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英國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英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英國
製作者:60708林賢進 指導老師:林國斌

2 英國的地圖

3 英國國旗

4 英國簡介-1 英國,這個傳統古老的國度;這個影響世界歷史深遠,號稱「日不落國」的大不列顛,擁有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三個曾是不同國家的人文歷史資源,及豐饒的資產。至今日,我們都能從它身上隱隱看到大英帝國的影子 ,以及它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從莎士比亞的戲劇、狄更斯的文學到披頭四的歌曲,都深印於全球無數人的心靈。   另一方面,英國的風景也是舉世聞名的。威爾斯巍峨陡峭的高山峽谷、蘇格蘭高地粗獷荒涼的塞爾(Celt)特區、皮克國家公園及約克郡多風蒼茫的曠野,還有集文化、尊貴、藝術於一身的首都─倫敦,及有「北方的雅典」之稱的愛丁堡等。

5 英國簡介-2 正式國名: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首都:倫敦(London) 語言:英語 人種:主要以盎格魯薩克遜為主,以及蘇格蘭、威爾斯、愛爾蘭,與前英國殖民地移民。

6 英國的宗教 宗教: 英國國教(Church of England) 衛理公會教派 (Methodist) 浸信會教派(Baptist)
天主教(Catholic) 回教(Muslim)。

7 英國的歷史-1 不列顛(Britain)島在史前時代原與歐洲陸塊相連,西元前6千年冰河時期結束後,雪水融化成為現今的英吉利海峽,而當時石器時代的移民在沙利斯堡(Salisbury)附近的石灰岩丘陵墾植,並且留下了神秘的史前巨石柱群(Stonehenge)。西元前1世紀塞爾特人(Celtics)從中歐來到英國,並帶來了蓋爾語(Gaelic)及布理索尼語(Brythonics)。

8 英國的歷史-2 西元43年羅馬人來到不列顛,不僅隨即將不列顛併入羅馬帝國版圖,更征服了威爾斯和英格蘭北部,西元120年在英格蘭北部建築了長117公里的哈德連長城(Hadrian’s Wall),作為羅馬帝國北部疆界,同時阻絕蘇格蘭人的侵略。在羅馬人300多年的統治之下,為不列顛帶來基督教、筆直的石板路以及許多公共建設,在倫敦、巴斯、約克等地都可見到羅馬人遺跡,後因羅馬帝國勢力衰退,羅馬人在西元410年左右淡出不列顛。

9 英國的歷史-3 接著於西元5世紀入侵不列顛的為來自日耳曼的盎格魯人(Anglos)、薩克遜人(Saxons)及朱特人(Jutes),西元九世紀 ,維京人(Vikings)入侵,全英國只剩下泰晤士河南部是英格蘭人的勢力範圍,使得英格蘭人開始和維京人同化。下一個入侵的勢力是諾曼人(Normans),在西元1066年帶著大軍入侵,威廉征服者在戰役中擊敗盎格魯薩克遜,正式入主不列顛。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英國都在動盪不安中度過,先是英法百年戰爭,後來又因兩大王族爭權爆發了薔薇戰爭(War of Roses),16世紀時英國教會與羅馬教會分,形成英國國教,當時的英皇亨利八世被國會任命帶領英國國教,聖經也在此時被翻譯成英文。皇室和國會間的權力鬥爭在17世紀中達到最高點,最後權力仍歸還給皇室,同時英國開始迅速向海外擴張勢力,征服了許多殖民地。

10 英國的歷史-4 對外擴張勢力的同時,工業革命也如火如荼的進展當中,蒸氣動力、水力及煤礦的開採改變了交通運輸及製造業的動力,世界上首見的工業城市在密德蘭地區(Midlands)開始發展,帶來了人口的大量聚集,維多利亞女王在1837年掌權時,英國已經變成世界第一強權國家。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國力已大不如前,但現代發展仍持續進行中,流行文化和經濟勢力的提升,讓英國仍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英國是目前世界上少數保留君主世襲制度的國家,現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堪稱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之一,雖然日不落國的威名盛況不再,但英女王的地位仍具有相當象徵意義,代表國家出席重要公關社交場合、國會開幕、慈善活動等。

11 英國的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 英格蘭是面積最大的一個行政區,北是蘇格蘭,西是威爾斯,和法國間以英倫海峽相隔,海峽最窄的地方只有29公里。
英格蘭的地勢低平,最高點只有963公尺,蘇格蘭和威爾斯的地勢就高多了。在地理上,英格蘭分為四個區域:北部本寧山(The Pennines),是鐘乳石山丘及谷地;西部是昆布利亞山脈(Cumbria Mountains)和湖區(Lake District),風景最美,且是英國國家公園最著名的地區。本寧山以南是人口密集的密德蘭區(Midlands);西南部的半島是台地地形,處處是花崗石和崎嶇不平的海岸線,由於豐沛的雨量造就大量的牧草,進而成就此處發達的畜牧業。其他的地區則通稱為英格蘭低地(English Lowlands),由農田、低丘、工業區以及人口稠密區組成。英國的總面積中有7%是國家公園,這些國家公園都是英國最具代表性的美景,其他地區就有點欠缺自然美景,高度的工業開發讓英國的樹木遮蔽率僅次於愛爾蘭,成為歐洲第二低的國家。

12 英國的氣候 英國的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特色是潮濕而溫和。因此,雖然英國地處北方,但海上暖流帶來的微風,讓氣候變得較,為溫和。冬天(12月到2月)的海水溫度比陸地高,海上暖流讓溫度不致於下降太多,而到了夏天,海水的溫度比陸地低,這股風又使氣溫不至於高到攝氏30度以上。

13 英國的通貨 英國的貨幣單位是英鎊(Pound),以符號「£」代表,一英鎊等於100便士(Pence) ,簡寫為P。鈔票的面額有£5、£10、£20及£50,每種面額的鈔票大小、顏色都不同;1便士和2便士的硬幣是古銅色的,5便、10便士、20便士及50便士的硬幣為銀色,而厚厚的1英鎊硬幣則是金色的。

14 英國的郵政 郵局辦公的時間各地不同,通常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午9點至下午5點,星期六是上午9點至12點。第一級郵件(First-class Mail)比第二級郵件(Second-class Mail)速度快,也比較貴。第一級郵件每封信26P,第二級郵件則是20P。

15 景點介紹-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House of Parliament)是世界最大的哥德式建築物之一,佔地三萬平方公尺,矗立於泰唔士河畔,氣勢雄偉,外貌典雅。國會大廈內有一千間房間,自13世紀以來,此處便是英國國會開會之處,也同時兼為國王宮殿,但於1512年發生大火後,英皇愛德華六世在1547年把它撥給下議院,從此成為國會大廈。這裏的西敏寺大廳建於1097年,是唯一剩下來的舊建築部分,分上議院和下議院。 西敏大廳側有一座聞名中外的「大笨鐘」(Big Ben)。大笨鐘每小時報時一次,鐘聲響起時遠近可聞,且是十分準時,英國BCC電視台也是依據此鐘報時。

16 景點介紹-西敏寺 西敏寺(Westminister Abbey)是一位於國會大廈對面的教堂,始建於10世紀,原為諾曼第式建築,其後不斷改建及加建,變為哥德式,直至1755年才完成。自1066年威廉大帝在此登基起,歷代皇帝及皇后均在此加冕。英國有不少王侯將相,皆埋葬於此。所以西敏寺是英國地位最高的教堂。

17 景點介紹-倫敦塔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建於1078年,經歷九百年不斷加建,始成今貌。倫敦塔實際上是由十幾座堡疊砌交錯而成。這些碉堡一直是英國王室的居所、寶庫、軍械糧餉庫或拘囚政治犯的監獄。英國歷史上許多當權得勢的王侯后妃一旦失寵,便會淪為倫敦塔的囚犯。塔內的St .Thomas's Tower有一道拱形門,本來是保護塔門的入口,因為所有重要的政治犯都會經過這道門,所以叫做「叛徒門」,左邊為「血塔」,乃因許多歷史上的流血事件而得名。塔內也有一珍貴館,裏面陳列著各種有關王室的寶物,如皇冠、權杖、珠寶及刀劍等,其中最有名是「大英帝國的皇冠」和「權杖」。 此外,還有一座White Tower,是享利八世為了放置武器而建的武器庫(Armoury)。目前除了享利八世的所有品外,還展示了歐洲的甲胄及中世紀的各種武器。

18 景點介紹-塔橋 塔橋(Tower Bridge)位於倫敦塔旁,建於1894年。這座橋是倫敦市的象徵之一。塔橋集合了當時各種建築技術而建成,跨過市中心泰唔士河(Thames)的橋,全長270公尺。橋上兩座高塔中央的橋樑,可以昇起讓大船經過。高塔現改為博物館,展出巨型蒸汽機及鍋爐,也介紹該橋的歷史。

19 景點介紹-白金漢宮 建於1703年的白金漢宮,是從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迄今,前身為白金漢屋(Buckingham House)它一直是英國王室的府邸,集合辦公與居家功能。是一四層樓的正方形大建築物,宮內有典禮廳、音樂廳、宴會廳、畫廊等六百餘間廳室,此外占地遼闊的御花園,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而在宮前廣場有券利女神金像站在高高的大理石台上,金光閃閃,就好像要從天而降似的。白金漢宮的皇家衛隊每年4-9 月時上午11:30至12:00都會舉行的換崗儀式 ,其他月份每兩天11:30舉行一次,在軍樂和口令聲中,作各種列隊表演,並舉鎗互致敬禮,一派王室氣象,常常吸引路人和遊客圍觀。

20 景點介紹-特拉法加廣場 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 位於倫敦市中心,是遊倫敦的起點,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公共廣場。廣場是古典建築的典範,四周環繞優雅的白色外觀,場中矗立著長53公尺的納爾遜紀念柱,柱頭有17.5呎的銅像,四周有四隻20 呎長的銅獅,基柱附近尚有各戰役的浮雕。廣場北部為倫敦娛樂王國的集中區,音樂廳、劇院林立。特拉法加廣場是倫敦交通的樞紐,有十二種公車和五線地下鐵經過這裡。此外,這裡也是倫敦每年除夕夜狂歡的所在,同時也是一百多年來人民政治示威的場地。

21 景點介紹-國家藝廊、聖馬丁教堂 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及聖馬丁教堂(St. Martin-in-the-Fields) 是特拉法加廣場附近最古老的建築物,位於國家藝廊東方有一座尖帽型的尖塔。1721-1726由James Gibbs設計完成,該教堂是白金漢宮的轄區教堂,因此英國王室的人員皆在此受洗,教堂內經常有舉辦室內樂演奏,可一飽耳福。

22 景點介紹-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1、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地址:Great Russell Street WC1,地鐵站:Holborn。這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博物館,收藏有來自埃及, 亞述,波斯,羅馬等具有東方色彩的古物,其中包括世界上最老的木乃伊,令人嘆為觀止。1985年有七個新的雕像博物館開放,展出近1500個希臘,羅馬時期的雕像;另外館內的手稿收集成就也是舉世無雙的,包括英國大憲章(Magna Carta)及莎士比亞,狄更斯等作家的原稿都在其列。圖書館中有名的圓頂閱覽室曾是馬克斯潛心研究之處,其著作「資本論」即完成於此。 2、狄更斯之家(Dickens House) 在大英博物館東北方的Doughty Street 48號,1837年狄更斯居住於此,完成了名著「孤雛淚」等作品。今已改為小型的博物館,收有其肖像、信件、家具和稿件。

23 景點介紹-聖保羅教堂 聖保羅教堂(St. Paul Cathedral) 建於1675-1710年間,是世界第三大教堂,為傑出建築師Wren的嘔心瀝血之作,教堂融合了巴洛克和古典建築的風格。英國歷史上重要的儀式都在此舉行,如189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年慶, 1965年邱吉爾的喪禮,及1981年查理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世紀婚禮等。入口在教堂的西側,堂內有許多名人之墓,包括威靈頓將軍、納爾遜將軍、畫家透納(Turner)以及Wren等。努力登上圓頂的頂端,可以將整個倫敦盡收眼底。

24 景點介紹-聖詹姆士公園 聖詹姆士公園(St. James Park) 是倫敦最古老也最令人愉悅的公園。亨利八世時將聖詹姆士宮與白廳之間的沼澤水排去,建了座鹿園森林;到了查理一世時,重新整建為皇室專屬地;查理二世雇請法國庭院設計師重新設計成今天的風貌。從湖上木橋可清楚看見白金漢宮。

25 景點介紹-國宴廳 國宴廳(Banqueting House) 國宴廳隔著白廳前的街道與騎兵營相對,是舊白廳的少數遺蹟之一,英國巴洛克建築的傑作。1622 年詹姆士一世命Inigo Jones建造此廳。十年後,盧本斯(Paul Rubens)為它添上可愛的「寓言」天花板,廳內有裝有鏡子的小推車,可以不必扭著脖子而欣賞盧本斯的傑作。

26 英國的交通─巴士 巴士:倫敦巴士有三種-紅色雙層巴士(double-deckets)、單層巴士(hoppa)和雙層露天觀光巴士 Routemaster。前兩者依區計價,票價同地鐵,後者另外收費。雙層巴士是欣賞市容的極佳交通工具。倫敦亦有夜間巴士(N),巴士地圖可在地鐵站取得。

27 參考資料: http://fourseastravel.com/special/europe/britain.htm


Download ppt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英國"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