差異量表範例(結果分析) 例:徐師傅「泡麵」 可口的 1 2 3 4 5 6 7 難吃的
可口的 難吃的 方便的 麻煩的 便宜的 昂貴的 美觀的 醜陋的 新奇的 呆板的 上班族 學生

41 (三)語意差異量表範例(結果分析) 由上圖可知,程度4以下的一邊皆是屬於較正向的評價而兩位受試者對於徐師傅泡麵「美觀的-醜陋的」「新奇的-呆板的」的評價較一致外,其餘的評價則呈現不同的認知。 而就個別來說,學生對於徐師傅泡麵的評價整體來說較差(皆在4以上)

42 (四)包氏社會距離量表 由Emory Bogardus在1920年代發展出來。
測量分隔族群或其他團體的社會距離,判斷這個團體感覺它和目標或外集團的距離多遠。 此量表之使用侷限: 1.研究者需要把範疇剪裁成一個特定的外團體與社會場景。 2.研究者不易比較對幾個不同團體的感覺。

43 (四)包氏社會距離量表範例 你個人對哪個國家的交換學生感覺自在,請給我你的第一個反應:(國名) 來你的學校訪問一個星期
      研究者要知道大一新鮮人對來自兩個國家的交換學生的社會距離有多遠:奈及利亞與德國。她要知道學生對非洲國家、還是對歐洲學生的距離比較遠。她在訪問中用下面一系列問題:     你個人對哪個國家的交換學生感覺自在,請給我你的第一個反應:(國名)        來你的學校訪問一個星期        在你的學校註冊,成為正式學生        選修幾門你也選修的課程        上課時坐在你旁邊,跟你一起準備考試        跟你住在同一棟宿舍同一層樓的隔壁房間        跟你住在同一間寢室的同性學生        約你出去的異性

44 (四)包氏社會距離量表範例(結果分析) 假設的結果 反應覺得自在的新鮮人百分比 →結果顯示對奈及利亞學生的距離比對德國學生還遠
           反應覺得自在的新鮮人百分比                 奈及利亞     德國  訪問             100%     100%  註冊              98%     100%  同班              95%      98%  一起念書            82%      88%  住在同棟宿舍          71%      83%  室友              50%      76%  約會              42%      64% →結果顯示對奈及利亞學生的距離比對德國學生還遠

45 (五) 格特曼量表 Suttman Scaling
Guttman在1944年所研究出的度量化方法。 格特曼的觀點是一種量表僅測量一個特定的變項;故量表的陳述句必然是毫無變化的,因此量表本身乃是單向度,即內容具有同性質性。 從分數上,即能預測受試者所有陳述句的反應,即某人在同一組陳述句得分高於他人,則他在該組的每個陳述句的得分與他人相等或較高。所以當兩個受試者在該量表上得到相同分數,便可確信他們採相同的反應方式。例如:受試者同意第一題,他也會贊成第二題,若贊成第三題,也會贊成第一、二題,贊成特定陳述句(題目)的人比不贊成同該題目的人,所得總分較高。

46 (五)格特曼式量表範例 完成量表與計分 是 否 計分 題目A 我每天都有吃蔬菜 □ □ 1 題目D 我每餐都有吃蔬菜 □ □ 2
完成量表與計分 是 否 計分 題目A 我每天都有吃蔬菜 □ □ 1 題目D 我每餐都有吃蔬菜 □ □ 2 題目E 我每餐都有吃深綠色蔬菜 □ □ 3 題目C 我每餐都有吃深綠色蔬菜至少1份 □ □ 4 題目B 我每餐都有吃深綠色蔬菜至少2份 □ □ 5 Note.肯定、否定問句皆可 eg.我每天都沒有打棒球遊戲 我每天都沒有打PS 我每天都沒有打電動

47 (五)格特曼式量表範例(結果分析) 受試者:黑面蔡先生 是 否 計分 題目A 我每天都有吃蔬菜 ■ □ 1
是 否 計分 題目A 我每天都有吃蔬菜 ■ □ 1 題目D 我每餐都有吃蔬菜 ■ □ 2 題目E 我每餐都有吃深綠色蔬菜 ■ □ 3 題目C 我每餐都有吃深綠色蔬菜至少1份 □ ■ 4 題目B 我每餐都有吃深綠色蔬菜至少2份 □ ■ 5 得分:3分

48 導 讀 完 畢 謝謝聆聽 請多指教


Download ppt "量化與質化的測量 組員:                   ."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